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為何要實施《太初歷》

2021-03-03 20:53:29 字數 2584 閱讀 9779

1樓:北京創典文化

漢代復初年沿用秦朝的曆法《顓制頊歷》,以農曆的十月為一年之始,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漸覺這種政治年度和人們習慣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常常重定正朔。

西元前104年,司馬遷和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等上書,提出廢舊歷改新的建議。司馬遷提出3點理由:《顓頊歷》在當時是進步的,現在卻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了;《顓頊歷》所採用的正朔、服色,不見得對,是不能適應漢代的政治需要的;用《顓頊歷》計算出來的朔晦弦望和實際天象許多已不符合了。

因此建議改為「正朔」。在這3條理由中,漢武帝認為第二條理由即政治上的需要是最為重要的。改曆的目的就是藉以說明漢王朝的政權是「受命於天」的。

漢武帝不是單純地把它看作科學上的技術問題,而是關係到鞏固政權的大事。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促成了我國曆法的大轉折。漢武帝徵求了御史大夫倪寬的意見之後,詔令司馬遷等議造漢歷,開始了在全國統一曆法的工作。

於是,一場專家和人民合作改革曆法的行動開始。漢武帝徵募民間天文學家20餘人參加,包括歷官鄧平、酒泉郡侯宜君、方士唐都和巴郡的天文學家落下閎等人。

完整曆法《太初歷》是在哪個朝代實施的?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太初歷》是漢代實施的曆法。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曆法,在天文學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編後改稱「三統歷」。

太初曆是怎麼完善的?

3樓:北京創典文化

《太初歷》是漢代實施的曆法。它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統一,而且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曆法,在天文學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編後改稱「三統歷」。

《太初歷》以正月為歲首,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使月份與季節配合得更合理;首次記錄了五星執行的週期。它還把二十四節氣第一次收入曆法,這對於農業生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新曆制定後,漢武帝在明堂舉行了盛大的頒歷典禮,並改年號元封七年,也就是西元前116年為太初元年,故稱新曆為《太初歷》。

《太初歷》的頒行實施,既是一件國家大事,也是司馬遷人生旅程中值得紀念的一座里程碑。司馬遷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從改曆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朝野兩方對天文學有較深研究者,可謂人才濟濟。特別是民間天文學家數量之多,說明在社會上對天文學的研究受到廣泛重視,有著雄厚的基礎。

《太初歷》的原著早已失傳。西漢末年,劉歆把鄧平的八十一分法作了系統的敘述,又補充了很多原來簡略的天文知識和上古以來天文文獻的考證,寫成了《三統曆譜》。它被收在《漢書.

律曆志》裡,一直流傳至今。

如果說《太初歷》以改元而得名,那麼《三統曆譜》則以統和紀為基本。統是推算日月的躔離,即推算日月執行所經歷的距離遠近;紀是推算五星的見伏,即推算五星的顯現和隱沒。

統和紀又各有母和術的區別,母是講立法的原則,術是講推算的方法。所以有統母、紀母、統術、紀術的名稱;還有歲術,是以推算歲星即木星的位置來紀年;其他有五步,是實測五星來驗證立法的正確性如何。

《太初歷》的頒行實施過程順利嗎?

4樓:北京創典文化

漢代初年沿用秦朝的曆法《顓頊歷》,以農曆的十月為一年之始,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漸覺這種政治年度和人們習慣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

古時改朝換代,新王朝常常重定正朔。西元前104年,司馬遷和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等上書,提出廢舊歷改新的建議。

司馬遷提出三點理由:《顓頊歷》在當時是進步的,現在卻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了;《顓頊歷》所採用的正朔、服色,不見得對,是不能適應漢代的政治需要的;用《顓頊歷》計算出來的朔晦弦望和實際天象許多已不符合了。因此建議改為「正朔」。

在這三條理由中,漢武帝認為第二條理由即政治上的需要是最為重要的。改曆的目的就是藉以說明漢王朝的政權是「受命於天」的。漢武帝不是單純地把它看做科學上的技術問題,而是關係到鞏固政權的大事。

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促成了我國曆法的大轉折。漢武帝徵求了御史大夫倪寬的意見之後,詔令司馬遷等議造漢歷,開始了在全國統一曆法的工作。於是,一場專家和人民合作改革曆法的行動開始。

漢武帝徵募民間天文學家20餘人參加,包括歷官鄧平、酒泉郡侯宜君、方士唐都和巴郡的天文學家落下閎等人。

我國古代制歷必先測天,曆法的優劣需由天文觀測來判定的原則。當時人們對於天象觀測和天文知識,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為修改曆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司馬遷他們算出,西元前104年農曆的十一月初一恰好是甲子日,又恰交冬至節氣,是制定新曆乙個難逢的機會。這種測天制歷的做法,這對後代曆法的制定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接著,他們又從製造儀器,進行實測、計算,到審核比較,最後一直認為,在大家準備的18份曆法方案中,鄧平、落下閎等人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曆,尤為精密。

在司馬遷的推薦下,漢武帝識金明裁,便詔令司馬遷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曆,罷去其他與此相疏遠的17家。並將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規定以十二月底為太初元年終,以後每年都從孟春正月開始,至季冬十二月年終。

新曆制定後,漢武帝在明堂舉行了盛大的頒歷典禮,並改年號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故稱新曆為《太初歷》。

《太初歷》的頒行實施,既是一件國家大事,也是司馬遷人生旅程中值得紀念的一座里程碑。司馬遷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從改曆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朝野兩方對天文學有較深研究者,可謂人才濟濟。特別是來自民間的天文學家數量之多,說明在社會上對天文學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有著雄厚的基礎。

唐代為何會出現以胖為美的審美為何古代歷史中只有唐朝是以胖為美,是什麼造就了這種與眾不同的審美觀?

我認為唐朝之所以會出現以胖為美的現象,這主要是出於當時唐朝的國力強盛的原因吧。因為胖子在亂世中是無法逃命的,但是在安寧的時代,胖子卻是社會安定富裕的象徵。因為乙個人家裡面如果窮的話,他肯定是沒有錢去吃飯的,那麼也不可能會變胖的。而且當時唐朝的佛教十分的盛行,我們可以看到唐朝時候的佛教裡面那些雕塑的菩...

古代為什麼立長子,古代為什麼要「纏腳」?

在我國封建社會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則,通常實行公開的嫡長子繼承制。清代從康熙朝開始,沿用中原各王朝立嫡長子的做法確定皇位繼承人。康熙十四年 1675年 下詔冊立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多子,在位時間又長,過早地公開冊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間 太子和諸皇子間的矛盾和紛爭。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鍵盤時代為何仍要寫一手好字

答疑解惑 隨著電腦 手機的普及,使用鍵盤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手寫漢字的機會變少了。鍵盤時代,是否還有必要寫一手好字?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7.2 的受訪者覺得現在寫字好看的人少,48.3 的受訪者大部分時間用鍵盤打字,偶爾手寫。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