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對現代管理有什麼借鑑和指導意義

2021-03-07 05:19:29 字數 6266 閱讀 4721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種觀點:  受中國生存環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響,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上的二重性表現在思維的方式方法上也體現出了「剛柔相濟」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謀與動、義與利、賞與罰、德與刑、上與下、**與地方的管理關係上。

1、謀而後動的決策思想。

2、義利兩全的取捨思想。

3、賞罰分明的激勵思想。

4、德刑並用的寬猛思想。

5、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

6、執要群效的統一思想。

7、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8、對立轉化的辨證思想。

9、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強調和諧,主張協同,追求和諧的境界,使矛盾和差異的雙方協調統一,共同構成和諧而又充滿生機的世界。「以和為貴」的人際關係準則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一直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孟子說: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裡的「人和」,就是指內部的團結、和睦。《孫臏兵法·篡章》列舉用兵得勝的五條:「得主未製,勝。

知道,勝。得眾,勝。左右和,勝。

量敵計險,勝。」他把取得下級兵將的支援和兵將和睦團結,作為用兵取勝五個條件中的兩個,可見他對「和」的管理思想是多麼重視了。《荀子·五霸》「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孫子兵法》「上下同欲者勝。」這些思想都是說明了「和」在消除內部矛盾衝突和取得內部團結方面的重要性。日本的豐田佐吉在建立豐田紡織公司時,他經營管理的座右銘是「天,地,人」三字,強調「和為貴」,其管理思想就是來自於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但是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為貴」也不是無原則的,在講「和」的統一性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其中存在的差異性,即在強調「以和為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和而不同」,在同中存異。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張「君子群而不黨」。

意思是說,君子和諧相處卻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卻不和諧相處。所以這裡的「和」並不是盲目追求一致、同

一、沒有自我,而是要通過各種因素的差異互補來尋求整體的最佳結合,這是人們處理矛盾、對待差異所採取的積極的態度和方法。這種和諧觀在管理行為上的具體表現為:陰陽互補、五行反饋、剛柔相濟、動態平衡、中庸和諧,以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

可見,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諧觀」是中國傳統的集體倫理觀在管理上的集中體現,對於指導人們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起著潤滑劑的作用,這一點,應該引起所有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第二種觀點:  總結起來我認為可以歸納為幾個方面:

第一,中國古代文化中軍事鬥爭與管理的成果。對當今社會中,任何乙個組織在對外的競爭過程中都具有指導意義;

第二,中國古代**管理的成果,對於現代企業與組織內部的成績管理和人員的管理起著重要作用;

第三,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管理,為現代人的進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哲學與理論指導。

第四,中國古代技術與實踐的進步是人類智慧型和經驗的結晶,現代人更應好好總結經驗吸取養份。事實上,上述的四點正好涵蓋了管理體系的四大方面。

社會管理、**管理、組織管理、科技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是非常複雜的,要使管理更有效、更成功,不僅要學習中國古代文化中有價值的東西,還要將西方文化及管理經驗,用中國化的方式進行理論接受,變成有差異化的東西,相互可以吸收養分,但西方的文化是工具性的東西,而中國文化是修煉性的東西:一為術,一為道,其核心不同,是兩種不同內涵的東西。如果乙個人不僅能夠掌握「術」,同時還能掌握「道」的話,那麼他就不僅是聰明而且具有了智慧型,用智慧型的方式對待人與事,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是乙個文明大國,古代社會的管理對中國現代的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處在社會變革的重要時期,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讓我們從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吸取營養,作為借鑑以及指導我們的管理行為。

管理通常被解釋為管轄和處理。管理思想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管理活動的思維所形成的觀點、想法和見解的總稱,它是人們對社會生活裡各種管理實踐中種種社會關係及其矛盾運動的自覺的和系統的反映。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它經歷了從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斷系統與深化的發展過程。

人類管理思想的發展歷程是悠久的。管理思想的發展可從古代的管理思想和近代的管理思想分析,它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可分為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階段可分為古典的早期思想.第三階段可分為中期的管理思想.第四階段可分為現代管理思想.

