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佛經上講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

2021-03-06 23:39:49 字數 5704 閱讀 1667

1樓:佛經_僧伽吒經

直接上原文。你自己看。

《增壹阿含經》(節選)

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是謂。

比丘。我等常所說法。所謂四諦。

以無數方便而觀察此法。分別其義。廣與人演。

雲何為四。所謂苦諦之法。以無數方便而觀察此法。

分別其義。廣與人演。以無數方便說習.盡.道諦。

而觀察此法。分別其義。廣與人演

汝等比丘。當親近舍利弗比丘。承事供養。

所以然者。彼舍利弗比丘以無數方便。說此四諦。

廣與人演。當舍利弗比丘與諸眾生及四部眾。分別其義。

廣與人演。時不可計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汝等比丘。當親近舍利弗.目犍連比丘。承事供養。

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眾生之父母。以生已長養令大者目犍連比丘。

所以然者。舍利弗比丘與人說法要。成四諦。

目犍連比丘與人說法要。成第一義。成無漏行。

汝等當親近舍利弗.目犍連比丘。世尊作是語已。還入靜室

世尊去未久。爾時舍利弗告諸比丘。其有能得四諦法者。彼人快得善利。雲何為四。所謂苦諦。以無數方便廣演其義。

雲何為苦諦。所謂

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

憂悲惱苦.

怨憎會苦.

恩愛別苦.

所求不得苦。

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苦諦

雲何苦習諦。所謂愛結是也

雲何為盡諦。所謂盡諦者。愛慾結永盡無餘。是謂盡諦

雲何為道諦。所謂賢聖八品道是。正見.正治.正語.正方便.正命.正業.正念.正定。是謂道諦也。彼眾生快得善利。乃能聞此四諦之法

爾時。尊者舍利弗當說此法。無量不可計眾生聞此法時。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我等亦快得善利。世尊與我說法。安處福地

是故。四部之眾。求于方便。行此四諦。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以**原文。共是八苦。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2樓:量子菩提

中阿含卷七分別聖諦經、大毗婆沙論卷七十

八、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六

總結出來應該是八苦,差了乙個五蘊至盛苦。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也有叫五陰的,如果你的眼耳鼻舌身等各種感官受到色聲香味觸等的強烈刺激,也是一種苦。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3樓:主兒愛

幾年內難男男**難男男**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出自何處?

4樓:哦**健健康康

這句話出自梁簡文帝《菩提樹頌序》:「悲哉六識,沉淪八苦,不有大聖,誰拯慧橋。」

佛教八苦是佛教用語, 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八苦又可以細分為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八苦中,生、老、病、死、怨憎會,均屬於苦苦,也就是由壞事所生的痛苦。

愛別離、求不得,屬於壞苦。

五取蘊屬於行苦,也就是由輪迴流散產生的痛苦。

5樓:尋聲救苦

應該是八苦,

八苦為:

一曰生苦,誕生之

痛苦也;

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

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

五曰怨憎會苦,「所不愛者而共聚集」也。(《大涅盤經-第十二》)

六曰愛別離苦,不由己與所愛之人之事離別之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為愛別離苦?所愛之物破壞離散。」)

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求不得苦,復有二種:一者所希望處,求不能得;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報。」)

八曰五盛陰苦,由色、受、想、行、識五種因素組成,生滅變化無常,盛滿各種身心痛苦也。(《大涅盤經-第十二》雲:「何等名為五盛陰苦,......

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

(一)生苦,有五種,1)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2)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3)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臟之下,熟臟之上,間夾如獄。

4)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5)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二)老苦,有二種,1)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2)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三)病苦,有二種,1)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不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2)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四)死苦,有二種,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五)愛別離苦,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六)怨憎會苦,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七)求不得苦,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八)五陰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陰,蓋覆之義,謂能蓋覆真性,不令顯發。盛,熾盛、容受等義,謂前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故稱五陰盛苦。

「五盛陰」也作「五陰盛」,「五陰」即「五蘊」,是佛教所說的構成眾生身體的五種要素:色(相當於物質)、受(感受)、想(表象、知覺)、行(意志)、識(精神的總體),色指身,受想行識指心,五陰就是人的身心。

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最後歸結為「五盛陰」,「五盛陰」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

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

6樓:張華北

應該是八苦少拉個五陰盛苦

7樓:青鬱風舞

你們好厲害啊~ 真的是好深奧哦~

佛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後面三個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抱怨憎恨的人相會在一起,就是苦惱

9樓:快樂源於自己

想要的得不到,就是求不得

10樓:匿名使用者

怨憎會苦,就是你前世經常與別人過不去結了很多仇,

來世他們全都跟你過不去,要麼害你,要麼為難你,讓你過得生不如死。

"佛說, 人生八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此句出自**? 5

11樓:韓琴

1,出自《大涅盤經-第十二》。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2,生總是苦樂參半,知其樂,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

所說,所想,所做,所為,所用,所棄,所喜,所怨,所憂,所慮。皆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發。那麼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

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陰晴圓缺,坎坷迷離,傷痛落失,眾叛親離,流離失所,凡此種種都為苦之表象。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會,就是和怨恨、憎惡的人或事物在一起,無法擺脫,是一種痛苦;愛別離,和自己親愛的人分離,是一種痛苦;五陰熾盛,五陰即色、受、想、行、識五種。『熾』,火熱也。

盛,眾多也。陰,障蔽也。

是說這五種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覺真心,使之不得顯現。求不得,想得到的東西卻總是得不到,又是一種痛苦。

