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人民日報

2021-03-06 06:04:03 字數 4621 閱讀 5049

1樓:遠見控股集團****

去庫存方面,2023年將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將去庫存與促進一億農業人口市民化、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設、建立住房租賃市場等更好地結合起來。例如,2023年住建部將繼續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安排600萬套棚改任務,確保完成棚改三年計畫,並進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進公積金體制改革。

去槓桿方面,**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2023年,債轉股將繼續在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上深入,推動落後產能的淘汰,降低企業槓桿,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

降成本方面,2023年,我國將繼續落實和完善營改增等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有效發揮減稅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效應。同時,深化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易成本,進一步清理規範**和收費,再取消、調整和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公開**和各地收費目錄清單。

統籌推進五大任務,既要去舊又要育新。

在補短板方面,不是簡單增加投資,而是切實從滿足需要出發,增加有效供給。2023年將切實提高精準性和有效性,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加大對脫貧攻堅、公共服務、創新能力、生態文明、軟硬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投入。

以城鄉統籌發展為例,2023年將努力促進「城市病」治理,新開工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加快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加快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大力推進霧霾治理,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十項工程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當前和今後乙個時期,抓謀劃、抓統籌、抓落實的任務依然艱鉅繁重。各地區各部門要在***的堅強領導下,增強定力,乘勢而上,擼起袖子加油幹,推動改革落地見效。

2樓:wu就是這麼無聊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破」,還要「立」,要「立」出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新動能。資料顯示,1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械人產量分別增長68.6%和21%;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

6%和8.6%,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

如今,新動能正在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國家***新聞發言人、經濟執行調節局局長趙辰昕表示,我國新產業增速加快,增速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適應消費和產品公升級的新產品增長較快,創新驅動發展勢頭不斷增強;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企業集中度和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轉型公升級效果明顯。

蔡榮華表示,今後我國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契機,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聚焦製造業智慧型化等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方式、消除發展短板,提公升發展質量;推動石化產業優化布局,特別是支援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獨資或者控股投資,引導新建煉化專案有序進入石化產業基地,推動產業公升級和綠色發展。

3樓:亞港全球註冊

要抓住居民消費公升級產生新需求的機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和中等收入階層的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將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逐步形成個性化、層次化、多元化的供給市場,並衍生出新的需求。中高階消費服務業如資訊與網際網路產業、教育與培訓產業、體育與娛樂產業、健康與養老產業、文化與智慧型產業、服務平台與社會化服務產業等將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要抓住產業結構轉型公升級的機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傳統產業行業之間併購重組將會加快;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湧現,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資訊科技、高階裝備製造業、航天航空、生物工程、新能源、環保節能、現代服務業等將獲得新發展,實現產業發展邁向中高階。

要抓住基礎設施領域新的發展機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網、民生工程等基礎設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距,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加大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和發展,不僅可以穩定增長,而且可以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引擎之一,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

4樓:政_在你身邊

居民消費需求公升級如何滿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之道

如何正確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人民**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是改革,物件是體制機制,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離開了這個「改革」實質,去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會偏離本來的含義。

實際上,僅從漢語語法上講,不管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供給側改革」,都是乙個偏正結構短語,「供給側」是定語,「改革」是中心語,顯然「改革」是中心意思。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改變我國供給側的一些妨礙供給結構適應需求變化的舊體制。

所以,雖然「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但不是改革本身。關鍵是看,誰去做,以怎樣的方式去做。改革的物件是體制,而不是問題或任務本身。

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結構性改革。總書記強調,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稱「供給側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結構性」3個字。實際上,我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結構性改革,離了「結構性」的實質,談供給側改革就沒有意義。

結構性改革一詞其實**於西方,強調的是對產生結構性矛盾的體制問題,包括**和社會、**和市場、**和企業關係進行改革,比如,歐洲的勞動力市場和福利制度改革。在我國,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特別是產能過剩問題嚴重。這種問題的產生有特殊體制原因,主要是**與企業關係扭曲。

