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位置是左尊還是右為尊

2021-03-06 23:09:10 字數 5119 閱讀 3252

1樓:時光的最後

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尊卑觀

在古代中國,是「左」尊還是「右」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

周、秦、漢時,我國以「右」為尊。從東漢至隋唐、兩宋,我國又逐漸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這時期,左僕射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

蒙古族建立元朝後,一改舊制,規定以右為尊,當時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又改以左為尊。此制為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尊卑觀

就古代中國內部而言,秦國的官職是尚右的,不但前面舉的爵制可以說明,而且還可從它的兵符中得以證實,秦國的兵符分左右兩部分,右符在國君手中,左符在將帥手中。

而處於同時代的楚國恰恰相反,楚國的**中,有左司馬和右司馬、左尹和右尹、左領和右領、左史和右史等,他們的地位以左為上。楚國的三軍中,中軍是主力,左軍則優於右軍,屈原曾做過左徒,項羽叔父項伯曾當過左尹。

三、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尊卑觀

1、理政朝見中:古時君主一般是坐北朝南端坐在龍椅上,故地理上以東為左,以右為西,臣子面向君主按尊卑次序一字排開,高位者在右,卑位者靠左,這樣就自然形成右貴左賤的場面了。

2、作戰坐車中:情形有所不同,它是尊者居左。

3、民間活動中:一般說來,喜慶活動中左為貴,兇傷弔唁中右為尊。

擴充套件資料:

左右禮儀的演變

我國古代等級制度嚴格,左右為區別尊卑高下的標誌之一,普遍實行於各種禮儀之中。左和右的區別,最初也是**於君臣之禮。

由於帝君朝見臣子時,是面南而坐,背靠北方。那麼他的左手邊是東,右手邊是西。臣子們是面北而立,背對南方,左手邊是西,右手邊是東。

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開,若官位高者在東,卑者在西,則尊右賤左;反之,則尊左賤右。

具體地來說,夏商周時,朝官尊左;燕飲、凶事、兵事尊右。戰國時朝官尊左;軍中尊右。秦尊左。

漢代尊右。六朝朝官尊左,燕飲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

一般在喜慶活動中,以左為貴,在兇傷弔唁中,以右為尊。

進入當代,源自於西方的所謂國際慣例是以右為尊,所以在外事活動和商務場合中,若主客雙方並列坐或站立,一般我們會強調以右為尊,出於對客人的尊重,通常會安排客人位於主人的右邊。相對而坐時,則是以進門的方向來區分左右,將客人安排在進門的右手邊側。

其實在我國,從古至今,「尊左」還是「尊右」不是一成不變的,有年代和地域的區別,至今仍存在爭議。

在**會議排列位次時,我國的傳統做法是「以左為尊」,大家注意一下在國內的一些政務交往中,往往採用中國的傳統做法,「以左為尊」。比如國家的一些政務會議、軍事會議等,國企內部的大型會議等,都以左側為上座。

但是,國際慣例是「以右為尊」,故在國際的商務場合以及吃飯排位,一般我們會強調以右為尊。所以要分清楚場合。

禮儀的元素往往就蘊含在這種看似微小,實則頗有淵源的文化細節之中。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中國,是「左」尊還是「右」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周、秦、漢時,我國以「右」為尊。

從東漢至隋唐、兩宋,我國又逐漸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這時期,左僕射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後,一改舊制,規定以右為尊,當時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又改以左為尊。此制為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擴充套件資料

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秦漢時代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

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在封建官場中,是以官階大小來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則是通過方向來表示的。如皇帝聚會群臣,最尊貴的皇帝座位是座北向南的。

因此,古代常把稱帝叫作「南面」,而把稱臣叫作「北面」。大臣們一般面向北而坐,按官位高低以東往西排列。這樣,官位高的居右,官位低的居左,這也是古代「右為上」的道理。

我國古代貴族的房屋一般都是堂室結構的,它坐北朝南,前堂後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以「南向為尊」;而在室內,則以「東向為尊」。

這是因為室一般是長方形,東西長而南北窄,故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後是坐東面西。由於大量的日常活動一般皆在室內進行,因此,這種室內的禮節性座次尊卑影響也就更為廣泛。

古代禮儀

揖讓一指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按尊卑分為三種,稱為三揖:一為土揖,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

二為時揖,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

三為天揖,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一指禪讓,即讓位於比自己更賢能的人。

頓首古時一種拜禮,為「九拜」之一,俗稱叩頭。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

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

3樓:葡萄皮

一、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尊卑觀

在古代中國,是「左」尊還是「右」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周、秦、漢時,我國以「右」為尊。從東漢至隋唐、兩宋,我國又逐漸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

這時期,左僕射高於右僕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蒙古族建立元朝後,一改舊制,規定以右為尊,當時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又改以左為尊。

此制為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二、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尊卑觀

就古代中國內部而言:秦國的官職是尚右的,不但前面舉的爵制可以說明,而且還可從它的兵符中得以證實,秦國的兵符分左右兩部分,右符在國君手中,左符在將帥手中。而處於同時代的楚國恰恰相反,楚國的**中,有左司馬和右司馬、左尹和右尹、左領和右領、左史和右史等,他們的地位以左為上。

