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異同,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異同主要是區別

2021-03-27 03:22:08 字數 5296 閱讀 6758

1樓:感性的我是

1、保全自己方法不同。

道家的第一階段是楊朱,通過「隱」,逃離人世,遁跡山林來保全自己。老子道家第二階段,通過「道」,也就是宇宙事物變化的規律,讓事情向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來保全自己。莊子是道家的第三階段,莊子從「齊生死,一物我」的高度來看生死,超越現實的世界。

2、老子假無為,莊子真無為

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無為而無不為」,但是老子關心政治,總是為統治者出謀劃策,「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是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的目的,老子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通過「不爭」達到「掙的目的」,老子思想中有權謀是不爭的事實。

莊子是真正的無為。莊子看透成敗,看透名利,他不是假清高,而是透徹。莊子主張「逍遙遊」,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於自由,這是莊子哲學的核心。所以說莊子是真無為。

3、老子寡情權謀,莊子善感人生。

老子的思想冰冷理智,顯得不近人情。「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和聖人都不把萬物和百姓當做一回事,體現了老子的寡情。

老子思想中充滿權謀思想,為統治者出謀劃策「」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這裡的聖人指統治者),「治大國若烹小鮮」,「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等等,老子的思想有著權謀,甚至是陰謀論,這是不爭的事實。

莊子的思想感性得多,《莊子》可謂是傑出的文學作品,「莊周夢蝶」就是充滿著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莊子看似無情,實際最有情。

莊子思想的核心是「逍遙遊」,人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的價值在於自由。莊子也是這樣過自己的一生,他把個人自由,個人生命看得高於一切,人生自由才是莊子哲學所關注的。

相同處:

莊子思想是從老子思想發展而來,他把老子的道發展成主觀唯心主義,把樸素的辯證法發展成為相對主義老子、莊子思想的共同點在於:他們都超越人生倫理價值層次,不重視現實人生善惡的區別。他們**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存在價值問題,也就是生死價值的問題。

他們憑著自己真實的人生體驗,描述了人生存在客觀而永恆的依據:道,所以,人們稱他們為道家。

擴充套件資料:

老子的養生啟迪:

1、遵道循德

道和德,既是構成老子博大深遠哲學體系的本源和基石,也是貫穿其整個思想體系的脈絡和主線。因此,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其養生觀點,首先,我們就必須要弄清道與德的含義與關係。

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身養性、完善人格的基本方法;德也不是通常說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應該必備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兩者之間呈現一種辯證統

一、相輔相成的關係,德是道的基礎,道是德的昇華。

沒有堅實的德做基礎,對個體而言,別說齊家治國,就連平時的為人處世,也都難以進行。而反過來,有道之人,無疑又為德的形成創造出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很容易讓個體在擁有寧靜心境、超脫人生的同時,修身養性、成已達人,最終實現理想人格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子的眾多養生觀點,都是建立在道與德的前提和基礎之上的。

2、無為而養

無為之說,是老子哲學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乙個命題。尤其是針對階級來說,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見解。「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為無為,則無不治。」「愛國治民,能無為乎。」「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說的都是統治階級在治國理政方面,要遵循天道,順從自然,從而以逸待勞,達到無為而治、天下太平的效果。而引申到養生方面,我們便不難得出無為而養的啟發。本來人生在世,無論是誰,都要面臨生老病死的自然之道。

因此,在身體的保養方面,只要按照規律,順其自然,就能達到目的,完全沒有必要去過分為之。所以,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必要過分刻意地相信和追求所謂的保健之術。而應該吃則吃,該喝則喝,該工作時工作,該休息時休息,這樣才能在無為而養之中,實現健康長壽的目標。

3、虛靜守中

老子在論及芸芸眾生如何認知自然、面對社會時,直言不諱地道出,其實,無論天地還是聖人,對個體而言,並沒有什麼仁愛之心,而只是像對待動物一樣讓大家自生自滅。

進而借用風箱的比喻明確指出:「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意思是說,天地之間,豈不像風箱一樣,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所以,做人也要像風箱那樣,保持虛靜守中的狀態。這不僅是一種生活的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紛擾複雜的人和事時,能夠始終保持一種清靜無為,淡然恬靜的良好心態,那麼,我們將會成為生活的智者,就永遠不會有什麼想不開的事,過不去的坎。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與自己過不去的,並不是別人,恰好是自己。

為此,我們要時刻注意調整心態,在恬淡從容之中知足常樂,擁有健康。

4、少言多行

老子在其論述當中曾反覆強調少言多行的道理。「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說的是聖人治理國家,並不過多的發號令。贏得人們的親近讚譽。「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不言勝有言,其實,在好多時候,我們所需要的,更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特殊效果。至於「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這些經典之語的道理,更顯不言自名,很容易理解。

聯絡到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喜歡夸夸其談者,雖然花言巧語說得天花亂墜,可話說多了,難免又會出現差錯和紕漏,結果往往又會言不由衷、適得其反。因此,對乙個真正有涵養者來說,始終會做到謹言慎行、少說多做。

這樣,既能修身養性,也能便於人際交往,從而對非常有利於個體的健康與發展。

5、低調內斂

在自己的著作當中,老子曾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在為人處事方面,一定要做到低調內斂。如果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從正面強調低調的重要性。

那麼,「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從反面警示人們不能自高自滿、自以為是。

「功成身退天之道」;「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可見,為人低調內斂的重要性。

老子還借海納百川的道理來形容低調內斂的重要性;「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甚至還不忘把低調內斂同人的生死聯絡起來:「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而在現實中,也只有做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民網-老子的養生啟迪

