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公尺古月餘水
楊花和柳絮,在古詩詞中往往和春天聯絡在一起,他們是春天的象徵。具體含義有三種:
第一,純粹是寫春天的美景,預示春天已經來了。
詠柳 / 柳枝詞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第二,用來代表心情。乙個是正面寫愉悅心情;另乙個是反面襯托愁緒,離情。如:
金陵酒肆留別
唐代-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嚐。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第三,跟春情,男女的戀愛情事有關。
《詩經·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楊花 在古詩中象徵什麼
2樓:露比莉爾
楊花在古詩中象徵離別,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辭源》中將「楊花」解釋為「柳絮」。
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兩種樹,而是特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乙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3樓:百度使用者
離愁別緒——蘇軾《水龍吟》「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亦斷作「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孤寂飄零——曹雪芹《紅樓夢》「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失意悵然——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是曾鞏寫的詠柳詩「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亂條狂舞、柳絮紛飛的意象諷刺攀附權貴、得勢猖狂的奸佞之徒。
「柳絮」在古詩詞中象徵著什麼?
4樓:平迪凱特
柳絮之才說的是東晉謝安的侄女謝道韞,一日謝安聚家族飲宴,正好下起雪來,謝安就考後輩子弟,將雪做乙個比喻,謝道韞將飛雪比喻為柳絮,大得謝安的讚賞。這似乎是柳絮開始進入文人墨客筆下的引子。(只是似乎哈,我不確定的)
至於後來的詩詞作者,再用柳絮這個詞,就要看具體的環境了,多是表示離別的愁緒。
5樓:我一劍平天下
據《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
」由於「橋」「留」二字諧音,故經常以此暗喻離別,有惜別懷遠之意,如「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李賀《致酒行》),「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又由於「楊柳」多種於簷前屋後,故常作故鄉的象徵。如「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州」,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無限牽掛.
從楊柳自身柳絮飄忽不定的特點,又常被詩人當作遣愁的憑藉,如「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6樓:匿名使用者
柳絮讓離別之人折柳相贈時,平添一番無可奈何的愁緒。也指漂泊不定的人或生活。
7樓:七月墨
「柳」在古代詩詞中諧音「留」,故通常含送別、惜別之情
「柳絮」有兩層意思,一為剪不斷理還亂的紛擾思緒,纏綿悱惻的情思
二為稱讚人才學,多用於女性,典故出於東晉才女謝道韞(將雪花比柳絮),紅樓夢中「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指的就是才女林黛玉
8樓:是永遠的哥
依哥的淺見,主要意義或象徵有
一是春天景物、氣象的代表;
二是離情別緒的載體,柳——留也,諧音。典型者如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等
9樓:飛星越雪
柳絮首先是作為春天的意象出現的。柳絮作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象徵,常常出現在詠春詩中,如「桃紅柳絮白,照日復隨風」(梁庾肩吾《春日詩》),「柳絮時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蕭繹《和劉上黃春日詩》),這裡柳絮同桃花、梅花一樣都是春天的風景。在六朝至初唐的樂府《折楊柳》中,柳絮作為楊柳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普遍的關注。
如張正見《折楊柳》:「楊柳半垂空,裊裊上春中。枝疏董澤箭,葉碎楚臣弓。
色映長河水,花飛高樹風。莫言限宮掖,不閉長楊宮。」此詩對楊柳的枝、葉、色、花和總體的姿態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並沒有凸現柳絮,只是對柳絮進行了直接的敘述,沒有用任何修辭手法。
江總《折楊柳》:「萬里音塵絕,千條楊柳結。不悟倡園花,遙同天嶺雪。
春心自浩蕩,春樹聊攀折。共此依依情,無奈年年別。」這裡,柳絮和柳枝一樣處於比較顯眼的位置,並且還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以白雪喻柳絮。
時至中唐,出現了專門吟詠柳絮的詩歌。白居易和劉禹錫對楊柳題材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他們不僅開創了樂府《楊柳枝》組詩的創作,還寫了專門吟詠柳絮的詩歌。劉禹錫有四首吟詠柳絮的詞,即《柳花詞三首》和《柳絮》一首,白居易有《柳絮》一首,對柳絮的色彩、姿態、神韻進行了全面形象的描繪。
劉白之後,詠柳絮之作漸多,如楊巨源(又作張喬)的《楊花落》,薛能的《詠柳花》,張祜、吳融、齊己各有一首《楊花》,楊凝、雍裕之、李中、羅鄴、薛濤各有一首《柳絮》,還有孫魴的《柳絮詠》。時至宋代,楊花柳絮題材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唐代約有二十二首詠柳絮詩,在唐詩近四百首詠柳詩中佔百分之五點六,宋代約五十四首詠柳絮詩,在宋詩近二百五十首詠柳詩中佔百分之二十一點六,無論在相對數量還是絕對數量上,宋代詠柳絮詩都遠遠多於唐代詠柳絮詩。
並且,宋代詠柳絮詩在深度上也較唐代更進一層,主要體現在對楊花柳絮的摹寫不再停留在較為淺層的物色神韻上,而是向更深層次發展,挖掘楊花柳絮的人格意義,那就是以君子比德的觀念關注柳絮,把柳絮貶為「風流之花」和「顛狂之花」。宋代還出現了專門的詠楊花柳絮之詞,其中不乏經典之作,如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不僅抓住了楊花「似花非花」的生物種性特點,而且還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楊花思婦般的悲情神韻。宋代之後,歷經元明清,吟詠柳絮之作大概有八十首,為數不算少。
中國古典文學中為數不少的詠楊花柳絮之作,構成了詠柳文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部分優秀的詠柳絮作品成了中國文學中的經典之作。
綜觀歷代詠柳絮之作,人們對柳絮的審美關注主要側重於兩方面:一是柳絮作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象徵,更是暮春的標誌;二是柳絮作為花,文人對其色彩、形狀、姿態、韻味的審美把握。人們對柳絮的審美認識經歷了乙個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
10樓:匿名使用者
少女的情思
如「身似浮雲,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祝你好運!
