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文物」一詞被炒得越來越熱。國家越來越重視文物保護,不惜投入巨資用於文物保護工程;各地區也不斷挖掘地區文物資源優勢,紛紛推出以文物古蹟為主線的旅遊景點;文物流通領域也異常火暴,「國寶」在各大拍賣行常常以「天價」成交。但同時也出現了「三孔事件」、「遇真宮火災」、「長城被拆」等一系列破壞文物的惡性事件,對文物保護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城市建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越發突出,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我們不禁要問:「文物」惹著誰了?
為什麼這麼多地方都在爭先恐後地挖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都把目光集中在「文物」身上?為什麼接二連三地發生破壞文物的惡性事件?
這種種的疑問歸結到一點,我認為那就是文物的「經濟價值」在作怪。
以前,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文物保**》就明確講文物是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壁畫」等。沒有一條說的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物品是「文物」。
我們評價一處文物古蹟或一件器物時,說得最多的也是其具有很高的歷史、考古和藝術價值。沒有人能夠說出「某某漢墓值多少錢」,「某某石窟能折合成幾億元的資產」。
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卻經常看到有關文物經濟方面的報道。比如「山東泰山2001年接待遊客449.7萬人次,旅遊收入21.8億元,創匯1500萬美元」。「故宮博物院出資2200萬元『天價』從中國嘉德購得『中國現存最早書法孤品』《出師頌》。
」這些報道讓我們深刻地感到文物確實有經濟價值,而且還有很大的經濟價值。那麼文物的經濟價值又是怎麼產生的呢?
按照文物的分類方法,文物分為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但是否還可以再細分一下,將不可移動文物分為未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已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將可移動文物分為國家禁止買賣的可移動文物和國家允許流通的可移動文物。未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國家禁止買賣的可移動的文物,它們有使用價值,但不具有商品性。
已經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國家允許流通的文物,既具有使用價值又具有價值,具有商品性,因此它們也就應該有價值和**。
文物的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文物是古人的勞動產品,其使用價值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具體看應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文物的使用價值基本上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比如古代的書畫、藝術品等,其用於滿足人們審美、娛樂身心的使用價值直到今天也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二是文物的使用價值部分發生了轉移,比如一些尚在使用中的古舊家具、古建築等,除了沿用當時的使用價值外,還為今天的人提供了古代文化的資訊。三是文物的使用價值完全發生了轉移,像一些古代的生產、生活用具,古遺址、古墓葬等,其當初的使用價值已經完全發生了轉移,成為古代歷史資訊的載體。
文物的價值:
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馬克思用「活勞動」指商品生產勞動過程中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支出;用「物化勞動」指凝結在生產資料中的、體現為過去勞動創造的產品中的人的勞動。從交換價值角度看,商品的價值是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與活勞動新創造的價值之和,即過去勞動和現在勞動凝結之和。
以已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價值為例。其中的活勞動主要是現代人開發利用文物時所付出的組織、管理、維修等一般人類勞動。物化勞動主要是古代人建造、保護、維修這些文物所付出的一般人類勞動。
古代人的物化勞動和現代人的活勞動一起構成了不可移動文物的價值。同理,國家允許流通的可移動文物的價值也包括現代人儲存、營銷所付出的一般人類勞動和古人生產、儲存、維護所付出的物化勞動。也就是說文物的價值是由現代人的活勞動和古代人的物化勞動一起構成的。
文物的價值量:
物化勞動只是借助活勞動儲存、轉移原有的商品價值,即儲存、轉移原有的勞動量。以已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價值量為例。首先通過現代人對文物進行修繕、宣傳、組織參觀等活勞動創造了價值。
但這並不是這些文物的全部價值,其中更大的一部分來自古人的物化勞動的轉移。在數百、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比如秦始皇陵動用勞役72萬餘人,移動土方超過500萬立方公尺。
明長城從1368年起,用了20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修築工程,耗盡了明王朝的國力。而我們今天對這些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維修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向當年那樣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古人的物化勞動由於年代久遠,卻很難計算出其具體的量。
由古人物化勞動作為生產要素直接轉移到已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上的價值量,遠非我們現代人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量所能媲美,這些不可移動文物是古人聰明、智慧型、血水和汗水的結晶。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說文物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重要原因。同理,國家允許流通的可移動文物在其生產、儲存、流傳和進入流通領域的過程中,古人的物化勞動也遠比現代人所付出的活勞動要多得多。
文物的**與價值規律:
已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博物館內作為展品的文物它們的使用價值發生了轉移,成為「無形的歷史文化資訊」的載體。人們到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和博物館參觀,不是在購買這裡的文物,而是在研究、體會、欣賞文物帶給他的歷史、藝術、科學的資訊。古人的物化勞動和現代人的活勞動價值的大小通過這種「無形資訊」表現出來,這種「無形的歷史文化資訊」和提供這種資訊的服務才是商品,而景區和博物館的門票恰恰是這種商品價值的貨幣體現。
因此門票收入應當包括古人建造、儲存文物的物化勞動,現代人保護維修、組織管理的活勞動的價值。門票的**與物化勞動的量成正比。古人的物化勞動只有借助於現代人的活勞動才能儲存轉移原有的價值;而現代人的活勞動如離開了古人的物化勞動也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同樣,作為流通領域中的國家允許買賣的可移動文物不僅是資訊的載體,而且具有價值和**,完全符合商品的屬性。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現代人按古代文物仿造的器物,只能是「贗品」,不能稱為文物。文物只有發現數量和開發利用數量的多少,而且總的趨勢是越來越少,因此從理論上講文物的**應該高於其價值。但是由於人們對文物認知程度不同,或收藏人群的多寡,文物的**有時也會低於其價值。
但總體上還是符合價值規律的。
通過上面的推理,我們明白了文物價值所在,下面我們再試著分析一下文物價值轉化為貨幣形式以後,在社會中再分配的一般情況。先來看一下已被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和館藏文物的價值分配情況。在一般情況下,文物經營單位的門票收入應負擔的稅費應當包括營業稅、教育費附加稅、城建稅、企業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文物保護單位的門票所得的營業稅屬免稅專案,教育費附加和城建稅同時也得到減免。只有在有利潤的前提下上繳企業所得稅,而且對規模較小,利潤較少的企業實行低稅優惠照顧。假如乙個文物景點的年門票收入是1億元,這個企業一年就被免掉了540萬元的稅款。
換句話講,僅免稅一項就得到淨利潤540萬元。
按照上面稅收計算方法看,門票的全部收入減去上述各項稅費和運營成本之後的利潤,就應該包括現代人活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和古代人物化勞動轉移的價值。由於古人的物化勞動很難用乙個具體的量來衡量,在現實中就會把這部分利潤看作是經營文物的超額利潤。那麼這些利潤又是怎樣分配的呢?
