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初上人》詩的完全解釋

2025-04-20 23:51:14 字數 1102 閱讀 7638

1樓:賴青香盈雲

古時十方叢林的住持和尚,一般不過三五年。如果德風高卓,僧眾心服,則可共推再任。慧南在廬山歸宗寺當了兩任住持,又受筠州僧眾迎請,到黃檗寺任住持,本詩即作於此時。

作者在廬山一住十年,離別旖旎秀美的廬山和十年來相濡以沫的僧眾,自不免戀戀不捨。「十年」與「一旦」的強烈反差,流露出依戀留連的情懷。離山之時,舊友一直送到江邊,慧南志趣高逸,攜鶴登舟。

離橘棚陸廬山前往黃檗,要穿鄱陽,入贛江,出蜀水。這段行程,江水彎曲。但水流無心,毫無滯礙;帆勢得風,隨意軒騰。

在頸聯中,作者的離情別緒漸漸淡化,與流水風帆合而為一。他自己就是水是帆,「隨流」、「任風」,毫無粘滯。但尾聯又偏偏強調「本無著」、「絕愛憎」,使人感受到此地無銀三百兩。

說個「無著」,還是「著」了「無著圓頃」,不能徹底的忘情。從佛教的立場上看,「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經》。 本來無聚,遑論有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對離情別緒的禪意的超越,歷來詩人禪客也多有吟詠,如白居易《送文暢上人東遊》「得道即無著,隨緣西復東」《全唐詩》卷436, 張喬《贈初上人》「空門無去住,行客自東西」同上卷638, 吳融《送策上人》「昨來非有意,今去亦無心」同上卷685, 皎然《答道素上人別》「幻情有去住,真性無離別」同上卷818等等,但這只是側重於無著一面的描寫,如果因此而對相別絕無依戀和悽戚,也並非是悟。「雖是忘機者,難齊去住間」無可《送章正字秩滿東歸》, 在離別時仍然將整個身心投入其中,才是「隨處作主,立處皆真」。禪者對離別持「一期一會」的莊嚴態度。

一期是和橡人的一生,一會是隻有一次的相會,人生聚聚散散,聚散之間,沒有一次是相同的聚會。禪者用「相送當門有修竹,為君葉葉起清風」的清美詩句來表達這種感受:送朋友到門口時,屋舍旁邊綠油油的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好像也在送客似的。

在「本無著」、「絕愛憎」的背後,深潛著繾綣、依戀,不忘人性,而又超乎人生。

2樓:佼戈雅友中

初上人即一位悶衝法號為初的禪師。詩描述的是作者隱居九華山與禪螞搏殲師一起度過的一段幽靜的時光。

竹林的翠色覆蓋著禪寺,鳥兒在院子周圍啼叫。寺院有很多空房沒人住,來上香的客人只是來了銀稿又去。春天到了,井水才有它的氣色,庭院的樹枝在雪後更加低垂。

相互看著心裡卻在想著那些美景,一整天都在談論曹溪的種種。

《贈范曄》這首詩的意思,贈范曄這首詩表達的感情是

落魄的水手 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註釋 驛使 古代驛站傳遞公文 書信的使者。隴頭 即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聊 姑且。一枝春 此處借代一枝花。春 梅 譯文贈范曄 折梅花的時候恰好遇到信使,於是將花寄給你這個身在隴頭的好友。江南沒有什麼好東西可以表達我的情感,姑且送給你...

贈范曄這首詩表達的感情是,贈汪倫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思想感情

古時贈友詩無數,陸凱這一首以其短小 平直獨具一格,全詩又似一封給友人的書信,親切隨和,頗有情趣。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而這一次,詩人傳送的不是書信卻是梅花,是可見得兩個之間關係親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達。一個 逢 字看似不經意,但實際上卻是有心 由驛...

贈從弟其二是什麼題材的詩,贈從弟其二,全詩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主旨是什麼?急急急急 我線上等。。。

贈從弟其二 特色詞條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貢獻維護者 毛毛000嗎 贈從弟其二 為魏朝詞人劉楨所著。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作品名稱 贈從弟其二 創作年代 魏朝作品出處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魏詩 卷三 文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