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20世紀中國小說的發展脈絡,論述20世紀中國小說的發展脈絡

2021-03-03 22:58:08 字數 4769 閱讀 7174

1樓:卡丁之神

一 中國現代文

bai學發端於五四運動du

時期,zhi但以鴉片戰爭後的近代dao文學回為其先導。答現代文學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現實土壤上的新的產物,同時又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學的乙個發展。按照恩格斯的說法,意識形態領域內發生的種種新變革、新學說,「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經濟的事實中」,卻又往往以「先驅者傳給它而它便由以出發的特定的思想資料作為前提」(注:

恩格斯曾多次表示過這類意見。可參閱《反杜林論·引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和2023年10月27日給康拉德·施公尺特的信。此處引文分別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6頁,第4卷第485頁。

)。成為現代文學開端的「五四」文學革命也是這樣。適應著新的時代需要,它吸取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以來文化和文學方面的許多成分,同時也利用了近代中國歷史發展中積累的「思想資料」以及某些改革的成果,從而在新的基礎上去完成先驅者未能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歷史性任務。

因此,要理解「五四」文學革命和中國現代文學,有必要先對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社會和文學歷史的狀況作一番考察。

清嘉慶以後,中國封建社會已由衰微而處於崩潰前夕。國內各種矛盾空前尖銳,社會危機四伏。清朝**極端昏庸腐朽。一八四

中國20世紀**發展史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乙個方面:陳平原老師在課上給我們講過:現代文學都是從五四新文學說起的,但實際上在此之前的晚清的文界革命、**界革命、詩界革命以及晚清的譴責**都是與五四新文學一脈相承的,但由於人們一般的認識都把二者隔開來,使得現代文學不關注他,古代文學更不關注它。

另外,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界限也是按照政治上的分期進行的,但實際上革命文學和解放前的左翼文學也是一脈相承的,這樣就不好進行研究

因此提出這一概念就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作為乙個整體來研究,將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加以打通,是新的文學史分期方法

第二個方面:中國文學在二十世紀充分吸收西方文學的理念和創作方法,中國在文學上開始覺醒,因此通過這個概念的提出可以更好地將中國文學與外國文學鏈結起來,把文學的現代化作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主題,這個主題中又包含了中國文學的世界化

錢理群曾說:「世界文學中的中國文學」,這個概念也是逐漸形成的。原來我們的視野也是比較窄的,所謂「東、西方文化的撞擊」,其實心目中就是中國文化和歐美文化。

後來考慮到與中國近似的情況,比如印度、日本、東南亞,還有非洲,最後,拉美文學也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他們的「文學**」近年介紹了不少,我們才發現它們的文學也是都在上世紀末八十到九十年代發生了突變的。反過來看歐美文學,也是在同一時期產生了對自身傳統的反叛,這些反叛明顯地從非洲黑人文化,從東方文化汲取了靈感。這就形成了「世界文學」

陳平原說過:我研究五四時期的文學,發現東、西方文化的撞擊是乙個大問題,很多現象都是從這裡發生的。一系列的爭論,比如「中體西用」啦,「夷夏之說」啦,「本位文化論」啦,「民族形式」啦,總是離不開一條主線,即怎樣協調外來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矛盾。

於是我就追溯中國人自覺地學習外來文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一開始是追溯到一八四○年鴉片戰爭,但是後來發現從學習「船堅炮利」轉到學習政治經濟法律再到學習文學藝術,是乙個漫長的歷程,是到了戊戌變法以後,才開始全面介紹文化藝術。以前雖然承認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是畢竟「道德文章冠全球」。

這時候才發現文學上也有許多可以學習的東西,文學觀念開始轉變。五四時期的許多問題,比如國民性批判,白話文運動,詩體解放,話劇的輸入,等等,其實都是從戊戌之後開始的,儘管到五四才徹底、不妥協地掀起高潮,但是視窗是從那時開啟的。而且,在這樣的文化大撞擊中對民族文化重新檢討重新鑄造,使傳統文學產生一種「蛻變」,這樣的程序一直延續到現在,貫穿整個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當然達到這樣的認識是我們反覆討論之後才有的。開始只是感到研究範圍需要擴大,慢慢上公升到一些新的概念,最後有可能上公升到理論的模式。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是從古代中國文學向現代中國文學轉變、過渡並最終完成的乙個程序。我覺得古代中國文學是純粹的中國文學,將來外來文化被我們很好的吸收、消化、積澱下來,變成我們自己的有機成分了,也可能又出現純粹的中國文學,夾在這中間的始終有一點「不中不西」的味道。

下面是他們的介紹

錢理群,男,2023年生於四川重慶,祖籍浙江杭州。2023年考取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研究生,師從王瑤、嚴家炎先生攻讀現代文學,2023年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現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現已退休。

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與教學。 關注「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 於2023年與黃子平、陳平原共同提出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成文《論「20世紀中國文學》,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反響。與吳福輝、溫儒敏合作撰寫了文學史專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2023年被國家教委選定為大學現代文學史課程的教材。

另有《心靈的探尋》、《周作人傳》、《周作人論》、《豐富的痛苦――堂吉訶德和哈姆雷特的東移》、《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繪圖本中國文學史》、《精神的煉獄――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到抗戰的歷程》、《名作重讀》、《世紀末的沉思》、《壓在心上的墳》、《1948:天地玄黃》等多種著述出版。 陳平原,2023年生於廣東潮州。

