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謂之曰的或什麼意思文言文或謂之曰的或是什麼意思

2025-04-21 15:00:28 字數 4236 閱讀 2817

1樓:清念景辰

1、本句出自魯人徒越,這裡的或是文言文中的不定代詞。

可以翻譯成「有的人」或「有人」。

2、原文:《魯人徒越》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以子之。

所長,禪擾激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魯人不應,攜妻之越。居三月,悄愴而返。

3、譯文:魯國。

有個人善於編織草鞋。

他的妻子善於紡紗,他們想一起遷徙到越國。

於賀襪是就有人告誡他:「你一定會受窮的。」魯國人就問:

為什麼?」那人說:「草鞋是用來穿的,但越國人卻赤腳走路;紗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卻披頭散髮不戴帽子。

你們雖然有專長,但遷徙到沒有用途的國度,想不受窮,這可能嗎?」魯國人就反問他說:「你們的手藝固然不錯,可是去到乙個用不著這種手藝的國家,手藝李含一點兒也用不上,怎麼不受窮呢?

那個魯國人不理睬,帶著妻子到越國去。在那兒住了三個月,憂鬱悲傷地回來了。

道理:凡做一事,制定行動計劃,必須先做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萬不可純憑主觀,心血來潮,莽撞從事。做生意特別要了解顧客的需要。

2樓:網友

或謂之日的或是什麼意思。

魯人徒越中的或謂之曰的或是什麼意思

3樓:惲海冬

一、或的釋義:爆開,濺射。

二、拼音:huò

三、部首:戈。

四、筆畫:橫、豎、橫折、橫、提、斜鉤、撇、點擴充套件資料:1、或者[huò zhě]

或許:你快走,~還趕得上車。

2、間或。jiàn huò]

副詞。偶然;有時候:只有那眼珠~一轉,還可以表示她是乙個活物。

3、抑或。yì huò]

連詞。用於疑問句,表示揣測,相當於「還是」「或者」:他為什麼不來?是有事?~是有病?

4、或然。huò rán]

屬性詞。有可能而不一定:~性。

5、甚或。shèn huò]甚至。

4樓:尚書將軍法效直

文言文中的不定代詞,可以翻譯成「有的人」或「有人」

《魯人徒越》中或謂之曰的或是什麼意思

5樓:電腦霸主

這段文字出自《韓非子·說林上》。

原文如下:魯人徙越①�

魯人身善織屨②,妻善織縞③,而欲徙于越④。或謂之曰:「子必窮矣 。

魯人曰:「何也?」曰:

屨為履之也⑤,而越人跣行⑥;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⑦。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註解:�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②身:

自身。屨:讀jù句。

麻鞋。③縞:讀gǎo稿。

白色 的生絹。④徙:讀xǐ洗。

遷移。越:古國名,姒姓,建都會稽(今浙江紹興),在今江蘇、安微南部、江西東部和浙江北部一帶。

履:讀lǔ呂。鞋。

這裡作動詞用,穿鞋。⑥跣: 讀xián鮮。

光腳,赤腳。⑦被:同「披」。

譯文: 魯國有個人,特別善於編織麻鞋,他的妻子是紡織素絹的能手。他們想搬到越國去住。有個 人知道後,勸他們說:「您遷居越國,一定會受窮的。」�

這個魯人奇怪地問:那為什麼呢?」�

那人問答說:「你編織麻鞋,是供人穿用;你妻子紡織素絹,是做帽子。而越國的老百姓赤 腳走路,不戴帽子。你們雖有編織的專長,卻到用不著它們的地方謀生,想不受窮困,怎麼可能呢?」

魯人身善織屨 一.解釋加點字的含義 (1)或謂之曰的或 (2)以子之長的以 二.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

6樓:網友

一:(1)或:有的人(2)用,憑藉(照你們經常用的那個翻譯來)

二:鞋是為了走路用的,而越國人光著腳走路;細白的生絹本為束髮冠用的,而越國人披著頭髮。

三:①有一種特長沒錯,但應該用在需要它的地方;如果你要去的地方不需要這種專長,那麼你的技能就毫無作用。但這故事中的魯人具備了「開發市場」的思想,就可以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最終變為財富。

簡單的說,有專長,但如果沒有用在需要它的地方,那便毫無作用。但是換種角度,我們也可以自己開創乙個市場來發揮我們的特長。

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分析客觀實際,使自己的專長符合客觀實際的需要。

凡做一事,都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隨心所欲,莽撞從事;制定行動計劃,必須先做調查研究,萬不可憑主觀臆斷;做生意要有經營頭腦,瞭解顧客的需要,三思而行事;這樣從能把握時機,立於不敗之地。

《魯人徙越》 「或謂之曰」中的「謂」是什麼意思?

