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黎平侗族的居住環境大多數依山傍水,村寨都建於溪河旁,田壩中或山腳下,寨中鼓樓聳峙,村邊古樹濃蔭,花橋橫跨流水,風景十分優美。酒在侗族飲食中占有重要位置,常用來消除疲勞,各種節日喜慶、親友交往,總以酒為禮,以酒為樂,家家都會自釀自烤公尺酒。 侗族的服飾以自仿自織的青布為主,夏秋配以藍色,節日盛裝配以銀飾,與其它民族服飾有很大區別。
黎平的節慶習俗及活動主要有:祭薩、抬官人、對唱大歌、鬥牛、「哆吔」(踩歌堂)、蘆笙賽、唱敬酒歌、演侗戲、吃長桌飯等。 黎平侗族青年戀愛方式主要是「坐月堂」,通過對唱情歌來交流情感,表達愛意。
婚戀自由,情投意合即可互訂終身。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種罕見的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民間合唱**,為侗族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主要流行於黎平縣境內和從江、榕江與黎平接壤處。歌聲如蟬鳴鳥叫、溪水奔流,自然和諧。其早在宋代就有記載,上世紀50年代方被**界發現。
黎平侗族大歌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活動演出,2023年在法國金秋藝術節上唱響巴黎,被譽為"清泉般閃光的**"。黎平縣人民**現正積極將其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平·中國侗族鼓樓文化藝術節 每兩年一度的黎平·中國侗族鼓樓文化藝術節是侗族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節慶文化總展示,是侗族地區最盛大的慶典,逢雙年的10月3日在侗都黎平舉行。
千三歡聚節 黎平地捫村原分散到各地的1300戶人家,每年正月11至15日都匯聚地捫,前來祭祀心中無所不能的女神--「薩」(始祖母),故稱「千三歡聚節」、亦稱「祭祖節」。節日期間安排有唱大歌、演侗戲、鬥牛、踩歌堂等豐富多彩的娛樂專案。
長桌飯 是侗族最盛情的待客宴席。當客較多或聚餐時,為促進交流、增添氣氛,便在自家的長廊裡擺上長桌飯,放上侗家美食,賓主一席而餐,席間敬酒歌此起彼伏,情濃四溢,其樂融融。
婚俗 侗族婚戀自由,婚禮則因地區不同而各異,但攔親對歌必不可少。娶親當日,女方舅家表哥表弟在女方家門外路口拉上一條插有草標的繩子進行阻攔,與男方娶親隊對歌,不管誰勝誰負,新娘新郎均會備禮贈送。這是打破「姑表親、心連心」舊俗後表示對新娘外嫁的一種婉惜與尊重。
圖為娶親隊擔送禮品。
抬官人 「抬官人」意為抬著對侗鄉有突出貢獻的名人、**,是在節慶活動中把活動掀到狂歡高潮的一項插曲。此項活動已有300多年歷史。活動形式奇特,通過化妝表演,誇張地再現了過去的社會現象和傳說,具有濃厚的戲劇色彩。
祭薩 侗語的「薩」即為始祖母之意,「薩」是侗族人心中無所不能的神,侗鄉各村寨都設有「薩堂」(祭壇),逢年過節,侗家人都要開展各種活動來祭奠她,以保佑村寨平安。
寨老議事 侗族村寨過去為加強聯防、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管理內務而結款,用「款約」來維持社會秩序。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民族團結平等政策,結款現象不存,但今侗族民間事務特別是寨內公益性事務仍由寨老召集各房族族長商議而定。
攔路歌 客人在進入侗寨時,寨中女孩在寨門前將障礙物把路攔起,擺上侗家公尺酒,唱起攔路歌。客人若唱起「開路歌」,主人便將礙物逐一拆去,若不能對歌則需喝酒方得進寨。
踩歌堂 踩歌堂是侗族在節慶活動結束前的一種集體歌舞,賓主手牽手圍成圈,伴著節奏明快的歌聲旋轉跳動,歌曲一人領唱眾人跟,侗家人稱這種歌曲為「耶」,它象徵著侗家人的團結友愛,被稱為「東方圓舞曲」。
2樓:匿名使用者
「月也」,是這一村 群眾
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閒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群眾常於夏曆3月3日或2月2日匯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衝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准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樹、巨石、水井、橋梁均屬崇拜物件。以女姓神「薩歲」(意為創立村寨的始祖母)為至高無上之神,每個村寨都建立「薩歲廟」。以雞卜、草卜、卵卜、螺卜、公尺卜、卦卜測定吉凶。
有的地方受漢族影響,還信漢族的一些神。相信靈魂不死。佛教也有流傳,有庵堂寺廟,但信奉的人不多。
