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吸引海外人才總數2022

2025-04-21 14:20:22 字數 2067 閱讀 6054

我國吸引海外人才總數

1樓:慈鯤

11月21日,2022年「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活動在南京正式啟動。156名生物醫藥、智慧型製造、新材料等專業領域的海外博士來到活動主會場,2000餘名海外人才線上參會。活動現場釋出了2022-2023年度首批江蘇海外人才和博士後需求資訊。

江南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江蘇全省已有305家重點企事業單位提出8199個海外人才需求,1130家博士後站點、720家企事業單位提出了5235個招收博士後崗位需求。

此次用人單位覆蓋了全部16所在蘇「雙一流」高校和中科院所有在蘇機構,80%的省屬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80%的「中國500強民企」江蘇上榜企業以及75%的江蘇上市公司百強企業。其中,高校科研院所方面共提出御廳人才需求10190名,如東南大學提出404名博士後招收需求,河海大學提出200名博士需求。企業方面共提出人才需求2678名,恆力集團等23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江蘇「百企引航」行動計劃企業提出539名博士後招收需求。

醫院方面共提出人才需求566名。

記者發現,近一半需求瞄準「高精尖缺」。首先,聚焦主導產業人才,主要集中在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其中智慧型製造、生物醫藥、前沿新材料、軟體資訊與積體電路領域分別提出1950名、1579名、1189名、1330名人才需求,佔總需求近一半。另外,聚焦數字經濟人才,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的基礎軟體、工業軟體、高階晶元、大資料、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數字領域人才需求迫切,超過總需求的30%。

各類用人單位對引進人才明確提供薪資、安居、科研經鎮胡隱費、專案啟動等多項優厚待遇。薪資方面,年薪在30萬元以上的薪資崗位超6526個,佔比達,其中年薪50萬元以上的薪做槐資崗位2391個,佔比超過20%;中國電科55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鋼集團等單位甚至拿出超百萬年薪引進全球高階人才。安居方面,多數用人單位提供30萬元以上安家費用,如南京大學對海外優秀青年提供一套住房,再加100萬元的安家費。

據悉,「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已連續舉辦16屆,吸引了25個國家和地區的1709位海外博士來我省考察交流,已有近300名落戶江蘇,其中15名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46名入選江蘇省「雙創計劃」

2樓:派大星

我國吸引海外人才總數2022?答案如下:20萬人,我國吸引海外人才總數2022年是20萬人。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各地各部門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超過多少萬?

3樓:大雄和哆啦a夢遊戲

我國「十二五」共吸引境外來華專家300萬人次。

十二五」期間,境外來華專家規模不斷擴大,五年共引進300萬人次,比「十一五」增長30%左右,下一步要突出「高精尖缺」導向,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國外人才和智力保障。

這是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19日在2016年全國引進外國智力工作會議上介紹的。張建國說,過去五年,在引進人才方面,2011年啟動實施了國家「外專千人計劃」,截至目前入選專家313名。上海、天津、安徽、湖北等省市也相繼實施「外專百人(或千人)計劃」,入選專家327人。

4樓:蕪園小閣

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各地引進高層次人才安家費能否免稅有自己的執行口徑。如廣東地方稅務局的口徑:..

海外人才引進政策

5樓:王洪磊

法律分析:海外引才戰略或橋和的成功實施,帶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消兄外人才回國潮。

法律依據:關於引進國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設的決定》

一)引進人才是指聘請國外專家來華短期或長期參加我國的各項建設,以及安排來華定居的華僑或外籍專家參加我國建設。

二)引進人才要從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出發,當前應當集中力量,圍繞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專案、重點企業技術改造專案、重大技術引進專案、重大科技攻關專案和某些缺門學科以及急待開發的新興科技領域,分批進行。

三)來華定居的專家,不論是華僑、外籍華人還是其他外籍人,均應尊重他們的意願,一律來去自由。對來華定居專家的審批、工作安排、生活接待、經費開支、對外聯絡等各項工作,仍由勞動人事部負責辦理。

四)引進人才的單位,應是領導班子較強,知識分子政策落實較好,具備必要的工作條件,能夠發揮人才作用的單位衫盯。

我國除港 澳台外,人口

1999年底,在中國大陸上居住著125909萬人 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這裡超級詳細.保證一定不會令你失望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1999年底,在中國大陸上居住著125909萬人 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2 中國每平方公里平...

我國的文化吸引外國友人學習是好事,那麼外國人比中國人更精通中華民族文化是好是壞 需要反思否

好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會有新的想法和進步 即便是外國人精通,也是一種傳承。當然我們進行文化輸出是很好的,讓大家都去學習和認可我們的文化,同時外國人比我們自己更精通中華文化只能說我們自己不重視和學習傳承自己的文化,這也是現在我們缺乏的文化教育,應該從小加入文化學習,首先應該建立起文化自信。為什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