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禾木由
1、子彈理論,其核心觀點是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資訊作用於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軀體或藥劑注入**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它們的行為。
2、有限效果論,主要觀點是:大眾媒介的傳播效果是有限的。傳播不是單方面的行為,受眾也非被動、孤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與社會網路中的其他人發生聯絡,並相互影響。
3、沉默的螺旋,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大膽地發表和擴散;而發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
4、第三人效果,們在判斷大眾傳媒的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之際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感知定勢,即傾向於認為大眾媒介的資訊對「我」或「你」未必產生多大影響,然而對「他」人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5、知溝理論,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資訊,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資訊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2樓:匿名使用者
拉斯韋爾5w理論
5w模式又稱「拉斯韋爾程式」的過程模式。首次提出構成傳播過程的五種基本要素。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
誰,說了什麼,通過什麼渠道,向誰說,有什麼效果。
心理學家盧因(勒溫)(1890-1947)「把關人」(gatekeeper)理論
又稱「守門人」理論: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溫成為傳播學創始人的重要理論原因。
施拉姆的大眾傳播模式:
構成傳播過程的雙方分別是大眾傳媒與受眾,兩者之間存在著傳達與反饋的關係。作為傳播者的大眾傳媒與一定的信源相連線,又通過大量複製的訊息與作為傳播物件的受眾相聯絡。受眾是個人的集合體,這些個人又分屬於各自的社會群體;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之間都保持著特定的傳播關係。
麥克盧漢理論 主要觀點:
1、媒介即訊息 2、媒介:人的延伸 3、「熱媒介」與「冷媒介
「沉默的螺旋理論」
該理論以人的從眾心理為依據,認為人們總是避免處於孤立狀態,當自己的意見與大多數人的意見不相符時就不會說出自己的觀點來。
內爾.紐曼認為大眾傳播媒介能以自己的方式影響「沉默的螺旋。」揭示了媒介的強大力量。
「培養理論」理論
觀點及意義 : 在現代社會,大眾傳媒提示的「象徵性現實」對人們認識和理解現實世界發揮著巨大影響,同時,這種影響不是短期的,而是乙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培養」的過程,它在不知不覺當中制約著人們的現實觀。
第三人效果」理論
傳播學有哪些著名的理論?
3樓:勝寒
1. 子彈理論:
早期大眾傳播學有「子彈論」,認為傳播如同打槍,傳播者一說話,接受者就會被語言的槍彈擊中,傳播效果就達到了。後來,這個理論受到了否定,傳播效果的產生被認為由傳播者與受眾在複雜的互動作用下形成。
2. 傳播流:
「傳播流」研究強調人際產播在大眾傳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過程中的眾多制約因素環節,對否定早期「魔彈論」的傳播觀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學者是拉扎斯菲爾德,卡茲和羅傑斯等
3. 有限效果論
其主要觀點是:大眾傳播沒有力量直接改變受傳者對事物的態度,在人們作出某種決定之際,許多其他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個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的既有傾向受傳者對資訊的需求和選擇性接觸機制,群體歸屬關係和群體規範,大眾傳播過程中的人際影響等等。
4. 議程設定功能
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資訊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
5. 沉默的螺旋
如果乙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他比較不會表達出來,因為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復或孤立。這一理論假設人們總是在判斷什麼是公眾的觀點,而且他們經常通過**來判斷。理論同時假設我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被孤立的恐懼,而且我們知道什麼觀點可以導致我們被主流群體孤立。
6. 培養理論
大眾傳播媒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受眾的世界觀。
7. 知溝理論 ,「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資訊,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資訊越多,這二者這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8. 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兩個基本的假說:①知覺假說:人們感到傳媒內容對他人的影響大於對自己的影響。
②行為假說:作為第三人認知的後果,人們可能採取某些相應的行動,以免他人受傳媒內容影響後的行為影響到本人的權益和福利;人們可能支援對傳媒內容有所限制,以防止傳媒對他人的不良影響。①從傳播學角度分析該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論對這種因資訊傳播而引起「恐慌」的現象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據「第三人效果」理論,受眾傾向於認為傳媒資訊對其他人(第三人)的影響更大。在此次碘鹽危機中,受眾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家裡缺不缺鹽,而是預計其他人會因為碘鹽恐慌而搶購。因此,為了避免「後下手遭殃」的結局,就必須「先下手為強」。
當群體不約而同形成這種共識時,「恐慌購買」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9. 媒介霸權了論
媒介霸權理論是葛蘭西在其著名的《獄中札記》中提出的乙個理論,對大眾文化和媒介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葛蘭西認為,乙個社會制度的真正力量並不是統治階級的暴力或其國家機器的強制性權力,而是被統治者對於統治者世界觀的接受。霸權的產生、再生產以及轉換是市民社會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作用的結果,這與國家暴力機器的強制性不同。
對於葛蘭西來說,國家實施壓制,而市民社會則行使霸權。霸權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運作時必須通過市民社會的各種機構,如教育、家庭、教會以及大眾文化和大眾傳媒等社會機制來實施。
4樓:匿名使用者
皮下注射論
意見領袖守門人
傳播學有哪些著名的理論
5樓:勝寒
1. 子彈理論:
早期大眾傳播學有「子彈論」,認為傳播如同打槍,傳播者一說話,接受者就會被語言的槍彈擊中,傳播效果就達到了。後來,這個理論受到了否定,傳播效果的產生被認為由傳播者與受眾在複雜的互動作用下形成。
