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先秦時代的思想家為何都被稱為子

2021-03-05 11:17:04 字數 4928 閱讀 8427

1樓:可靠的大衛杜瓦

一、周代的爵位政策

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雖然式微,但基本的制度還是沿用周制。周朝時期,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的「子」爵很容易聯想到對於孔子他們的尊稱,但這爵位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更大的可能是一種象徵意義。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就要說到春秋戰國時的士大夫了,這個時期戰亂頻繁,群雄割據。「士」依靠於貴族,貢獻自己的才能,那時候的「士」沒有特殊的標準,泛指一切有才能的人。而當時的百家創始人大多都是遊歷諸國,完善自己的學說,可以說都在各國的體制下乾過的人,而作為能開創乙個學派的鼻祖,肯定屬於「士」這一階層的最牛的一撥,故以爵位中的「子」來尊稱。

二、與商朝皇室的關聯

據《通志氏族略》中記載「商始祖偰,為舜之司徒,受封於商,賜姓子。」叫子偰。堯舜之際,偰不但是當時重要的軍事首腦人物,還是發明刻木記事之人,即把古代象形文本刻在木片或樹幹、木柱之上,商族尊奉偰為始興之祖,稱之為"玄王"。

建立商朝之後,因其多信鬼神,諸事都需占卜,後更是刻字於甲骨之上,這就是我們已知的最早的甲骨文了。而上古時期,佔據統治地位的是伏羲女媧創立的易學文化,占卜屬於國之大事,「子」姓之人當然是掌握易學文化的主要代表了。商滅周立,尤其是文王創立八卦之後,甲骨文、易學慢慢埋沒在歷史潮流之中,後世的人在不斷整理和追求先賢知識的過程中,「子」這個符號慢慢的演變為有知識、有文化的代表,因此後世在對學問方面有卓越貢獻的,冠以「子」稱呼。

2樓:ok不奢求不強求

「子」,春秋戰國時期的敬稱,成年男子均可稱為「子」。當然是不能自稱。一般有兩種人可稱「子」。

一是有學問社會公信力高的人才能稱之為「子」,二是是有道德的貴族。因為「子」是一種爵位,所以也都希望稱自己為「子」,「子」其實是代表著先生的意思,孔子老子那會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老師,那會的先生,對其的尊稱,孔子,孔先生也。

3樓:夢魘邪笑

我國古代諸子百家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產物,那時天下大亂,而人們又想生存,又想發展,於是各個國家中思想人物產生了,他們不斷用自己的思想說服其他人。那時能稱為「子」的是思想家的代表,而且"子"是對有學問的人的敬稱,一般都是對別人的敬稱,而不能自稱,「子」也就是先生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從天干地支的角度來說:天干地支在古時是易學在實踐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很多發展規律都是通過它來認知。地支中的「子」在代表年月方面,素有第一之稱,如古時的六十甲子為一輪迴,第乙個年叫甲子年,每年的第乙個月為子月,每天的第乙個時辰稱為「子」時。

所以「子」這個詞在古時素有第一之稱,而作為開創一學派的創始人物,比如老子,孔子這些,是祖師也是第一人,因而以「子」來字尾。

5樓:轉身回眸之間

就是一種尊稱吧,據先秦文獻記載,周代的時候,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來是其中的一種爵位,後來他作為一種稱呼保留了下來。只得稱呼是對於那些有道德有學問有地位的人的乙個尊稱,相當於現在通俗稱呼的乙個大師,比如說稱某個人為周大師,***等等,而孔子和老子也就是說,孔大師孔聖人的意思。

6樓:徐瑪莎

成年男子均可稱為「子」。不過我們說「子」,是對他們的敬稱,就好比我們現在稱人先生。有學問社會公信力高的人才能稱之為「子」,有道德的貴族也稱「子」,這是爵位。

我們現在叫老師先生,在當時「子」其實是代表著先生的意思,「子」,春秋戰國時期的對老師們稱呼。

7樓:9張發財

我們的當今社會,子可能多用來指兒子或者是輩分較小的人,但是在古代,「子」是對人的尊稱。比如:孔子、老子、孟子這些都是因為有傑出的貢獻,所以被人尊稱「子」。

子也是古人對自己老師的稱呼。就比如《論語》多是孔子記錄其師傅的言論如: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樓:蓮塘賈斯汀

因為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是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級給自己表字時,既不願以末得的「男」做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頭等的「公」為自己表字,往往採用偏下的第四等「子」來表字。

9樓:hellobaby蔚藍

那是時代的發展的一種產物,在那種年代,那種時代的背景,用子是一種光榮,對於這些思想家的尊稱,子指的是帝王的子民,乙個普通的老百姓,有乙個強大的帝國的保護,才能儲存生命。而王的下面還有**,下層的中層的都叫子。而且凡是叫子的,大多命運上,還有不錯的機遇的,而後面沒有子的,反而混的都不怎麼樣,可能是請算命先生算過一樣。

