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謁 拼音
: yè, 筆劃: 11
部首: 訁 五筆輸入法: yjqn 筆順編號:45251135345
基本解釋:
謁 (謁)
yè拜見:謁見。拜謁。進謁。
說明,陳述,告發:請謁其故。
請求:謁歸。謁醫。
名帖:「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
掌管晉見的近待。
call onpay one's respect to
詳細解釋:
謁 謁yè
【動】(形聲。從言,曷(hé)聲。本義:稟告,陳述)
同本義〖report(toone'ssuperior)〗
謁,白也。——《說文》
謁,告也。——《爾雅》
擯者謁諸天子。——《儀禮·覲禮》
能典謁矣。——《禮記·曲禮》
惟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左傳·隱公十一年》
不謁而歸。——《國語·晉語》
臣請謁其故。——《戰國策》
又如:謁急(告急);謁言(進諫)
告發;檢舉〖informagainst;lodgeanaccusationagainst〗
伍、官、連、縣而鄰,謁過賞,失過誅。——《韓非子·八經》
又如:謁過(揭發罪過)
請;請求〖request;ask〗
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戰國策·燕策》
又如:謁告(告假);謁歸(告假歸里);謁漿(乞求茶水)
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callon(asuperiororanolderperson)〗
謁,訪也。——《增韻》
越日偃師謁見王。——《列子·湯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環謁,四處拜訪)。——宋·王安石《傷仲永》
鄉人子謁餘。——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謁伊藤氏。——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臺謁當以屬禮。——《明史》
又如:謁索(探望;借拜訪之機索取財物);謁帝臺(進見皇帝或權貴。喻指求官顯達);謁選(**到吏部等候選派);謁刺(謁見人時所用的名刺);謁禁(禁止人來進見);謁託(投見求託)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payhomageatsb』**ausoleum〗
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又如:謁墳(拜謁墳墓);謁聖、簪花(考取秀才後,由教官率領到孔廟行禮,叫謁聖。新秀才披紅,頭插兩朵金花,叫簪花);謁廟(進廟拜神)
謁 謁yè
【名】名剌〖visitingcard〗
懷謁詣辭。——宋·劉攽《賀知府某侍讀啟》
掌管引進謁見者的近侍〖suite;retinue〗。如:謁者(古時泛指掌理傳達、通報的近侍)姓謁見
yèjiàn 〖callonasuperiororanoldperson〗進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先投名刺而後進見
知縣謁見之後,說了幾句閒話。——《十二樓》
謁陵yèlíng
〖payhomageatsb'**ausoleum〗到陵墓前拜謁;瞻仰陵墓
相關詞語: 走謁 周謁 中謁者 祗謁 展謁 造謁
贊謁 瞻謁 遊謁 詣謁 謁款 謁索 迎謁
謁幹 謁假 謁舍 引謁 謁見 謁聖 謁刺
謁文 謁疾 謁戾 謁候 謁歸 謁禁 謁府
謁過 謁敬 謁告 謁託
..........=
2樓:匿名使用者
yè1)說明,陳述,告發:請~其故。
2)拜見:~見。拜~。進~。
3)請求:~歸。~醫。
4)名帖:"使者懼而失~,跪拾~"。
5)掌管晉見的近待。
遍謁諸侯是什麼意思
3樓:巴黎圍牆巍峨
這是出自「詩仙」李白的《與韓荊州書》:「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十五學劍術,遍干諸侯」的「幹」是: 求、謁的意思。
遍謁諸侯,意思是把大神級的人物都拜見完了。
謁者是什麼意思, 謁 是什麼意思
謁者 y zh 官名,春秋戰國時國君左右掌傳達等事的近侍,已用此稱。宋以前宦官職名有謁者,東漢有中宮謁者令 中宮謁者。北朝魏 齊有中謁者僕射。謁者釋義 1.官名。始置於 春秋 戰國 時,秦 漢 因之。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南朝 梁 置謁者臺,掌朝覲賓饗及奉詔出使。陳 及 隋 皆因之。唐 改為通事...
謁者操之以入的謁是什麼意思,謁者操以入中以的意思
謁者 掌管引見賓客和傳達通報的官吏 謁者操以入中以的意思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問,曰 可食乎?曰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 可食乎?曰 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 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 問曰 可食乎?曰 可。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
諸是什麼意思,諸侯是什麼意思?
諸指古代人民對朋友的稱呼 動 1 形聲。從言,者聲。本義 辯,問辯 諸,辯也。說文 按,者亦意辯詞也。諸諸便便,辯也。爾雅 窮研細諸問,豈得信虛辭 敦煌變文集 燕子賦 2 又如 諸問 問辯 形 1 眾 各 all various 諸郡縣苦秦吏。史記 陳涉世家 西和諸戎。三國志 諸葛亮傳 諸道橋梁。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