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民本思想是儒學的乙個傳統。從古至今,不絕若線。漢代當然也不例外。宋明更不必說了。
董仲舒《春秋繁露》【且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
2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這些都是為了君主階級服務的。
3樓:闞露陶飲
以「理」為核心。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則。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倫理道德,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將個人、社會和宇宙聯絡起來。
《漢代儒學和宋明理學的區別》這
4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bai
之處:漢代儒學強調天人感du應zhi、君權神授、三綱五常思dao想;回成為正統思想;答
孔孟儒學強調仁禮或仁政、德治、民本;沒有被統治者採納。(5分)發展:1吸收佛道思想;2完成了儒學的理論化和思辨化; 3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等思想; 4強調個人的修養;5更加重視儒家經典(任意三點即5分)
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有何不同,宋**學在哪些方面對儒學有所發展
5樓:
漢代儒學與孔孟儒學的不同:
1、孔孟儒學強調「克己復禮」,維護的是禮樂制度;董仲舒強調大一統,維護的是封建制度。
2、孔孟儒學不事鬼神,董仲舒將皇權神聖化。
3、董仲舒糅和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實質上是外儒內法。
宋**學對儒學的發展:
1、吸收了佛道思想,帶有明顯的佛學化特點,例如吸收禁欲主義思想作為理學的核心思想,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主張。
2、將儒學進一步思辨化,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儒學概念。如」天理「等。
3、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為思想核心。理學特別強調義理,其實就是強調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無論是哲學層面上的各種各樣的本體論,還是作為道德基礎的人性論、存理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聖)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都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
擴充套件資料
儒家是中國古代在董仲舒「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作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
和墨家並稱顯學。
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時,為維護**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私人講學」,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
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
6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之處:漢代儒學強調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三綱五常思想;成為正統思想;
孔孟儒學強調仁禮或仁政、德治、民本;沒有被統治者採納。(5分)
發展:1吸收佛道思想;2完成了儒學的理論化和思辨化; 3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等思想; 4強調個人的修養;5更加重視儒家經典(任意三點即5分)
宋明理學和先秦儒學的共同點
7樓:匿名使用者
宋明理學對儒學的發展體現在吸收佛、道思想,完成對宇宙、自然的思考,彌補了孔孟儒學的不足和缺陷,簡言之,理學使儒學成為可解釋萬事萬物的哲學。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運(佛教),又繼承孔孟正宗(根本),並能治理國家(目的)的新儒學,是宋明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
宋明理學大致分為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個階段:"程朱理學"的核心是"天理"說和"格物致知"論;"陸王心學"是理學發展的新階段,其核心是"心即理"、"心外無物",即便是"知行合一"說,也是強調知和行都產生於心。程朱理學在南宋以後成為長期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陸王心學在明中期以後得到廣泛傳播。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了迎合新王朝的統治需要,漢代儒學一開始就將儒學與陰陽家的鬼神之說以及法家的君權說雜糅,出現了所謂「大一統」和「天人感應」之說。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大大維護了漢武帝的集權統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
8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宋明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表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改造之後,對儒學的佛(佛教)老(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
春秋戰國時 儒學為什麼不受當時統治者青睞
9樓:離我遠點
春秋戰國政治上**割據,從西周時期的禮樂政法自天子出到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不再是天下的共主,春秋時期相繼為了爭奪地盤和財產,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這些戰爭是毫無意義的,所以我們說「春秋無義戰」。
到了戰國時期,戰爭的形式開始有了一定變化,從無義之戰開始轉向統一戰爭。各個諸侯國為了能夠在統一戰爭中獲得勝利,紛紛開始組織變法,引薦人才。那個年代,諸子百家的思想,哪家的思想能夠迎合大一統的需要,統治者就會採納。
10樓:予意在山水
這主要是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戰亂的大環境決定的。
所謂「春秋無義戰」,便說的就是那個特定時期,群雄爭霸都是你死我活的拼爭,講的只是實力。這一時期局勢也經常是變化無常,對於各個國家來說實現自己利益的機會也是稍縱即逝的,只要機會來臨沒有抓住的話,也許就再也遇不上了。而這樣的情況下,其主張實施起來容易,見效比較顯著的法家,縱橫家,兵家等就當然的成為各國君王的座上賓,股肱臣。
儒家基本上堅持「親親」、「尊尊」的立法原則,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的思想。這樣的思想在國家一統的前提下,對維護封建帝王的統治是非常有作用的。正所謂「馬上得天下」,儒家的思想在崇尚武力,將就權謀的春秋戰國亂世基本上不大可能有被採用的機會。
後來歷朝歷代一直不遺餘力的推高儒家的思想,並對其進行了改造,這些都是出於維持其統治的需要。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春秋: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他提出以「仁」為核心的學說,主張以仁愛之心處理人際關係。
在政治上把「德」「禮」作為首要的統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刑殺;主張「克己復禮」,維護周禮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編訂的《詩經》《尚書》《禮》《易》《春秋》是中國封建社會儒學的「五經」。
戰國: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說的代表。他站在新興地主階級立場出發,但也強調小農階級利益。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時又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種溫和的政治主張,不能適應當時結束割據、實現統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張「禮法並施」的觀點,自然觀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觀點,是當時生產力進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義思想。
特點: 此時期儒家思想較為具體,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沒有嚴密的理論基礎, 大多是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道德規範和政治理想的治國原則;孟子的「仁政」、「民貴君輕」使儒家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但因脫離現實政治而遭新興地主階級冷遇。
之後的演變
(二)儒學慘遭摧殘——秦朝
