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總結隋煬帝為鞏固對全國的統治採取了哪些措施

2021-03-06 23:24:30 字數 5043 閱讀 7635

1樓:小薇薇

1、為政舉措

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長期**局面。

①隋朝在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②建立了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

③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④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以增加**收入。

⑤隋朝還興修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鞏固了**對東南地區(會稽)的統治,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的聯絡。

2、人物簡介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今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開創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唐朝諡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其孫楊侗諡為世祖明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2樓:虹口伍夫長

修大運河。

巡遊突厥

三征高句麗

3樓:匿名使用者

方向感大姑夫讓人剛剛吃香蕉那個號公積金tv頭髮加西亞

隋朝為了鞏固國家統一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

4樓:月影竹簫

隋朝初年,統治者為了加強**集權,限制士族地主的特權,吸收庶族地主參政,加強地方控制,鞏固其統治,在政治、經濟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整頓和改革,所制定的主要措施有:

1、改革官制,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設立尚書、門下、內史三省為最高權力機關.內史省的長官是內史監、令,是決策機關,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有取旨決策之功.

2、減化地方行政機構,加強地方控制

在地方,這改變南北朝以來,郡縣設立既多且濫,「地不過百里,數縣並置,戶不滿三千,二郡分領」的官多民少,十羊九牧的狀況.根據「存要去閒,並小為大」的原則,把州、郡、縣**改為州縣兩級制(煬帝改為郡縣二級),這樣裁併了大量的冗官,節省了**開支,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3、創科舉制

九品中正制日益成為世家大族把握政權的工具,隋文帝開皇三年,正式廢棄九品中正制,採用考試的辦法,以才選人.開皇十八年,下詔「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煬帝時(605年)又增進士科.進士科的設立,標誌著科舉制度的創立,科舉即是用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吏的制度.

它在初期曾起到了較為積極的作用,沿襲了一千三百多年,打破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現狀,不僅只憑門第,而且注重才學,通過比較公平的考試,使一大批普通地主讀書人,憑藉其真才實學,在較公正的競爭中,走上政治舞台,為普通地主的入仕鋪開了道路,為政權源源不斷地輸送了新鮮血液,對封建社會的源遠流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改革府兵制

宇文泰創立府兵制,府兵世襲為兵,另立軍籍,是不屬於地方的兵農分治的職業軍人.隋朝進行改革,漸使兵民合一.文帝開皇十年規定:

「凡是軍人,可悉屬州縣,墾田籍帳,一與民同,軍府統領,宜依舊式.」府兵一面在州縣落籍,「一與同民」按均田制下授田,耕種田地,但免租調;一方面仍保留軍籍,輪番宿衛,戰時自備**資糧出征,使府兵既是府兵制下的軍人,又是均田制下的農民,從而使府兵制與均田制進一步結合起來.使兵農合一,軍農合一.

5、改革刑律

為避免北周「刑政苛刻,群心崩駭」的現象,隋重新制定律法,581至583年,製成《開皇律》,廢除北魏、北齊之梟首、車裂等許多酷法,而定為五等之刑,即死刑、分絞刑、斬刑;流刑,分1000裡、1500裡、2000裡;徒刑:分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杖刑,杖60-150下,笞刑,這15-50不等.尤其對死刑的判決很慎重.

為維護地主貴族的利益,在《開皇律》中,有著名的「八議」和「十惡」條款.

《開皇律》繼承了中國封建社會法律的基本精神,為以後所借鑑,尤其為唐律所借鑑.

6、繼續推行均田制

繼續推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在581年頒布了均田令,對各級人民授予土地.

隋的均田制將由**掌握的官田或無主荒地,分給農民耕種,農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限制了地主的兼併,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於社會的恢復和穩定.

