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酸檸檬嘿
邵姓的歷史:
1,春秋戰國
春秋時齊國有召忽,與管仲同事襄公子糾。秦朝有廣陵人召平,封東陵侯,秦亡後,因家貧種瓜於長安城東,其瓜稱「東陵瓜」。秦末有召歐,隨劉邦起兵於沛,西漢封廣侯。
西漢有九江壽春人召信臣,元陽帝時任南陽太守,為民興修水利,被稱為「召父」。
2,兩漢隋唐
兩漢時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孫,多已改為邵姓,經繁衍發展,在安陽、汝南、南陽等地形成望族。三國魏晉時,邵姓主要聚居於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陽、汝南一帶,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為堂號。
3,宋元明清
宋朝有籍貫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見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該地。北宋時期,有著名哲學家邵雍,隨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陽,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輝縣),後子孫昌盛,族大人眾,發展成為洛陽望族。
宋朝時期,浙江、安徽、江蘇、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湖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騎兵襲擾,邵姓為避禍已廣布於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後為避禍,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區。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為邵雍的後代。
邵姓的現狀:
如今,邵姓在全國分布較廣,據有關的學者證實,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於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甘肅等省。
尤以江蘇、山東、甘肅、安徽、湖北等省為多,上述5省的邵姓約佔到全國漢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還有出自少數民族的漢姓。明清時雲南定邊有土把事漢姓為邵;清代滿洲八旗有烏雅氏漢姓為邵姓者;此外,瑤、彝、蒙古、朝鮮等少數民族民族也有邵姓。
2樓:灰羽の飛翔
邵姓起源參考之一
「邵」源出 :
出自姬姓. 以邑名為氏. 西元前十一世紀, 周文王之庶子奭受封於召邑(在今陝西省岐山西南)世稱召公. 後又轉封於薊(在今北京一帶), 成為燕國始祖. 其後有召氏。
家族名人
邵雍(1011~1077) 字堯夫,宋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人)。精先天象數之學。寓洛四十年,稱所居為安樂窩,卒諡康節。
著有《先天圖》、《皇極經世》、《漁樵問答》、《伊川擊壤集》等。
地望分布:河北蠡縣南。
邵姓起源參考之二
邵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八十三,是台灣的第一百大姓。遠祖起源於周代。邵姓,古**成召姓。
據史書上記載,邵姓的先祖是周代召公的後代。召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周公的兄弟。在武王滅商後,他被封於燕。
但是他是王朝卿士,因此,燕國由他的長子**。他在周朝初年與周公一起是手握大權的權臣,後來因功別封於召(今陝西岐山西南),爵位是公爵,子孫世襲召公之職。歷代召公在周成王,康王,厲王朝廷中都擔任要職。
召公虎在周厲王時還有著名的勸諫「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到了東周時期,周王室衰落,秦國興起,召國遂被併吞。子孫為紀念故國,就以「召」或「邵」為姓 。
因此,邵,召原本是一姓,都起源於周朝王室之姓,姬姓。召公的子孫後來在汝南,安陽,博陵等地發展,世稱汝南望,安陽望,博陵望。姓源載:
邵公□受封於燕之後。氏族博考:召與邵春秋本一姓,後分為二,汝南、安陽之族皆從邑。
又姓譜雲:文王之子季載之後。
姓氏起源
邵氏的姓源較為純正,主要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據《通摯氏族略以邑為氏》、《萬姓統譜》等史料所記載,周初大臣召康公因食邑於召,被稱位召公或召伯。他後來還被封於燕國,他派兒子去管理燕國,自己留在鎬京任太保,是周初三公之一,也是文、武、成、康四朝元老,曾同周公旦一起平定武庚之亂,「成康之治」的形成也有他的功勞。
他的子孫襲召公一直是周朝的執政大臣之一。周室東遷後,召公的采邑也隨之東移,遷徙地在今陝西省境內。後來,燕國被秦國所亡,召公的子孫以原封地「召」為姓,稱召氏。
據《氏族博考》所載:「召與邵,春秋本一姓,後分為二。汝南、安陽之族皆從邑。
」由此可見,召氏和邵氏其實同出一姓,只是寫法不同而已。至於召姓改邵姓的原因,歷史上沒有留下史料記載,改姓的時間說法不一。據有關學者考證,是在秦朝建立前後,同時,又據有關資料可知,至漢乃有以召為姓的,此後,召姓因多改為邵姓,故召姓也就不多見了。
遷徙分布
春秋時齊國有召忽,與管仲同事襄公子糾。秦朝有廣陵人召平,封東陵侯,秦亡後,因家貧種瓜於長安城東,其瓜稱「東陵瓜」。秦末有召歐,隨劉邦起兵於沛,西漢封廣侯。
西漢有九江壽春人召信臣,元陽帝時任南陽太守,為民興修水利,被稱為「召父」。以上材料反映了三國以前召氏分布及活動的一些情況。
三國時,魏有邵樂丞邵登,河南人;吳有節義之氏邵疇。晉代有安陽人邵續,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內。南齊有武陵人邵榮興,八氏同居。
唐代校書郎邵楚萇為閩縣人。由此可知,三國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繼續發展外,又有向北、南遷徙者。
宋、明時期,邵氏還分布於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陝西、山西等地。歷清朝至近現代,分布地更為廣泛。從清代開始,有邵氏遷至台灣,後來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據有關的學者證實,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於今天的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廣
東、廣西、甘肅等省。
堂號1 安樂堂:宋時邵雍,好《易》理,把他的居所命名為「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顧頤稱讚他有內聖外王之學。
2 邵姓又以博陵為堂號。
歷史名人
邵長蘅:武進人(今屬江蘇),清代詩人。
邵齊燾:江蘇昭文人,文學家。
邵普涵:今浙江餘姚人,著名的經學家、歷史學家,他曾參與纂修《繼三通》、《八旗通志》等書。又從《永樂大典》中輯錄《舊五代史》,並博採《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書,按照原目,編排成冊,使《舊五代史》失而復得,列入正史。
他還長於經學,以郭璞《爾雅注》為宗,兼採漢人舊著,撰有《爾雅正義》,成為訓詁學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四庫全書》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邵雍:北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祖先為河北范陽人。幼隨其父邵古遷居河南共城蘇門山下,後在蘇門聚眾講學,創辦「太極書院」。
三十歲時又居家遷至洛陽天津橋畔。並與居住在洛陽的退辭宰相司馬光、呂公著等人結為好友,研討學問,評議時政,期間屢次拒絕朝廷的錄用。他根據《周易》八卦,創立「象數之說」,認為宇宙的本原是「太極」。
「太極」是永恆不變的,而天地萬物則有消長和終結,迴圈變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退化的,提出:「皇、帝、王、霸」。
四個時期的歷史退化論,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邵伯益:著名學者。
