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前文化的藝術形式有哪些呢?具體點的

2021-03-05 09:21:07 字數 4195 閱讀 2364

1樓:love美美的春天

四萬到一萬年前

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表明,大約距今40000—12023年前,處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代人類即晚期智人(或稱新人),其腦容量、體質狀況、語言能力與現代人已沒有多少區別了,在歐洲、亞洲、澳洲都已發現了他們製作在岩壁、洞穴、石頭、陶土和牙、角、骨器上的刻畫圖案或雕塑,其中涉及人物、動植物、天象及各種帶有一定規律性的由點、線組成的圖案,這意味著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原始人類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用符號、記號、圖案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創造了,當然人類書面語言也開始產生了。

一萬四千到一萬年前

距今14000——12023年前,中國境內的農業已經開始起源,至少距今2023年左右,中國南北方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種植農業已經成熟了,這意味著古人對天象、氣候、季節、年週期的認識和分割已較為熟知,原始的天象觀測、天文曆法知識應已粗具雛形。這一點與恩格斯所言「必須研究自然科學各個部門和順序的發展。首先是天文學,游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為了定季節,就已經絕對需要它」(《自然辯證法》)恰相吻合;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伏羲畫卦、神農作稼而有文明的傳說指的也應該是這一時期。

中國和西亞是世界上農業起源最早的兩個地區,而彩陶也是這兩個地區起源最早、最發達。這些現象顯然並非偶然。

200年前

自近代考古學產生以來約200年時間

自近代考古學產生以來約200年時間,人們一直都沒有對以彩陶圖案為代表的史前人類刻畫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當然更談不上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美術史家和傳統考古家都從外觀感覺或以西方原始文化理論去看待和理解史前人類刻畫,故以美術和圖騰釋之,實際二者都流於形式、表面、感覺、主觀臆斷,用今人的眼光簡單模擬而缺乏理性分析。西方原始文化理論**於對現、當代地球上仍然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的考察,與發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各是一回事。

三個農業起源中心中國、西亞、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彩陶和發達的天文曆法與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與中國遠古文化息息相關。西方人類學家所考察的現、當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印第安人外,都沒有發達的農業生產和起碼的科學文化知識,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發達的農業,又有發達的天文曆法及數學知識,其工程建築、冶煉和社會組織都有較高的成就,可見科學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與農業生產、天文觀測分不開的。換一句話說,如果有發達的農業生產,則必然會有天文曆法、數學等科學文化的起源,隨之便有文明的起源,反之則反。

這個規律用之於中國、西亞、埃及、印度以及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無不相符;歐洲則是乙個例外,它的科學文化和文明起源受到西亞的影響。故西方原始文化理論不適用於考古發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和史前人類刻畫。

人類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傳承和表達,其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它們的產生是有先後順序的:姿體語言和口語是最早的,刻畫圖案、符號、記號次之,文字再次之,電訊、光碟、磁碟等再次之。文字只是文化傳承方式之一,而且只是全部人類史、文化史發展到某個階段才產生的,因而其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即使是沒有錯訛的古代文獻記載,對事物起源、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種路標,而不是終決和裁判,它只證明即時而不證明源起或者未來,更何況大量的事物和文化起源可能不被文獻、文字記載。故傳統的歷史學研究和文獻考證是有很大侷限的。中國文化、文明的起源、脈絡和面貌的揭示,必然有賴於中國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譯,而中國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譯,必然有賴於中國史前人類刻畫紋飾的科學解讀和破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兩件事特別值得關注:一是劉堯漢、陳久金、盧央等對彝族十月太陽曆的重新發現和研究以及陳久金對陰陽五行、太極八卦、河圖洛書起源問題的研究,二是龐樸、鄭慧生等對遠古時代火曆的研究。通過對一些典型器物紋飾和遺跡的形態、結構分析並追溯其**和本義,我們發現並認為:

中國新石器時代(距今12023年前——2023年前)器物紋飾就其主體而言,它是乙個比較穩定的有效的文化傳播、傳承系統,其性質和功用類似於文字,而不是傳統觀念所認為的它們是原始人類的美術作品或圖騰。就其內涵表達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類有關天象觀測、天文曆法的知識、觀念和信仰,而太極八卦、陰陽五行、河圖洛書所結構的易學基本框架與遠古天文曆法正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融,二者合二而一的關係。這種釋讀大體上印證了伏羲畫卦、《連山》易、《歸藏》易、河圖洛書有關神話傳說及古代文獻中某些記載的真實性,並與傳統考古學研究、易學研究的一些結論相銜接、吻合(參見拙著《伏羲畫卦》)。

我們認為,沿著這一思路,需要並可以對中國史前器物紋飾(含某些遺跡和器物造型)以及夏商周、秦漢時期的器物紋飾作全面的以及分割槽分類分時段的和個案的分析研究。亟需投入力量的研究物件和課題,主要是新石器時代以考古學文化、型別、遺址為單位的器物紋飾研究。

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考古發掘和基礎研究,已大體上形成了自新石器時代初至秦漢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體系,已具備了作器物紋飾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礎和條件。中國文物考古部門的大部分人力特別是各省市及其以下的部分基本上只能應付由於基建而產生的文物考古發掘、清理和保護,因此研究力量嚴重不足。除了看得見的遺跡、遺物以外,我們對中國史前文化特別是新石器時代長達

