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存在明明有文獻記載,可是西方學者為什麼不承認

2021-03-07 10:59:19 字數 4612 閱讀 9943

1樓:不曾明了

由於流傳下來與關夏代有關的史料十分匱乏,不僅是西方的學者,國內一些歷史學家、文人(胡適、顧頡剛、郭沫若等)也否認夏朝的存在。雖然至今還未挖出夏朝文物,也未發現夏朝文字,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殷本紀》中記載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的活動地區:乙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

2023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多數學者認為:

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型別和東下馮型別)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物件,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里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2樓:毗沙王

西方學者貶低中國歷史,意在抬高西方歷史地位,從而達到西方民族優越論的目的。

中國明明有夏朝,為什麼國際上都不承認有夏朝?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國際上不想承認夏存在。即使很多人覺得歷史沒有意義,你也不得不承認,歷史裡藏著乙個民族的根基和骨骼。所以我們常常驕傲於五千年的歷史,所以西方不承認中國乃至不承認西方文化圈外所有現有文明的歷史。

西方不承認中國的夏朝理由很多,沒有文字,沒有成文史,相關流傳神話成分太多,沒有建築留下。看似合情合理,但卻暗藏著矛盾。

什麼矛盾?雙重標準矛盾,西方人自己的特洛伊、邁西尼等等文明同樣證據不全,充斥神話,然而對於這些文明的證據缺失,他們是包容的,並且是自信甚至自吹自擂的。然而對於中國,乃至東亞各國的文明,他們確實苛刻的,錙銖必較的。

那麼如果將他們看待夏的標準去衡量其他文明會怎麼樣呢?

唯一有自信經受住考驗的就只有埃及了,沒辦法,上古埃及的建築業確實領先太多了,恢巨集的金字塔是沒人能辯駁的證據。

然而埃及根本沒有被審視的顧慮,因為上古埃及早就夭折了,而羅馬對尼羅河流域的征服也將埃及拉入了西方文化圈,埃及是他們自己人。

而東亞其他國家都可以確定文明誕生晚於中國,美洲的文明已經隕落,自然回走「慈悲的」西方學者拿那裡的研究成果來裝點自己的經歷。撒哈拉以南非洲則是幾乎沒有研究歷史的必要,直到白人扛槍移民的時候他們自然處在部落時代。

結果真正有需要證明自己的,其實只有中國,只有中華民族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卻不是西方文化圈。

在青銅鼎大量出土和殷墟被發掘之前,西方也是不承認商的存在的。夏也是一樣,必須由我們自己的考古人去尋找。

4樓:詩經研究趙輝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河南的二里頭夏文化遺址,一度被專家認為非常接近夏朝都城,是確定夏朝都城的希望。但進過數十年的考古挖掘研究,最終也只能確認為夏文化遺址。夏朝國都的確認也成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未解之謎。

之所以產生目前這種狀況,首先是因為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天生的缺陷,與夏朝國都的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無法讓歷史研究專家毫無質疑地進行確認;其次,根本的問題是在尋找夏朝國都的地理位置上,發生了原則性的錯誤。因為根深蒂固的觀念,中華文明的起源被定位於黃河流域或中原以西地區,夏朝國都也就自然地定位在黃河流域範圍內尋找,其他地區完全不在夏都的考慮範圍內。這種觀念上的問題,夏朝在中國地理位置上定位的侷限性,使得夏朝國都多年來一直尋找無果,無法認定與確認。

我們先從歷史文獻記載中,看看夏朝或者華夏王朝的重點統治區域應該在什麼範圍。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鄭於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

《左傳》定公十年載,孔丘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

通過以上兩條《左傳》的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確定四千年前的華夏地區應位於春秋時期的楚國地盤,而且華夏族群與東夷族群是互為一體的關係。這就將二里頭遺址完全排除在華夏王朝的中心區域,排除了二里頭遺址為夏朝國都的可能性。

對於「杞人憂天」的成語故事,每乙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時常引用,但對於杞人杞國的來歷、故事,卻並不為世人熟知。杞國,姒姓,伯爵,周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東樓公,封杞以奉禹祀。杜預曰,杞國本都陳留雍丘縣,桓公六年淳於公亡國,杞以並之,遷都淳於(杞始封在雍丘,春秋之前已國於青州而近莒,或由武王改封之),又遷緣陵,襄公二十九年又遷淳於,今河南杞縣,即雍丘也,淳於廢城,在山東安丘縣東北,緣陵故城,在山東爾昌縣東南,後為楚所滅。

杞東樓公者,夏後禹之後苗裔也。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

《國語·周語》稱:「有夏雖衰,杞、鄫猶在」;《管子·大匡》記齊桓公語:「夫杞,明王之後也」;《世本·王侯》:

「殷湯封夏後於杞,周又封之」;《大戴禮記·少間》:「成湯卒受大命……乃放夏桀,散亡其佐,乃遷姒姓於杞」;《左傳》僖公三十一年記「(衛成)公命祀相,寧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杞、鄫何事?』。