美國企業界的精英們最先看到管理對經濟發展的突出作用。

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管理思想都是深深地植根於這個國家民族的生活生存環境和這個國家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都無一例外地會帶有這個國家、民族的傳統文化印痕。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樣也帶有鮮明的中國地域和傳統文化的烙印。管理是隨著人類歷史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

自從有了人類歷史就有了管理。人是社會的動物,在從事集體的生產和社會活動時,由於需要組織和協調行動,管理也因此而產生。中國是乙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民族長期生存繁衍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傳統民族文化。

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先秦到漢代的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劃分為:「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辯證法思想的「經權觀」管理思想;經世實用的戰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體和諧管理思想;「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

它內容豐富,值得今人認真學習與借鑑。

受中國生存環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響,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思維的方式體現出了「剛柔相濟」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謀而後動的決策思想、義利兩全的取捨思想、賞罰分明的激勵思想、德刑並用的寬猛思想、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執要群效的統一思想、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對立轉化的辨證思想、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

綜觀中國古代管理實踐可以看出,管理與行政和當時的條件和社會環境基本融為一體。實際上,我們所了解的古代管理實踐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管理者或決策者的素質高低。管理者的個人知識、能力和經驗越豐富,越有可能進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活動,否則,管理就可能缺乏成效,甚至失敗。

因此,管理實踐是和個人經驗分不開的,是一種典型的經驗管理。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管理的社會屬性促進它反映出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指揮勞動及與生產關係相適應的監督勞動。因此管理思想的發展是由當時的條件和時代決定的.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強調和諧,主張協同,追求和諧的境界,使矛盾和差異的雙方協調統一,共同構成和諧而又充滿生機的世界。但是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為貴」也不是無原則的,在講「和」的統一性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其中存在的差異性,即在強調「以和為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和而不同」,在同中存異。孔子說: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張「君子群而不黨」。意思是說,君子和諧相處卻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卻不和諧相處。所以這裡的「和」並不是盲目追求一致、同

一、沒有自我,而是要通過各種因素的差異互補來尋求整體的最佳結合,這是人們處理矛盾、對待差異所採取的積極的態度和方法。這種和諧觀在管理行為上的具體表現為:陰陽互補、五行反饋、剛柔相濟、動態平衡、中庸和諧,以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

可見,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諧觀」是中國傳統的集體倫理觀在管理上的集中體現,對於指導人們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起著潤滑劑的作用,這一點,應該引起所有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人際關係是現代組織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它作為影響人們活動效率的因素,起作用的機制在於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來調節人們的態度和行為。我國傳統文化中對管理的核心在人的問題,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如怎樣以道德為核心在社會生活及決策管理中發揮作用,將人們引向管理目標,實現統治者的目的,孔子所倡導的仁政與禮治,可謂達到了最高的理想境界。

這樣做的結果是最終形成了"求治"、"求善"為目的,以人情主義為特徵的管理模式。在這種機制下,"禮"在各種管理行為中起著關鍵性的調節功能。而"禮之用,和為貴",其中促成"人和"的內在機制則是"仁""仁"作為禮的核心,其基本含義就是"愛人"。

這種主張靠領導者榜樣身教的力量和道德感化來影響群眾達到目標,以心理情感為紐帶,以情理滲透為原則,洋溢著濃濃人情味為形式的"德治"方式,體現著高超的管理藝術,起到了無可比擬的巨大效果。

在現代社會裡,強調人際關係的和諧,注重利用人情感應來控制人的行為,是現代管理的高明之處。一方面它可以滿足人們的心理與社會之需要,並使人們形成較強的群體意識,提高人們對組織的認同感、責任感;另一方面,還可以使管理組織具有很強的自組功能。因為在人情主義的調控機制下,組織中各個體之間可以通過心意感召實現人際互動。

這種由情感實現的互動,就是管理系統的自我組織和自我調控。所以,人際關係在當今的組織管理中佔據無法替代的地位,管理者所要履行的職責就在於:正確處理好"義"與"利"二者的關係,在整體把握中求得共同發展,達到終極目標——義利合一。

惟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真正推出模範的行為,制定出正確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才能充分調動、發揮處於管理系統中的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一種合力,從而創造出較為豐富的物質、精神價值。

管理是一種文化,只有認真學習,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才能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管理上的創新。我國古代的激勵方法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世界管理史上佔據一席之地,極大地豐富了管理理論,其中不乏有精華之理。今天,我們只有不斷地深入挖掘前人的管理思想,不斷地深入結合現行的管理方式,立足於本國國情,才能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理論,才能在實踐中探索出適合國情的管理方法,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對現代管理者的指導意義

3樓:日事清——知識工作者的瑞士軍刀

1、執要群效的統一思想。

在組織理論方面,我國古代雖然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散見於古代先賢片言之語論述中的管理思想,仍然為我們現在從事各種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供借鑑的名言警句。其中執要群效的統一思想就是這種組織理論的雛形。《韓非子·揚權》中說「事在四方,要在**。

