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對推動經濟持續發展能起到什麼好的作用

2021-03-05 09:21:43 字數 4490 閱讀 4215

1樓:龍泉

城鎮化是每個國家在工業化、現代化程序中必經的過程,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伴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完整意義上的城鎮化的科學含義包含兩個互相聯絡、互相補充的內容:

乙個層次是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另乙個層次是轉入城鎮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條件、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等的城鎮化.

一、推進城鎮化建設的必要性.

1,可以經濟結構的調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乙個重大課題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雖然目前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歷史上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構性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要保持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大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

世界各國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城鎮化是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一規律也同樣適用於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充分發揮城鎮的聚集效應和輻射作用,可以帶動經濟資源重組整合,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

城鎮化的發展促進了人口在城鎮的集聚,從而能夠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促進二三產業發展.這樣,就可以帶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可以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為經濟發展提供廣闊市場和持久動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是投資、消費和出口,其中消費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若需求不足,經濟便會陷於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境地.城市是消費的聚集區,城鎮化可以創造巨大的消費需求.2023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了50%,但與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有研究表明,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有2000萬人口從農村到城市,由於城市人口的消費是農村的2.7倍到3倍,將拉動最終消費增長約1.6個百分點.

我國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將使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這部分人員蘊藏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就會大大提高市場的有效需求.同時城鎮化發展了,農民收入**增多了,農民就可以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費水平,把農村潛在的市場變成現實的消費需求.因此,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必將進一步開拓城鄉市場,擴大消費需求,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

3、可以為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

我國農村人口多,人均農業資源水平低,農村非農產業發展緩慢,大量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目前我國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有1億以上, 不把這部份勞動力轉移出來,就不能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就不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城鎮化建設,大力提高城鎮化水平,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城鎮特別是星羅棋布的小城鎮是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效載體.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就可以通過城鎮經濟的發展,創造新的就業領域和勞動力需求,例如城鎮的基礎建設、工業生產、商品的運輸和交易及社群服務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特別是城鎮的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和第三產業,能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據有關專家推算城市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gdp提高0.

15個百分點,就業提高0.33個百分點.因此,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已經成為吸納農村富佘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

4、有利於優化城鄉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

我國的城鎮化程序與城鄉一體化是直接相關聯的,並將直接推動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的形成.在城鎮化程序中,改變城鄉有別的戶籍管理、勞動用工和社會福利制度,將形成城鄉居民在就業機會和社會福利範圍及水平上的公平,城鄉的戶籍制度、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將逐漸統一.

同時,我們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完善提公升農村基礎設施,積極構建農村服務體系,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的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的覆蓋,使城鄉公共資源配置一體化將逐步得以實現.我們還將通過打破城鄉分離的工業化模式和城鄉分割的市場機制,逐步實現城鄉產業規劃布局一體化和城鄉市場的統一.這樣,就會出現城鄉交流日益頻繁、城鄉經濟日益融合、城鄉社會日益滲透的趨勢,使得城鄉一體化逐漸變為現實.

二、加快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1、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程序發展迅速,城鎮化率由2023年的15.82%提高至2023年底的51.2%.到2023年底,我國的城鎮人口達到6.

9億人,全國設市城市已經達到657個. 在城鎮的布局上,已經初步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為骨幹、小城鎮為基礎的多層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並且城鎮密集地區逐步形成.

衡量城鎮化水平的主要指標是城鎮化率,即乙個國家或地區城鎮人口佔其總人口的百分比.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城鎮化率在30%以下為初期發展階段,30%-70%為中期加速階段,70%以上為後期成熟發展階段.按照這一標準,中國目前進入了城鎮化的中期加速發展階段.

2、加快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1)要堅持因地制宜,加強對不同地區城鎮化的分類指導.

我國大城市和小城市、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不同、經濟發達程度不均,這就決定著我們要因地制宜,不能走單一的城鎮化道路.在確定城市發展的規模上應該根據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規模、就業潛力和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適宜大城市發展的區域就要發展大城市,適宜中小城市發展的區域就要發展中小城市,並在在中部沿海和東西部採取不同的區域城鎮化模式.在區域發展上,要按照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城鎮化與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區域的人口資源環境條件相協調.