7樓:沐雨蕭蕭

謂」:告訴,或謂之曰:有人告訴他說。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1.原文: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

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

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髮。

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2.譯文:魯國。

有個人(他)自己善於用麻、葛編織鞋子,(他)老婆善於織縞(生絹),(他)想移民到越國。

去。有人對他說:「您(去越國)必然會窮的。

那)魯國人說:「為什麼?」(說:

屨是用來穿的,但是越人赤腳走路;縞是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髮。以您的所長,去到不使用(你的產品)的國家,想讓(自己)不窮,這可能嗎?」

或的古義

8樓:達興老師

1、作為動詞: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2、作為代詞:代人,有人,有的人。

3、作為副詞:或許,也許。表示不肯定 。如:或是(或許;也許是);或恐(也許;可能)。

4、作為連詞: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 。

或拼音huò

1、也許,有時,表示不定的詞:或許。

2、某人,有的人。

3、稍微。漢字筆畫:

1、或諸[huò zhū]

或者。表示選擇或並列關係。

2、無或[wú huò]

不要。3、或恐[huò kǒng]

也許;可能。

4、或多或少[huò duō huò shǎo]多多少少。

5、或異[huò yì]

也許不同。

9樓:小符學姐

古義:1、作為動詞。

1)語氣詞,在否定句中加強否定語氣。

2)通「惑」。迷惑,奇怪。

2、作為代詞。

1)代人,有人,有的人。

2)代事物。有的,有些。

3、作為副詞。

1)或許,也許。表示不肯定 。如:或是(或許;也許是);或恐(也許;可能)。

2)間或,有時。

3)又。4、作為連詞。

1)表示假設。猶倘若,假使 。

2)用作虛詞 ∶表示選擇或列舉。如:或是(連詞。表示選擇或並列關係);或乃(或者。常用於句首表示變換敘述內容) ∶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狀況或行動之間的乙個抉擇。

10樓:網友

(1)動詞「有」的意思。《尚書。五子之歌》:「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2)代詞,代人,有人,有的人。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3)代詞,代事物。有的,有些。清。姚鼐《登泰山記》:「回視日管以西風,活得日,或否。」

4)代詞,表疑問:「今女下民,或敢侮予者?」

5)副詞,也許。「或能免乎」

6)副詞,間或,有時。《世說新語。自新》」蛟或浮或沒「(7)副詞,又。《史記。李將軍列傳》「君忘導,或失道,後大將軍。」

8)連詞,倘若,如果。《水晶柱》:「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

9)連詞,表示選擇關係,「或此或彼,二者必居其一」

10)動詞,通「惑」。迷惑,奇怪。

或謂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中或得詞性是什麼

11樓:網友

或的意思是。

有人。大學關於孟子這篇古文有問或的詞性選擇如下做慎。

a. 選擇連詞。

b. 肯定性無定代詞。

c. 否定鍵局性無定代詞純亮敬。

d. 副詞。

答案是b,肯定性無定代詞。

《日喻說》中的『』或告知曰『』 『』或『』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或」在這裡的意思是:「有的人」。

曰字在文言文什麼意思,曰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曰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是不是這一首古文。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 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 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日之與鐘 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

文言文中首相是什麼意思文言文中的或什麼意思

譯文 耶律儼,字若思,析津府人。本姓李。父仲禧,重熙年間開始任官。清寧初,任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 1035 在鴨子 混同二水之間築城,拜為北院宣徽使。鹹雍初,因誤奏事情獲罪,出貶為榆州刺史。不久詔令官復原職,遷為漢人行宮都部署。六年 1037 賜給國姓,封南韓公,改任南院樞密使。當時樞密大臣耶律乙...

與「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意思相近的文言文或短語有哪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反之亦然。2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的故事出自 淮南子 人間訓 講述了這樣乙個故事 這位父親說 為什麼就知道不是禍端呢?家裡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有一次從馬上摔下來折斷了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