11樓:葉流光
在我看過的詩詞中主要
有六種①離別 一首隋詩中的「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②薄命 蘇軾的《薄命佳人》中的「自古佳人多薄命,閉門春盡楊花落。」
③輕浮 《小孫屠》中的「你休得假惺惺,楊花水性無憑準。」
④無情 薛濤的《柳絮》中的「二月楊花輕復微,春風搖盪惹人衣。他家本是無情物,一向南飛又北飛。」
⑤傷春 白居易的《柳絮》中的「三月盡是頭白日,與春老別更依依。」
⑥視情況而定 《麗人行》中的「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指楊國忠與虢國夫人的曖昧關係。
我就想這麼多了,不夠你再查查楊花別查柳絮
12樓:匿名使用者
離別的意象和少女的情死。如楊柳岸,曉風殘月
13樓:都柳江風景線
柳絮象徵嚮往自由生活的人們---安居樂業
古詩中的「楊花」通常指什麼?
14樓:夢裡心落
楊花:柳絮。
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落盡,杜鵑鳥鳴叫的時候。
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要路過五溪那個地方。我把自己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的地方去。
背景: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乙個了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15樓:匿名使用者
歌鑑賞--------楊花「意象」的解讀河北保定定州 車興澤 古人把柳絮稱作楊花(把垂柳稱做垂楊,有時楊柳合稱,如「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麼一叫,本身就有感**彩。把這樣一種絮狀物叫做花,至少有一種喜愛的表示。
楊花的確太特別了,別的花只有長在枝頭,綠葉相扶,才會格外妖嬈,楊花卻是要離開枝頭飛起來,才能給春天增添一種況味。在古人的筆下,那纖細潔白的楊花經常被情緒化。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因不拘小節而無端遭貶,詩人是充滿同情與關切的。
首句寫景,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也就融情入景。 宋詞中也多有關於楊花的描寫。晏殊的「春風不解禁楊花,朦朧亂撲行人面」,在紛紛揚揚的楊花中,讓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閒愁。
「中廳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月色中的楊花給人的是寧靜的感覺,這是張先最得意的詞句。女詞人朱淑真的楊花,則是一種生命的放飛:「樓外垂楊千萬縷,欲系青春,春還去,獨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
」蘇東坡更是寫楊花的高手,楊花在他那裡,一會兒寄託著思婦懷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一會兒又如淪落天涯的離人,「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而曾鞏卻對楊花不屑一顧,「亂條猶未復初黃,倚得東風勢更狂。解把飛花蒙月日,不知天地有清霜。
」在他眼裡,漫天飛舞,蒙蔽日月的楊花,就像個得意便猖狂的勢利小人。 在文人的眼裡,楊花到底是不一樣的;而在一般人眼裡,垂楊是柔麗的,可楊花卻有些輕浮,如乙個感情不太專一的女性,想來,「水性楊花」一語,任何女性聽了都不會高興。 楊花本無情無思,只因人有情。
我們在解讀「楊花」這一意象時,要根據楊花的纖細潔白、輕柔漂浮的特點,結合具體的語境,正確的把握其含義。吳融[唐]: 不鬥穠華不佔紅,自飛晴野雪濛濛。
百花常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 一種融融的的暖意在身上流動。我漸漸感覺到周遭的聲音:
風聲,樹葉的沙沙聲。我可以漸漸感覺到略帶潮濕的泥土的氣息。我聽到了燕子的呢喃。
陽光開始暖融融的照在我的身上。周身徹骨的痛苦彷彿一下子減小了很多。這些平素最平常的東西:
陽光,泥土和天籟,此刻卻是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東西。韓愈《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鬥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品味便不難發現,詩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
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訊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爭芳,色彩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
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於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與花於一體。「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不僅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
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毫無羈絆的大膽想象,使人思之無窮,味之不盡。 再細加揣摩,此詩熔景與理於一爐。
我們可以透過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
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示:乙個人「無才思」並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古詩詞中描寫動,植物的有哪些,在古詩詞文中,哪些動植物是表示哪些作者的情感的
聽話枕頭 詠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墨梅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夜書所見 ...
古詩詞中的愛情名句,古詩詞中寫愛情的名句有哪些?
愛情不合乎邏輯,這或許就是愛的邏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1.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聶勝瓊 鷓鴣天 2.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柳永 晝夜樂 3.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李白長相思二首其一 4.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
古詩中即事抒懷的詩句,古詩詞中藉月抒懷的詩句有哪些
題李凝幽居 唐代 賈島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古詩詞中藉月抒懷的詩句有哪些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