秦朝雖已一統天下,但當時私學興盛,百家爭鳴,許多儒生、游士評議國政,造謠惑眾,極不利於當時的國家一統、**集權,秦始皇為了壓制原來戰國**割據時遺留的政治勢力和思想影響,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實行野蠻的「焚書坑儒」政策,焚燒百家書籍,坑殺儒學之士,進一步確立法家學說的官學地位,實現學術思想的統一,以鞏固秦政權。
特點:因為儒學不能為封建**主義**集權統治服務,統治者用政治權力強制干預和控制思想,儒學遭受毀滅性摧殘。
(三)儒學獨尊地位——漢代
西漢: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學,以儒學為基礎,廣採諸子百家之長,建立起新儒學,倡導「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宣揚「大一統」、「三綱五常」。這時的儒家思想「內法外儒」,適應了加強**集權的需要。
漢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議,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傳播,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特點: 以儒學為基礎,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結合,互相滲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經學化、政治制度化。
(四)儒學新的發展——宋明理學
兩宋:宋**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新儒學的正統。南宋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
他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認為人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實質上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明朝: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物的觀點,創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主張「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善」,通過「內心自省」、「以致良知」。說明理學由客觀唯心向主觀唯心演變,也說明它已經走向極端。
特點:宋明理學開創了儒學的新時代,是儒學第二期發展的象徵。它使儒家思想理論化和哲學化,使儒學服務統治的政治作用和修養身心層面的社會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學的發展也使儒學日益走向極端。
(五)儒學發展變異——明清
明清之際,隨著封建朝代的激烈更替,隨著商品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隨著時代的變遷,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們既繼承了宋明理學的許多思想觀念,又對其中不少陳腐之處不滿,力求有所更新。在這方面,明代後期的李贄,明末清初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學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從而又一次發展了儒學,對晚清民主思想的興起有一定的影響。
「異端」思想家李贄: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反對以孔孟學說為權威和教條,提倡個性的自由發展,批判理學的「天理」學說。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政治上:提倡「趨時更新」,反對君主****,認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經濟上:
反對「重農抑商」,提出「農工商皆本」;思想上:批判繼承宋明理學,否定理學的形上學觀點,提倡「經世致用」的務實學風和行為。
特點:明清儒學們既繼承了宋明理學的許多思想觀念,又對其中不少陳腐之處不滿,力求有所更新。使得儒學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進,從而又一次發展了儒學。
(六)儒學遭受打擊:鴉片戰爭至辛亥革命
鴉片戰爭後,隨著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地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在思想領域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革命的主要物件。天平天國雖然在開始時把西方宗教平等思想和儒家「大同」思想結合起來,作為反清鬥爭的思想**,但太平天國政權建立後卻把儒學經典貶斥為「妖」,掃蕩封建傳統文化,否定原有的封建道德秩序。辛亥革命後,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的南京臨時**成立,**規定學校不讀四書五經,教科書必須符合共和**宗旨。
(七)儒學重新氾濫: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北洋軍閥出於復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廢除資產階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改革,利用當時中國封建思想意識的濃厚殘餘,在社會上掀起反動的尊孔復古逆流,孔子成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統治的護身符。
(八)儒學統治地位動搖——新文化運動前期
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激進民主主義者為了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以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為**,提出在中國實現「德先生」「賽先生」、「打倒孔家店」 等口號,把鬥爭矛頭指向孔教,對封建正統思想的儒家傳統道德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新文化運動後期,一批先進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開始用新的思想**反對封建主義,為五四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作了思想準備。
特點:前期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繼續,是中國近代史上資產階級文化反封建文化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運動,它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但是前期運動對東西方文化存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片面傾向。
(九)儒學統治地位徹底動搖:——新中國成立至文革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無可挑戰地成為佔據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長期和馬克思主義意見不一的儒學繼續逐漸遭遇厄運,受到更為猛烈、更有組織的批判。「文革」時期,更是開展「批林批孔」、「批周公」運動等鬧劇,對儒學文化進行全民規模的、徹底性地破壞,也最終將反傳統文化的運動推向了歷史的頂點,儒學思想在我國影響進一步減弱。
(十)儒學煥發新春——文革結束至今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思想文化領域推行「思想解放」運動,儒家學說也得到了實事求是的評價。當前國家新一代領導人號召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儒學能真正做到「古為今用」,在吸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前提下煥發出新的光輝,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董仲舒儒學是漢代經學嗎
這是一段很長的故事 董仲舒學的是經學 但是那更孔夫子不是一樣的 還有矛盾之處因為 秦始皇焚書坑儒 學子們將經書都藏起來後來 董仲舒提出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基於他自己的 今文經學 後來 當那些經書被發現以後 為了區別 統稱 古文經學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很諷刺 董仲舒的罪與罰 或是榮耀 都要孔夫子來揹負。...
為什麼宋明理學,陸王心學,李贄等的思想都屬於儒學
歸為儒學家,我覺得大概有三個因素,乙個是看他對孔子的態度,乙個是對五經和後來四書的態度,還有乙個就是看他自己是不是稱自己是學儒的。為什麼說李贄的思想沒有突破儒家思想的框架 宋明理學分別和佛道和傳統儒家的思想有何區別?10 宋明理學亦稱 道學 是一種既貫通宇宙自然 道教 和人生命運 佛教 又繼承孔孟正...
普羅泰戈拉的觀點「人是萬物的尺度」與宋明理學「心是宇宙萬物的
他們,都屬於唯心主義的觀點。區別在於,智者學派的觀點是屬於 主觀唯心主義 而程朱理學是屬於 客觀唯心主義 而在之後的 陸明心學 是主觀唯心主義。普羅泰戈拉提出 人是萬物的尺度 宋明理學家提出 心 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他們共同強調的是 a a試題分析 智者學派普羅泰戈拉所講的 人是萬物的尺度 這裡的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