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春望後兩句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2025-04-21 05:01:47 字數 3371 閱讀 1110

1樓:宰父靖蕊

春望。年代:【唐】

體裁:【五律】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含義:

白髮愈搔愈希,簪子。

簡直插不上。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

白關,指白髮。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須束髮,故也用簪。

詩的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緒滿懷的白髮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讀者眼前。作者望春。

並沒有得到到任何快慰,卻為「感時」、「恨別」所困,終至煩躁不安,頻頻抓撓頭髮。儘管詩人這時才四十五歲,但因終日愁情熬煎,頭髮愈來愈少,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從章法上看,這一聯是把前面分別抒寫的「感時」、「恨別」兩種感情統一起來,收結全篇。

2樓:北靜秋梵

杜甫的古詩春望最後兩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表達出了作者的憂民憂國思想,整日的憂愁導致頭髮都沒有多少,也非常短了,都不能用簪子梳起來。

春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3樓:秋落花

《春望》表達了詩人憂國思親,期望和平的美好願望,思念家人的真誠之情。

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衰敗的景色,寓意興衰更替的感慨;後四句寫思念親人、憂傷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寒酸苦楚。從頭到尾的變化表達出一種憂慮和惆悵,讓人不禁想到他所處的環境,感受他內心的那種感情。

國破」「草木深」寫出了長安現在的景象。春天原本萬物生長,現在卻如此蕭條,那種失落感、落差感讓人悠然而生。「感時」"狠別"表達杜甫因時傷情,愁苦思念的憂愁,以景抒情更賦予深厚的感情。

烽火」「萬金」戰事持續讓作者憂國憂民,也解釋了家書勝萬金的緣由。反映人民反對戰爭,期望和平的美好願望,不免與作者共鳴。「白髮」越憂越多,「搔」弄解愁愁更愁,從自己的狀態入手,表達自己已經按捺不住迫切想要和平和思念家人的感情。

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言簡意賅。景色描寫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感情與景色交叉襯托,給人感受強烈波動,讓人不禁感慨,那個時代背景下戰事不斷,人民生活水深火熱,反映同時代人熱愛祖國、期待和平的願望。也表達詩人憂國憂民,心繫天下的感情。

春望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4樓:1天_堂

1、《春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2、作品簡介。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著悽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3、作者簡介。

杜甫(西元712年-西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春望》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感情?

5樓:小小綠芽聊教育

春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國破將亡深切的感傷之情,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對於祖國茄爛深沉的熱愛,對社會和平安定的嚮往之情。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作品,全詩所表露出來的情感熱烈而深沉,感人至極。

詩歌全文如下:

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解釋:國家早已經淪陷了,山河卻仍如同以前一樣;春日裡的長安城內,四處雜草叢生。無比傷感的我一看見鮮豔綻放著的花朵,就不禁流下熱淚。

與家人離別的我,一聽到鳥兒鳴叫的聲音,就心悸不已。這三個月裡烽火連天,硝煙不斷;一封家書都能夠手氏值得上萬兩**。因愁緒不斷的搔首,饅頭白髮卻越來越短,連發簪都插不上畢納散了。

春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6樓:娛樂眾生相

春望》通過描寫唐代時期安史之亂的時候長安經過戰爭導致的極度破亂荒蕪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心中對戰爭的痛恨,對國家興亡的擔憂,表達了心中對和平與幸福的渴望。

春望》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裡荒草叢生。

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

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

7樓:小小石頭子

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嚮往幸福的願望。全詩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春望》一詩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8樓:北枝娛樂

春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國破將亡深切的感傷之情,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對於祖國深沉的熱愛,對社會和平安定的嚮往之情。

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

原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國都淪陷只有山河依舊,春日的城區裡荒草叢生。憂心傷感見花開卻流淚,別離家人鳥鳴令我心悸。

戰火硝煙三月不曾停息,家人書信珍貴能值萬金。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咐返疏稀插不上簪。

春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 的感情

9樓:得書文化

春望 [唐]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譯文:故國淪亡,唯有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草木叢生。

感傷時局,見花難禁涕淚。悵恨別離,鳥鳴每每驚心。

愁看烽火,早有陽春三月。一信萬金,家中音訊難得。

愁緒纏繞,白髮愈搔愈短。頭髮稀少,幾乎不能插簪。

詞語賞析 春望的「望」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國家前程的絕望憂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自己年頗老矣的慨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中心思想。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嚮往幸福的願望。

古詩三首出塞的前兩句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專定的生活.詩人從寫景屬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 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裡是秦 漢 關 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 互文見義 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裡的戰事自秦...

春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

春望 這首詩描寫了都城淪陷後春日遠眺中見到的荒涼,冷落的景象,抒發了詩人憂國思親的情懷,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無限熱愛 春望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春望 表達了詩人表現了詩人憂傷國事,期望和平安的美好願望,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一 出處 唐代杜甫的 春望 二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

湖上雜詩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湖上雜詩後兩句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表達了作者對青春的渴盼,對年輕的希冀,希冀中又有隱藏著一股難言的惆悵和無奈。湖上雜詩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青春的渴盼,對年輕的希冀,希冀中又有隱藏著一股難言的惆悵和無奈。長安九日詩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