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諮詢
思成和思永同走一條路,將來互得聯絡觀摩之益,真是最好沒有了。思成來信問有用無用之別,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試問唐開元、天寶間李白、杜甫與姚崇、宋璟比較,其貢獻於國家者孰多?為中國文化史及全人類文化史起見,姚、宋之有無,算不得什麼事,若沒有了李、杜,試問歷史減色多少呢?
我也並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審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於社會,人才經濟莫過於此。思成所當自策厲者,懼不能為我國美術界作李、杜耳。如其能之,則開元、天寶間時局之小小安危,算什麼呢?
你還是保持這兩三年來的態度,埋頭埋腦做去了。
梁啟超家信莫問收穫,但問耕耘觀後感500字
2樓:匿名使用者
梁啟超家書讀後感
梁啟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殤,個個成才。其中長子思成是建築學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學家、五子思禮是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一門三院士,世所罕見。近日細讀《梁啟超家書》,品先哲育子之道,可謂感慨良多。
100年以前的中國,在人們的印象裡,是長袍馬褂、三寸金蓮、拖在腦後的辮子和暗灰的呆滯的眼神。翻開《梁啟超家書》,我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景象:梁啟超稱呼子女"寶貝""baby",落款是"爹爹",他給子女講笑話、講日常生活瑣事,還時時自我調侃,他說"我愛你們,我想你們,想得厲害",他說"要你們知道我快活頑皮起來的樣子",他的感情坦蕩率真、平等開明,全然沒有大家長的**作風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習氣。
"爹爹雖然是摯愛你們,卻從不肯姑息溺愛,常常盼望你們在苦困危險中把人格能磨練出來。"從該書所刊出的家信中,我們可以看到梁啟超對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沒有放鬆,對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人際交往、戀愛婚姻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引導子女的興趣,同時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志願,從不強求他們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圖,而是反覆徵求子女意見,直到確認合乎子女的本心。
思莊大學沒考好,梁啟超及時安慰她:"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築得越厚越好。"還說道:
"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願,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用姊姊、哥哥當顧問,不必泥定爹爹的話。""我很怕因為我的話擾亂了你治學的路。"思成在國外的學習遇到瓶頸,梁啟超和他**學問的有用無用:
"至於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它作甚?著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是**,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他倡導子女興趣要廣泛,視野要開闊,主張"學問是生活,生活是學問".他鼓勵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專業:
"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人生之旅歷途其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小挫折正磨練德性之好機會".思成徽因美滿姻緣伉儷佳話,正是梁啟超一手促成的,"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乙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
"他從來沒有強迫孩子,只是用他的閱歷為孩子做了人生指引。
梁啟超是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他的政治理念與人文取向也在家信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他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要求子女們把個人的努力和對社會的貢獻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梁啟超九個子女,有七個先後赴海外留學,但沒有乙個留在國外,皆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梁啟超家信莫問耕耘,但問收穫讀後感50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梁啟超寫bai給子女的一封du信|莫問收穫,但問耕耘zhi
梁啟超dao是中國近現代一位了版不起的人,在家庭
權教育方面,他培養了好幾位大師級的子女,他的家庭是現代屈指可數的「學術世家」之一。本文是梁啟超寫給子女們的一封家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是梁啟超為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出自哪?
