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和主張分別是什麼呢

2021-03-27 13:55:12 字數 5217 閱讀 1779

1樓:睡影望空

一、孔子

1、孔子主張禮

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

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祭、饗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範等。

2、孔子主張克己復禮。

3、在教育上,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4、在品德方面,他主張「寬、恥、信、敏、惠、溫、良、恭、儉、讓」等。

二、老子

1、思想上:老子思想主張「無為」,老子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慾」,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老子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

2、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孔子,孟子,莊子,老子主張的分別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乙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巨)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

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

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

《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產生原因:

(1)經濟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2)政治原因: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封建制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

(3)階級原因: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思想家對當時的變革發表不同見解,形成不同派別,從而出現了「諸子百家」。

(4)環境原因:在諸侯割據稱雄的時期,統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主義,相反,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尚,使各個學派都有了發展機會。

3樓:匿名使用者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

韓非說法

老莊無為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張有什麼不一樣

4樓:小敏美衣閣

老子與孔子的學說主要是有關社會和政治的,旨在回答天下為什麼會大亂以及如何才能使社會由大亂變大治的問題。

孔子的觀點在於天下之所以大亂是因為舊制度的破壞,他認為要想使社會轉變為大治,就要將社會秩序恢復到西周最鼎盛時期的禮樂秩序中,他終生的理想是自己能像周公那樣將社會置於尊卑有序、貴賤有別的太平秩序之中。

而老子的觀點在於天下之所以大亂的終極原因是因為統治者對於權力、財富以及不勞而獲生活的無休止的慾望,統治者越爭天下便越不能得太平清靜。所以若要使天下歸於太平就只是統治者無為才能實現。

老子的學說具有反現實反傳統的性質,眾人尚有為,只有老子尚無為,並稱無為而無不為,給人以遁世的假象。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矣!

傳統解釋老子學說是消極避世的觀念正源於此。

孔子的學說在教育你無論如何不能夠違背,現有的秩序,要按照那些講條一步乙個腳印。如果你不能夠這麼做的話,那麼你就不是乙個優秀的人,是乙個違背道德的人。

5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的不同是:孔子是儒家強調有為,老子是道家主張無為而治.

孔子的儒家就是用宗法主義治國,必然繁為禮、重為教.表形明君賢相忠臣孝子,以「禮制、德治、人治」來治理國家。盂子提出「仁者無敵」的命題,可以精闢概括儒道治國原則的不同.

道家不然,其治國的基本指導思想是無為而治,無為不是毫無所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最後要達到皆有所為的目的,無為的要求只是;一不違背事物自然本性而強行妄為.二不違背公眾意願利益而膨脹私慾,三不違背和諧寧靜生活而滋彰禮法.執政者所要做的事是「捕萬物之自然」,讓眾人各得其所,白化自官.所以道家治國,政尚簡易,君道儉約.臣道守職,少擾少今,讓百姓休養生息,讓社會保持安寧.

6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是道家,孔子是儒家,派別有區別,看事情,看人的眼光也有不一樣吧

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有什麼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與道家的區別。

孔子入世,是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主張有為,入世,講究以德,以禮制民

老子出世,是個隱君子、思想家,主張無為而治,出世,講究順其自然

8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強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即是積極學習的

老子強調:無為而治,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即消極面對的

9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思想是有為,而老子的思想是無為【無妄為】,比較保守,

孔子講究以德,以禮制民,而老子講究無為而治

10樓:百度使用者

孔子入世,是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老子出世,是個隱君子、思想家

11樓:默輝拉

孔子思想以「仁」為核心,而老子主張「無為而治」

1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儒家思想入世,為封建統治者服務

老子出世,主張無為而治

孔子與老子的思想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13樓:奔跑的窩牛的家

儒家與道家的區別。

孔子入世,是個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主張有為,入世,講究以德,以禮制民

老子出世,是個隱君子、思想家,主張無為而治,出世,講究順其自然

1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與老子思想最大的區別在於孔子贊成「有為」希望「入世」而老子主張「無為」希望「出世」。

孔子在整理《周易》時就整理出其中「剛健有為」的思想,指出君子應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孔子從西元前497年(55歲)到西元前484年(68歲)周遊列國,雖然沒有任何統治者願意接受並踐行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還是堅持不懈地為此奔波,抱著一種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努力說服世人接受自己的「仁」學。

老子則主張順應自然,不要勉強自己,不要試圖用人力去改變世界。在《老子》(《道德經》)一書中,老子多次提出「無為」的概念,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無為無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老子的政治思想中,「小國寡民」並且「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實際上是經過美化的原始社會時代,「國」實際上是氏族部落)才是最理想的社會。老子始終要求世人要懂得順應「道」,遵循自然規律,不要「有為」(即用人力去破壞道)。

列舉孔子老子思想中的保守主張,孔子和老子的主張分別是什麼?

克己復禮,這是孔子,小國寡民,老子 27分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激進與保守如影隨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般說來 孔子和老子的主張分別是什麼?一 孔子 1 孔子主張禮 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 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 婚 喪 祭 饗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 ...

道家老子和儒家孔子,誰更偉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本質上有什麼不同

這個題目有意思。就像是問白酒好喝還是黃酒好喝一樣,比較難以回答。為什內麼這麼 說呢?因容為,老子和孔子,都是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都是中國人的心靈導師,他們所創立的學說,都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強調積極進取,強調仁義道德,強調個人必須在集體和社會中,通過努力奮鬥,利己...

孔子和孟子的主張有什麼不同孟子與孔子有什麼不同

孔子的思想主張是 仁 孟子的思想主張是 仁政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 以德治民,克己復禮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民貴君輕 雖然儒家傳統中,他們總是形影相隨,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但他們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論語 中所述的孔子有一種輕鬆愉快地感覺,不如孟子凡事緊張。孔子能夠以 君子坦蕩蕩 的風格,避免 小人長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