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林顧姝
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治理理念的高度昇華
治理是一門駕馭和引導社會和組織的藝術,它決定權利如何應用,決策如何做出,居民或利益相關者如何參與的結構之間、過程之間以及傳統之間的互動。治理不僅決定走向**,而且也決定誰應當參與決策和以什麼樣的資格參與。國外的經驗研究表明,公共對話與**的信任度之間有明顯關係,公共參與可以提高**的信任度,公共對話能夠提高經濟執行效能。
在社會管理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社會的制度結構或關係,不只是**內部的結構和關係,還包括社會部門的結構和關係;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對於公共事務的影響只是眾多因素中的乙個因素,事情越複雜,**的侷限性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相信:
公共關心的重要問題,包括環境問題、資訊和通訊技術發展問題,非常複雜,以至於不能僅僅依賴**單獨決策。這樣,乙個好的社會執行方式,還必須包括社會的廣泛參與,即以社會治理替代社會管理,唯此,才能充分調動社會積極性,既節省成本有效率,又能提高效能促進社會和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社會管理發展為社會治理,適應了我國新時期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在新時期的新期待。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由於**、市場和社會的關係沒有徹底釐清,**越位、缺位和不到位,人民群眾不能公平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尤其是個別**腐敗和官僚主義,造成幹群關係的緊張,甚至在很多方面極大地傷害了群眾的積極性,對於黨和**倡導的很多事情缺乏參與的熱情和活力,對於關係國家發展、民族存亡的重大問題,許多人在很多時候麻木不理、袖手旁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如果失去人民群眾的關心和參與,注定難成功。因此,如何激發人民群眾的熱情和活力,是當前和今後乙個時期必須直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社會公平問題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各個層面,表現在人們的行為和心態上,並時而通過一些突發事件表現出來,它導源於政策、法規、機會、公共資源、生存發展環境諸多方面。如何構建乙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實屬當下人民的最大期待。改革開放35年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但是,老百姓對社會中的不公平、不公正現象仍心存疑慮,各種極端行為時有發生,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出現。
尤其由於利益格局不合理引發的過激反應日趨凸現,諸如土地徵用、房屋拆遷、醫患衝突、環境事件,經常成為人們關注的新聞熱點和焦點。不得不承認,利益格局調整是當前社會體制改革的乙個重要背景。改革難度之大,問題之多,矛盾之複雜,涉及人群和部門之廣泛,實為改革開放以來之最。
深化這些「難啃的骨頭」的改革,需要凝聚群眾的智慧型和力量,需要完善的社會治理方式和高超的社會治理水平。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需要改革和更新當前的治理模式
過去的35年發展中,中國社會的治理和體制結構一直在不斷變化,主要表現在:法治在替代人治;立法與執法的分離;部門之間的壁壘在打破;分權使地方領導獲得更多的權力;公眾越來越多參與立法、執法和政策制定。但是按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目前差距尚遠,改革和提公升的空間很大。
提公升社會治理水平,要鼓勵社會各個方面參與社會事務和公共事務。在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各種挑戰層出不窮,嚴峻危機時有發生的形勢下,探索新的社會治理模式,避免社會治理危機或通過社會治理避免危機,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政治家、企業家和非營利部門領導人共同面臨的課題。從傳統的社會管理走向社會治理,通過社會治理提高組織效率、避免組織危機,保持組織、國家和社會的健康、持續和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基本趨勢。
提公升社會治理水平,要不斷完善決策模式。在乙個日益複雜的社會格局中,如何引導社會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避免曲折,避免危機?這需要新的社會治理模式。
社會治理是乙個國家開發經濟和社會資源過程中實施管理的方式,它同時也是制定和實施決策的過程。所以,治理不僅僅侷限於**,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動。**首先要意識到:
重視公眾利益並不意味著要約束**,但是**應當與其他角色包括**、一些社會組織、企業組織分享共同利益,在基本的公共問題上要保持一致。
提公升社會治理水平,要適應產業革命變革,不斷改革社會體制。社會治理要努力適應世界範圍內的產業革命和產業公升級這一新的形勢,努力實現與時代同發展。目前,全球範圍內的社會發展正處在乙個新的探索階段,主要在兩個方面醞釀突破,其一是針對社會問題,通過各種途徑和平台,在交流和碰撞中形成新的理念和方法,參加交流和碰撞的部門包括非營利組織、企業、**、專家學者、職業服務供給商、創效評估人員等。
其二是在傳統的金融體制內,植入社會和環境效果評價,引導私人資本進入社會和環境領域,產生了諸如社會創效**、小額貸款、小額保險等新的金融產品和組織形式。這些創新活動依賴於社會體制改革,所以,社會體制改革與社會創新是不可分割的。當前,必須把改革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順應經濟體制、社會體制、文化觀念和行政治理模式的變革。
換句話說,需要更加深層次的改革。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必須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充分激發社會活力
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改進社會治理方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對公平正義的要求,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司法公正,使法律成為社會公平正義、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社會事務和公共事務、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堅強後盾。以下的問題是首當其衝的。
一是最大限度激發社會發展活力,必須明晰**與社會的關係、**與社會各自的責任。**要完善法律法規和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各方面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使各種社會活動、居民的公共參與在法律和秩序的框架內進行。社會要通過居民的參與來解決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形成秩序與活力統一的社會環境和氛圍。
二是要敢於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型解決人民群眾在社會領域中遇到的各種切身利益問題,以及感觸最深、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敢於碰社會領域中的硬骨頭。要努力消除傳統社會和文化中長期積澱、阻礙國家現代化的障礙。在現實社會中,官本位和泛行政化趨勢是亟需改革的乙個領域。
官本位和泛行政化的觸角已經遍及教育、科學研究、文化藝術,甚至居民生活等領域,它使等級制度和等級觀念侵蝕社會的公共生活,破壞了社會和諧和公共參與的基本價值——平等和公正,挫傷了社會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加大力度改革計畫經濟中遺留的阻礙社會和諧的因素。經過35年的改革發展,人民群眾希望看到的是富有成效,公平正義,政治清明的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就是要通過反腐敗、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群體之間的差距,完善土地制度、戶籍制度,使全體人民能夠自由遷徙,安居樂業。