因此,在東部沿海地區要加強城鎮之間的網路化聯絡,有序推進城鎮群內部的城鎮之間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著重提高城鎮化質量;在中部地區要把縣城建成具有一定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的中小城市,同時提高小城鎮發展動力,完善城鎮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在西部地區要重點發展工貿、旅遊和邊貿小城鎮,完善公共服務網路,提高為周邊農村地區服務的水平.

(2) 要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

首先要改革二元戶籍制度.要進一步完善戶口遷移條件准入制和戶口登記制度,逐步實行戶籍制度的城鄉一體化管理,還要深化與戶籍制度相關的配套改革,推動農民實現身份、心理、社會認知生活環境轉變.二要建立公平的就業政策.

要取消對農民工就業的歧視性政策,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市場體系.要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指導和就業培訓.要加大執法力度,保障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勞動時間、法定假日和安全保護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三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障和醫療保障為主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試點農民工養老、工傷、失業和醫療保險制度,推動城市教育、住房、醫療等資源向農民工開放,降低農民進城成本,促進農民由就業型向居住型轉變.四是完善土地流轉機制.

在長期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按照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進行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

(3)要加大產業支撐力度,為城鎮化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

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的根本動力,沒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就不可能有快速發展的城鎮化.因此我們要把推進城鎮化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優化產業布局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產業發展與城鎮化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公升.在推進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

圍繞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引進關鍵專案、延伸產業鏈條、吸納社會資源,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區的輻射帶動能力;要緊密結合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根據城鎮的功能和性質,確立城鎮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配套產業和服務產業,提高產業之間的關聯度,使工業和第三產業成為推進城鎮化的動力源泉和物質基礎,加快產業發展和產業集聚,有效地支撐和推進城鎮化的發展.

(4)要搞好規劃,正確定位城鎮化的發展方向.

規劃對城鎮化起著引導和調控的作用,決定著城鎮化發展的水平、速度和質量.因此我們要在城鎮化過程中把區域定位、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作為乙個完整的系統進行整體規劃,明確各城鎮的功能定位,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突出各自的特色,把構築科學合理、城鄉統籌的發展空間形態作為規劃的目標 .一方面,城鎮規劃要用發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識,合理安排城鎮布局、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等綜合規劃,要堅持統一原則協調發展.

另一方面,我們要改進規劃手段和方法使其不斷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把規劃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化、程式化、規範化的軌道.

(5)要推動城鎮化向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

隨著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加強城鎮管理,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已經成為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把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放在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戰略地位,以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為基礎,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節約和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強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我們要切實保護耕地,加強對土地的有效開發利用,妥善解決城鎮建設用地;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努力建立舒適的人居環境和城鎮創業環境.

(六) 要堅持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同步發展.

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是有機協調的,二者是城市與鄉村在 經濟、文化、人口、生態等要素上的交融、偕同發展的過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要把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兩者協調起來,促進經濟的良性迴圈.首先,要消除農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戶的二元體制性障礙,讓進城農民工在住房、就業、就醫、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市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其次,要加快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構築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網路,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使農民和城鎮居民同等享受財政提供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另外,在加快推進城鎮化的過程中,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還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高階高效農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總之,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因此,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建設,才能實現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控制農村人口的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發展節水農櫻唯業 生態農業 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脊或培 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與農民的收入等。一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1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

低碳經濟本質上就是可持續發展經濟對嗎

低碳綠色迴圈經濟,即繼原始經濟 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後人類面臨的新型經濟,是指在科學發展理念引導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並謀取有利於人類社會生存 發展條件而提出的,以高效利用和清潔開發能源為基礎,以低能耗 低汙染 低排放為標誌,旨在減少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的綠色迴圈經濟。據此可以認為,作為新型...

談談你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談談你對“可持續發展是歷史必然”的理解

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其主要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首先可持續發展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其次,可持續發展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再次,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是人,以謀求社會的全面進步為目標。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兩個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