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分配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重慶大足石刻年收入2000多萬元中,900多萬元上交地方財政;「三孔」門票收入在7000萬元左右,用於文物保護的只有500萬元;武當山年門票收入1000多萬元,全部用於武當山特區1800多名職工的工資支出和扶貧工作,用於遺產保護的金額為零。
看看這些報道我們也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各地都在爭先恐後地開發當地的文物資源了。如果是將門票的收入的一部分上交地方財政或提出一部分用於自身的文物保護,這還能說得過去。如果將門票**上市,或將文物景點由個人承包或乾脆由私人開發,那麼由古人物化勞動轉移到門票當中的部分價值將改變其性質,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這難道還不可怕嗎?
同樣的道理,在文物流通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那麼,是誰在利用文物掙錢呢?經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文物經濟價值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某些地方**、利益集團、開發商,甚至是個人。
在一些地區文物成為搖錢樹,創造著豐厚的利潤;但同時很多有價值的文物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面臨滅失的危險。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文物資源保護狀況並不都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由於缺乏資金,很多有價值的文物還未得到很好的保護。
雖然《文物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應當將文物保護事業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但真正要落到實處還需要乙個艱苦的過程。具體地講,我認為以下幾個問題應當引起大家的思考。
理順文物管理體制的問題
《文物保**》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不得轉讓、抵押。建立博物館、保管所或者闢為參觀遊覽場所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
國有博物館、紀念館、文物保護單位等事業性收入,專門用於文物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在2002年全國文物工作會上,時任***副總理的***同志曾一再強調:……文物管理部門進行文物保護的投資和費用應列入財政預算,由**撥款,文物管理部門的合法收入應上交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還款收入只能用於加強和改善文物保護和管理,不得挪作他用。
***同志的講話為理順文物管理體制指明了方向。因為文物管理部門的最終目的是將這些承載著歷史文化資訊的文物保護好,並使之得到繼承和發揚,為子孫後代造福。而將文物作為資產經營的企業或個人的目的是如何利用這些資源,盡快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於是就出現了個別單位或個人在經營文物景區時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只重經濟效益,不重社會效益的現象,甚至導致竭澤而漁、破壞文化遺產的惡性事件發生。
建立文物保護**和徵收文物資源稅的問題
《文物保**》中講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屬於國家所有
梧桐樹有哪些經濟價值,梧桐樹有什麼經濟價值
要論經濟價值,梧桐樹可以說是栽培於庭園的觀賞樹木。木材輕軟,為製木匣和內樂器的良材。種子炒容熟可食或榨油,油為不乾性油。莖 葉 花 果和種子均可藥用,治腹瀉 疝氣 鬚髮早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梧桐樹的樹皮的纖維潔白,可以用做造紙和編繩等。如果木材刨片可浸出粘液,稱作刨花 潤髮。梧桐樹的園藝景觀 從外...
灰樹花有什麼經濟價值,灰樹花有什麼藥用價值?
灰樹花通用名稱有栗蘑 舞茸 雲蕈,是食 藥兼用菌,屬大型真菌,隸屬擔子菌亞門 層菌綱 無隔擔子菌亞綱 非褶菌目 多孔菌科 多孔菌屬,貝葉多孔菌種,學名為s.f.gray。在河北因其常野生於老年板栗樹下被叫做栗子蘑,四川叫千佛菌,福建通志 中稱為重菇,而當地群眾把它叫做蓮花菇,北京市延慶縣東山地區稱之...
新石器時期的石斧有多大的經濟價值
新石器時期的石斧經濟價值不太高!主要價值在學術研究 歷史文化等方面!請問我有乙個新石器時期的石斧,有經濟價值嗎?有的,賣給博物館,或者賣給收藏家,建議讓博物館收,有歷史意義 新石器時代,當今石斧的的價值。這哪是石器時代的東西,一看就是普通的近代石器的大理石。若真的是石器時代的物件,那價值就高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