山行是思鄉的古詩嗎 思鄉的詩句 《山中》

2025-04-20 09:16:10 字數 1332 閱讀 9812

1樓:儒雅的yang涯

不是。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

這些景物不是並列的處於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於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於陪襯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遊山。

次句「白雲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乙個「深」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公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啊,山行是寫景的,表達對秋天的熱愛。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

詩人沒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讚歌。

思鄉的詩句——《山中》

3樓:哲哥聊歷史

《山中》原文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山中》鑑賞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是王勃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漫遊巴蜀時寫的。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乙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從通篇的藝術構思來看,詩人採用了"興法起結"的藝術手法。

一下筆便借景興情,結尾處又以景結情,把所要抒寫的思想感情融入乙個生動、開闊的畫面中,讓讀者從畫中品味。這樣,便收到了語雖盡而思緒無窮的藝術效果。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棚桐扮人。漢族,字子安。絳鏈灶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輪宴首。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

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

思鄉懷親的詩句,思鄉懷親的古詩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

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表達思鄉情感的詩句

唐 孔紹安 落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唐 宋之問 題大萸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唐 王 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李 白 靜夜...

李白思鄉的詩句,7首李白思鄉詩

1 春夜洛城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2 關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3 渡荊門送別 唐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