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什麼被稱為武將

2021-03-12 15:40:17 字數 6555 閱讀 3744

1樓:匿名使用者

光是單挑三回合擊退魏延 還不能說明晉宣帝武藝的精湛嗎 別說魏延是詐退 司馬懿真不會武藝 早掛了也不用詐退了 至少證明魏延單挑殺不了司馬懿

2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早年經歷

司馬懿的高祖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乙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

「本諸生家,傳禮來久。」[1]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

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

奇策善謀

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隨軍。他對曹操說:「劉備用詭計俘虜了劉璋,蜀人未歸附而又爭奪遙遠的江陵,這是破蜀的機會,不可錯過。

今若在漢中陳兵示威,益州就會震動不安,再進兵威逼,蜀兵勢必瓦解,趁這個好機會,事情是可以成功的。聖人不能違時,也不能失時。」曹操說:

「人苦於不知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未從其計。[6]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封魏王太子,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司馬懿公升任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時司馬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司馬懿與陳群、吳質、朱鑠並稱「四友」。

此後,司馬懿更是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馬懿轉為丞相軍司馬。他指出

司馬懿畫像、雕像(15張)

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都不應駐守邊防,曹操未予重視。同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充套件。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

鎮守荊州的關羽,乘此機會率主力北攻荊襄。圍魏將曹仁,水淹於禁七軍,斬龐德。胡、傅二人果然乘機降蜀。

一時間關羽聲勢「威震華夏」,因漢獻帝在許縣,距樊城很近,曹操感到威脅,為避關羽鋒芒,一度準備遷都河北。司馬懿和曹椽蔣濟及時勸阻說:「于禁被水軍所淹,不是戰守上的失誤,對於國家的大局並沒有大損失,為此而遷都,即是向敵人示弱,又會使淮河漢水一帶人心不穩;劉備、孫權外親內疏,現在關羽坐大,孫權必定更不高興,把這事告之孫權,使他牽制關羽,則樊城之圍自解。

」曹操從其計,孫權果然派呂蒙襲取江陵,關羽被其俘殺。[7]

司馬懿的書法[8]

此戰利用孫、劉爭奪荊州的矛盾,充分運用外交謀略,坐收漁利,不僅挫敗關羽的強大攻勢,解除了樊城之圍,而且也使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兩面鉗擊中原的計畫無法實現。更重要的是破壞孫、劉聯盟,改變了當時的戰略格局,掌握了主動權。

之後曹操認為荊州遺民及在潁川屯田的軍民逼近南方寇賊,想把他們牽走。司馬懿認為:「荊楚輕脫,易動難安。

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今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曹操聽了他的建議,沒有移民。

之前藏竄逃亡者果然都復出歸化。[9]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

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當時孫權正率軍向西。朝臣們認為樊城、襄陽缺乏糧,不能抵禦吳軍,請召守將曹仁回駐宛城。

司馬懿則表示:「孫權剛剛打敗關羽,正是他想和魏國結好的時候,一定不敢為患。襄陽是水陸交通要地,不能放棄。

」曹丕沒聽其建議,命曹仁放火燒毀二城。後來孫權果然沒來入侵。曹丕悔之不及。

[10]

輔政平亂

公元220年(黃初元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登基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公元221年(黃初二年),免去督軍官職,公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

公元222年(黃初三年)和公元224年(黃初五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黃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司馬懿辭讓,曹丕說:

「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

同年,曹丕又大興水軍攻吳,仍命司馬懿留守,「內鎮百姓,外供軍資」。臨行,下詔書給司馬懿說:「吾深以後事為念,故以委卿。

曹參雖有戰功,而蕭何為重。使吾無西顧之憂,不亦可乎!」後曹丕由廣陵回師洛陽,又下詔對司馬懿說:

「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於是司馬懿留鎮許昌。[11]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四十歲。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對太子說:

「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魏明帝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孫權得知魏文帝去世後,於八月出兵攻魏。命吳左將軍諸葛瑾部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親自率軍進攻江夏郡。孫權一路為魏軍所敗,遂撤兵而走。

而諸葛瑾則被司馬懿擊敗,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12] 十二月,公升任驃騎將軍。[11]

擒斬孟達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六月,魏明帝命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蜀將孟達降魏時,魏朝待其甚厚,司馬懿認為他言行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聽,任命孟達領新城太守,封侯,假節。

曹丕死後,孟達失寵,蜀丞相諸葛亮即暗中與之通訊,圖謀叛魏。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無常,想促他速叛,知魏興太守申儀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儀處詐降,有意洩露其事。孟達聞此洩露,準備馬上起兵。

[13]

申儀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後,司馬懿怕他突然發難,給他去信,詳為慰解,信中說:「將軍昔棄劉備,託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埸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齒於將軍。