20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留系任教。現任北大中文系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召集人、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從事研究或教學。

近年關注的課題包括20世紀中國文學、中國**與中國散文、現代中國學術、影象研究等。 曾被國家教委和***學位委員會評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全國高校

一、二、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著作獎(1995、1998、2002),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集體,1999),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集體,2001),首屆全國比較文學優秀著作一等獎(1990),首屆王瑤學術獎優秀**一等獎(2002)等。 先後出版《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中國**敘事模式的轉變》、《二十世紀中國**史》(第一卷)、《千古文人俠客夢》、《**史:理論與實踐》、《陳平原**史論集》、《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老北大的故事》、《中華文化通志・散文**志》、《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中國大學十講》、《觸控歷史與進入五四》等著作三十餘種。

另外,出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23年與友人合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23年起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 黃子平,2023年生於廣東梅縣。獲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碩士學位。

曾任北京大學出版社文史編輯和中文系講師,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芝加哥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芝加哥心理研究所和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作過訪問研究。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沉思的老樹的精靈》、《文學的意思》、《倖存者的文學》、《革命・歷史・**》、《邊緣閱讀》等。

3樓:胡峰連一凡

我們老師總結的,可能不止800字,分享交流一下。

20世紀中國**發展歷程的** 5

4樓:朕依然堅強著

很簡要神話傳說(包括寓言,史傳,諸子散文等)——魏晉之前志怪,志人**——魏晉南北朝

傳奇——唐

話本——宋

古代現實主義**——明清

中國當代文學發展脈絡、幾個階段?

5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中國已進入"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必然地出現一種新的性質的文學形態。

到50年代後期,"新文學"的使用已大大減少,開始出現了以"現代文學"加以取代的趨向,而"當代文學"是"社會主義文學"的這一理解,一直延續到80年代以前的若干當代文學史的寫作中。

改革開放後,當代文學的多元化使得各種當代文學論著異彩紛呈。

以啟蒙主義為特徵的"五四"文化傳統是一種一元化價值取向的知識分子的運動,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新文**動的實踐被認同為新文學傳統的主流。

中國文學史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形成了兩種傳統:"五四"新文學的啟蒙文化傳統和抗戰以來的戰爭文化傳統.這兩種文學傳統,有時是以互相補充或者比較一致的方式,有時則以互相衝突以致取代的方式來影響當代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9--2023年

"第一次文代會"的召開,使長期被分離在兩個地區(國民黨統治區和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的文學工作者終於"會師"。

"五四"新文學的戰鬥傳統和戰爭中形成的解放區文化傳統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合流了,並且正式確立了***的《講話》所規定的中國文藝新方向為全國文藝工作的方向。

在當時,當身帶硝煙的人們從事和平建設以後,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著戰爭時代的痕跡,在這種文化氛圍的制約下,文學觀念由軍事軌道轉入政治軌道,兩軍對陣的思維模式具體地表現為片面強調階級鬥爭的教條模式。

第二階段:2023年--2023年

文學的真正"復甦"來說,是以2023年8 月開始的"傷痕文學"為標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誌著抗戰以來影響了中國文化建構四十年的戰爭文化規範被否定。

2023年10月在第四次文代會上,***代表中共**致祝辭,明確提出了"不要橫加干涉"的意見,並且承認文藝創作是一種複雜的精神勞動。

黨"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於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徵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

2023年,中共**正式提出了 "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總方針。2023年胡啟立代表中共**出席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作出了"創作自由"的許諾。

80年代的文學充滿了生機勃勃的創新精神和活躍氣氛,"五四"新文學傳統又漸漸地恢復了活力。

第三階段:90年代——新世紀

90年代初的文化特徵:知識分子在"共名"狀態下持有的一元化的政治社會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覺中逐漸形成。

在文學創作上則體現為作家放棄了巨集大歷史敘事,轉向個人化的敘事立場,特別是由此走向了對於民間立場的重新發現與主動認同。新文學的傳統在90年代表現出新的活力。

20世紀的科技發展和21世紀的科技發展分別是什麼樣的

21世紀將是發展和利用高效 潔淨和安全新能源的時代.燃煤高效聯合迴圈技術將得到進一步採用,執行安全 高效 清潔的核能技術將取得新的突破,潮汐發電 燃料電池 太陽能 風能 生物質能等優質 可再生和清潔能源的效率將大幅度提高,水利與地熱資源將得到進一步有效利用.海水中氫同位素的受控熱核聚變裝置,將有可能...

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概況

20世紀的中國,中華民族經歷了乙個由被欺凌到當家作主 自立於世界的過程 中內國的文容化也從半封建 半殖民地文化色彩逐漸演進到民主的 科學的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形態,毫無疑義有自己的獨特性,但作為中華文化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必然體現zo世紀中國文化發展的相同經歷。這套 ...

20世紀是呼風喚雨的世紀,科技的快速發展可以用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自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句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原意是用來形容北國邊塞異常寒冷.後來這句詩經常被人引用,用來形容某些生機競發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勢.課文中引用這句古詩,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 變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