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是什麼意思,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出自哪兒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3:01:06 字數 5789 閱讀 1622

1樓:無盡的殤飭

多方聽取就會很明智,偏聽偏信就會變得不明智

2樓:弭寅翠聽蓮

指有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出自哪兒?是什麼意思?

3樓:西遊季

也作「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出自《新唐書·魏徵傳》。

魏徵,字玄成,館陶(今河北館陶縣)人。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唐太宗時,曾任諫議大夫。

他學識淵博,並且敢於向皇帝直言諫勸和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對他也相當尊重。

有一次,唐太宗問他:「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徵回答說:「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

這段對話,在北宋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中,記載得更詳細些。它說,魏徵當時回答唐大宗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並以兩個賢明的古帝堯、舜和三個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為例來加以說明。

————————————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徽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三國演義》八三回:「良曰:『古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望陛下察之。』」

————————————

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了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論。

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於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4樓:超級無敵大美女**平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釋義: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引證: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翻譯:君王之所以耳聰目明,是因為善於全面聽取多種不同意見;之所以閉聰塞聽,是因為片面聽取某種意見。

示例:***《矛盾論》: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e68a84e79fa5e9819331333431353263辯明是非得失;只聽一方面的意見,就信以為真,往往要作出錯誤的判斷。

5樓:匿名使用者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解釋〗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示例〗唐朝人魏徵說過:「~。」 ★***《矛盾論》

6樓:鐺鐺旭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出自《新唐書·魏徵傳》。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為君何道而明?

何失而暗?」魏徵回答:「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

」北宋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中,記載得更詳細些。它說,魏徵當時回答唐大宗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並以兩個賢明的古帝堯、舜和三個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為例來加以說明。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7樓:燎之原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出自《新唐書·魏徵傳》。

魏徵,字玄成,館陶(今河北館陶縣)人。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唐太宗時,曾任諫議大夫。

他學識淵博,並且敢於向皇帝直言諫勸和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對他也相當尊重。

有一次,唐太宗問他:「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魏徵回答說:「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

這段對話,在北宋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中,記載得更詳細些。它說,魏徵當時回答唐大宗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並以兩個賢明的古帝堯、舜和三個昏君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為例來加以說明。

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是什麼意思呢

8樓:匿名使用者

兼聽則bai明,偏信則暗,du成語,意思是要同時聽取各zhi方面的意見,才能dao正確認識事物;只相專信單方面的話,必屬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唐朝時,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魏徵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徵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9樓:珊珊來遲

兼聽則明,bai偏信則暗,成語,

du意思是要同時聽zhi取各方面的意見,才

dao能正確回認識事物;只答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唐朝時,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魏徵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徵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10樓:匿名使用者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成語,意思是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11樓:匿名使用者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中國成語。意謂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版能明辨是權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語本《管子·君臣上》:

「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唐太宗)問 魏徵 曰:

『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12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了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論。

13樓:日晴青

意思是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什麼意思

14樓:尋聊天友

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明:明辨是非。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

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

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

15樓:du聞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中國成語。意謂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單聽信某方面的話,就愚昧不明。語本《管子·君臣上》:

「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唐太宗)問 魏徵 曰:

『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解義】

兼: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明:明辨是非。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

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

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示例】

唐朝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以人為鏡,可知得失。」。唐史

★***《矛盾論》

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辯明是非得失;只聽一方面的意見,就信以為真,往往要作出錯誤的判斷。漢代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是故人君通必兼聽,則聖日廣矣;庸說偏信,則愚日甚矣。」《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

『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原文】

(1)上問(2)魏徵曰:「(3)人主何為而(4)明,何為而(5)暗?」對曰: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6)堯清問下民,故(7)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8)共、鯀、歡兜不能(9)蔽也。秦二世偏信(10)趙高,以成(11)望夷之禍;(12)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13)台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14)彭城閣之變。

是故人君兼聽(15)廣納,則(16)貴臣不得(17)擁蔽,而下情得以(18)上通也。」上曰:「善哉。

」【釋文】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塗?」魏徵答:

「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了解情況,所以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舜帝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歡兜都不能蒙蔽他。

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台城因**被下臣侮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唐太宗說:

「好啊!」

【字詞】

(1)上:指唐太宗。

(2)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

(3)人主:君主。

(4)明:明辨是非。

(5)暗:昏庸糊塗。

(6)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

(7)有苗:古部落名。

(8)共、鯀、歡兜:指上古傳說中的共工、姒鯀、歡兜,均為劣臣。

(9)蔽:蒙蔽。

(10)趙高:秦宦官。

(11)望夷:秦朝望宦官。

(12)梁武帝:即蕭衍。南朝梁的建立者。

(13)台城:城名。梁武帝因**在這裡被下臣侮辱。

(14)彭城閣:隋煬帝被殺於揚州彭城閣。

(15)廣納:廣泛的採納(建議)。

(16)貴臣:宦官。

(17)擁蔽:堵塞、遮掩。擁:堵塞。

(18)上通:反映上來。

【辨析】

魏徵先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列舉一系列的例項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事例正反對比,有氣勢,說服力強。全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文章以對話的形式,刻畫了乙個善於納諫的明君形象和乙個敢於進諫直言的大臣形象。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所闡發的深刻哲理,已為千百年來社會實踐所證實。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意思

16樓:匿名使用者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意謂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聽信單方面的話,就分不清是非。

讀音:[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tīng zé àn]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譯文:君王之所以耳聰目明,是因為善於全面聽取多種不同意見;之所以閉聰塞聽,是因為片面聽取某種意見。

例句: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應當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們要經常保持清醒的頭腦。

3、作為領導幹部,應當時刻牢記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話。

17樓:cxs雪時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成語,意思是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唐朝時,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

」魏徵回答說:「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徵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徽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偏信則闇 是什麼意思呢

懶人一隻懶蟲 資治通鑑 也作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出自 新唐書 魏徵傳 魏徵,字玄成,館陶 今河北館陶縣 人。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唐太宗時,曾任諫議大夫。他學識淵博,並且敢於向皇帝直言諫勸和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對他也相當尊重。有一次,唐太宗問他 為...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古代格言出自哪

選a 資治通鑑 唐太宗貞觀二年 上問魏徽曰 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專 對曰 兼聽則明,偏信屬則暗。兼聽則明 偏信則暗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 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說 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

舉生活中的例子說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

一天,一群小孩在一起玩的很高興,一男孩不小心撞痛了一女孩。女孩就哭泣著向其家長說是是男孩打了她,結果小女孩的家長怒氣沖沖地向小男孩的家長興師問罪,說是小男孩欺負小女孩,小男孩的家長就請小女孩的家長一起向其他小孩弄清事實經過,還了小男孩的清白,小女孩的家長自然氣消。成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就是從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