還有一種可能是帝王的封號或者帝國的封號,主要指的是文化和歷史影響意義上子做為一種像博士一樣的稱法來用。

10樓:張

而一些思想大才者,又有」子「的稱呼。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稱「子」,若宣子、武子之類是也。

——趙彥衛《雲麓漫鈔》,先秦時期士一級以上的男子名字幾乎都附帶「子」字,兼有敬稱之意,流俗而已!主要還是稱呼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一般會取其姓,後面加上」子「

思想家老子為什麼被稱為「老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李耳又名老耽,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另有別傳說:1.老子生下來他的父母一看,不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經有鬍鬚,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來的兒子,眉毛是白的,還有鬍鬚是白的,所以叫老子了。

2.《史記正義》當中,他就有浪漫的說法,李母懷胎八十一栽,逍遙李樹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媽媽懷胎了,懷得好大很大,懷胎了多少,八十一年。

這個嬰兒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媽媽就來到李樹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麼生法呢?她就割開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來,你看看這不叫老子嗎?

但本人認為都不具有可信度,供參考!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老」和「李」同音,孔仲稱孔子,李耳也就稱為李子,音化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13樓:杭州西湖乙個坑

據《史記》傳文中說:「老子者,姓李氏,名耳,諡曰聃。」從《莊子》一書中同一段話,前稱老聃,接著又稱老子,即可以肯定老子就是老聃。

至於何以稱「為什麼不叫『李子』而叫『老子』」,看來還真就得進行一番探賾索隱。

從「老」一詞來看,《說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從人、毛、匕。言須發白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

「(甲骨文)象老者倚杖之形。」除此表鬚髮皆白的長者之外,古時還表對某些臣僚的尊稱。《左傳•昭公十三年》:

「天子之老,請帥王賦。」杜預注:「天子大夫稱老。

」那麼,無論是這位騎青牛出關時鬚髮皆白的形象,還是司馬遷提到他所擔任的「周守藏室之史」這一官職,似乎都應是尊稱。

古文本學家高亨在其《老子正詁•前記》提到的古有老姓而無李姓,無論《世本》中的「顓頊子有老童」也好,亦無論《左傳•成公十五年》中的「宋有司馬老佐」,抑或《左傳•昭公十四年》中的「魯有司徒老祁」,只能證明古時有老姓而已。至於《風俗通義》中的「老氏,顓帝子老童之後」,則屬後人牽強附會,不足為憑。

再者,對於 「古代只有『老』姓,而無『李』姓」,由此斷定「李姓乃晚出之姓」,也似乎有些牽強。因為按先秦封建宗法制度,不管君主還是諸侯,只有庶出的第五代才可改姓,例如孔子先祖由姓子改為姓孔,是由其十四祖微子啟歸順周朝後被封為上公,立國於宋,遂成為這一諸侯國第一代君主。其後到先祖弗父何謝絕君位由「公」過渡到「卿」,直到失去「公」這一地位至五代孔父嘉,才根據周禮規定「別為公族」,即族人出五服須另立一宗,這才以其字為姓,自此形成孔氏家族的族姓。

那麼,作為「周守藏室之史」的老子,既非「公」又非「卿」,無非是個周天子的圖書管理員,根本就不涉及出五服須另立一宗,所以「李姓乃晚出之姓」一說難以成立。

從「子」來講,當時稱「子」的如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莊子、惠子、告子等,都在姓氏下面加個「子」字,系古代士大夫的通稱。如《公羊傳•宣公六年》:「子大夫也。

」何休注:「古者士大夫通曰子。」

綜上所述,「老」者,並非姓氏,與「子」皆為尊稱。老子,意指資深的學者。

孔子和老子的區別

14樓:阿沾

區別:1、孔子是儒家學派,老子是道家學派。

2、孔子思想以人為中心,強調人的社會性;老子思想不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自然性。

3、孔子主張恢復到周,老子主張恢復到堯舜。儒家主張用 「德」來整治天下,達德以求道。而道家思想講求的是注重天道,老子主張恢復到原始氏族社會,用「道」來整治天下,要做就做最好的,善於在宇宙的背景中思考,但最終也落實到社會中來。

1、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他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其**及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老子,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

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列舉孔子老子思想中的保守主張,孔子和老子的主張分別是什麼?

克己復禮,這是孔子,小國寡民,老子 27分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激進與保守如影隨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般說來 孔子和老子的主張分別是什麼?一 孔子 1 孔子主張禮 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 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 婚 喪 祭 饗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 ...

歸納孔子與古希臘思想家研究物件的相同之處和各自根本目的

共同點,1 教育上來,都主張因材施自教。2 對人民態度主張關注民生,以人為本,人人平等,但都是相對於貴族內部的。3 自身修養上,古希臘 要認識你自己 才能知道不足,加以改正,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忠恕之道。根本目的,他們都是貴族階級,無論變法改革,都是為了維護自身階級的利益,其思想歸根到底是階級統治的工...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我最喜歡的兩句話是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的許多觀點都包含樸素辯證法思想,如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這些觀點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1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方 用一分為二或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材料 福 禍,有 無是對立統一的,在看待事物的時候我們不光要看到事物的 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