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是什麼意思,諸侯是什麼意思?

2022-03-18 00:52:45 字數 5798 閱讀 6020

1樓:手機使用者

諸指古代人民對朋友的稱呼

2樓:匿名使用者

〈動〉  (1) (形聲。從言,者聲。本義:

辯,問辯)   諸,辯也。——《說文》。按,者亦意辯詞也。

  諸諸便便,辯也。——《爾雅》   窮研細諸問,豈得信虛辭!——《敦煌變文集·燕子賦》   (2) 又如:

諸問(問辯)。〈形〉  (1) 眾;各 [all;various]   諸郡縣苦秦吏。——《史記·陳涉世家》   西和諸戎。

——《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道橋梁。——《資治通鑑·唐紀》   諸人皆懼而起 ——《秦穆公嚐出而亡其駿馬 》   (2) 又   諸將皆失色。   諸越則桃李冬實。

(諸越,即「百越」,指兩廣地區。)——宋· 沈括《夢溪筆談》   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僕必能從諸君子之後。

(諸君子,指譚嗣同等)——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率諸少年。——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諸餘(諸般;種種);編輯部諸先生;諸惡(各種惡行);諸種(各種;各個種族);諸眾(眾多);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觀的形態)。

〈代〉  (1) 代人,代事,代物,相當於「之」 [he;her;they;it]   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   與諸乎?——《左傳·僖公十三年》   諸人不知,瞞不得你。

——《西廂記》   (2) 又如:諸處(別處);諸人(別人);諸方(別的地方)。   (3) 作定語,相當於「其」。

  無效齊慶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諸大夫!——《史記·楚世家》〈助〉  表示語氣,相當於「啊」。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詩·邶風·日月》〈名〉  (1) 乾果 [dried fruit]   桃諸,藏桃也。諸,儲也。藏以為儲,待給冬月用之也。

——《釋名》   (2) 古地名 [zhu town]。春秋時魯邑,在今山東省諸城縣西南。   城諸及 防。

——《春秋》   (3) 姓。如:諸葛(複姓)《代詞兼介詞》  (1) 「之於」的合音。

  君子求諸己。——《論語·衛靈公》   投諸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穆公訪諸 蹇叔。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謀諸漆工,作斷紋焉。(諸:之於。

)——明·劉基《鬱離子·千里馬篇》   (2) 又。   謀諸篆工。   (3) 又。

  匣而埋諸土。   (4) 又。   獻諸朝。

  獻諸撫軍。——《聊齋志異·促織》   歸而形諸夢。——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5) 「之乎」的合音。

  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   王嘗語 莊子以好樂,有諸?——《孟子·梁惠王上》   子聞諸?

——《左傳》〈介〉  相當於「於」。   宋人資章甫適諸 越。——《莊子·逍遙遊》[2]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文言文中,「諸」字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諸」字在文言文中有之於,之乎的意思。

一、字義

諸1、形聲。從言,者聲。本義:辯,問辯。 同本義2、又如:諸問(問辯)。

3、 眾;各。

4、又。

5、又如:諸餘(諸般;種種);編輯部諸先生;諸惡(各種惡行);諸種(各種;各個種族);諸眾(眾多);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觀的形態)。

6、作定語,相當於「其」。

7、表示語氣,相當於「啊」。

8、 「之於」的合音。

9、 「之乎」的合音。

二、諸是乙個多音字拼音是zhū chu。

擴充套件資料一、字形演變

二、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諸,辯也。從言,者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諸,辯論。字形採用「言」作邊旁,採用「者」作聲旁。

三、組詞

1、諸公zhū ɡōnɡ

眾公卿。 諸多年老長者。泛稱各位人士。

2、諸孤zhū ɡū

眾孤兒。

3、諸侯

西周、春秋時分封的各國國君。必須服從王命,交納貢賦和捍衛王室。在其封土內世襲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統治權。

4、諸加zhū jiā

指各種增加的祭品。

4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情形-----------------

〈動〉(1) (形聲。從言,者聲。本義:辯,問辯) 同本義 [argue;dispute;debate]

諸,辯也。——《說文》。按,者亦意辯詞也。

諸諸便便,辯也。——《爾雅》

窮研細諸問,豈得信虛辭!——《敦煌變文集·燕子賦》

(2) 又如:諸問(問辯)。

〈形〉(1) 眾;各 [all;various]

諸郡縣苦秦吏。——《史記·陳涉世家》

西和諸戎。——《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道橋梁。——《資治通鑑·唐紀》

諸人皆懼而起 ——《秦穆公嚐出而亡其駿馬》

諸監司怖甚,公(袁可立)徐命小隊阿殿過沈帥。──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2) 又

諸將皆失色。

諸越則桃李冬實。(諸越,即「百越」,指兩廣地區。)——宋· 沈括《夢溪筆談》

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僕必能從諸君子之後。(諸君子,指譚嗣同等)——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率諸少年。——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3) 又如:諸餘(諸般;種種);編輯部諸先生;諸惡(各種惡行);諸種(各種;各個種族);諸眾(眾多);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觀的形態)。

〈代〉(1) 代人,代事,代物,相當於「之」 [he;her;they;it]

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

與諸乎?——《左傳·僖公十三年》

諸人不知,瞞不得你。——《西廂記》

(2) 又如:諸處(別處);諸人(別人);諸方(別的地方)。

(3) 作定語,相當於「其」。

無效齊慶封弒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諸大夫!——《史記·楚世家》

〈助〉表示語氣,相當於「啊」。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詩·邶風·日月》

〈名〉(1) 乾果 [dried fruit]