楚國的三軍中,中軍是主力,左軍則優於右軍,屈原曾做過左徒,項羽叔父項伯曾當過左尹。

三、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尊卑觀

1、理政朝見中:古時君主一般是坐北朝南端坐在龍椅上,故地理上以東為左,以右為西,臣子面向君主按尊卑次序一字排開,高位者在右,卑位者靠左,這樣就自然形成右貴左賤的場面了。

2、作戰坐車中:情形有所不同,它是尊者居左。

3、民間活動中:一般說來,喜慶活動中左為貴,兇傷弔唁中右為尊。

整理後結果:

夏、商、周、晉(包括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文官尊左,武將尊右。

秦、唐、宋、明:尊左。

漢、元、清(包括三國時期):尊右。

4樓:史觀入鑑

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舊時禮制習俗觀念。古代等級制度嚴格,左右為區別尊卑高下的標誌之一,普遍實行於各種禮儀之中。由於君主受臣子朝見時,南面而坐,左東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東,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開,若官位高者有東,卑者在西,則尊右賤左;反是,則尊左賤右。

各代情況不一,考核史籍,情況如下:夏商周時,朝官尊左;燕飲、凶事、兵事尊右。戰國時朝官尊左;軍中尊右。

秦尊左。漢代尊右。六朝朝官尊,燕飲尊右。

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一般在喜慶活動中,以左為貴,在兇傷弔唁中,以右為尊。《逸周書.

武順》:「天道尚 左,日月西移。」《左傳.

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史記.陳丞相世家》:

「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漢書.

周昌傳》:「左遷」顏師古注:「是時尊右而卑左,故謂貶秩位為左遷。

」宋戴埴《鼠璞》:「漢以右為尊。謂貶秩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居高位為右職。

」又,唐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按,唐代字位應以左為尊,此題中「左遷」指貶謫,乃用漢代習慣語,是以右為尊。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成新錄.

左右》:「科場:蒙古、色目人稱右榜;漢人、南人稱左榜。

亦右為上也。」

整理資料後結果如下:

夏、商、周、晉(包括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文官尊左,武將尊右。

秦、唐、宋、明:尊左。

漢、元、清(包括三國時期):尊右。

一般說來,喜慶活動左為貴,兇傷弔唁右為尊。

有一句成語「無出其右」,詞典中解釋是這樣的:出:超出;右:

上,古代把右邊作為上位。沒有人能勝過他(或他們)的。《漢書.

田叔傳》:『上盡召見,與語,漢延臣無能出其右者。

中國古代是以左為大(上)。其主要原因是這樣的:中國古代男左女右,對應男尊女卑,相學上也是男看左手,女看右手,從這點看,應該是左為上(大)位。

而且前不久在**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的節目《百家講壇》中中國人民大學的金教授說在中國(古代)左為上(大)位,右為下位。

而在西方國家則與中國相反。他說在中國古代一把手站在中間,二把手站在一把手的左邊,三把手則站在右邊。

拿來《三國演義》看到封面上的三位人物的排列次序分別是:劉備(大哥)站在中間,關羽(二哥)站在劉備左邊(從我們看得角度是右邊),張飛站在右邊。這個排列次序正符合金教授所說,以左為尊。

《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5樓:歸於其居

夏商周時,朝官尊左;燕飲、凶事、兵事尊右。戰國時朝官尊左;軍中尊右。秦尊左。

漢代尊右。六朝朝官尊左,燕飲尊右。唐宋明清尊左,元代尊右。

一般在喜慶活動中,以左為貴,在兇傷弔唁中,以右為尊。

《逸周書.武順》:「天道尚左,日月西移。

」(尚左的傳統是起源於對天體執行的觀察)。《左傳.桓公八年》:

「楚人上左」。《史記.陳丞相世家》:

「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每。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

《漢書.周昌傳》:「左遷」顏師古注:

「是時尊右而卑左,故謂貶秩位為左遷。」(說明漢時尊右)。宋戴埴《鼠璞》:

「漢以右為尊。謂貶秩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居高位為右職。」。

唐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按:「唐代字位應以左為尊,此題中『左遷』指貶謫,乃用漢代習慣語,是以右為尊。」(唐代是以左為尊的,但人們習慣於把貶官說成「左遷」,是因為漢代的習慣用語沿襲至唐)。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成新錄.左右》:「科場:

蒙古、色目人稱右榜;漢人、南人稱左榜。亦右為上也。」(蒙古人尚右)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由多民族、各地域的文化匯聚而成,「左」「右」孰尊,古今有別,情形各異。近代的以「左」為尊,主要是明清以來形成的。

簡單來說就是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規矩,但是多數,還是以左為尊的

中國古人以白為美嗎,中國古代是以白為美,還是黑

是的,形容人漂亮,不論男女,都是贊曰 面如傅粉。中國自古用含鉛的化妝品保持容顏,主要就是為了增白。是啊,親,自魏晉南北朝始,男子和女子就有傅粉和吃五石散的慣例,看殺衛玠,還有那個被皇帝被吃火鍋的男子,就是例子啦。親 似乎是,俗話一白遮三醜。古人寫美人,大多也是白人居多。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一白遮百醜也...

中國古代的書是從右向左看,而且字是豎著寫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 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

秦朝中國古代都城咸陽,在今的地理位置是那裡

縱橫豎屏 古代咸陽是今天的陝西咸陽。咸陽,陝西省地級市,是中國首個封建王朝 大秦帝國 的都城,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亙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咸陽東鄰省會西安,西接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西北與甘肅接壤。轄2區2市9縣,總面積10189.4平方公里 其中644.56平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