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舉人,銀進士,窮秀才的說法是什麼意思

2021-03-06 03:53:32 字數 1553 閱讀 8856

1樓:顯顯

科舉制度,是古代成千上萬讀書人當官的唯一出路——如果你是清朝時期的八旗貴族,當我沒說——是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科舉制度有三大關:童子試、鄉試、會試。通過了童子試,就考取了秀才功名。

通過了鄉試,就考取了舉人功名。通過了會試,就考取了進士功名——其實,貢士還需要參加殿試獲得進士功名。不過,由於殿試的錄取率幾乎為百分之百,所以習慣上將通過會試的讀書人稱為進士。

進士出身的讀書人,點了翰林後,往往出則封疆大吏,入則拜相入閣,榮華富貴指日可待。舉人出身的讀書人,如果不繼續參加會試的話,在地方上混得教育局長一類的官職,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秀才出身的讀書人,就沒有什麼前途可言。

他們除了見縣大爺不用下跪外,沒有什麼特殊的權力。

當然,雖然有「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但舉人的前途命運還是遠遠不及進士。特別是在明清時代,六部尚書、總督巡撫以及殿閣大學士等高階**,都是為進士準備的。一名舉人,沒有立下特別的功勞,幾乎是沒有任何機會擔任以上要職的。

明朝《文徵明集》記載:「鄉貢率三歲一舉。合一省數郡之士,群數千人而試之,拔其三十之一,公升其得雋者曰舉人。又合數省所舉之士,群數千人而試之,拔其十之一,公升其得雋者曰進士。」

考取了舉人功名,就具備了當官的資格——能不能當上,是另外一回事。哪怕他此後會考落第,回來後還能獲得學官一類的官職。在政治上,舉人社會地位高,躋身當地名流階層,能夠與府縣級別的地方官平起平坐。

在經濟上,舉人不用交稅,不用出徭役,還有更多收入**。國家會發放一定數額的讀書補助。這點補助不是很多,但足夠普通家庭開銷;許多人會將自家的田產、房產掛靠在他名下,這也是一筆豐厚的收入。

2樓:愛射手小度

成舉人後衣食無憂,進去俸祿僅次於舉人,秀才得話就得刻苦讀書繼續考取功名。

3樓:東之美

鄉試和會試都是三年舉行一次,錄取率不一樣。鄉試是30個人錄取1個,會試是10個人錄取1個,所以民間會有「金舉人,銀進士」的說法。

4樓:匿名使用者

舉人是士族身份的象徵,他們享有免稅的政策,可以收租金,但是從舉人考進士太難了

5樓:王可愛

舉人的前途命運還是遠遠不及進士,古代舉人社會地位比較高。

6樓:__安城彌生顏

能考上秀才的都是窮人的孩子,非常刻苦的學習才會活得如此成就

7樓:西嶺杉杉

意思是寒穿苦讀這麼多年也指考了個秀才,沒多大的用處。

8樓:匿名使用者

與鄉試和會試的錄取率有關,鄉試三十人錄取一人,會試十人錄取一人;童子試是最低階的考試,但是難度並不低,所以才有了如此說法。

9樓:小遷吉他

因為在古代,秀才才是最窮的,可能當時秀才沒有舉人好。

10樓:718來吧

;許多人會將自家的田產、房產掛靠在他名下,這也是一筆豐厚的收入。

11樓:忘川渡幾何

錄取率不一樣,鄉試是30個人錄取1個,會試是10個人錄取1個

現在的學歷和古代秀才,舉人,進士的對比

通過府一級考試的稱生員,即秀才,登記註冊,有專門的 負責管理,見官不跪,成績優秀者可以享受 發的生活補貼。至少相當於本科學歷。或者是擴招前的中專 有國家幹部身份,可分配工作 舉人 通過省級國考稱為舉人,同時獲得科級公務員任職資格。比今天的公 還牛。勉強相當於省部級機關的國考吧。貢士 通過 的考試稱為...

古代的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相當於今天的什麼

秀才相當於研究生,舉人相當於現在的博士,進士相當於現在的教授。童生試之上就是鄉試,鄉試可不是在鄉里考,而是在各省的省會考試,考中秀才才有資格參加鄉試。鄉試的考官是由皇帝委派,考中鄉試就被稱為舉人,鄉試的第一名叫做解元。舉人是可以做官的,一旦中舉可以說是徹底改變人生軌跡了。整個清朝舉人一共十五萬,乙個...

當年的秀才舉人進士分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古代的秀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古代科舉進士的地位是很高的,三年才出一榜,每榜就百十號人,可以說鳳毛麟角,絕不像文藝作品中一抓一大把。可以這樣比較,古代的童生 例如洪秀全 要通過縣試 府試兩場考核,相當於現在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或研究生。秀才 例如蒲松齡 就是有功名之人,平均每五百人才錄取乙個,相當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