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這首詩陳師道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2025-04-21 17:15:39 字數 1296 閱讀 6720

1樓:煙雨飄香劍

田家》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作品,這首詩主要從徭役的角度反映了農民的悲慘遭遇。

田家。陳師道。

雞鳴人當行,犬鳴人當歸。

秋來公事急,出處不待時。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樂,爾苦人得知。

賞析】陳師道這首五言古詩《田家》,從徭役的角度,反映了農民的悲慘境遇。

全詩只有八句四十個字。首二句用了相同的句式,每句五字中,三字完全相同。這在格律詩是不允許的,只有古體詩或歌行才有這樣的自由。

但是如果內蘊不深,聯絡不切,也極易雷同空乏,令人興味索然。作者選取了農村中常見的雞鳴狗吠,來點李瞎染主人的作息時間,首先給人一種親近感。而雞啼於凌晨,犬吠於深夜,又是生活中的常景,則當役之人的勞苦與疲憊,已寓於詩句之中。

細品二句詩意,當是「當清晨人當行之時,人早已出門;當深夜人當歸之時,人尚未回家。」可謂句拙而意工。三四兩句是對前兩句的補充說明,表明當役之人如此夙興夜寐,疲於奔命,原來是為了「公事」,即為公家服徭役。

宋代徭役既重且多,是農民除了賦稅之外又一沉重負擔。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乙個「秋」字。秋天是收穫的季節。

農民一年的辛勤勞動,全指望於此得到報償。但是官府徵役「無間四時」,使「耕耘收穫稼穡之業乎擾首幾盡廢也。」(見司馬光《乞罷保甲狀》)從而斷絕了農民的活路。

著此一字更深一層表現了當役農民之苦。五六兩句從另一角度敘述當役人生活的悲苦辛酸。霏霏秋雨不恤人間苦況,只是乙個勁地下著,至於積水三尺。

灶下已生泥」,除了表明當役人的屋漏牆敝,還暗示這個家庭已是多日炊火不舉。屋內滿地泥淖,一家人於何處安身歲數?炊斷食絕,妻兒老小以何果腹活命?

這都是讀者會很自然產生的聯想。最後,作者以一組設問反詰句結束全篇:人們不是習慣於稱說「田家樂」嗎?

農民的痛苦你們**得知!詩至此戛然而止,結得十分有力。

2樓:帳號已登出

u7b54 製作個神秘結構,田家指的是水下的馬克拉斯秘結構。

田家 陳師道 詩歌從哪些方面表現

3樓:網羅天下

《田家》

宋】陳師道。

雞鳴人當行,犬鳴人當歸。

秋來公事急,出處不待時。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樂,爾苦人得知!

譯文:清晨雞叫時農人應當出門勞作,傍晚狗叫時農人應當回家休息。

可是秋天一到,公家的差役催得急,農人雞未報曉早已出門,天黑狗吠仍未歸家。

昨天晚上下了場大雨,農家屋漏牆敝,鍋灶下全是漏雨造成的泥濘。

人們都說田園生活多樂趣,農家的辛勞困苦外人**知曉呢!

池上二絕,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5

池上二絕,說說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詩的起句就不一般,小娃撐小艇 兩個 小 字,為我們提供了充分的想象餘地,同時,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這 小艇 載著 小娃 要去何處呢?原來是 偷採白蓮回 他是趁大人沒注意悄悄而行的,既然是 偷採 而歸的,回來時也應悄悄的,不露痕跡的,但結果卻出人預料,不解藏蹤跡,...

關山月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李白的 關山月 描繪了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了詩人對徵人的關切和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淒涼而又雄渾悲壯.詩人將戰士的思鄉 家人的思親融於廣闊蒼茫的景色裡,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傷.李白用廣闊蒼茫 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

村晚這首詩描繪了一副美好的畫面畫中之景畫外之聲給人一種什麼的美好感

村晚描繪了一幅美好的畫面,畫中之景 畫外之聲,又給人一種恬靜悠遠的美好感覺。全文是 村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美麗的鄉村和非常自由活潑的兒童的形象。村晚這首古詩你感受到了什麼20字?詩人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目光去看牧童 寫 村晚 的,他十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