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寫下一首你課外讀到的古詩
2樓:匿名使用者
1.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
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 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王翰《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樓:匿名使用者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學習了古詩兩首我在課外還蒐集到描寫祖國山河的詩句有哪些
4樓:寧的故事
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句
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9666135
2、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
《鹿柴》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望嶽》
4、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6、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7、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8、漢碑看山東,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語9、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關山月》
10、桂林山水甲天下。
1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12、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13、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1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5、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6、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17、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1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19、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20、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21、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桂林山水》
2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荊門送別》
23、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2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憫農二首和憫農一首,請寫出兩首古詩
5樓:子虞
憫農二首-其一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憫農二首-其二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公尺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注釋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詩一作《古風二首》。這兩首詩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穀類。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糧食顆粒。
四海:指全國。閒田:沒有耕種的田。
猶:仍然。
擴充套件
資料:
賞析首先,這兩首詩所抒寫的內容是人們經常接觸到的最熟悉的事情。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許多熟視無睹的情況,如果一旦有人加以點撥,或道明實質,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很醒目,很清楚,從而加深了認識。這兩首小詩所以有生命力,就有這一方面的道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個春種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習見,眾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難於像詩人那樣去聯絡社會、階級而思考一些問題。詩人卻想到了,他從「四海無閒田」的大豐收景象裡看到「農夫猶餓死」的殘酷現實。
這一點撥就異常驚人醒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盤中餐」,這原是人們天天接觸,頓頓必食的,然而並沒有誰想到把這粒粒糧食和農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聯絡在一起。詩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並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
這就給人們以啟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從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糧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6樓:丹格教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mǐn]農:同情、憐憫生活艱辛的農民。
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當午:正午、中午。
餐[cān]:食物,這裡指公尺飯。
皆:都。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依舊鋤地,汗珠一顆一顆地掉落在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這盤中的公尺飯,每一粒都都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粟[sù]:泛指穀類,這裡指糧食作物的種子。
秋收:一作「秋成」。
萬顆子:子,指糧食顆粒。萬顆,形容收穫的糧食很多。
四海:全國,普天之下。
閒田:荒蕪廢棄的土地。
猶:還。
譯文:
春天的時候播種下一粒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荒蕪廢棄的土地,可依舊有種田的農夫被餓死。
作者簡介: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江蘇)人。他的詩注意社會時弊,關心民間疾苦,其中以《憫農》最廣為人知。
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7樓:匿名使用者
李紳《憫農》一
【原文】
憫農 chú hé rì dānɡ wǔ ,鋤 禾 日 當 午 ,
hàn dī hé xià tǔ 。
汗 滴 禾 下 土 。
shuí zhī pán zhōnɡ cān ,誰 知 盤 中 餐 ,
lì lì jiē xīn kǔ 。
粒 粒 皆 辛 苦 。 李紳《憫農》二
【原文】
憫農 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 ,春 種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 收 萬 顆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無 閒 田 ,
nónɡ fū yóu è sǐ 。
農 夫 猶 餓 死 。
李紳《憫農》三
【原文】
憫農lǒnɡ shànɡ fú lí ér ,壟 上 扶 犁 兒 ,
shǒu zhǒnɡ fù chánɡ jī 。
手 種 腹 長 飢 。
chuānɡ xià zhī suō nǚ ,窗 下 織 梭 女 ,
shǒu zhī shēn wú yī 。
手 織 身 無 衣 。
wǒ yuàn yān zhào shū ,我 願 燕 趙 姝 ,
huà wéi mó nǚ zī 。
化 為 嫫 女 姿 。
yí xiào bù zhí qián ,一 笑 不 值 錢 ,
zì rán jiā ɡuó féi 。
自 然 家 國 肥 。
楊萬里詩《憫農》憫農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8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9樓:戰狼
憫農(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0樓:百度使用者
憫農》(一)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二)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三)
【唐】李紳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11樓:匿名使用者
憫農其一、?其二怎麼寫
默寫兩首你喜歡的古詩
12樓:侃侃筆墨話人文
一首李白 《將進酒》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一首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3樓:山東啟達教育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請默寫你在課外積累的古詩句?不知道怎麼寫?
14樓:永遠醒著
默寫復你在課外積累的古詩句(就是制寫一些你在別處學到的古詩):
描寫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各兩首,寫出一首描寫思鄉之情的古詩
靜夜思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舉 頭 望 明 月,低 頭 思 故 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秋思 張 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
白居易最著名的兩首詩是什麼,請寫出白居易最著名的2首詩
白居易 772 846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 新樂府 秦中吟 共六十首,與杜甫的 三吏 三別 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 長恨歌 瑟瑟行 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唐憲宗弔其詩云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 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
請說出兩首有關月亮的古詩,兩首描寫月亮的古詩
詩中月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靜夜思 2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宿建德江 3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山居秋瞑 4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 塞下曲 5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月下獨酌 6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 古朗月行 7 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