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唯物史觀的有關原理,談談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2021-03-07 10:12:14 字數 5010 閱讀 5076

1樓: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一**寶。黨的群眾路線集中體現了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只有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關係,才能更加自覺堅定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我們黨的黨章規定:「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創立並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的根本工作路線,是貫穿我們黨90多年奮鬥歷程的生命線。

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堅定的基礎。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唯物史觀與黨的群眾路線的關係,對於我們更好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唯物史觀關於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觀點,決定了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

唯物史觀關於生產力是社會歷史發展根本動力的觀點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觀點具有內在統一性。只有堅持發展生產力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統一,才能真正推動社會進步。一方面,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從生產力視角全面審視社會體系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之間的內在聯絡與相互作用機理,強調在社會發展程序中起決定作用的是生產力,只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最終實現人類解放,這是唯物史觀真理性的體現。

另一方面,唯物史觀強調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最**值追求,這是唯物史觀的價值取向。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的「聯合體」。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進一步指出,未來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基本矛盾運動不斷向更高階段發展,經濟社會條件越來越向著符合人類本性的狀態改進,直至人不再聽命於形形色色異化力量的支配,得到徹底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即進入共產主義社會。

可見,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最**值目標必然會實現;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最**值目標,就必須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唯物史觀對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揭示、對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最**值的追求,要求我們黨必須堅持「一切為了群眾」,把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擺在第一位。「一切為了群眾」與黨的根本宗旨和最**值追求是高度統一的。人的發展是最根本的,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權益歸根到底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

我們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說到底就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彰顯了我們黨對人的發展的高度重視。當前,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就要求我們黨必須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更好地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

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堅持群眾路線必須正確把握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要的新變化,不僅要著眼於人民群眾經濟權益的實現,也要著眼於人民群眾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權益的實現;不僅要通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也要重視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以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樓:櫻野稻迷

請結合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談談你對堅持群眾路線重要性的認識

3樓:匿名使用者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基本原理,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創立並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始終堅持和不斷完善的根本工作路線,是貫穿我們黨90多年奮鬥歷程的生命線。而認真學習和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則是保證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基本要求。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將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在群眾觀點的指導下形成的,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人民群眾永遠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群眾路線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線。

只有始終心繫群眾,黨才能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人民始終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只有充分發動群眾,把全體人民最廣泛地團結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帶領人民群眾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在群眾觀點的指導下形成的,是群眾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人民群眾永遠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群眾路線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線。只有始終心繫群眾,黨才能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

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人民始終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執政之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只有充分發動群眾,把全體人民最廣泛地團結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才能帶領人民群眾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原理,談談你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要性的認識

4樓:文亮無雲

咱別光一味的唱抄讚歌。我以為所謂「最多跑一bai次」的提法是不科學du的,或者說這種zhi口號式提法錯誤的dao,背離了實事求是,本質上屬於「唯心主義」。原因如下幾點:

一、如果你要求「最多跑一次」,那請問「最少跑幾次」?

二、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像審批這類事情,往往涉及到兩個或幾個部門,難免會出現一些特殊情況,如資料帶的不夠等,如此這般還要必須只跑一次?

三、嚴格審批是管理的前置,把住入口關,是保證維護良好有序的社會秩序,實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否則,就是一紙空談。

四、所謂「最多跑一次」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論調缺少支撐依據。。

。。。。。。

5樓:茆玉花拜緞

人民群眾是bai歷史創造者du的原理:

①人民群眾是社zhi會歷史的主體dao,是歷史的創造者;

②在版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權民群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④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⑤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基本原理,要求我們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相信群眾,人民群眾中有著無窮的智慧型,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和執政理念,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導向。

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總結和概括了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偉大創造作用和主體地位,充分反映和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訴求,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明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奮鬥目標。

6樓:左清安賽辛

因此人民群眾

copy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才能無往而不勝,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馬克思經過對人類社會變革規律指出,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執政為民,堅持立黨為公: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這是我們黨應該堅持也是必須堅持的唯一正確的觀點,是人民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另一方面,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把黨的全部工作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之中,就必須尊重的意願,依靠人民的力量。

我們黨是無產階級政黨,我們黨從群眾中來,黨要能擔負起領導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重任,相信人民的智慧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聯絡實際談談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7樓:匿名使用者

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興衰成敗也在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並就這一重大命題進行了系統深刻的闡述。

這—系列重要論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關於黨和人民關係的基本立場和觀點,進一步表明了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態度、政治立場和價值追求。

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保證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人民群眾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搞好整改,措施要實、落實要實、效果要實。革除「四風」積弊,不可能一勞永逸,但只要真轉實改,就能積小勝為大勝,黨風政風一定會有新的更大轉變,黨群幹群關係一定會得到新的更大改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基本理論、基本範疇,是其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理論表達。主要研究方向有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等。

8樓:匿名使用者

1.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對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戰鬥力,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

3.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堅如磐石。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

唯物史觀原理是什麼,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有三個方面 1 社會存在決定著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指的是社會當中所有的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社會意識是這些社會存在的反應 2 社會的基本矛盾推動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3 人民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人...

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相關原理闡述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改革如何協調發展

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改革協調發展 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 原理,又符合我國國情,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深刻領會並在實踐中自覺貫徹這一指導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任何社會形態都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總和構建而成的。經濟是基礎,而政治對...

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區別與聯絡

唯物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同一概念,歷史唯物主義,亦稱唯物史觀。歷史唯物主義為德國哲學家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稱為 唯物主義歷史理論 或 唯物主義歷史觀 哲學家列寧評價歷史唯物主義為 科學的社會學 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 和 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 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套理論,歷史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