4樓:千百味殤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
「山不問結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聳入天;河不問結果,仍然奔流到海,不捨晝夜。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曾國藩最先說過這句話。很多人都以為曾國藩只要耕耘,不要收穫,其實不然。曾國藩的意思是你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擔心收穫。
只要耕耘,自然有一天你就會有收成。期待豐收,那你精神壓力很重,會徒增苦惱。
把握當下,守一不移,只要去努力了,將來就會有希望。擔憂和等待,根本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是障礙。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會來,你要做的只是現在不斷地去準備,最後它就來了,所謂不期而至,不期然而來到。
梁思成2023年赴美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在留學期間,一直和父親梁啟超通訊,他向父親述說自己在學習上的困難、進步、心得等。學習了3年後,梁思成給父親梁啟超寫了一封信,說他已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了3年,覺得自己每天都在畫圖繪製,擔心自己會成為乙個畫匠,而不符自己當年的理想。
梁啟超回信說:「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矩,盡量學足,不唯如此,將來到歐洲回中國,所有未學的規矩也還須補學……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是**,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
結果大家都知道,聽從父教「莫問收穫」的梁思成成了中國建築學的開創者和奠基者。莫問收穫的他反而取得了最大的收穫。
山不問結果,仍然傲然挺立,高聳入天;河不問結果,仍然奔流到海,不捨晝夜。
5樓:匿名使用者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出自曾國藩 《曾文正公嘉言鈔》
6樓:懂我麗麗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曾國藩最先說過這句話。很多人都以為曾國藩只要耕耘,不要收穫,其實不然。曾國藩的意思是你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擔心收穫。
只要耕耘,自然有一天你就會有收成。期待豐收,那你精神壓力很重,會徒增苦惱。
把握當下,守一不移,只要去努力了,將來就會有希望。擔憂和等待,根本沒有什麼幫助,反而是障礙。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會來,你要做的只是現在不斷地去準備,最後它就來了,所謂不期而至,不期然而來到。
曾國藩(2023年11月26日-2023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道光十八年(2023年),曾國藩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組建湘軍,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7樓:不懂
原文是:紅燭啊!「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出自「聞一多」詩集《紅燭》(序詩)最後一句。
8樓:春恨方生
曾國藩「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9樓:超級善良的雪
收錄在《曾國藩日記》裡
10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3月,曾國藩病逝南京寓中,終年62歲。
兩年前,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天津教案」。就是在2023年6月(清同治九年),天津的法國教堂育嬰堂接連死亡嬰孩
三、四十個,同時附近又不斷發生幼孩被拐事件,拐犯供稱「系天主堂主使」。一樁必然發生的偶然事件,觸怒了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的天津百姓。他們將法領事毆斃,隨後付之一炬了法領事署、教堂、育嬰堂,死傷法傳教土、修女、教民數十人,又誤殺俄商三人,殃及英美講堂各一所。
百姓把滿腔憤怒隨著烈火瀰漫天際,愈演愈烈。法英俄等駐華公使聯合**,並以軍事威脅,清庭朝野震驚,派曾國藩往天津查辦。事涉教堂,勢難窮追到底;而民情洶洶,又勢難置之不問。
已是直隸總督的曾國藩深知此事左右為難,可又不得不奉旨行事。職責所在,無法推卸,只好寫下遺囑,帶病應命。保定到天津,咫尺之遙,他卻走得終生難忘。
審判的結果不言而明,清**軟弱無能,忍辱退讓,只有曲從洋人之請。天津,成了曾國藩人生的滑鐵盧。後來他自己也承認:
「外慚清議,內疚神明,為一生憾事。」結果,廣大人民群眾把一頂帽子扣在他的頭頂:**賊。
從此以後,他心緒悒悒,惶惶度日,在**賊的名分下憂鬱地走完了生命的旅程。
中國知識分子,其實最富憂患意識和報國情懷。曾氏一生,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位卑未敢忘憂國」。曾國藩早年科第、壯年疆場、中年洋務、晚年封疆,乙個普通的農家子弟,用並不超絕的資質,以孔孟程朱的儒家學說積極入世;以申韓法家學說從嚴治世;以黃老之學淡然處世。
修身立德,鑄造精神,竟能辦成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於將傾,平定大亂,再造「中興」的不世偉業,即使100多年過去,仍令人回想無窮。