7、實行租調力役制度,改定賦役

以丁男丁女(一床)作為納稅單位,一床一年納租粟三石,調隨鄉出,調絹一匹和綿3兩,麻鄉交布六丈,麻3斤,力役丁男每年服役乙個月,年齡規定:3歲以下為黃,4-10歲為小,11-17歲為中,18-60歲為丁,60歲以上為老,以後又將成丁年齡定為21歲.開皇十年,下令百姓年滿50歲者,可以輸庸代役,即交納一定的布或絹代役.

隋實行「輕稅入官」的辦法,一方面使農民的負擔有所減輕也使**控制了更多的農民.

8、整理戶籍,實行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

檢括戶口,把人民加以編制.鑑於南北朝以來,百姓為逃避賦役,或詐老詐小,或依託豪強,或潛逃流亡,脫離戶籍的情況,開皇五年(585),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閱」,即根據年齡和體貌特徵,檢查戶籍,發現隱瞞不實者,裡正、黨長等地方官就要判罪,流配遠方.同時下令,堂兄弟以下,分戶另居,另立戶頭,叫析籍.

另外,又頒布「輸籍之法」,實行輸籍定樣,國家按財產的多少,劃分戶等,及各戶等所要繳納的稅賦樣本,作為定樣,頒布全國,然後每年的正月初五,縣令派人到各村,按每家的資產,定出戶等應繳納的數額,並寫成定簿,這樣農民難逃賦稅,地方官吏也不能任情舞弊.兩樣政策,目的在於同豪強地主爭奪剝削物件和勞動人手.有利於增加**的財政收入,「隋代之盛,實由於斯」.

9、統一錢幣和度量衡

以官制的五銖錢作為通用的貨幣,並制定標準的銅鬥鐵尺,這樣也有利於商品經濟的流通與發展.

這些措施,削弱了豪強地主的力量,擴大了王朝的統治基礎,鞏固了**集權的封建國家,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之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一是加強對東南方的統治.二是溝通南北經濟.三是為了加強華北地區的軍事力量.

5樓:回憶

589年,隋朝率軍滅掉陳國,,結束割裂分局局面,南北重歸統一。

開皇年間,隋文帝勤勉治國,銳意革新。他改革政權機構,重視選拔人才。隋朝時創設進士科,吸納社會人才。

在經濟方面,大力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徭役,倡導節儉,使隋朝在短時間內形成國家富庶、社會繁榮的盛世局面,史稱開皇之治。

隋煬帝期間開鑿大運河,設定新倉,重新開通絲綢之路,客觀上溝通了南北經濟。

秦、隋、元為鞏固統一採取的經濟措施

6樓:趙巍是我

秦:一、政治方面。1、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因此自稱「始皇帝」。

2、在**,實行三公九卿制。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兼理國家監察事務;太尉負責管理軍事。

以下設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縣一下設鄉里等基層行政組織。

3、制定頒布了《秦律》。

二、經濟方面。1、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收稅。

2、統一度量衡。

3、統一貨幣。

4、統一車軌,修馳道。

三、文化方面。1、下令小篆為通行全國的文字,以後又在社會上流行更為簡單的隸書。

2、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3、興辦學校,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隋:581年,楊堅建立隋朝,自立為帝,改元開皇。隋朝建立後,隋文帝在各個方面進行了改革,不僅為隋實現全國統一奠定了基礎,而且直接促進了隋朝繁榮富強局面的出現。

政治上:(1)在**,確立三省六部制,職司劃分明確,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統治力量。(2)在地方,規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都由吏部任免,州縣佐吏不許用本地人,防止了豪強地主對地方政權的壟斷,進一步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3)在選官制度上,廢除九品中正制,始創科舉制,打破了數百年來士族門閥壟斷仕途的局面,為庶族地主參與政權開闢了道路。

經濟上:(1)實行均田制,使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分到一些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併,對當時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起了促進作用。(2)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3)由於國家規定的賦稅、力役低於豪強地主對佃農的剝削程度,許多原來依附於豪強地主的農民紛紛脫離豪強地主,成為國家的編戶,全國人口和財政收入不斷增加。(4)在各地設定義倉,要農民和軍人按規定交納一定數量的糧食,以備荒年之用。