其實,供給側原本不是問題,之所以有問題,是因為有乙隻「有形之手」在起反作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理順這些關係,讓市場真正起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該入土的「殭屍企業」,就讓它「入土為安」。

第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等於供給學派的主張。總書記強調,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西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給學派的翻版。大家知道,供給學派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乙個經濟學流派。

供給學派認為,生產的增長決定於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利用。供給學派極力主張大幅度減稅,認為減稅能刺激人們多工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也包括通過降低稅費來減輕企業負擔的要求,但不僅改革的性質與供給學派主張有根本的不同,而且改革的範圍也要遠遠超過供給學派的主張。

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等於結構調整。現在有一種誤解,認為供給側結構改革就是結構調整。其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與結構性問題有關聯,但無論是在內涵上,還是在具體措施上都不等同於結構調整。

過去,結構調整通常採用經濟的、法律的和行政的三種手段,更多的是採用行政手段。很顯然,這次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也不排斥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比如減少虧損補貼、停止殭屍企業貸款、依法實行企業破產等,但與以往不同,對結構的調整將主要是通過改革的辦法,從體制機制入手解決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對傳統的調結構方式進行反思後做出的主動選擇。

第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計畫經濟。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說法,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搞新的「計畫經濟」。這顯然是誤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決不是要回到計畫經濟的老路上去。過去正是由於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干預過多,導致市場不能及時出清,引發各種結構性矛盾。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可能有各種不同的方案,但我認為,這樣的方案,即使冠以「計畫」之名,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計畫經濟了。現在需要的是體制改革,如果只調結構,而不改體制,就難免會陷入「過幾年又來一次調整」的怪圈。這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要解決的問題。

6樓:慧聚財經

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

供給側包含兩個基本方面:一方面,生產要素投入,如勞動投入、資本投入、土地等資源投入、企業家才能投入、**管理投入,分別對應著收入法計算的gdp中的工資、利息、地租、利潤、稅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由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如工業化、城鎮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等)、要素公升級(即生產要素質的提公升,與生產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術進步、知識增長、人力資本提公升等,創新驅動即是解決這些問題)「三大發動機」(其中制度變革又是根源性發動機)決定。

隱含在其中還有三個重要的供給側因素:一是主體發展,包含勞動力或創業者、企業和企業家、投資者、**管理者等主體素質的提高,及其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二是產業發展,含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公升級、新興產業成長等);三是區域發展,包含區域創新、區域結構優化、區域新增長點的形成等。

結構性問題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問題、消費結構問題、區域結構問題、要素投入結構問題、排放結構問題、增長動力結構問題、收入分配結構問題等。

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幾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產權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國有企業改革、財稅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制度改革、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生態制度改革等。可以說,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相當於從「**調控側」轉向「全面改革側」。

如何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7樓:匿名使用者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意圖一方面是淘汰落後產能,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另一方面推進產業轉型公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要正確處理好**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巨集觀調控的作用。

一、「去庫存、補短板」: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公升級將成為消化過剩產能,保障原材料產業穩步發展的投資亮點。

二、「降成本、補短板」:逐步打造中國的質量意識,挽回流失消費者群體三、「去產能、補短板」:繼續淘汰落後產能,加快環境治理,支援環保產業。

如何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意圖一方面是淘汰落後產能,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另一方面推進產業轉型公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要正確處理好 與市場的關係,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 巨集觀調控的作用。一 去庫存 補短板 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公升...

如何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含義

含義 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意義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公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 消費 出口三駕馬車,供...

鋼結構深化設計,鋼結構深化設計

關於鋼結構的二次深化設計,主要是對設計總圖中關於鋼結構部分優化和細化內。一般來容說,原始設計圖紙是從滿足建築物功能要求出發進行鋼結構設計,主要考慮點是滿足建築外觀 使用功能 結構強度。而二次深化,主要從實際施工角度出發,對於使用原始圖紙進行鋼結構施工過程中所可能遇到的一些列問題作出細化調整,在實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