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豈輕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14]

孟達得信大喜,猶豫不決。司馬懿則暗中率軍進討,諸將見孟達與吳蜀交接,勸司馬懿先觀而後動。司馬懿說:

「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也,當及其未定促決之。」司馬懿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前去討伐孟達,八天抵達新城城下。吳、蜀派出援兵解救孟達,被司馬懿部攔阻於西城的安橋、木蘭塞等地。

司馬懿遊戲形象(5張)

此前,諸葛亮曾告誡孟達加緊防範,孟達寫信給諸葛亮認為:「宛城和洛陽相距八百里,離我處一千二百裡,上表給天子,來回路程,少需乙個月,那時我的城池已修固,諸軍都作好了準備。我駐紮的地形深險,司馬公必不會親自來,其他部將來,則不足為患」。

而司馬懿先斬後奏,僅八日就兵臨城下,孟達又寫信給諸葛亮,驚嘆:「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15]

上庸城三面環水,孟達在城外樹立木柵,加固城防。司馬懿揮師渡水,毀其木柵,直逼城下。公元228年(太和二年)正月,司馬懿兵分八路攻城,僅十六天,孟達的外甥鄧賢、部將李輔開城投降。

魏軍入城,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司馬懿回軍,仍駐宛城,獎勸農桑,禁止浪費。南方吏民心悅誠服。

[16]

起初,申儀久在魏興郡,專威弄權,擅自借皇帝名義刻製印信,私相授予。孟達被殺之後,申儀自生疑慮。當時各郡郡守見司馬懿克敵制勝,紛紛奉禮祝賀。

司馬懿聽之任之,並讓人向申儀暗示。申儀只好前來祝賀。司馬懿乘機將他收捕,送往京師。

司馬懿又將孟達餘眾七千餘家遷往幽州。不久蜀將姚靜、鄭他等率其部屬七千餘人來降。

當時邊郡新附,戶口不實。朝廷想加以核實,請司馬懿進京,徵詢他的意見。司馬懿認為:「賊以密網束下,故下棄之。宜弘以大綱,則自然安樂」。

魏明帝又問他吳蜀都該討伐,應該先從何處著手?司馬懿回答說:「吳以中國不習水戰,故敢散居東關。

凡攻敵,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東關,賊之心喉。若為陸軍以向皖城,引權東下,為水戰軍向夏口,乘其虛而擊之,此神兵從天而墜,破之必矣。

」魏明帝同意他的看法,命他回宛城備戰。[17] 八月,大司馬曹休不依計畫,逕下皖城深入敵境接應詐降的吳將周魴,在石亭被陸遜伏擊,大敗,曹休病死。[18]

抗蜀北伐

相關戰役地圖(2張)

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蜀丞相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並佔據武都、陰平二郡。公元230年(太和四年),魏明帝決定興師伐蜀。公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魏明帝命曹真率主力由長安入子午谷,左將軍張郃出斜谷,司馬懿自荊州溯漢水出西城,將兵分三路會攻漢中。司馬懿從西城開拓道路,水陸並進,沿著沔水逆流而上,直達朐腮,攻克新豐縣,駐軍丹口,後遇雨班師。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二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第四出進攻魏,包圍祁山賈嗣、魏平部,並以木牛流馬運輸糧草。魏明帝對司馬懿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派他西駐長安,都督左將軍張郃、雍州刺史郭淮等防禦蜀軍。

司馬懿留部將費曜、戴陵率4000人守邽,自率主力西救祁山。張郃勸司馬懿分兵駐紮雍、郿兩地,以作大軍後鎮,司馬懿不同意,他說:「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

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於是挺進喻麋,對戰諸葛亮。

至此,史書上對今後的作戰卻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

《晉書·宣帝紀》: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

「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

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

追擊,破之,俘斬萬計。[14]

《資治通鑑》: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

懿後等尋亮至於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懿不從,故尋亮。

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懿病之。諸將鹹請戰。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六月,亮以糧盡退軍。

兩書均記載諸葛亮帶兵奪上邽糧草,《晉書》記魏軍卸甲輕裝,日夜兼程,在漢陽與諸葛亮相遇,司馬懿派將軍牛金率輕騎做餌,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鹵城,據南北二山,堵水築圍牆。魏軍攻破,大破蜀軍,俘獲斬首數萬。《資治通鑑》記司馬懿開始依險道行軍,使雙方軍隊不得交戰,諸葛亮只得帶兵返還;司馬懿又尋找諸葛亮的部隊到達鹵城,張郃建議出戰,派奇兵繞到蜀軍背後,斷其後路,司馬懿不聽,繼續尋找蜀軍主力,找到後又依山紮營不出戰,賈栩、魏平等將領都紛紛請求出戰,等到了五月,司馬懿派張郃做其他事,自派兵攻諸葛亮,蜀軍迎戰得勝,獲甲首三千。

