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的言官為什麼這裡厲害啊

2021-03-07 02:11:17 字數 3465 閱讀 1771

1樓:

明代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甚至很低,但其政治地位卻極為突出。明代從明初朱元璋開始,便從制度上賦予了言官廣泛而重大的職權,其中尤其為人們所關注的是規諫皇帝,左右言路,**、糾察百司、百官,巡視、按察地方吏治等。大凡從**到地方的各級衙門,從皇帝到百官,從國家大事到社會生活,都在言官的監察和言事範圍。

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獨特,職權特殊,並以群體的面貌在整個社會形成一股威懾力量。

賦予了特權,便有了對於特權承擔人素質的較高要求。宋代司馬光曾言:「凡擇言官,當以三事為先:

第一不愛富貴,次則重惜名節,次則曉知治體。」對於言官的道德品性及政治素質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明代對於言官的素養品質則有著更高的標準,首先, 「必國而忘家,忠而忘身之士」;其次,必須正派剛直,介直敢言,而不患得患失,愛身固祿;再次,具有突出的學識才幹,既通曉朝廷各方政務,洞悉利弊動態,又能博涉古今,引鑑前史。

除此之外,還須具備一定的仕途經歷,歷練穩重;對於年齡、出身以及文章、詞辯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體的要求。總之,言官必須具備秉公據實,善辨是非,敢論曲直,既勤且廉等優秀品質,品行、才識不可缺失。

中國歷史上,明代的言官確實聲名顯赫,在政治舞台上真正扮演了 「獬豸」 的角色,在諸多重大的問題中,冒死上諫,秉直**,做出了一件件震撼人心的舉動。在明代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多次出現言官集體跪諫、不畏死難或前赴後繼、持續極諫的驚心動魄場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明代幾乎無一皇帝沒有受到言官的規諫。

如嘉靖皇帝沉溺齋醮青詞,不理政事,御史楊爵痛心疾首,上書極諫,被下詔獄,備受酷刑,數次昏死,仍泰然處之。其他言官冒死聲援,雖然付出了血的代價,但終使嘉靖顧忌退讓。嘉靖在位溺道不止,而言官進諫也從未停息。

言官對於皇帝的君德保持著高度的關注,諸如遊戲國事、昏庸不振、生活奢靡、搜刮天下、大興土木、長期怠政等,皆批鱗諫諍,彼伏此起,以致於皇帝也不得不忌憚。曾一日,萬曆皇帝演戲嬉樂,忽聞巡城御史呵呼聲,亟命止歌,竟曰:我畏御史。

監督、制約重臣百官是言官的主要職責。明代,幾乎無一內閣首輔沒有受到言官的**和抨擊,其中,大部分首輔都是在言官的**攻勢中倒下**或離開要職的。如嚴嵩專權亂政,20年間言官從未停歇對於嚴嵩父子的鬥爭,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或被殺害,或杖責流放,但交劾不止,終使嚴嵩父子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明代**上為禍甚烈的宦官,同樣是言官監視、打擊的主要物件。那些依靠皇帝或皇后逐漸權勢熏天、炙手可熱的宦官,經常受到來自言官的**制約和衝擊。萬曆年間,神宗皇帝聚斂天下,派出大批宦官充當礦監稅使,魚肉地方。

大批言官紛起抗爭,交章**,一針見血,言辭梗直激烈,不斷給神宗皇帝施加壓力,對於制止、約束皇帝與宦官的劣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此外,從**到地方,言官在澄清吏治、除暴安民、以及經濟發展、邊防維護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在明代國家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都可見到言官主動而積極的身影。面對權勢與劣跡,言官們淋漓盡致地出這個群體前赴後繼的風節和勇於獻身的精神。

明代歷史上,人們熟知的諸如劉基、夏言、于謙、王守仁、王世貞、鄭曉、唐順之、海瑞、楊漣等等,都曾擔任過言官,並在言官職位上留下了錚錚響名。此外,還有許多言官在忠貞職守而鞠躬盡瘁、鐵面無私而秉公除暴、安貧樂道而廉潔自重等方面,留下了動人的事蹟,堪稱楷模。這種楷模是古今每乙個時代都需要的。

言官勇於直言極諫的風節和精神,源於儒家的政治倫理、道德傳統的浸染和塑造,在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的激勵下,眾多官僚士大夫恪守為君為國為民的基本原則,直言敢諫、以死而諍,所謂「臣言已行,臣死何憾」,其中雖然多有愚忠的內涵,但於國於民於社會都是有益的。當然,明代從明初朱元璋開始,便賦予言官群體以特權,並從制度上加以保障,這也是明代言官敢言敢諫的重要原因。

明代言官形成了一種強烈的群體意識,一批言官忠實地履行著監督與糾察的職責,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前赴後繼,視死如歸,以力挽狂瀾於既倒為己任,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對於朝廷的各種權力體系起到了一種制約與規範的作用,同時很大程度遏制了由於權力帶來的弊端以及衍生出來的種種腐化因素。

