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拜九叩之禮在中國的意義是什麼

2021-03-05 09:20:28 字數 5717 閱讀 7122

1樓:匿名使用者

封建禮制對人們思想的束縛於禁錮,對老百姓精神的蹂躪與摧殘

2樓:s古道西風

中國的禮節與儀式。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

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聲教播於海外。相傳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制禮作樂,就提出了禮治的綱領。其後經過孔子和七十子後學,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漢以後,作為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和上古禮制的淵藪,《儀禮》、《周禮》、《禮記》先後被列入學官,不僅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而且成為歷代王朝制禮的基礎,對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之深遠,自不待言。隨著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禮樂文化自然成為了東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禮儀文化。

禮儀文化的發展有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久遠的過去。應當說,中華民族的歷史掀開第一頁的時候,禮儀就伴隨著人的活動,伴隨著原始宗教而產生了。

禮儀制度正是為著處理人與神、人與鬼、人與人的三大關係而制定出來的。從人類把對神、對自然力的恐懼和敬畏轉向人類自身之後,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人們表達敬畏、祭祀的活動日益紛繁,逐步形成種種固定的模式……終於形成為禮儀規範。可見,從禮儀的產生和發展來考察,禮儀是人類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是人類社會關係的一種必然要求和必然的反映。

這一點,也可以從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禮儀規範的形成和變遷中得到進一步的證明。從考古資料來看,在遼寧喀左發現的距今五千年的紅山文化遺址中,有大型的祭壇、神廟、積石冢等,是舉行大規模祭祀活動的場所;有**懷孕的婦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蟲身影象,墓葬中死者頭顱西向而臥,也都透露出遠古時代禮儀制度的若干資訊。

在古代文獻方面,有「自伏犧以來,五禮始彰;堯舜之時,五禮鹹備」的說法。實際上,禮儀制度的演變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歷程,真正比較完備、系統的是西周的禮制。周以前的禮儀制度,由於材料匱乏,文獻不足,已經難以詳考了。

由儒家學者整理成書的禮學專著「三禮」——《周禮》、《儀禮》、《禮記》,記錄、儲存了許多周代的禮儀。在漢以後二千多年中,它們一直是國家制定禮儀制度的經典著作,因此被稱為「禮經」。現在,要研究**古代主要適用於貴族的禮制,「三禮」仍然是最重要的書。

雖然對它們的思想傾向評價不同,它們的論述中有不少只是出於後世儒家的理想,但它們在文化史上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和影響的。

古代所謂禮儀,包括的範圍內容和形式非常廣泛,諸如政治體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災害祈禳、學校科舉、軍隊征戰、行政區域劃分、房舍陵墓營造,乃至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言談舉止,無不與禮儀有關,它幾乎是乙個囊括了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行為準則規範的龐大的概念。直到近代以後,禮儀的範疇才逐漸縮小,現在則一般只有禮節和儀式的意思。

中國的禮儀文化以其平和、中正的特徵,對人們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任何乙個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萬世一貫的,而只能與時俱變,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優秀文化的因子,往往歷久彌新,長久地存活在歷史的長河中,持續地影響著民族的精神和面貌。

例如,西元前六世紀前後,是世界古文明的軸心時代,出現了諸如孔子、老子、孫子,以及蘇格拉底、伯拉圖、釋迦牟尼等哲人和光耀千古的經典。兩千多年來,他們始終伴隨著歷史的程序,人們幾乎處處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還每每要回到那個時代去尋找智慧型。

對於孔子諸家倡導的禮樂文化,人們也應該作如是觀。

近代以來,由於國勢衰微,列強入侵,國人激於時變,把落後挨打歸咎於傳統文化,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盡然。試想,乙個知書達理的書生挨了強盜的打,人們可以責怪他沒有拳勇,但卻不可以責怪他不該知書達理。如果書生從此丟掉書本,只練武功,變成了沒有文化的「強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劇。