2. 傳播流:
「傳播流」研究強調人際產播在大眾傳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過程中的眾多制約因素環節,對否定早期「魔彈論」的傳播觀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學者是拉扎斯菲爾德,卡茲和羅傑斯等
3. 有限效果論
其主要觀點是:大眾傳播沒有力量直接改變受傳者對事物的態度,在人們作出某種決定之際,許多其他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個人的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的既有傾向受傳者對資訊的需求和選擇性接觸機制,群體歸屬關係和群體規範,大眾傳播過程中的人際影響等等。
4. 議程設定功能
該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往往不能決定人們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具體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給資訊和安排相關的議題來有效地左右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及他們談論的先後順序。
5. 沉默的螺旋
如果乙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他比較不會表達出來,因為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復或孤立。這一理論假設人們總是在判斷什麼是公眾的觀點,而且他們經常通過**來判斷。理論同時假設我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被孤立的恐懼,而且我們知道什麼觀點可以導致我們被主流群體孤立。
6. 培養理論
大眾傳播媒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受眾的世界觀。
7. 知溝理論 ,「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資訊,因此,大眾媒介傳送的資訊越多,這二者這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8. 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兩個基本的假說:①知覺假說:人們感到傳媒內容對他人的影響大於對自己的影響。
②行為假說:作為第三人認知的後果,人們可能採取某些相應的行動,以免他人受傳媒內容影響後的行為影響到本人的權益和福利;人們可能支援對傳媒內容有所限制,以防止傳媒對他人的不良影響。①從傳播學角度分析該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論對這種因資訊傳播而引起「恐慌」的現象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據「第三人效果」理論,受眾傾向於認為傳媒資訊對其他人(第三人)的影響更大。在此次碘鹽危機中,受眾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家裡缺不缺鹽,而是預計其他人會因為碘鹽恐慌而搶購。因此,為了避免「後下手遭殃」的結局,就必須「先下手為強」。
當群體不約而同形成這種共識時,「恐慌購買」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9. 媒介霸權了論
媒介霸權理論是葛蘭西在其著名的《獄中札記》中提出的乙個理論,對大眾文化和媒介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葛蘭西認為,乙個社會制度的真正力量並不是統治階級的暴力或其國家機器的強制性權力,而是被統治者對於統治者世界觀的接受。霸權的產生、再生產以及轉換是市民社會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作用的結果,這與國家暴力機器的強制性不同。
對於葛蘭西來說,國家實施壓制,而市民社會則行使霸權。霸權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運作時必須通過市民社會的各種機構,如教育、家庭、教會以及大眾文化和大眾傳媒等社會機制來實施。
6樓:匿名使用者
傳播學誕生於美國,美國的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探索傳播理論,並提出了種類繁多的傳播模式,諸如以文字、圖形和數學公式等表述的各種模式。傳播學家運用不同的模式來解釋資訊傳播的機制、傳播的本質,提示傳播過程與傳播效果,**未來傳播的形勢和結構等。一般認為,傳播學的奠基人有五位:
1、 harold dwight lasswell, 拉斯韋爾(1902-1980) 是美國現代政治科學的創始人之一。提出了著名的傳播學5w模式。
2、 kurt lewin,盧因(1890-1947)德國猶太人。提出了資訊傳播中的「把關人」的概念。
3、 carl hovland,霍夫蘭(1921-1961)耶魯大學的實驗心理學教授。把心理學實驗方法引入了傳播學領域,並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的條件和複雜性,開展勸服研究。
4、 paul f.lazarsfeld,拉扎斯菲爾德(1901-1976)奧地利籍猶太人。羅傑斯指出,拉扎斯菲爾德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的把傳播學引向了經驗性研究的方向。
5、 wilbur schramm,施拉姆(1907-1988)美國人,設立了世界上第乙個傳播學研究所,,主編了第一批德傳播學教材。開闢了如:電視對少年兒童的影響等幾個新的研究領域。
他被認為是集大成者。
之所以起源於美國,是因為20世紀上半葉,歐亞大陸連續遭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禍害,而美國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眾多科學家的避風港。而且,美國本身由於本土未遭破壞,技術的發明與應用一直持領先地位。比如:
2023年匹茲堡無線電視台的開業,2023年,全美廣播公司nbc的成立等等。
從社會狀況來說,美國的政治與社會生活中有著高度重視大眾傳媒的傳統,在政治機制中大眾媒介是與立法機構、**機構互相制衡的力量之一,報紙曾被稱為第二國會。
傳播學有哪些著名的理論,傳播學有什麼理論?
1 子彈理論 早期大眾傳播學有 子彈論 認為傳播如同打槍,傳播者一說話,接受者就會被語言的槍彈擊中,傳播效果就達到了。後來,這個理論受到了否定,傳播效果的產生被認為由傳播者與受眾在複雜的互動作用下形成。2 傳播流 傳播流 研究強調人際產播在大眾傳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傳播效果形成過程中的眾多制約...
傳播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傳播學研究方法有哪些質化量化
1.從資料中產生理論 扎根理論特別強調從資料中提公升理論,認為只有通過對資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論框架。這是一 個歸納的過程,從下往上將資料不斷地進行濃縮。與一般的巨集大理論不同的是,扎根理論不對研究者自己事先設定的假設進行邏輯推演,而是從資料入手進行歸納分析。理論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產生的原始...
新聞傳播學是學什麼的,新聞傳播學是學什麼的
新聞傳播學類包括四個專業 新聞學 廣播電視新聞學 廣告學和編輯出版學。新聞傳播學的歷史相對年輕,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新聞學在德國和美國形成學科,20世紀40年代傳播學在美國形成學科。新聞學在中國作為一門學科,以及中國新聞學教育的開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的成立作為標誌 而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