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全篇翻譯,謝謝

2021-09-30 18:40:03 字數 3654 閱讀 9028

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昔堯清問下民,故有苗之惡得以上聞。舜明四目,達四聰,故共、鯀、驩兜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朱異,以取台城之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是故人君兼聽廣納,則貴臣不得擁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

「善。」

[釋文]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叫明,怎樣叫暗?」魏徵答: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眾了解情況,所以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帝舜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驩兜不能蒙蔽他。

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台城被軟禁餓死;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貴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達。」唐太宗說:「好啊!」

2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說:

「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說不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

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就是從魏徵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

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了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於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意思

3樓:斷涯淚

聽取多方面意見,全面了解情況,就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確判斷,如果只是盲目的聽從一方的意見,就有可能受到蒙蔽,無法明辨是非.

4樓:路媚閻玲然

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明:明辨是非。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5樓:

意謂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單聽信某方面的話,就愚昧不明。

6樓:手機使用者

兼聽則bai明

聽取多方面意見,全

du面了解情況,zhi就能明辨是非,做出正dao確判版斷。常與「偏信則權暗」或「偏聽則蔽」連用。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徽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三國演義》八三回:「良曰:『古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望陛下察之。』」

7樓:來害朕

lv.6 推薦於 2017-12-16

聽取多方面意見,全面了解情況,就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確判斷,如果只是盲目的聽從一方的意見,就有可能受到蒙蔽,無法明辨是非

兼聽則明,偏聽則喑的意思

8樓:南方飛虹

兼聽則明

聽取多方面來意見,全面了解源情況,就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確判斷。常與「偏信則暗」或「偏聽則蔽」連用。

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徽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三國演義》八三回:「良曰:『古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望陛下察之。』」

9樓:快樂無限

兼聽則明bai,偏聽則暗

中國成語。意du謂多方面聽取zhi意見,才能明dao辨是非;單內聽信某方面的話,就愚昧不容明。現代泛指:

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現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從正面的角度考慮就會很清楚明白,如果從心裡陰暗面分析就會很糊塗。

語出《管子·君臣上》:「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

「上(唐太宗)問 魏徵 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10樓:探索瀚海

來兼聽則明,偏聽自則喑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baing ,dupiān xìn zé àn

意思zhi: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明dao辨是非;單聽信某方面的話,就愚昧不明。

出處:《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唐太宗)問 魏徵 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古代格言出自?

11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意思是: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兼聽: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

明:明辨是非。

暗:糊塗,辨不清事實真相。

擴充套件資料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典故: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說:

「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說的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悲痛地說:「用銅做鏡子,可以看出衣帽穿著是否整齊,用歷史做鏡子,可以明白各個朝代為什麼興起和沒落;用人做鏡子,可以清楚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和得失。

今天魏徵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鏡子啊!」

12樓:教學教研團隊

.a[解析]據《資治通鑑》記載,唐朝時期,太宗問大臣魏徵:「人主何為則明,何為則暗?」魏徵答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是這句話最早的出處。故選a。

[華圖名師點評]《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294卷,又考異、目錄各30卷。編年體通史。

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2023年)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

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下至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全書貫串2023年史事,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

13樓:詠梅居士

1.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王符(85年?~163年?)東漢政論家、文學家、進步思想家。

故此作在史記之後出現,當然也在b和c之後。

2.《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上問魏徵曰:『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對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綜上,選a

讀了《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篇短文,你有什麼體會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 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回答說 答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詞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從此,唐太宗很注意聽取下面的說法諫言,鼓勵大臣直言進諫。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悲痛...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兼聽則明 偏信則闇 是什麼意思呢

懶人一隻懶蟲 資治通鑑 也作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出自 新唐書 魏徵傳 魏徵,字玄成,館陶 今河北館陶縣 人。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唐太宗時,曾任諫議大夫。他學識淵博,並且敢於向皇帝直言諫勸和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對他也相當尊重。有一次,唐太宗問他 為...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是什麼意思,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出自哪兒是什麼意思

多方聽取就會很明智,偏聽偏信就會變得不明智 指有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出自哪兒?是什麼意思?也作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出自 新唐書 魏徵傳 魏徵,字玄成,館陶 今河北館陶縣 人。為唐朝初期的政治活動家和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