人類社會終將進入乙個人人講信修睦、彼此謙敬禮讓的文明時代。因此,人們既要習武強身,又要弘揚既有的文化,禮樂文化終究會有它新的用武之地。

中國的禮儀文化不僅對中華民族有著巨大的作用,而且也帶給世界深遠的影響。比如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在南韓、日本儲存頗多,並繼續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作用,而令人汗顏的是,在人們的本土,它的流失速度卻是非常驚人。在人們的人際交往中,懂得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語和舉止的人已經日漸稀少。

作為民間最普遍、最隆重的婚禮、生日禮儀等慶典,正越來越失去民族特性、急劇地西化;而聖誕節、情人節等正日益成為中國年輕人的重大節日。作為民族文化表徵的禮儀、節日一旦全部西化,就表明本位文化已經被國民拋棄,它的消亡也就不會太遠了。炎黃子孫、有識之士,當知憂慮。

中國幾千年文明鑄就的禮儀文化,原本可以成為旅遊經濟的強項,可是,許多行業成員連"對不起、謝謝、沒關係、您請"十個字的禮貌用語都說不好,遑論其它。儘管眼下賓館、酒店等越造越華麗,而服務質量卻始終是旅遊業發展的軟肋,令人長嘆。此外,近年出境旅遊的國人與日俱增,但舉止粗俗,缺乏禮儀教養者不乏其人,海外**的批評時見報導,使人們這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民族形象大受損害。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近年,**將"明禮誠信"作為二十字"公民道德"的重要內容,如何重建符合時代要求的禮儀規範,已經提上議事日程。中國傳統的禮儀文明,是寶貴的思想資源,正可以為人們提供重要的借鑑。

21世紀是文化的世紀,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的競爭,將會越來越多地在文化領域中。文化是民族的基本特徵,文化存**族存,文化亡**族亡。古往今來,真正滅絕於種族**的民族並不多,而滅亡於固有文化消失的民族卻是不勝列舉。

中國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發生過文化中斷的文明。在未來的世紀中,中華文明能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能否在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強勢的本位文化,這無疑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禮樂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能否將它的精華發揚光大,對於本位文化的興衰至關重要。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以額觸地,是中國傳統中最為隆重正式的禮儀,象徵著莊重與神聖

4樓:苑金磊

積極意義:使得中國人更加懂得禮節。消極意義:使得中國人階級觀念過於嚴重。

5樓:匿名使用者

1.對神靈或者祖先的敬仰.畏懼..祈福.庇護2.對亡者的哀悼.尊敬

3.即古代人與人身份的差距,對皇室和權貴者敬畏.巴結等4.普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恩,孝道等

6樓:匿名使用者

等級制度,是在提醒人們。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從周公,孔子那裡傳下來的儒家禮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醒你人和人的不平等,有遠近,有親疏

中國古人都在什麼場合會進行三拜九叩呢?

7樓:小辮兒與一線天

中國人只有在非常重要的場合才會進行三拜九叩之禮,一是拜師,二是見到皇上,三是自家直系長輩去世或者給祖宗行禮。

8樓:angle翼瞳

一是「稽首」,指跪拜的幅度碰到地面;二是「頓首」,指拜頭叩地;三是「空首」,指拜頭至手;四是「振動」,指兩手相擊而拜;五是「吉拜」,指先跪拜,然後用頭觸碰地面;六曰「兇拜」,即只先用頭碰到地面,然後再拜;七是「奇拜」,即屈膝後空首拜;八曰「褒拜」,指連續兩次;九曰「肅拜」,即作揖、鞠躬。其中,稽首、頓首和空首這三拜是大眾所認知的「正拜」,這是跪拜中最基本的一種方式,其它的不同的方式都是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中,由人們在逐一的去分類整理而成。

中國一直認為自己是禮儀之邦,其實很多禮節都是封建統治者為了用禮法來維持人們心中對於他們自己最高統治的一種崇拜,這也就形成了很多各式各樣繁瑣莊重的禮節方式。

在中國的跪拜禮中,「稽首」是人們所認為的最重要的,被應用於最最重要和嚴肅的場合,例如拜天、拜神、拜祖先、臣拜君、子拜父、學生拜師等等。「頓首」是平輩之間的禮節。「空首拜」是身份比較尊貴的人,對於晚輩和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回的禮。