桃諸,藏桃也。諸,儲也。藏以為儲,待給冬月用之也。——《釋名》

(2) 古地名 [zhu town]。春秋時魯邑,在今山東省諸城縣西南。

城諸及 防。——《春秋》

(3) 姓。如:諸葛(複姓)

《代詞兼介詞》

(1) 「之於」的合音。

君子求諸己。——《論語·衛靈公》

投諸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穆公訪諸 蹇叔。——《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記》曰:『士庶有人善,本諸父母。子之成,其親也。』」——明·錢謙益《 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謀諸漆工,作斷紋焉。(諸:之於。)——明·劉基《鬱離子·千里馬篇》

(2) 又。

謀諸篆工。

(3) 又。

匣而埋諸土。

(4) 又。

獻諸朝。

獻諸撫軍。——《聊齋志異·促織》

歸而形諸夢。——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5) 「之乎」的合音。

雖有粟,吾得而食諸?——《論語》

王嘗語 莊子以好樂,有諸?——《孟子·梁惠王上》

子聞諸?——《左傳》

〈介〉相當於「於」。

宋人資章甫適諸 越。——《莊子·逍遙遊》[2]

諸侯是什麼意思?

5樓:哈里懵懂

諸侯是古代**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

6樓:匿名使用者

諸侯 :

zhū hòu

①西周、春秋時分封的各國國君。必須服從王命,交納貢賦和捍衛王室。在其封土內世襲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統治權。

②借指掌握軍政大權的地方長官: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7樓:淺色夏沫

字面上講 ,就是 諸位侯爵貴族 、各個貴族 。

中國的古代 ,國王稱天子、皇帝 ,天子按照 親疏、功勞 、貢獻 的不同 ,分別封一些人 「爵位」 ,爵位分 「公侯伯子男」 五級 ,叫做 「五等諸侯」 都是貴族。用乙個 「侯」 字代表了五種 貴族 。

夏商周三代 ,貴族都有 「封地」 ,就形成了很多的 「諸侯國」 。

比如 :齊國 、魯國、宋國 是公爵國 。鄭國是伯爵國。楚國是子爵國 。國君具有完全的行政權。

到了後來 ,爵爺們沒有行政權 ,只收取封地內的稅收 。

到了唐宋 ,爵位只是榮譽稱號 ,什麼都沒有了 。

烽火戲諸侯是什麼意思?

8樓:北海天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台,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

9樓:00大魚

表面是為了博取美人一笑,點燃烽火台,戲耍了各個諸侯。理性分析還有一些奇怪的地方,烽火台在不定期檢查是否完好,作用是否發到預期,各個諸侯的軍隊機動性是否達標。適當舉行軍事演習其實是正常的。

另一種可能就是這是乙個政治陰謀。

10樓:風中塵埃

簡而言之:當老大的戲弄下面的手下。

在文言文中「諸」有之於的意思,那諸位的「諸」是之於的意思嗎?

11樓:匿名使用者

● 諸(諸)zhū ㄓㄨˉ◎ 眾,許多:~位。~君。

~侯。◎ 「之於」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 猶「之」:「能事~乎?」。

◎ 猶「於」:「宋人事資章甫適~越」。◎ 語助,無實在意義:

「日居月~,照臨下土」。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是「眾」的意思,眾位。

"聞斯行諸"是啥意思?

13樓:神奇萬事通

大致就是說,聽到了某種理論(某件事的解決方法)便立即付諸行動。

【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

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譯文】

子路匆匆的走進來,大聲的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的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剛出去,另乙個學生冉有有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就應該立刻去實行麼?"

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

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的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恭,辦事憂鬱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是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三思而行。

14樓:忻寄南

子路匆匆的走進來,大聲的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麼?"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的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

子路剛出去,另乙個學生冉有有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就應該立刻去實行麼?"

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

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的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恭,辦事憂鬱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臨事果斷,但是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事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三思而行。

謁是什麼意思遍謁諸侯是什麼意思

謁 拼音 y 筆劃 11 部首 訁 五筆輸入法 yjqn 筆順編號 45251135345 基本解釋 謁 謁 y 拜見 謁見。拜謁。進謁。說明,陳述,告發 請謁其故。請求 謁歸。謁醫。名帖 使者懼而失謁,跪拾謁 掌管晉見的近待。call onpay one s respect to 詳細解釋 謁 謁...

諸侯割據是什麼意思

諸侯割據 就是各地方的諸侯王或者新興起的地主,各個占領一塊地方,占地為王,稱霸一方。歷史上諸侯割據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 齊桓公 晉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 楚莊王相繼稱霸。戰國七雄 秦 齊 楚 燕 韓 趙 魏。漢末群雄割據 群雄割據人物舉例 公孫度 劉虞 公孫瓚 袁紹 曹操 孫策 袁術 劉表 劉...

諸法無我什麼意思,佛教的「諸法無我」是什麼意思

一切事,一切理,綜合攏來叫做 法 按佛陀的教化,我們之所以跳不出輪迴,主要是有兩個強有力的執著 乙個是我執,乙個是法執。我執就是執著有乙個 我 的觀念,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或者認為這個能思想的是我。這是一切分別的源頭,有了我就有了他,有了我這個內,就有了除了我之外的那個外。法執就是認為我們所處的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