當然,由於極端皇權的摧抑以及制度的侷限,明代的言官群體不可能皆如人所願,其中不乏附勢苟全、趨利避害、甚至枉法殘民之輩,尤其是明中期以後,隨著朝政的腐敗,不少言官為了個人或集團利益,身陷門戶,黨同伐異,朋比為奸,置國家命運於不顧,對於國家衰敗起了助推作用。

歷史總是在正與反兩個方面的交織中,留給後人更多的深思。

2樓:瘦盡燈花

第一,言官是向皇帝進諫的,可以說明一些社會問題,就跟現在的網民類似第二,皇帝大多想留個好名聲,畢竟大多時候言官是為皇帝好,不接受還責怪是要

遭罵的第三,明朝的清流多,乙個接乙個進諫,為了青史留名不要命,皇帝太煩,又不能殺,

只好讓他們繼續,自己不理睬

3樓:風亦吹雪

不斬言官這是漢民族政權的乙個特點,到了明朝發揚的更為厲害。自漢武帝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之後,儒學到明代已經深入漢民族的骨髓。由於封建帝王開國之後都得找找祖宗,朱元璋就想認朱熹為祖宗,所有兩宋的程朱理學成為的大明帝國的精神支柱,科舉更是為甚。

明代言官認為自己是社稷之臣,所言均為正聽,如果皇帝大怒,被貶,被斬,那是光榮的事情,能光宗耀祖,自己的觸犯龍顏也能被同僚所敬仰。

當然這是當時的文化制度和官僚制度造成,所以明朝的言官不怕死,不過他們的諫言基本都是為自己的名譽所做,有真知灼見的不多,基本都是扯淡,為出名。

這種情況是朱元璋造成的,在明中後期更為盛行,朱元璋的洪武時期沒人敢這麼造次,朱元璋是什麼角色誰都知道,言官們不傻。希望能幫到你。

4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不斬嚴官,而且當嚴官的都是那些迂腐的老夫子之類的人,他們把名聲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多,巴望著皇帝能因為他的言論而把他斬了,這樣他就可以青史留名,正是抱著這樣的思想才會那麼大膽的。

5樓:

因為明朝封建**空前加強 君主對於臣下束縛很大 而且常常監視朝臣 而言官作為向皇帝進諫的 具有很大的監督權力 所以很多臣子怕被言官舉報

6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是可以斬殺言官的

惟乙個不殺言官的是宋朝 但宋朝都是流放三千里 遇赦不赦

7樓:楓舞藍衫

放到清朝就好了,誰敢力諫就殺頭。

8樓:kkk十一月天空

首先明朝的**大多都是結黨的.明朝也是以文治武.文官集團得到皇帝的信任.

明朝沒有宰相,但是有輔政大臣.所以乙個言官的進諫大多和所在黨派的利益有關.在進諫的背後大多都是有指使的.

一般大的事件都是黨派內部協調好的.往往乙個言官的進諫都是在背後有支援的,進諫之後更會有一系列的其他計畫.那些輔政大臣當然也有自己的黨派.

黨爭啊~~~

9樓:一秒差距

因為明朝有規定,不管言官說什麼,不管是不是捕風捉影,誹謗,沒事找事都無罪。反正是老子說什麼都不用負責。

10樓:頑石狼主

黨爭引起的,使言官形成了乙個群體!

11樓:匿名使用者

制度是言官無罪,而且言官代表士林的聲音,就算皇帝也不願招惹

12樓:告別秋天依

重點是皇帝厲害,他們的後台硬唄

明朝歷史上最厲害的政治家是誰 急

張居正啊 樓主 搜搜就知道 于謙 于謙 1398一1457 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代著名軍事家 政治家,土木之變 後內,于謙擁立朱祁鈺為帝,率軍容民保衛北京城。英宗復辟後以 謀逆罪 於天順元年 1457 將於謙殺害。成化二年 1466 憲宗皇帝特詔追認復官。將其故宅改為忠節祠。萬曆十八年 1590 ...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的言官和諫官制度成為大臣爭權奪利的工具

自古以來,戰都是打擊對手的最好方法之一。言官是百官的喉舌,主導 和批評,對皇帝的決斷有很大影響,畢竟三人成虎嘛。所以這個本來看似很好的監察制度最後變成爭權奪利的工具。為什麼歷史上諫官,言官的官位都很小 中國歷史上即位時最小的皇帝東漢的殤帝,剛生下來100多天就當上了皇帝,同時他又是壽命最短的皇帝,死...

歷史上最厲害的戰列艦是哪艘,NBA歷史上最厲害的球員是誰

也許是美國未建成的蒙大拿級戰列艦。因為這艘戰列艦就是為對付大和二精心設計,但由於地理原因,放棄了建成。此艦採用前2後2制主炮配置,每炮3連裝,18英吋 406mm 口徑,蒙大拿級的設計重點是強大的火力。出於射速 火力密度 後勤等方面的考慮,該艦採用四座50倍口徑406公釐三聯裝炮塔。很多讀者會有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