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說中國近代史章節檢測答案作者張鳴超星爾雅

2021-03-03 21:56:12 字數 3800 閱讀 9304

1樓:匿名使用者

複製對應考試題的題目,然後貼上到 手電校園,公z號,系統會自動返回答案

重說中國近代史的章節測試題目答案

2樓:匿名使用者

以下哪一項是英使馬戛爾尼對乾隆時期的中國看法

3樓:匿名使用者

重說中國近代史爾雅課答案

重說中國近代史讀後感1000字

4樓:匿名使用者

還原一段被扭曲的歷史,挖掘國人今日問題之根源

——讀《重說中國近代史》

我們關於近代史的知識,大多來自初高中歷史教科書,甚至是大學的政治歷史公共課。因此,一提及中國近代史,腦中浮現的便是中國在近代史上如何被西方列強欺凌、清**如何腐敗以及資產階級軟弱等畫面。然而,事實是否果真如此?

學者張鳴的《重說中國近代史》將帶領我們走出傳統歷史敘事的固定觀念模式,從新的角度認識這段歷史。誠如本書的副標題所言「還原一段被扭曲的歷史,挖掘國人今日問題之根源」。在書中,作者通過閱覽大量原始檔案和資料,試圖為我們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因此,相較於傳統的歷史敘事,作者提出了許多新的歷史解讀視角。

作者首先批判了近代史研究中存在的「三婦」心態,即怨婦心態、潑婦心態和**心態。怨婦心態認為一部近代史即是被西方列強欺負的歷史;潑婦心態認為一部近代史即是反抗西方列強欺壓的歷史;**心態則認為縱然我們被欺壓了,卻因此而獲得了進步,好似非此不可得救一般。心態問題是我們看待近代史時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以上三種心態顯然不足為取,終究應該盡可能客觀的對待近代史上發生的一切,正如作者所言:

冷靜地審視過去,不能再當怨婦、潑婦、**,然後去看待我們的未來,盡早學得聰明些。

關於鴉片戰爭,作者將之視為兩個世界最初的碰撞,在這一部分作者打破了關於鴉片戰爭曾經創造的兩個神話,即:「忠奸格局」的神話和「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神話。根據「忠奸格局」的邏輯,在鴉片戰爭中,林則徐是忠臣,穆彰阿、琦善等人是奸臣,鴉片戰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奸臣當道,如若林則徐一直被重用戰爭的結局可能不會這樣。

很顯然,這種敘事邏輯掩蓋了事情的本質,林則徐並不能挽救清朝的敗局。鴉片戰爭之時的中國已經在經濟、軍事、觀念等各方面落後於西方,這才是戰爭失敗的關鍵。至於「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的神話,則意味著如果能發動百姓,也即發起群眾運動,戰爭的結局可能被改寫。

因此,正統近代史給予「三元里抗英」以很重的戲份,然而作者認為三元里抗英時間是經過我們長期演繹加工而成的,事實上英國只損失了一人。缺乏組織且無先進**的群眾也難以挽救清朝的敗局。

農民起義一直是帝國的古老命題,所謂「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即是此規律的又一表現。關於太平天國運動,在作者看來其最大影響即是它喚醒了中國的漢族士大夫的積極性,而非如傳統敘事所言,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和外國侵略者,其綱領性檔案《資政新篇》被視為進步的表現。

的確,傳統近代史敘事認為《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的一大亮點,然而作者認為以往的歷史敘事過高評價了《資政新篇》,實際上它只不過是一張紙而已,它的主張幾乎沒有被運用到現實中。

太平天國運動使得中國的漢族士大夫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在內憂外患面前,他們提倡開展了洋務運動。按照傳統近代史的說法,甲午戰爭的失敗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標誌。然而作者認為洋務運動未必是一場失敗運動。

雖然北洋水師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表現極差,但這並不代表整個洋務運動的失敗,洋務運動畢竟還是給中國開啟了一扇窗,奠定了中國工業的初步基礎,如果說他是失敗的,也只能是就程度而言,就與強鄰日本相較而言。因此,不應低估了洋務運動的歷史價值。

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真正喚醒了沉睡的中國人,為圖自強,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戊戌變法。在作者看來,關於戊戌變法,正統的近代史敘事存在幾個問題:第一,過分強調康梁在變法中的作用,將戊戌變法侷限於「百日維新」。

事實上,作者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材料發現,變法實際是一幅十分壯麗的畫卷,戊戌變法當時存在多個中心,多鐘路徑;第二,關於變法失敗原因問題,傳統近代史敘事將其歸於資產階級實力太弱,封建勢力過於強大。然而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跳出這些分析框架,不要總試圖靠一些概念化、符號化的東西來看待它,一直用落後與先進,頑固與保守,以及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之類的話語,其實是很荒唐的。(p159)通過分析,作者發現,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帝后二元結構。

有名無權的光緒帝與有權無名的慈禧太后之間的衝突是導致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因為變法一旦成功,將使得光緒帝有名有權,而慈禧太后則無名無權。正因此,慈禧太后才斷然決定要阻止變法,事實上,慈禧太后並非頑固保守、不圖變化、不思進取之人,實則因為變法將禍及其權力地位才出此下策。