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異同主要是區別

2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莊子思想的不同點

(一)道和人的關係

《老子·第25章》宣稱:「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這個觀點表明儘管人無法與天、地、道相比,卻有別於萬物,具有萬物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莊子的思想卻彰顯人與萬物的一致性,將人等同於物。人沒有任何特殊性,與天地萬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地位。

(二)處世哲學方面

老子和莊子雖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觀、天道觀方面有其共同點。然而兩人對道延伸出的不同的處世之道卻相去甚遠。具體地說,老子宣稱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主張順應自然規律來治理國家。

同時老子強調要循著道法自然,推崇不爭、謙和。而莊子提倡齊物論,在莊子的視界中,世間的一切差異都是相對的。於是,無名、無功成為人生在世要修養的內容。

(三)老子與莊子不同的精神渴望。

道家的「道境」就是自由之境,老子莊子的道之於無的意識是最高的自由意識,將無視為道的根本特徵正是出於對自由的追求。從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等思想出發,可知道倒可以自由地化生萬物。因此生命與道合一,這就是老子莊子所認為的生命最高境界--自由之境。

但老子與莊子對這種境界的理解有些差異。老子的道是指純真質樸本性的實現;而莊子的所認為的則是高度的、絕對的自由。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學具有極強的現實性。

而莊子更高地追求個體精神的自由和超脫。

通過對老子莊子思想的比較可以看出,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具有許多相同之處,其中「道」是老子莊子哲學的根據和基礎。他們都認為生命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道。但同時老子與莊子的哲學也具有不容忽視的差異性,所以不能將老子莊子等同起來。

道家的哲學獨特而深邃、冷靜而超脫,對我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召力。對現代社會的人們都具有巨大的啟示作用。道家的思想價值和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挖掘。

在整個中國古代哲學史中,最具有哲學底蘊的當首推道家哲學。道家以老莊並稱,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對道的推崇,在學說的許多方面都有一致性,因而二人的學說可以互釋、互明。但莊子的思想並不只是對老子思想的繼承和延續這樣簡單,他們的思想也存在許多差異。

一、老子與莊子思想的相同點

(一)「有生於無」是老子與莊子思想的核心

老子和莊子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對「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一命題的詮釋上。即萬事萬物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現象作為乙個哲學命題,「有生於無」這一命題始於老子,老子在哲學上把道說成是宇宙的最高本體。《老子·第42章》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 是天地萬物的法則。老子主張萬物由道而生,只有順其自然才是生存法則。老子的無為說法實際上是對人類在自然界所處的地位提出的一種質疑,是一種對人的行為方式的批判。

道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萬物的總根源,是因為道的「無為」。《老子·第14章》描繪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唆,其下不昧。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為道紀。」天下萬物生於道,也就等於說天下萬物生於無,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萬物**於道,也就是「有生於無」。

到了莊子那裡,「有生於無」仍是其本體論的核心命題。所不同的是,在對宇宙之始的探索中,莊子熱衷於「有始、無始」的追問。《莊子·德充符》說:

「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既然天地之間的事物日夜都在變化,人們不能窺見到它們的開始,那麼,對於天地之始這類問題就只好撇開實證沿著邏輯推演的思路來尋找答案了。莊子在與老子不同的思路下得出了與老子相似的「有生於無」的結論。

但老子的道旨在強調道的無形,莊子的道是說「有」都是從沒有、存在都是從不存在那裡演化來的。

(二)老子莊子的樸素的自然人性論

道是老子和莊子生命哲學的邏輯前提,也是生命追求的最**值,與道融合即是生命最**值的實現。在老莊思想中,道即是自然,生命對道的追求就是對自然的崇尚。

老子有「道常無名,樸」,樸指渾然未分的自然狀態,這是道的本真之態。「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老子以朴為道之本性即是以真為人性之本,人為的一切如道德教化都是對人的自然本性的破壞。

莊子說:「性者,生之質也」,性是伴隨生命與生俱來的,是生命的本質,因此人性天然是至真至純的。道家從這種自然真樸的人性論出發,對儒家的仁義禮智的思想進行了激烈批判。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指出任意的出現是自然之道被破壞後的產物。所謂儒家的仁義道德實質是假仁義偽道德。

莊子則指出儒家「以仁義易其性」,「失去其常然也」儒家宣揚的仁義越多,對自然人性的破壞性越大,離人的自然本性越遠。這一思想「標誌著宗法、等級**制度下個人的覺醒,具有重要的意義。

分析比較老子,莊子社會思想的異同

個45hu65yk667嗎 分析老子,莊子思想的異同 本質上都是唯心主義思想。不同在於 老子無為,莊子逍遙。老子哲學,近少欲無情多謀略,莊子哲學,近自我,求自然。老子和莊子思想的異同 老子試圖建立乙個囊括宇宙萬物的理論。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 道 事物本身的內部不是單一的 靜止的,而是相對...

莊子與老子是師徒關係嗎,莊子和孔子的關係是師徒關係嗎

孔子與老子 孔子和老子分別是中國儒道兩大文化體系的創始人,代表人物,沒有乙個中國人不同時受到孔子和老子學說的影響,一般認為,中國文化是儒道互補的文化,實際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學說思想互補的文化,如果說孔子的學說為陽,那麼,老子的學說即為陰。陰陽相濟,不可分離,孔子學說不同於老子學說,孔子學說又不能脫離...

列舉孔子老子思想中的保守主張,孔子和老子的主張分別是什麼?

克己復禮,這是孔子,小國寡民,老子 27分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激進與保守如影隨行。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般說來 孔子和老子的主張分別是什麼?一 孔子 1 孔子主張禮 治,反對法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 國際間交際的禮節儀式,貴族的冠 婚 喪 祭 饗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