四是要進一步完善居民參與公共生活的決策機制。隨著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公升,要求民主決策和自我治理的訴求會越來越高,建立和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就要求改革和完善社會事務的公共決策機制。與改革開放初期比較,當下的改革面臨的矛盾更多,更加複雜,尤其是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利益格局調整,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和人民群眾的參與。
正如***同志在20世紀50年代就指出的,「老百姓百分之八十的事都由他們自己來辦,我們只包百分之二十就好辦了。」在乙個社會結構單一的時候,決策者可以像指揮軍隊一樣引領社會前進。當利益格局複雜、社會訴求多元以後,要把更多的決策交給社會去博弈,交給社會組織去負責,要相信社會的自治能力。
2樓:光復藏南
黨的十 八屆三 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色社 會 主 義 制 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在這一總目標中,大家對完善和發展中 國 特 色 社 會 主 義制度比較熟悉,而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夠了解.
那麼,應該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呢?
一般說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乙個國家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就我國而言,國家治理體系主要是指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 色社會 主 義 法律 體 系,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 的 建 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這是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絡的制度體系.
國家治理能力則是指運用制度體系管理國家和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 治 黨 治 國治 軍、促進改 革發展穩定、維護****利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處理各種複雜國際事務等方面的能力.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治理體 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礎,治理能力的提公升有賴於治理體系的建構;另一方面,治理能力彰顯治理體系的功能,治理能力強大是治理體系完備的表現,只有不斷提公升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治理體系的效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適應社會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必然選擇.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 黨 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國家治理之路,積累了寶貴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實踐證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適應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自信.
但是,隨著改 革 開 放的深入和社 會 主 義現 代 化 事 業的發展,相比形 勢 任 務 的新 變 化、經 濟 社 會發 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還有許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要確保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完成,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 國 夢,就必須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了社 會 主 義現代化在制度層面的基本要求.長期以來,我們比較強調物質文明層面、精神文明層面的現代化建設.其實,社 會 主 義 現 代 化除了物質文明層面、精神文明層面的現代化,還應包括制度層面、治理層面的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和科學化,使國家治理者善於運用科學思維、民 主思維和法治思維等,善於依靠法律制度來治理國家,從而把中國特 色 社 會主 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提出來,表明我們黨對社 會主 義現代化的認識提公升到了乙個新的更高水平,表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 色社 會主 義製 度已經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制度體 系.不斷改革那些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制度體 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另一方面,要繼續提公升治理能力.當前,我們雖然在各方面都建立了制度,但在發揮制度效能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很多制度雖然建起來了,但並沒有能充分發揮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更加注重治理能力的提公升,努力把制度體系的優勢轉化為國 家治 理的實際效能.
參考文獻:《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 民 日 報 2023年12月16日 07 版)
怎樣理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五位一體 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意味著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有兩重戰略意義 1 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狀況,促進經濟社會系統與生態系統協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2 有利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
漢朝初期採用什麼制度治理國家,漢朝和秦朝分別用什麼政治制度治理國家
漢朝實行的郡國並行制,秦朝是郡縣制。秦朝用分封制,漢朝用郡縣制 漢代初期採用道家思想治國,漢武帝為何又轉用儒家思想?不同的時代背景,治國理念的變化都影響著文化的發展。一切都是為了統治者的需要。從休養生息,到打仗,思想也發生了變化。道家很無為,剛開始還可以,可是後來時代變了,需要積極有為的儒家思想。原...
如何理解和認識國家頒布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的作用和意義
國家頒布了中小學 教師專業標準 明確了教師專業標準框架由基本理念 基本內容與實施建議三大部分構成。基本理念提出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基本內容由維度 領域和基本要求組成。對幼兒園 小學 中學教師的專業理念與師德 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分別提出了很多具體要求。一 國家頒布中小學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