「吉拜」和「兇拜」主要運用於各種封建祭祀,而在軍隊中「奇拜被認為是最正統的,皇宮和平民之間的禮節又不一樣,「褒拜」則是只有宮廷貴族才能行得力。但是我們所說的以上理解和女子沒有關係,因為在封建社會,女性不被重視,不能夠行些跪拜之禮。

9樓:二娘呀

在古代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時候,由最高的統領者帶領著老百姓,進行三拜九叩大禮。

再有很尊敬的長者去世,舉行白事的時候也會進行三拜九叩。

10樓:笑飲孤鴻

中國古人要在相當重要的場合中才會進行三拜九叩大禮,一般的場合是拜師,見到皇上,或者是給自己的長輩行禮,

11樓:來器呃呃

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場合,就比如說外國前來拜訪中國,都會使用這種禮儀。

12樓:韓公子

我覺得古人一般都是在祭拜的時候三拜九叩或者是在祭祖的時候。

13樓:extra丶

祭祀這種莊嚴的場合才會三拜九叩吧,古人比較信奉神仙,這也是最高禮儀。

14樓:匿名使用者

出現比較多的場合是祭祀的時候,以這樣的儀式來表達對神明的尊敬。俯首稱臣,以此彰顯對神明的忠誠和敬意。

15樓:驚鴻壹面

據說這個禮儀代表著最高的禮儀,一般外來人員去朝拜帝王都會使用這種禮儀。

中式婚禮習俗三拜九叩

16樓:士多啤梨琦寶

中式婚禮的講究很多,要想辦一場真正的傳統樣式的婚禮,就應該仔細了解一下他的習俗。

1、三書六禮: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男女成親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書六禮」,「三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親時由男友交給女方。「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具體是:

納禮:男家請人預備向女家提親、說媒。

問名:男家在大紅庚貼上寫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結親,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寫上請人佔算。

納吉:如男女雙方的八字沒有相沖相剋,則婚事初步議定,問名卜得吉兆後,男方送薄禮至女方家,議婚繼續進行,也叫過文定或小定。

納徽:正式送聘禮至女方家又稱「過大禮」,類似今天的訂婚。

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

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因緣;十一月則隱含無盡之意。

親迎:正式成婚,迎親表示了男子要求從夫君的強烈願望婚禮當天,男方帶迎親書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2、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將新人的新床擺放到新房裡,將被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成雙,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給新人帶來好運。

3、鬧洞房:舊時規定,新郎家的同輩兄弟可以鬧洞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凶,婚後如意吉祥。

4、嫁妝:嫁妝是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到夫家,嫁妝除了衣服飾品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吉祥好兆頭的東西,如:

剪刀,寓意蝴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意謂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頃

5、上頭:上頭是男女雙方都要進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

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巴,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根銀筍盡標齊。

6、撐紅傘:迎親的當天,又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攙扶出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散撒迷。

7、邁火盆:新娘蓮步輕移,邁過火盆預示婚後生活紅紅火火。

8、跨馬鞍:利用諧音寄託祝福,預示婚後兩人生活平平安安。

在《中國孩子的呼聲》中,「和平之花」是什麼意思

和平之花 雖然美麗,但是它是很容易被破壞的。和平之花 是借喻,指的就是維持和平這一使命。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指的是 只要有區域性的戰爭存在,整個世界就難保和平.只要有罪惡的子彈存在,這和平之花雖然美麗卻容易被摧殘,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來共同捍衛.在 乙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中,和平之花 是什...

中國近代三次重大歷史轉折的意義是什麼

八七會議 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權利。遵義會議 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是我黨走向成熟的標誌。十一屆三中全會 確立了改革開放,落實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辛亥革命 推抄翻了中襲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 可稱為中國史上的創舉。五四運動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

1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劃分的意義是什麼

人間鳳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的劃分具有重大的意義 協調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縮小東西部差距,實現的共同富裕 促進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穩定 改善生態環境 促進經濟發展 具體來說 東部經濟地帶有利於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成為人才資訊基地,參與國際競爭 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農業 發揮技術創新優勢,產品向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