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峰何以笙簫默
1、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
2、掛艾虎
舊時端午節驅邪闢祟之物,也作裝飾品。中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
3、畫額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4、佩長命縷
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
5、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6、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7、掛草藥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採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貼上艾葉於其上。
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
也有地方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8、劃龍舟
在划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9、吃粽子
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公尺,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2樓:
傳統的端午節意義深遠,它不僅有祭奠感懷英烈之意(如屈原、伍子胥、蒼梧太守陳臨等),更具祛災避瘟、納福迎祥的內涵,它是農耕時代的人們追求和諧、平安生活意願的真實流露。
受傳統社會陰陽五行觀念的影響,數字也以陰陽來闡釋。
一、三、
五、七、九等單數為陽,
二、四、
六、八等偶數為陰。而陽日陽月的重合,意味著陽盛之極,不合剛柔相濟之道。五月五日,兩陽相重,為火旺之相,過旺則為毒,需要加以禳解。
又因端午處於仲夏時節,天氣炎熱,陽氣最旺,陰陽失衡,百蟲孳生,瘟疫流行,需要驅蟲避瘟,以達陰陽調和。因此,五月初五端午節,成了禳災納祥、調和陰陽的重要節日。
在民間,禳災納祥、調和陰陽的方式有很多,地域不同,同一習俗也會呈現不同文化形式。其中吃粽子、掛菖蒲、艾草是常見做法。粽子,又叫角黍。
角黍之名,源於牛角形狀,它由菰葉包裹黍公尺而成。因菰葉生於水中,屬「陰」,黍公尺,又稱「火谷」,具有陽火之性。菰葉與黍相配,象徵「陰外陽內」、「陰陽相合」,表達了人們祈求端午陰陽調和的願望。
而端午節吃粽子也就有釋放陰陽之氣、輔助時節的意味。儘管到了後來,粽子皮發生改變,由菰葉換作箬葉和蘆葦葉,但其調和陰陽的寓意未減。有的粽子外面以紅黃藍白黑五行色線**,同樣也具有五行相生相剋、調和陰陽的味道。
菖蒲、艾草都有強烈的香氣,可用來薰蟲辟邪。端午節時人們把菖蒲、艾草掛於門側,有的人家則放於室內點燃,借助菖蒲的香氣、艾草的薰煙燻蟲辟邪,減輕百蟲對人的傷害。
此外,虎、鍾馗等也是端午辟邪求福中的常用符號。人們認為虎為百獸之王,具有驅妖鎮邪之威力。人們常將其形象用在孩童的服飾上,做出虎頭帽、虎頭鞋、虎形圍涎、肚兜等,穿到孩子身上,護佑孩子。
鍾馗,為唐朝終南山進士,因科舉不第,觸街而亡,閻王見其秉性耿直,剛正不阿,封其為平鬼大元帥。民間端午節常將其形象掛於室內,鎮宅驅邪,承納吉祥。
3樓:匿名使用者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公尺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公尺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公尺,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公尺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傳統的端午節意義深遠,它不僅有祭奠感懷英烈之意(如屈原、伍子胥、蒼梧太守陳臨等),更具祛災避瘟、納福迎祥的內涵,它是農耕時代的人們追求和諧、平安生活意願的真實流露。
受傳統社會陰陽五行觀念的影響,數字也以陰陽來闡釋。
一、三、
五、七、九等單數為陽,
二、四、
六、八等偶數為陰。而陽日陽月的重合,意味著陽盛之極,不合剛柔相濟之道。五月五日,兩陽相重,為火旺之相,過旺則為毒,需要加以禳解。
又因端午處於仲夏時節,天氣炎熱,陽氣最旺,陰陽失衡,百蟲孳生,瘟疫流行,需要驅蟲避瘟,以達陰陽調和。因此,五月初五端午節,成了禳災納祥、調和陰陽的重要節日。
在民間,禳災納祥、調和陰陽的方式有很多,地域不同,同一習俗也會呈現不同文化形式。其中吃粽子、掛菖蒲、艾草是常見做法。粽子,又叫角黍。
角黍之名,源於牛角形狀,它由菰葉包裹黍公尺而成。因菰葉生於水中,屬「陰」,黍公尺,又稱「火谷」,具有陽火之性。菰葉與黍相配,象徵「陰外陽內」、「陰陽相合」,表達了人們祈求端午陰陽調和的願望。
而端午節吃粽子也就有釋放陰陽之氣、輔助時節的意味。儘管到了後來,粽子皮發生改變,由菰葉換作箬葉和蘆葦葉,但其調和陰陽的寓意未減。有的粽子外面以紅黃藍白黑五行色線**,同樣也具有五行相生相剋、調和陰陽的味道。
菖蒲、艾草都有強烈的香氣,可用來薰蟲辟邪。端午節時人們把菖蒲、艾草掛於門側,有的人家則放於室內點燃,借助菖蒲的香氣、艾草的薰煙燻蟲辟邪,減輕百蟲對人的傷害。
此外,虎、鍾馗等也是端午辟邪求福中的常用符號。人們認為虎為百獸之王,具有驅妖鎮邪之威力。人們常將其形象用在孩童的服飾上,做出虎頭帽、虎頭鞋、虎形圍涎、肚兜等,穿到孩子身上,護佑孩子。
鍾馗,為唐朝終南山進士,因科舉不第,觸街而亡,閻王見其秉性耿直,剛正不阿,封其為平鬼大元帥。民間端午節常將其形象掛於室內,鎮宅驅邪,承納吉祥。民諺說: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樓:民俗表演團長
主要是吃粽子
劃龍舟,當然還有繡香包等
5樓:miss吖吖
包粽子 劃龍舟 插艾葉 掛彩蛋 佩香包
6樓:匿名使用者
1賽龍舟
2包粽子
3插艾葉
7樓:多年以後
閩南地區:劃龍舟,包粽子。早上節水洗臉,中午午時洗頭
端午節有哪些民俗活動?
8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有以下民俗活動: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稱為端陽節,為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端午節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北京端午節哪些活動,端午節都有哪些活動?
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端午節都有哪些活動? 程靖巧俞碩 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 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 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 菖蒲酒,吃五毒餅 鹹蛋 粽子和時令鮮...
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有乙個水上運動賽艇,跟我國的端午節賽龍舟很像,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同乙個運動,只是造型不一樣,是這樣嗎?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端午節是我國人民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專門設立的乙個較為隆重的節日。各地的風俗習慣差不多主要有吃粽子,劃龍舟,還有大門掛艾草。端午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 祭龍 採草藥 掛艾菖 打...
端午節有什麼來歷?端午節有哪些來歷?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龍舟節 重午節 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公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 正中 之位,即如 易經 乾卦 第五爻 飛龍在天 端午是 飛龍在天 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集拜神祭祖 祈福辟邪 歡慶娛樂和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