邵信臣:東漢時任南陽太守,九江壽春人。曾歷任零陵、南陽太守。
在南陽任職期間,曾利用水泉興修水利工程,組織民眾開溝築壩數十處。他與杜詩一前一後,在南陽都有惠政。時人稱之為「邵父杜母」,以表達對他們的敬愛。
邵林:青州刺史。
邵興:解州安邑人,南宋抗金將領。
中國歷史事件時間表
3樓:該說告別了
2023年-2023年 鴉片戰爭;
2023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2023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2023年-2023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2023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2023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2023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2023年-2023年 中法戰爭 2023年-2023年 甲午中日戰爭 2023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在中國強佔「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
2023年 戊戌變法2023年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2023年 《辛丑條約》簽訂;
2023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2023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2023年到2023年);
2023年 中華**建立;
2023年 二次革命2023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2023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2023年 五四運動爆發;
2023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20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2023年五卅**、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2023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2023年 南京國民**建立,南昌起義2023年,井岡山會師2023年,九·一八事變2023年,紅軍長征開始;
2023年 西安事變2023年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2023年百團大戰2023年 皖南事變
2023年;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的愛國運動;
202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023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2023年 **和平解放 2023年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2023年 第乙個五年計畫開始;
202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2023年 *****開始;
2023年 四五運動,*****結束;
2023年 改革開放;
2023年 ***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2023年 香港回歸;
2023年 澳門回歸。
4樓:春秋沒有夏
2023年鴉片戰爭。
1939-2023年 三次長沙會戰。
2023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在南京成立。
2023年百團大戰。
2023年皖南事變。
2023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2-2023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2023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2023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2023年 中共和談代表***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2023年 雙十協定簽字。
2023年 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2023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2023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
2023年9月遼瀋戰役開始。
2023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2023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2023年12月 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的上海《觀察》雜誌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觀察》的被查封,標誌著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啼鳴至此。
2023年春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2023年4月21日 ***、**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2023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覆亡。
2023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關於劉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總結
源出於祁姓。相傳帝堯姓伊祁,他的子孫有一支以祁為姓,被封在劉國 河北唐縣 後代稱劉氏。源出於杜姓。杜伯的孫子士會在晉國任士師,晉襄公死後,士會去秦國接公子雍回國繼位,因晉國國內有變故而留在秦國,其後世取姓劉 即 留 之意 源出於姬姓。春秋時,周匡王封小兒子王季於劉邑 河南偃師縣南 號劉康公,後代也稱...
關於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有哪些
張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遠古傳說時代。1999年我國在昆明舉辦 世界博覽會。世博會內立了 源於河南的姓氏 碑。其中,第三位便是 張姓源於濮陽 4 根據中國科學院提供的資料,彙編的 河南 大姓的故鄉 地圖顯示 當前使用頻率最高的100個大姓中,有73個源於河南。其中張姓 姚姓源於濮陽。根據1 史實依據。...
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寫一篇關於王姓的歷史和現代的研究報告順序是一問題的提出,二調查方法,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王姓是中華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 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 地 人,一豎貫通天 地 人,代表天 地 人都要歸 王 管的哲學。夏 商 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 王 王 作為姓氏即 於 王 這個至尊之位。截至2014年,王姓的人口已達到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