杞人作為夏朝失國後的夏禹後裔,飽受後人的嘲諷排擠,雖然在商朝與周朝時期也被賦予祭祀夏族先人的使命,但立身生存的區域一遷再遷,四處受到排擠。《左傳》裡有許多關於杞人杞國的記載,參與許多諸侯盟會,但一直處於受歧視的地位,在諸侯列強夾縫中生存。杞人在商周時期的命運,就如夏朝的歷史一樣,變得撲朔迷離,讓今人至今為夏朝的歷史、地理位置而頭疼不已。

但杞人杞國的存在,就是對夏朝歷史的肯定,是那些疑古派的人士、否認華夏歷史的人氏無法否定的歷史事實。《左傳》中關於杞人杞國的一些記載,可以為我們尋找夏朝國都,提供一些至關重要的資訊。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傳】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於齊也。十一月,杞成公卒。

書曰「子」,杞,夷也。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

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則否,闢不敏也。

僖公二十七年:【傳】二十七年春,杞桓公來朝,用夷禮,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夏,齊孝公卒。有齊怨,不廢喪紀,禮也。秋,入杞,責無禮也。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侯使司馬女叔侯來治杞田,弗盡歸也。晉悼夫人慍曰:

「齊也取貨。先君若有知也,不尚取之!」公告叔侯,叔侯曰:

「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若非侵小,將何所取?武、獻以下,兼國多矣,誰得治之?

杞,夏餘也,而即東夷。魯,周公之後也,而睦於晉。以杞封魯猶可,而何有焉?

魯之於晉也,職貢不乏,玩好時至,公卿大夫相繼於朝,史不絕書,府無虛月。如是可矣,何必瘠魯以肥杞?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寧夫人,而焉用老臣?

」從《左傳》記載中,這些為數極少的資訊中,我們完全可以確認,杞人是夏朝夏禹的嫡系後裔,百分百的東夷部落人,這樣建立夏朝的大禹也完全是東夷地區人士;大禹是東夷人,涂山氏族是東夷部落人,那麼夏啟就是百分百的東夷人。大禹與夏啟建立的夏朝國都,位於東夷區域,就是合情合理、理所應當的選擇。這樣,夏朝的建立與主要統治區域與筆者前期文章的觀點,位於東夷部落區域的塗山地區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確認。

而距離塗山北部15公里的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古城鎮的古城遺址,就是夏朝大禹建立夏朝國都的合理選擇;也是現有條件下,可認定為夏朝國都「華夏城」的最大可能。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第六》中記載:「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

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

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

綏綏白狐,九尾痝痝。

我家嘉夷,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際,於茲則行。

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在這首歷史記載的中國最早的詩歌《涂山氏歌》中,更是明確了來到涂山氏族,並娶了涂山氏**嬌的大禹,在塗山「成家成室」,是東夷人的驕傲,將會成為新的王者。涂山氏族在大禹建立治水功績與樹立德行威信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華夏王朝中「華」所代表的族群。而大禹王位的傳位者虞舜,也是歷史記載確認的東夷部落人士。

《離婁下·第一章 》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

而在距離懷遠塗山西南45公里的淮南市區,乙個與虞舜毫無歷史記載與民間傳說的城市,竟然有一處名稱為「舜耕山」的地方,這個地名存在,是否隱藏一段中國遠古文明被曲解的歷史?東夷部落的虞舜傳位於東夷部落的大禹,不僅是對大禹治水建立的不世之功的肯定,也是對東夷部落在中華文明發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的肯定與延續。這是否也是中華文明發展初期,地域文化傳承的一種表現呢?

5樓:匿名使用者

國際歷史學界有乙個標準:有文字,有城市,開始使用青銅器就表明進入文明時期,也稱為歷史時期。也就是說有文字才有歷史。

各個民族在用文字記載歷史時往往參雜了很多神話傳說,這些得到考古學上的證據證明的傳說,就是歷史,反之就不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2023年左右。這個證明了中國古代史籍中關於商代的歷史是真實的,但是無法證明夏朝的歷史是真實的。

這就引來了很多人對於夏朝是否真實存在的猜疑。只有發現了夏朝的遺跡並且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才能證明夏朝的真實存在,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可以確切證明夏朝的遺跡和文字。所以,學界一直質疑夏朝的歷史是不是真實的,尤其是西方學術界不認可夏朝。

到底有何證據證明夏朝的存在

存在證明 一 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 二里頭文化 包括二里頭型別和東下馮型別 和豫西地區的 龍山文化 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物件,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二 據傳宋代宣和年間臨淄出土的一組春秋時期青銅器叔夷鐘。有一段銘...

二里頭遺址是不是證明夏朝的存在中國的二里頭遺址可以證明夏朝存在嗎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的二里頭,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 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 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 北依邙山 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 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 國家的...

怎麼看文獻網的作文?看文獻的網站有哪些

註冊一下便可以了,試試吧。看文獻的 有哪些 1 文獻黨 器 一款資源整合的文獻 平台,幾乎整合了所有中外文獻資料庫資源,覆蓋全科以及各種文獻型別。資源多 資料庫許可權高,在家查詢 中外文獻這猛賀乙個站基本就夠用了。採用的是客戶端方式,在資源利用能力方面,客戶端軟體 瀏覽器 外掛程式 瀏覽器,所以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