擴充套件資料

佛陀為什麼要講無常、人生八苦。佛教的本質是讓我們看到事物的真相,不需要過於的想要,得到,執著不放。而是要我們加倍努力地創造,奉獻自己的價值,造福社會,互助互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宇宙法則,也是因果關係的道理。

有捨有得,付出了一定就會有收穫。如果我們足夠勤奮的付出,我們會有種豆得瓜的意外獎勵。相反,只為投機、坐享其成,也會得到種豆得瓜的懲罰和不勞而獲的狂喜。

等到真正醒悟的時候,人生荒廢,機會難求。能夠參透其中的道理,我們才明白佛陀真正的意思。

放下和放棄不是同乙個意思,正是有那些苦,才叫我們不要去執著、貪戀。那些都是虛幻變化的。我們可以更加積極、快樂地創造,幫助自己開悟,也幫助別人開悟,最終就能解脫。

12樓:解憂

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一、生苦。乙個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為有風刀刮身之苦,更有許多痛苦,唯有嬰兒自己知道,他是啞子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二、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長,由長而老,這是發展規律。過去有位禪師說得好: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老病衰殘。』說來真是有許多痛苦臨身。老年的人,是有著深刻的體會。

三、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調,百病叢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長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醫務工作者,更會有深刻體會。

四、死苦。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沒有乙個人是生而不死的,這是自然規律,千古不變的客觀事實。任你縱有千般快樂,可是無常終要到來。

所謂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終歸磨滅。人至死時,四大分散,百苦臨身,無常一到,萬事皆休,苦不可言。我們人的生命,實實在在是一息不來,嗚呼哀哉,千秋永別,萬事皆空。

佛經裡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佛就是要解決自己和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的苦惱,堅決出家修行。

五、愛別離苦。我們人對於眷屬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有恩愛。一旦生離死別,真是萬分痛苦,所謂回天無術,代替不能,淚如雨下,心似刀割,悲傷慘痛,十分痛苦。

古人說『夫妻是緣,或善緣,或惡緣,因緣相會。兒女為債,或要債、或還債、無債不來。』我希望大家把這種道理認識清楚,自然會心安理得,離煩惱苦,得清淨樂。

六、冤憎會苦。我們每當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苦。特別是眷屬之中的冤家對頭,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開,離也離不了,生活在一起觸目驚心,真是痛苦。古今中外,這類事例很多。

七、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塵欲境,或是財、色、名、食、睡五欲環境,都是有所希求,千求萬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譬如人們求功名顯耀,反而名落孫山,求人丁興旺,反而斷子絕孫,求發財致富,反而貧窮困苦,求長壽健康,反而夭亡短命,這是所求不如意,所願不從心,痛苦萬分。

八、五陰熾盛苦。這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煩惱之火,在我們心中焚燒,我們常時感到心中鬱塞、焦燥、苦悶,有口難言,說不出的痛苦。上面所講這八種苦,都是人人親身感受,無法避免的苦惱。

三界之內的眾生,尤其是人道眾生,都是隨業因而感受苦果,不單有三苦、八苦。其實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無量無邊的苦惱。所謂『千人千般苦,個個不相同。

』各人痛苦各人當,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業報各人受,各人吃飯各人飽,說明無量諸苦,皆由人們起惑造業的結果,要知道苦的**,須要明了集諦。

擴充套件資料

四諦中的第一條真理是苦諦。苦諦是釋迦牟尼在徹悟之後,對人生現象的價值判斷,認為現實世界中充滿了痛苦。

四諦裡「苦」的意義非常廣,也許有人認為人生的苦樂是相對的,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某些特別的事物,各人感受自有不同,但人生許多重要的經驗和大事,則是人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如生、老、病、死。

四諦中的苦諦所講的,就是人生的根本痛苦與生命現象是不可分離的,所以具有普遍之真實性。人生苦之事實,不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人們都有一種本能,固執地相信這個世界總有某些事情是快樂的,決不能說一切都是痛苦的,這正是人們不能解脫的緣故。

佛經上講加持什麼意義,佛教中經常提加持,請問加持是什麼意思,加持具體如何做

佛力加持有條件,不是無條件的。無條件,我們根本不要修,全憑佛加持。為什麼一萬個念佛人,往生的只有 二 三個?那麼多人都不加持?加持有條件。條件是相對的,你有一分功夫,佛加持一分,你有二分功夫,得到二分加持,你沒有功夫,佛想加持也加持不上,不是佛不慈悲。大多數念佛人沒有功夫,一面念佛,一面造作罪業,還...

佛教中菩薩身邊有童子麼佛經裡有講菩薩身邊有童子麼?童子是什麼果位?

佛學大詞典 對 童子 解釋如下 童子 梵語kuma ra,巴利語同。音譯作鳩摩羅。或梵語kuma raka,音譯鳩摩羅伽。一 四歲或八歲以上,未滿二十歲,且尚未剃髮得度之男子,稱為童子 童兒 童真 女子則稱童女。舊華嚴經卷四十五入法界品 大智度論卷二十 九 南海寄歸內法傳捲三受戒軌則條 二 指菩薩。...

佛經有話說,人生難得,中土難生,大家覺得中國的國土真的那麼難投胎到中國做中國人民嗎?說的是中國人善

中土難生,是指唯有中國有大乘佛法的傳承。顯密都在中國,中國人很容易修學到正法。只可惜,現在的個人,似乎並不珍惜。因為以前的中土不管是人文環境還是經濟發展都是世界頂級的。顧而難生中土。你看80,90年代中國經濟發展困難那時中國中國人口那麼多就說明不難。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變化新生人口也在慢慢變化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