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將士隨風
記承天寺夜遊中考題
(一)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 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⑤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3.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於中庭(共同,一起)
4.用現代漢語翻譯“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3分)
5.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內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3分)
6.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 的心境。(2分)
答案:3.2分 a
4.3分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罷了。
5.3分 ④(即“庭下……蓋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緊“月”來概括即可給滿分,其餘酌情給分)
6.2分 曠達(答“豁達”也給2分;答 “懷才不遇”、“憤憤不平”、“樂觀”等給1分;答“閒適”、“熱愛自然”不給分)
(二)(一)閱讀文言文《記承天寺夜遊》,完成7~11題。(共7分)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7、解詞。(1分):念( )
8、翻譯句子。(2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譯文:
9、品析文中劃橫線句子的妙處。(2分)
答: 。
10、本文寫作時,蘇軾已被貶黃州。當時,他備受監視,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後一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答案: 7、考慮、 8、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就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9、“積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橫”寫竹柏之影參差錯雜。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一個空明清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對即可) 10、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人身的感慨;被貶的無奈寂寞;雖屢遭貶謫,但仍樂觀豁達。
(至少說出兩種情感,意思對即可)
(三)(二)課內文言文閱讀(6分)
閱讀《記承天寺夜遊》,完成3-5題。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相與步於中庭 步:
4.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2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翻譯: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李太白思鄉之苦;“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李後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
(3分)
答:答案: 3、 1 念:考慮、想到 步:
散步、漫步(每空0.5分) 4、 2 月光照在院中,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 、3 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讚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現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四)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14分)
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4、選文的作者 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同屬“ 八大家”之列。(1分)
5、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2分)
6、用“/”標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1分)
蓋竹柏影也
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2分)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②相與步於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譯文:
②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譯文:
9、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繪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答案:4、蘇軾,唐宋。(答完全正確者得1分;否則,不得分) 5、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6、蓋/竹柏影也 7、①考慮,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窗戶(十分優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
(五)(二) (11分)
記承天寺夜遊
宋·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
⑴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 ⑵懷民亦未寢( )
⑶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
21、“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2分)
答:22、本文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為文章表達了作者哪些微妙而複雜的感情?(3分)
答:答案:19、①遂:於是,就 ②寢:
睡覺 ③但:只3分,每題1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
(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給分)
(六)(二)閱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17—19題。8分
記 承 天 寺夜遊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明。懷明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1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 )
念無與為樂者 ( )
庭下如積水空明 ( )
18.翻譯句子。3分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譯文:
19.“閒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2分
答:答案: 17. 高興地 想 形容水的澄澈18.
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閒的人罷了。19.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閒(解析:
蘇軾的《記承 天 寺夜遊》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課內重點文言文知識。17題考查的是解釋加點的詞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18題考查的是翻譯句子,要注意重點詞語的對譯,還要保證句子通順、無語病。
(七)(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8~10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乙)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巨集道《西湖遊記》
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月色入戶。戶: ②其實湖光染翠著工。工: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
②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譯文:
10.這兩段文字都寫了“月景”,但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2分)
答:答案: 8、①門 評分:
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9、①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大體對即可。
10、前者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通過比喻表現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過描寫竹柏的影子來間接表現月光的明亮;
後者則是單純用直接描寫來表現“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時月光的別樣趣味。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7.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月色人戶(窗戶) b.念無與為樂者(想到)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於中庭(一起)
8.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哪一夜沒有月光?**沒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倆這樣閒極無聊的人啊。
9.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
b.“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於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閒”字。
答案: 7.a 8.d 9.c
2023年山東省德州市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23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10.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① 月色入戶 戶 ② 懷民亦未寢 寢
1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譯文:
②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12. 本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你認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答案: 10.①門 ②睡覺評分:
每小題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11.
答案:①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②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啊。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大體對即可。
12.答案:本文表達了作者微妙複雜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貶謫的悲涼、賞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閒、人生的感慨。
評分:有“悲喜”或“複雜”之意即可得滿分。共2分。
意思對即可。
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答案記承天寺夜遊練習及答案
1 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的清麗淡雅。渲染了乙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的境界。2 懷民亦未寢 理由 二人心境相同,情趣相投。3 尋友賞月抒閒情。不知滿意與否?1 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乙個空明澄澈,疏影版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權界。2 月色入...
記承天寺夜遊改寫成作文以上啊, 記承天寺夜遊 改寫成作文 300字以上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解開衣裳準備睡覺,這時皎潔的月光悄悄的照進我簡陋的屋子裡,恬靜而十分優美,這使我非常高興,來到戶外,在幽靜的小路上邊散步邊欣賞月亮。此時的我想到了沒有與我同樂的人,就來到承天寺找張懷民。見張懷民也沒有睡,於是便和他相伴,在庭院中漫步。月亮的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好像一片積水一...
記承天寺夜遊朗讀節奏與停頓,記承天寺夜遊朗讀節奏
元豐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解衣 欲睡,月色 入戶,欣然 起行。念 無與 為樂者,遂至 承天寺 尋張懷民。懷民 亦 未寢,相與 步于中庭。庭下 如積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橫,蓋 竹柏影 也。何夜 無月?何處 無竹柏?但少 閒人 如 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遊朗讀節奏 記承天寺夜遊 全詩朗讀節奏如下 元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