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由來及風俗是什麼?

2025-04-20 23:31:11 字數 2981 閱讀 2706

中秋節的由來和風俗是什麼?

1樓:小林愛生活

中秋節的由來和風俗:

1、中秋節來自於古代人們對天象的崇拜。中秋節的風俗有吃月餅、賞月、看望親人、吃團圓飯等。中秋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祭月,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逐漸成為乙個固定的節日。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古代人們為了慶祝豐收,也會在中秋節這天進行祭祀,以求來年有好的收成。

2、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

3、賞月的風俗**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4、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5、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2樓:懂視生活

1、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洞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2、中秋節的習俗有:走月鎮顫型、祭月、賞月、乞月照月、觀潮、吃月餅、燒斗香、燃燈、猜謎、玩兔爺、玩花燈、舞火龍、聽香、偷月亮菜、燃寶塔燈、拋帕招親、竊瓜祈子御猜、飲桂花酒、偷菜求郎、吃田螺、賞桂花等。

中秋節的風俗由來

3樓:笑九社會小達人

中秋節的風俗由來如下: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悶旅節,是古老的「祭月節」。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中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埋蠢動。

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

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物件。中秋節起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

節日別稱: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螞液凳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4樓:刺客聊社會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如下: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源肆模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風俗:中秋節的習俗有走月、祭月、賞月、追月、乞月照月、觀潮、吃月餅、燒斗香、拜祖先、猜謎等等。

中雹緩華民族第一大節,農曆正月初一。春節為寒冬將盡,春陽萌動之時,其源頭可雹公升追溯至上古時代的「臘祭」,據說原是神農氏時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的年終祭祀習俗,感謝百神賜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起源於漢朝,與宗教文化多有關聯。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宮,天公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5樓:阿培談民生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如下: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談跡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含念並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故事傳說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裡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2、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高羨,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

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賞月,是中國的中秋習俗,始於魏晉時期。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 八月節 八月半 月夕 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

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關於中秋節的 bai來歷,有du非常多的說法。其一是由zhi古代祭祀月亮演變而來,古dao時候的專曆法將每個季節分成三屬 個月,分別對應孟月 仲月 季月,而農曆八月份的時...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 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 仲 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 仲秋節 到魏晉時,有 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 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 太宗記 記載有 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