六、七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學文化的起源、面貌、發展狀況所知不多,因此我們呼籲一切有志於中國古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學者,特別是歷史學、易學研究者加入考古研究和史前文化研究的隊伍;相比之下,易學家們可能具有更多的優勢,能夠更快地切入以象意、象數、數理為基本思維方式和傳承、表達方式的中國古代文化(指其精神文化、科學文化部分而言)。

2樓:崇譚尊楊

結繩---演變為中國結

中國史前藝術形式有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近些年在我國華北、西北及中原等地區發現諸多岩畫、雕塑、陶文。

在紅山文化區域內的「中華第一碧玉c字龍」出土地,翁牛特旗大蒙特內哥羅,發現有若干塊岩畫,其中一塊兩平公尺岩石上就刻畫有30個初文符號,初文符號上下聯貫,已具備了文字表形、表意的功能。

4樓:斯隆數字巡天

中國史前藝術形式這個,我想應該有舞蹈、彩陶、山洞壁畫、飾品雕刻等主要的

象半坡,河姆度,大汶口,仰韶這些文化都能找以上藝術形式。龍山文化有個用石塊疊各種圖案的習俗,不知道算不算藝術形式。

其實這些都是當年中國各史前文化真實生活狀態的寫照,稱之為藝術形式只有今天才可以這樣說

中國史前藝術有哪些重要的藝術功能和特色

5樓:

1.審美認識功能 ,記事教育功能,信仰教化功能和心靈補償功能。2.

彩陶裝飾上,質樸明快,點線面符號化,誇張抽象與具象並存;器物造型上,質樸單純,也發展到一定的寫實性,多樣性,實用與審美結合;玉器上,權力與神聖的象徵性,形式上由不固定變固定、不整齊變整齊、不對稱變對稱,質地細膩、光滑;岩畫與地畫上,著重記事,畫面布局單純簡潔、無透視,場面大小多樣,人物形象化、裝飾化,符號化,感染力強!

6樓:匿名使用者

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另外,尚有壁畫、地畫、岩畫等史前繪畫遺跡。

畫面形象特徵:高度提煉、人物符號化、裝飾化、半抽象化,及其單純、平面布置、無遠近透視。

中國史前藝術有哪些主要功能和特色

7樓:匿名使用者

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另外,尚有壁畫、地畫、岩畫等史前繪畫遺跡。 畫面形象特徵:

高度提煉、人物符號化、裝飾化、半抽象化,及其單純、平面布置、無遠近透視。

中國史前藝術有哪些重要的藝術功能

8樓:匿名使用者

繪畫藝術主要體現在彩陶的裝飾紋樣上,以質樸明快、絢麗多彩為特色。另外,尚有壁畫、地畫、岩畫等史前繪畫遺跡。

畫面形象特徵:高度提煉、人物符號化、裝飾化、半抽象化,及其單純、平面布置、無遠近透視。

中國原始藝術的主要型別有哪些

9樓:七彩水墨

除第一章和第十一章以外,其它都是:

摘自《中國原始藝術》,2023年8月1日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作者吳詩池。

目錄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裝飾藝術

第三章 雕刻藝術

第四章 繪畫藝術

第五章 陶塑藝術

第六章 樂舞藝術

第七章 鑲嵌藝術

第八章 蚌石擺塑藝術

第九章 青銅藝術

第十章 建築藝術

第十一章 結語

中國史前美術有哪些代表

10樓:匿名使用者

彩陶:仰韶文化中的《人面魚紋盆》

馬家窯文化中的《雙耳四系大彩陶翁》

黑陶:龍山文化的《蛋殼杯》

玉雕:龍山文化的《碧玉斧》

中國史書怎麼稱謂古羅馬,在中國的史書中對羅馬帝國是怎樣稱呼的

古羅馬稱中國為 賽里斯國 即 絲國 漢代中國稱呼羅馬為 黎 軒 大秦 或 海西國 在中國的史書中對羅馬帝國是怎樣稱呼的 古羅馬被稱之為大秦,當時的中國是漢朝時期。聖誕節與佛教沒有任何聯絡。聖誕節是西方的節日,而佛教主要是亞洲南部和東部 大秦隨著西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的開通,加速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當時...

簡述中國史上的文學大家 屈原,司馬遷,孔子,禮拜,杜甫,白居

屈原,司馬遷,莊子,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李煜,李清版照,湯顯祖,羅貫中,曹雪芹權,施耐庵,吳承恩。陋豬你個啥必有沒有搞錯哦 孔子不是文學家。道家 莊子是一位散文文學家,有本書叫 南華經 的。沒水平別出來現眼 為什麼李煜不是唐宋八大家?為什麼李清照不是?為什麼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陸游 辛...

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是什麼

應該是武漢會戰,中日一線參戰兵力多達180萬,如果按照古代把後勤民夫什麼的都算上中日兩方參戰總兵力估計要達到四百萬以上。滅楚之戰,第一次秦王政派大將李信率軍20萬攻楚,被楚將項燕採用游擊戰大敗,於是第二次秦王嬴政親自請老將王翦率軍60萬伐楚,楚王負芻以大將項燕率傾國之兵50萬迎戰,結果楚軍戰敗。此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