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在這裡,韓非子第一次將決策層和執行層、**和地方的管理職能進行了明確的劃分。管子在《管子·明法》中說:

「威不兩錯,政不二門。」李世民說:「理國守法,事須劃一」,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也有一句名言:

「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這些論述都從不同角度強調了上下級之間權利與責任的不同,並且都明確指出統一決策指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賞罰分明的激勵思想。

在激勵和獎懲方面,孫子提出:「合軍聚眾,務在激氣。」諸葛亮指出:

「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誅罰不避親戚,賞賜不避仇怨」,應做到「無黨無偏」,意思就是說管理者務必要做到賞罰公正分明,才能服人服眾。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主張「誠有功,則雖疏必賞;誠有過,則近愛必誅。

」對此諸葛亮論述的更加具體,他說「賞罰之致,謂賞善罰罪也。賞以興功,罰以禁奸。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

賞賜知其所加,則**知其所畏。」只有做到賞罰分明,才能對良善功將有所激勵發揚,對奸惡無功有所鹹懼,以確保管理組織的正常科**轉。

3、義利兩全的取捨思想。

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雖然有一些人主張重義輕利,但是卻是也有一批實用主義的思想家、哲學家提倡講義與利並舉,主張義利雙兼,這種充滿著濃重的講利重義的管理思想,倡導「見利思義」、「義然後取」,「義,利也」,「兼相愛,交相利」。宋代蘇軾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利者義之和論》中說「義利利義相為用

4、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

任何乙個組織,都有人群組成。什麼樣的組織才有戰鬥力?才能充分發揮組織中每個人的內在潛能,一直是管理者在努力思考的問題。

《周易·繫辭下》中有一句名言:「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歐陽修在《朋黨論》中說「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嵇康在《卜疑》中說「交不為利,仕不謀祿」。

在決定戰爭勝負的各種因素中,孫子說「上下同欲者,勝」,這些都突出強調了人和同心的重要性,作為管理者只有讓部屬充分認識到統一的的、崇高的共同目標,使整個組織成員團結一致、同心協力才能增強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並以此去爭取偉大的勝利。

5、謀而後動的決策思想。

在管理工作中,決策是乙個管理者必須首先考慮的首要問題。那麼,管理者應該如何決策才能確保決策不失誤,我國的古代先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精闢的見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麼事情都要先謀而後動,只有謀劃的充分、合理、科學,才能在執行起來游刃有餘,才能做到「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做事情才能成功而不失敗。

所謂「日之能燭遠,勢高也;使日在水中,則不能燭十步」,意思是講作為領導者,應該具備**遠矚的特質,絕對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或者鼠目寸光,治看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長遠利益。宋代文學家蘇軾在《策別十八》中說:「為國有萬世之計,有一時之計,有不終月之計。

」「不謀萬世,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不足以謀域」是說做事應該有戰略決策和戰術決策、長遠規劃與短期計畫之別,根據形勢情況的變化按照既定目標或相時而動,有助於管理成功。可見,**和決策關係全域性成敗,中國人向來強調謀劃和規劃,強調戰略和戰術的綜合運用,主張謀而後動。所以孫子說:

「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上一 6、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 「中庸」思想,是儒家須臾不可分離的管理之道。孔子說:

「過猶不及」。(《先進》)程熙對中庸的解釋是「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遺書·卷七》)。

朱熹在《中庸章句》的開首將其注之為「中者,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之名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

我關注過這個領域,如果需要請留下郵箱,我可以發其他 以下是典型的結合,謝謝參考。沃爾瑪 乙個享譽全球的名字,乙個締造奇蹟的神話。2002年,它力挫微軟,登上了 財富 500強的龍頭寶座,讓我們不禁感嘆 乙個實廉價襯衫和魚竿的攤販怎麼會成為英國量有實力的公司呢?於是,翻開沃爾瑪的成長史,細細研究,卻驚...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現實意義,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對現代管理有什麼借鑑和指導意義?

第一,把人作為管理的重心。以人為本 的思想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終佔主導地位,把人作為管理的重心,管理者必須以人為本,愛人貴民 認為管理的成敗在於用人。第二,把組織與分工作為管理的基礎。強調組織與分工是管理的基礎,建立層次分明的組織體系,家庭是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儒家和法家的富國富民之學都是把一家一戶...

現代管理會計的主要特點有哪些現代管理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現代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資產服務的資訊系統,是企業管理資訊系統中 決策支援系統 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而形成了管理與會計交叉學科。它是以現代管理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實現企業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術和專門方法為手段,利用財務會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