而郭淮、費曜之前還被奪取了些糧草。

【《資治通鑑》此處記載取自裴注引用的《漢晉春秋》,該書明確以反曹魏、推崇蜀漢為正統記,[19] 裴注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亦引用過「郭衝三事」如空城計等不實記載;[20] 《晉書》為唐太宗主持官修,觀其後記,反有警後世之意,更不可能美化司馬懿。】

陳壽所著《三國志》諸葛亮、郭淮等人的傳里,關於231年的祁山之役,也都沒提過諸葛亮曾擊破郭淮搶糧成功等事。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建興九年(231年)春,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三國志·魏略·郭淮傳》:五年,蜀出鹵城。是時,隴右無穀,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轉揚武將軍[21] 。

而《三國志·張郃傳》[22] 提到過《晉書》所載的諸葛亮退守祁山和《三國志·諸葛亮傳》裡的張郃中箭而死。

幾本史書對戰爭的總體趨勢描述相同,都是司馬懿保住隴西糧食,解了祁山之圍,最終兩軍在相持中,蜀軍糧草耗盡退兵。

公元233年(青龍元年),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等叛,司馬懿派遣胡遵等追討並破降。[12]

司馬懿進軍壽春,參與王凌之謀的人都出來自首。司馬懿推知其事,凡牽連在內的一律誅滅三族。派人挖開王凌、令狐愚的墳墓,在附近的市上,剖棺暴屍三天,然後,燒掉他們的印綬、官服埋於土中。

司馬懿把楚王曹彪也殺了。並且把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鄴城,命有司監察,不准他們互相交結往來。[54]

魏帝策命司馬懿為相國,封安平郡公,孫及兄子各一人為列侯,前後食邑五萬戶,封侯者十九人。司馬懿固辭相國、郡公之位不受。[55]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戊寅,司馬懿去世於京師,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諡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司馬孚秉承他的遺願,辭讓郡公和殊禮,遺命簡葬,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樹不墳,不設明器。諡號後改為文宣。

但《三國志》[56] 和《晉書·文帝紀》[57] 均記載諡號為「宣文」,固多以後者為準。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於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

[58]

司馬昭封晉王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王;265年,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廟號高祖。[59]

2個人貢獻

編輯除軍事方面外,司馬懿在魏明帝大修宮室之際他也加以勸諫,曹叡死後他奏請罷修宮室,雕玩物之人力,節用務農,使天下欣賴。[60]

識拔人才上,司馬懿從寒門中提拔了鄧艾、王基、周秦等人才,如虞預所說,經略之才可謂遠矣[61] 。

經濟上,司馬懿在上邽興屯田,京兆、天水、安南興冶鐵,穿成國渠,築臨晉坡使雍涼足足食,並有餘力供給關中不足[62] 。後來又大興屯田於淮北,穿廣槽渠,這些作為不但厚植了國力,也為日後統一華夏殿定基礎。

為什麼玩司馬懿的人這麼少,司馬懿為什麼冷門

玩司馬懿的人這麼少是因為王者榮耀中司馬懿英雄難度較高,勝率不高。1.首先是造型一般,沒有什麼亮眼的特點,尤其是2套 看上去並沒有多大改變,所以這應該是第乙個原因。2.第二個原因就是貴,金幣的 真是十分的 玩家每週的金幣有上限,所以乙個月都湊不齊這些錢。3.第三個原因就是難度了,司馬懿的強度有些感人。...

為什麼司馬懿可以篡位,司馬懿最後為何篡位?

曹家人才輩出,可惜大多早亡。司馬懿熬過了曹操曹丕,連曹睿在諸葛亮死後縱慾過度也死了,曹氏一族最後乙個掌權的曹爽也被司馬懿用計害死,夏侯霸逃亡蜀漢,主少國疑來個黃袍加身也沒什麼 司馬懿沒有篡位,他251年就死掉了 篡位的實際實施者是司馬炎,司馬懿的嫡孫,於265年改國號為晉。司馬懿並沒有篡位,但司馬炎...

曹丕把靜姝給司馬懿是什麼目的,司馬懿為什麼要殺害靜姝

曹丕把靜姝給司馬懿的目的 第一,作為自己的耳目監視司馬懿的一舉一動。第二,作為禮物奉獻給司馬懿,拉攏司馬懿。新版三國 中的靜姝傳說她是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後,因貌勝貂蟬而被曹丕收留,並被派到司馬懿身邊臥底。靜姝 的身份既是司馬懿侍妾又是曹丕的臥底,被司馬懿識破並施計殺害。此後司馬懿詐病以待時機,從而殺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