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虛懷若谷,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意思

2021-03-12 02:59:10 字數 3168 閱讀 4230

1樓:他的心裡你來猜

這句話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與萬物回爭名利      乙個人能給與別人答恩惠而不求回報回報,必然會獲得大家的推崇,不爭,故能得天下之大爭。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虛懷若谷」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原句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

2樓:匿名使用者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名利 乙個人能給與別人恩惠而不求回報回報,必然會獲得大家的推崇,不爭,故能得天下之大爭

3樓:大泊頭

「上善若水」語出抄《老子》:「上善襲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虛懷若谷」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出自《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原句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這句話含義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經常在別人家的客廳裡看見「寧靜致遠」的中堂,也沒有深究寧靜致遠到底是什麼含義,只是感覺是 不要煩躁、心胸開闊 的意思。昨日和朋友談起這個,回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了「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這一篇《戒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

他教兒子以「靜」來做學問,以「儉」修身,儉不是節省用錢;自己的身體、精神也要保養,簡單明瞭,一切乾淨利落,就是這個「儉」字。「非淡泊無以明志」,就是養德方面;「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修身治學方面;「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求學的道理;心境要寧靜才能求學,才能要靠學問培養出來,有天才而沒有學問修養,我們在孔子思想裡也說過的,「學而不思,思而不學」的論點,和「才須學也」的道理是一樣的。

「非學無以廣才」,縱然是天才,如沒有學問,也不是偉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還要有廣博的學問。學問**來的?

求學來的,「非靜無以成學」。連貫的層次,連續性的對仗句子。「慆慢則不能研精」,「慆慢」也就是 「驕傲」的這個「驕」字。

講到這個「驕」字很有意思,我們中國人的修養,力戒驕傲,一點不敢驕傲。而且驕傲兩個字是分開用的:沒有內容而自以為了不起是驕,有內容而看不起人為傲,後來連起來使用為驕傲。

而中國文化的修養,不管有多大的學問、多大權威,一驕傲就失敗。孔子在『論語』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乙個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學,有周公的成就,假使他犯了驕傲和很吝嗇不愛人的毛病,這個人就免談了。

看諸葛亮的《戒子篇》,同他作人的風格一樣,什麼東西都簡單明瞭。這道理用於為政,就是孔子所說的「簡」;用以持身,就是本文所說的「儉」。但是文學的修養,只是一種附庸,這是作學問要特別注意的。

現在是乙個資訊過剩的時代,也是乙個煩躁的時代,是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夠安靜下來,看一本書、聽一首歌、寫一行詩、似乎也是一種奢侈。其實,只要寧靜、淡泊,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就會活得充實、輕鬆。

5樓:匿名使用者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出自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這一篇《戒子書》,也充分表達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養。所以後人講養性修身的道理,老實說都沒有跳出諸葛亮的手掌心。

6樓:匿名使用者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這是什麼意思?

7樓:悅懵

用靜來修善自身,用儉樸來淳養品德。看輕世俗的名利方能表明自己的志向,靜心思考就方能實現遠大的目標。(作為君子)應當以不受外界影響來修養自身,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對名利如果不採取淡薄的態度就無從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擾就不能有所前進達到遠大的目標。

8樓:智心女人

靜以修身: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

儉以養德: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寧靜致遠: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意思是說: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

9樓:員咸同鴻博

人生就是這樣

明明知道該怎麼走

但是去邁不出那一步路

人生來就有喜.怒.哀.樂

只是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樣

凡事平常心對待

也許就會沒有那麼多煩惱

但是多愁善感的性格只有你自己能夠解決

也可能一輩子不會改變

有的人憂傷是與生懼來的

不要去過於強求自己改變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出處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哪?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劉安的 淮南子 主術訓 諸葛亮的 誡子書 也有引用。淮南子 主術訓 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 荊鵬書而望也。是故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含義是什麼?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 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釋義 淡泊 恬淡寡欲 寧靜 安寧恬靜 致 達到。造句 只要有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的心態,我們就能從容應對一切的挫折與困難。不是無志向,也不是無為,是有所不為!淡泊是為了明志,寧靜是為了致遠。所以這兩句...

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寧靜致遠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穩沉著 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 淮南子 主術訓 蜀漢丞相諸葛亮的 誡子書 也有引用。諸葛亮的 誡子書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