隋文帝的各項政治、經濟措施,鞏固了封建政權,發展了社會經濟,使隋朝很快強盛起來,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

元:蒙古征服中國全國後,將其政權下的人民劃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4個等級,並且規定這4等人在做官,打官司、科舉諸方面有一系列不平等的待遇,乃是整個元朝施行民族壓迫政策的鐵證。

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國姓」。

色目人繼蒙古人之後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

漢人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被蒙古征服的雲南(大理)人,東北的高麗人也是漢人。

南人為第四等,也叫蠻人、新附民,指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淮河以南的人民)。

全國劃分為中書省和11個行中書省,以及總制院(2023年更名為宣政院)所管轄的吐蕃地區。

元朝的政治軍事制度

**機構:中書省,領六部,主持全國政務。

樞密院,執掌軍事。

御史台,負責督察。

地方行政機構:

行省,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職權的派出機構,「行中書省」的簡稱,後面會詳細介紹。

7樓:小鷹快飛

秦:秦朝在戰國後期統一全國,這時各地因為原本是屬於不同的國家,度量衡、錢幣各不相同,給貨物的流通造成了很大影響,秦始皇下令全國的度量衡統一使用秦國的,錢幣也使用秦的半兩錢。

另外秦朝統一時,各國的社會制度各不相同,有的進入封建社會,有的還停留在奴隸社會,而各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又各不相同,這也給秦的統治造成了嚴重的阻礙,這時秦實行土地私有制,按畝收稅,等於是確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社會制度得到統一。

隋:楊堅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建立隋朝,這時由於多年的戰爭,民不聊生,土地兼併嚴重,廣大農民處於沒田種的境地,針對當時的矛盾,隋文帝實行均田制,大大的穩定了社會,是農業生產得以恢復,實行輕徭薄賦政策,贏得了人民的支援

元:元朝是蒙古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他的經濟政策大都採自中原歷代朝代的政策,但由於地域遼闊,它建立了由省治理地方**三省管理諸省的策略,經濟上把田地分為官田和民田,實現了社會各級對土地的需要,但這也造成了後期,官僚統治階級的土地兼併。

關於隋煬帝遊江南,隋煬帝幾下江南

答 1.隋煬帝第二次下江南的路線是沿著大運河行船的.2.618年隋煬帝在江都 今江蘇揚州 被部將宇文化及等縊殺.3.春天江南十大美景 鎮江金山寺 鎮江北固山 揚州瘦西湖 無錫太湖 蘇州拙政園 蘇州虎丘 南通狼山 南京中山陵 南京玄武湖 江南水鄉 至於 我可不能再上傳了,剛剛就卡死了,不好意思.4.長...

隋煬帝攻打高句麗幾次,隋煬帝為什麼多次攻打高句麗?

三次 但是第二次的時候差點攻下高麗的都城了。據歷史記載高麗的城市都是建在山上的,易守難攻啊。第二次是用土辦法 就是用土堆乙個斜坡堆到城牆上 悲哀的一生。因為本人姓楊所以對 楊廣有點研究。隋煬帝剛登基的時候是乙個雄才大略的皇帝,面對剛剛平靜的南方叛亂局勢,他深感南北的差異很大,交通運輸不便造成了文化交...

隋煬帝為何三征高句麗都失敗了,隋煬帝為什麼拼命三征高句麗?

隋煬帝三證三征高麗都失敗了,並不是高麗實力太強大。但也不能說高麗太過於強大,因為當時隋煬帝不僅大修工程而且還勞民傷財。而且去征討高麗的路上也是道路崎嶇,所以說一臉多年戰爭也是讓隋煬帝的部隊人疲馬乏,所以將士們也是無心打仗。第一次征戰高麗的時候隋煬帝是準備了一百多萬的人馬,之後也是遇到層層困難,之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