**教、天主教也曾傳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的節日以春節、祭牛神(農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節(農曆七月間)較為普遍。有些地區還有***或十一月過侗年。由於民族之間的交往,侗族還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
其中侗族的年節被稱為行年。 吃社飯(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飯之俗,但不搞什麼活動。將田園、溪邊、山坡上的鮮嫩社蒿(香蒿、青蒿)採擷回家,洗淨剁碎,揉盡苦水,焙乾,與野蒜(胡蔥)、地公尺菜、臘豆幹、臘肉幹等輔料摻合糯公尺(可摻部分粘公尺,但需先將粘公尺煮成半熟後摻入糯公尺)蒸或燜製而成,吃起來別有風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進健康。
戶內供奉祖先的神龕,為最神聖之處。一切凶器,刀、松、劍、戟、戈、矛、弓、弩,甚至棕索,都不准放置其上。否則,為對神大不敬,會招致懲罰。
寨內舉行祭禮活動期間,禁忌外人入寨。禁忌標誌為用斑茅草打4個結,結成十字,懸於寨子口處。
食俗侗族分布在中國南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鄰處。侗族種植水稻,稻田養魚,魚糧兼營。出產木耳、香菇、玉蘭片、西瓜等。
侗族地區大多日食四餐,兩飯兩茶。飯以公尺飯為主體。平壩多吃粳公尺,山區多吃糯公尺,糯公尺種類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禿殼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們將各種公尺製成白公尺飯、花公尺飯、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時不用筷子,用手將飯捏成團食用,稱為"吃摶飯"。 侗族一般習慣於清晨做好一天的飯菜,帶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摶飯"尤為甘美,有"一家蒸飯,全寨飄香"之說。
侗族人喝的茶專指油茶,它是用茶葉、公尺花、炒花生、酥黃豆、糯公尺飯、肉、豬下水、鹽、蔥花、茶油等混合製成的稠濃湯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飢。與飯、茶配套的,還有蔬菜、魚鮮、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飲料,食源廣博而異雜。
蔬菜大多製成酸萊。製作酸菜有壇制和筒制兩種,壇制是指將淘公尺水裝入壇內,置於火塘邊加溫,使其發酵,製成酸湯,然後用酸湯煮魚蝦、蔬菜,作為日常最常見的菜餚。
魚鮮包括鯉魚、鯽魚、草魚、鱔魚、泥鰍、小蝦、螃蟹、螺螄、蚌之類,可製成火烤稻花鯉、草魚羹、鮮炒鯽魚、吮稜螺、酸小蝦、酸螃蟹等風味名餚。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製作。醃魚、醃豬排、牛排及醃雞鴨則以筒制為主。
筒有木桶和楠竹筒兩種。製作醃魚以入冬最佳,醃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
肉品主要是豬、牛、雞、鴨肉,吃法與漢族差別不大。瓜果有刺梅、獼猴桃、烏柿、野楊梅、野梨、藤梨、飽飯果、刺慄、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樹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櫟木的果實可做成豆腐,"香樹"的皮可潔白牙齒,油茶樹上長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腳蛇、幼蟬、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魚、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長大的松香雞和松香豬,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鮮美的雞絲凍菌,還有可製粑粑與粉絲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長的細微苔絲,隨處可見的竹筍。
飲料主要是家釀的公尺酒和"苦酒",以及茶葉、果汁。
據粗略估計,侗族的常見食料不少於五百種,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長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無不取食。顯示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很強的生存適應能力。侗家能用生薑製成各種醬菜。
可加工成醃姜、鼓姜、糖姜、條姜、五味姜、油姜、薑酒等銷往各地。 湘西一帶侗族姑娘擅長用柚子皮、冬瓜皮等雕成魚鳥花草各種形狀,用白糖漬成蜜餞,待客時,小的泡菜用,大的盛盤中餉客。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
糯公尺飯最香,甜公尺酒最醇,醃酸菜最可口,葉子煙最提神,酒歌最好聽,宴席上最歡騰。 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其工藝複雜而細緻,品種繁多。例如:
加蘇子汁的叫紅侗粑,加楊桐葉的叫黑侗粑,帶餡的叫豆沙侗粑、棗泥侗粑等。宴客時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餞花卉;席上要備暢銷全國的"五味姜",清香適口的"油茶",清甜軟糯的"黑珍珠飯",水牛調製的"酸龍肉",以及聞名遐邇的"醅草魚",為的是賓主一起歡聚共樂。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愛飲酒,所飲酒類大都是自家釀製的公尺酒,度數不高,淡而醇香。 最有特色的要數客人進寨時特殊的迎賓儀式--"攔路酒"了。侗家人在進入寨子的在門樓邊設定"路障",擋住客人,飲酒對歌,你唱我答,其歌詞詼諧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礙物,恭迎客人進門。
入座後又是換酒"交杯",鄰居或自動前來陪客,或將客人請到自己家中,或"湊份子"在鼓樓中共同宴請,不分彼此.酒席上還有"雞頭獻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攏飯"、"喝轉轉酒"等規矩。
侗族的飲食禁忌主要是:不可坐在門坎上吃飯,忌諱看別人吃東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間不許外人入寨;喪期孝子忌葷吃素,但魚蝦不限等。
侗族崇拜龍,天邊出現彩虹,稱做"龍喝水",誰家也不能去挑水,也不能用手指虹。還崇拜魚,認同族或認親時,先問對方是否知道三魚共頭(其先民的圖騰符號),若答得出,便認為是同族人。每逢婚喪嫁娶等大事,請客送禮都離不開魚。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愛飲酒,所飲酒類大都是自家釀製的公尺酒,度數不高,淡而醇香。
常慣侗族人民的飲食以大公尺為主要食物,平壩地區以粳公尺為主,山區則多食糯公尺。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貯藏十數年不壞。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種好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區最富有特色。村頭寨尾多蓄有古樹,溪流上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樓聳立其間。住「干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大部分地區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習,即兩茶兩飯。
兩茶是指侗族民間特有的油茶。油茶是用茶葉、花、炒花生(或酥黃豆)、糯公尺飯,加肉或豬下水、鹽、蔥花等為原料(有的地方還加菠菜竹蒿),製成的湯狀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飢,故常稱「吃油茶」。
民間經常食用的蝦醬也多以壇製作。醃魚、醃豬排、牛排及醃雞鴨則以筒制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兩種。
製作醃魚以入冬最佳,醃漬時間越長,其味越醇。魚蝦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鮮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愛飲酒,所飲酒類大都是自家釀製的公尺酒,度數不高,淡而醇香。
德國的風俗習慣,傣族的風俗習慣
守紀律 講整潔 抄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 襲和紀律,幹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 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 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
隴西的風俗習慣,陝西甘肅風俗習慣 10
玄閒靜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位於定西市南部,有著名的李氐文化祠堂,中街有鼓樓,自故以來隴西人鄉土氣息比較濃厚,風俗習慣很多,春節期間耍社火,清明節祭拜祖先掃墓,端午節吃粽子,六月六逛廟會,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拜老人,十月一送寒衣,臘八節殺豬宰羊,這些風俗隴西人提前都有準備,每到這個日子穿著盛裝紀念。陝...
彝族的風俗習慣彝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呵呵。那麼我首先祝福您和他幸福快樂,甜蜜一生。要看你老公是涼山 人呀,是縣城裡的話沒那麼封建的,即使是農村裡現在也比較漢化了。在以前是有娃娃親的,這是我們彝族的風俗習慣。但是在現在比較少了,即使有這個風俗習慣,也沒以前觀念那麼重了。頂多就是口頭上,等以後孩子們長大了不喜歡對方就解除了沒那麼嚴重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