在曾去世後直到今天,人們都還對他爭論不休。有人罵他是民賊、元凶、漢奸、民族罪人、擅權濫殺的「曾剃頭」、好名失德的「偽君子」,是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活得可惡,死有餘辜。
也有人稱之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說「五百年來,以儒生而立功、德、言垂三不朽者,王守仁一人、曾國藩一人而已」。當然,沒有那句話能定論曾國藩,因為毀和譽之間還存在著難解的糾葛。
對於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凶的歷史人物來說,也許只有時間才是最冷靜的裁判。
所以,他無法成為貢獻於歷史程序的「英雄」,但作為同治中興第一功臣,公忠誠樸,學問道德皆足為後世楷模的光輝是抹殺不去的。翻開《曾國藩家書》,翻開《冰鑑》,翻開屬於國藩內心的那一頁,令人為之震驚。歷覽前賢,有秦皇漢武的**,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和大鵰。
可又有誰,能像內聖外王的曾國藩一樣,有著滿腔慈和與忍讓,更有乙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當官則清正無私,為將又機智沉穩,為父為兄更是嚴於律親。一腔謙和內斂把文人的狂傲之氣壓得嚴嚴實實。
他曾有一聯自修自惕的箴言,聯雲: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穫,但務耕耘。
由此可知他那種希聖希賢之心和那「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懷抱。他的「處世不敗」與「成大事之道」,為近百年來包括梁啟超、***、蔣介石在內的諸多政要人所欽服。
他壯志難酬,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乙個異數,成了悲劇時代的悲劇人物。如果換乙個清明的歷史舞台,他未必就能夠成為這樣乙個尷尬人物。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衰敗、腐朽、沉悶、窒息。從由乾嘉盛世一統到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滿清先失去了帝國的輝煌,又迷失了信仰的強勢。
而面對落後的現實,不求解制度的跟進,而歸咎於農民的起義。於是一方面是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落後,另一方面又不能以恰當的方式對待這種落後。
作為滿清大臣,深受封建忠君衛道思想薰陶的人,必將感念皇恩,甘為朝廷盡心盡力,死心塌地為挽救清王朝而戰。曾國藩嘔心瀝血建立湘軍,精心操勞練出了一支戰鬥力賽過綠營的正規軍,不惜身家性命,為清王朝百戰沙場,九死一生。安慶城破,大闢三日;天京陷落,大闢十日……用立下的赫赫戰功,用千萬人民的血泊,為冒著被後人所詬病的命運,來挽救已處於「日之將夕,悲風驟至」的朝庭。
可是,對其忠心耿耿的清王朝,卻對他充滿了狐疑和責難。滿蒙皇親的排漢勢力,在他身邊線人密布,暗哨林立。即使在戰績輝煌時,糧草、軍晌、輜重、獎賞,仍事事時時牽制他。
在乙個行政無能、吏治腐敗、危機四伏的時代,面對著不法治、不民主、不人性的政治舞台,他只有掙扎。掙扎在官民之間,文武之間,生死之間,君子與小人之間,佛道與鬼魅之間。與太平軍作戰而敗時,唯有跳江求死來向朝廷表示忠心,哪怕損兵折將甚至犧牲了親人也再所不惜。
他咬牙立志,聲聲見泣見恨。他耐勞忍氣,掉牙和血吞。
無可奈何花落去。歷史是一位不知怠倦的行者,總是毫不踟躕地前行。一切的腐朽和不合適宜,必被時代的車輪碾碎,化為歲月煙雲。
而曾國藩自己,跳不出他所處的時空,更化解不了內心的束縛。中國的封建制度維持了二千多年,因之中國的文化實在太古老了,需要吸收一些新的更充實更豐富的營養。可此時的曾國藩,像是一具爬行在封建文化懸梯上的疲憊不堪的骷髏,奮力而徒勞地踽踽獨行。
我想,在他的彌留之際,肯定心有不甘,死不瞑目。不是因為「**賊」的罵名所帶來的侮辱,也不是因為人死燈滅後不能夠再諄諄教誨子孫,而是乙個歷盡風浪世故老人,站在人生津度口上,憑著經驗和智慧型,卻看不到自己不棄不捨的理想會有怎樣的出路。曾國藩的悲哀,正在於身為清代「中興名臣」、「一代儒宗」的他,其實遠遠不能左右大清朝衰敗的命運。
他的夢想,受制於晚清動盪的困境;他的困境,是晚清命運的縮影。也許,只有他的一句詩,方可寫盡生平心境: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莫道儒冠誤此生從來詩書不負人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別說復 讀書耽誤人,書是制不會辜負人的。讀bai書讀成功了就du應該經邦治世,造zhi福天下,如果讀dao書沒有讓自己有好的前程,潦倒中也要安貧樂道,潔身自愛,保持高尚的情操。出自 北宋汪洙編的 神童詩 原文 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 達而相天下,窮亦善其身?天下 當宰相治理天下。窮 事業不發達...
劍網三長歌莫問pve應該怎麼玩pve莫問輸出心得
pve莫問 風骨霸刀版本pve莫問指南 網頁鏈結 pve莫問 從巨集戰士走向手動斷徵的爆膩dps網頁鏈結 pve莫問 玩好莫問你需要知道的這些問題網頁鏈結 pve莫問 不完全攻略,坑慢慢填,估計會寫得比較慢網頁鏈結 以上基礎,後排指路長歌門吧精品貼,找個 帶最好 劍網三長歌莫問怎麼輸出 長歌莫問dp...
關於莫問遠方有多遠名言警句
我堅信世上覆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制,只要發揚勇往直前的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天空沒留下鳥痕跡,但我已飛過。泰戈爾 雖然世界多苦難,但是苦難總是能戰勝的。海倫 凱勒 如何正確學習 一 保證良好的睡眠,不要熬夜,定時就寢。堅持午睡。二 學習時要全神貫注。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