中國人反抗的第二次高潮即是義和團運動,然而傳統近代史敘事在評價義和團的功績時,常常說義和團粉碎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然而,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義和團運動之後,列強並沒有把中國徹底瓜分,然而,這並非僅為義和團的偉大功績,實際上,在作者看來,西方國家本身的多面性是也是重要的原因。

西方國家到義和團出現時,已經開始對殖民活動進行反思和批判了。義和團運動帶來的更多是災難和倒退。

在經歷了種種災難之後,清**氣數實將盡矣。此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迫不得已開啟了新政。作為後來者,我們當然清楚的知道清廷的新政以失敗告終,並且緊接著就發生了辛亥革命,於是我們想當然的認為是新政斷送了清朝的氣數。

然而,作者卻看到了不為人知的新政的成就。作者認為清末的新政實際上是一次比較成功的變法,其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過了戊戌變法。(p205)新政過程中出現了三種新鮮事物:

一是**的壯大,二是新市民的興起與發展,士紳和商紳團體的壯大,三十準議會的出現。這些對中國後來的歷史發展而言,都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的。單就新政中的預備立憲而言,作者就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立憲如果能走到最後,肯定就會建成比較充分的代議制民主。

(p209)

然而,不幸的事慈禧太后和光緒帝死後,新掌權的滿足貴族缺乏足夠的政治經驗,他們開始試圖重新收回權力,這不僅導致了新政的失敗,同時使得矛盾變得更為尖銳。此時,辛亥革命爆發了。關於辛亥革命,作者對傳統近代史敘事中突出誇大革命黨人實力的論斷進行了駁斥,作者結合材料分析發現,當時革命黨的力量並不強大,革命的成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此外,評價辛亥革命時,我們時常說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的果實最後被袁世凱竊取了。然而,作者發現,這一說法顯然太不合理。可以說按照結局的觀點來講,革命黨人最多算是小資產階級,而當時的立憲派才是真正的資產階級,依此,顯然不能論斷革命黨人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關於袁世凱稱帝的問題,作者認為關鍵原因在於帝制被推翻後,中國即進入了無權威狀態,袁世凱稱帝是希望通過重樹皇帝來重數權威,然而,袁世凱的美夢自然是無法實現的。其實,無權威的咒語也一直困擾著後來的北洋軍閥們,北洋時期的混亂,很大原因正是因為軍閥們權威不足。軍閥之間互不承認,互相爭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失敗表現直接引發了五四運動。作者認為五四是一場很重要的運動,在文中,作者發現了五四運動與軍閥裂變之間相互呼應。正是五四運動為直系軍閥吳佩孚提供了攻擊皖系政權的理由,五四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一場直系反皖的政治動員。

當然,這只是一種解釋,一種豐富五四意義的解釋,誠如作者所言,五四的意義和價值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挖掘。

當然,以上僅就作者在本書中提出的較為突出的論斷進行了梳理,實際上,書中充滿了閃光點,絕非以上幾點所能涵蓋。作者為完成此項工作,閱覽了大量原始史料和文獻,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啟發著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歷史。更為重要的是在閱讀過程中分享作者的分析邏輯,體會作者是如何根據已有的有限材料力圖還原歷史的真相,這種方法的學習也許是更為重要的,更有助於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這才是培根所指:

學史可以明智。正是在這樣的閱讀中,我們不僅看到許多新思想,也讓我們體會到該如何看到問題,進而理解當下處境。

5樓:匿名使用者

友情就像空氣,是我們生存的必需品;友情就像珠寶,值得我們一生珍藏!不要為了所謂的錢財,輕視友情,把友情廉價拍賣;不要為了所謂的仁途,背叛友情,把友情踐踏在腳下!珍惜友情的人,人生途中時時能聞到花香,處處能感到溫暖!

中國近代史總結,對中國近代史的 感悟

我是理科生,不看歷史已經多年了。對中國近代史的 感悟 大家說的都很多了,我說幾句別的。其實真正的歷史都被掩藏在了厚厚的積灰下面。想通過現在的歷史書了解到真實的歷史那是扯了 一言以蔽之,我們所能知道的,都是他們希望讓我們知道的 我們都不曾了解它,卻在這裡討論起來,相當可笑。我們曾是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中國近代史開端,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標誌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的原因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 被迫簽訂了中英 南京條約 及其補充條約 中美 望廈條約 和中法 黃埔條約 這是中國人民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給中國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即由乙個獨立的封建社會一步步地變為半...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幾個小問題,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幾個問題

我個人感覺這就是乙個混亂的年代,誰都想爭天下,如果都是中國人的話,興許就是另乙個歷史了,但多乙個小日本,又多了那麼多洋鬼子,所以形式變了。人都是自私的我覺得張學良易幟也儲存實力的一種方法。畢竟都是中國人全殺光,但要是日本個就要滅族了。1.歷史書的真實程度 有待商榷。本人認為不應該稱為歷史,而稱為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