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 波羅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傑出代表。請你簡要回答以下問題

2021-03-19 02:13:10 字數 6154 閱讀 9206

1樓:塔是豬

(1)義大利 元朝(共1分)

(2)《馬可·波羅遊記》(1分); 此書介紹了東方許多國家的地理及奇聞異事,讓西方人開始了解東方,了解中國,引起了西歐人對中國的嚮往。(意思相近即可)1分

試題分析:(1) 馬可·波羅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家居住了17年,他是義大利人,當時中國是在元朝統治時期。

(2) 馬可·波羅後來口述了一本書是《馬可·波羅遊記》,又稱《東方見聞錄》,此書介紹了東方許多國家的地理及奇聞異事,讓西方人開始了解東方,了解中國,引起了西歐人對中國的嚮往。

點評:本題難度較低,考查的是學生對於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學生還要知道,馬可·波羅來華,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讓他在元朝做官。

馬可·波羅在中國做了17年官,去過許多大城市。在《東方見聞錄》書中,馬可·波羅把當時繁榮富庶的東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動詳細的介紹。該書對西方人追求財富、在海上開闢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產生了很大影響。

馬可·波羅來華屬於古代文明之間的和平交流。

馬可·波羅來華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他在中國生活了17年,並成為「宮廷中的義大利人」。此

2樓:百度使用者

c試題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可·波羅,13世紀來自義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歲時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於2023年到達元朝的首都。

他在中國生活了17年,回國後在朋友的幫助下寫成《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故選c項。

點評: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所見所聞,後來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3樓:匿名使用者

馬可波羅用時便隨父親一同經商可馬可波羅

家族永遠有乙個理念就是高利益高回報

3世紀,馬可丶波羅來到中國,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是對還是錯.速度**等。

4樓:沉吟君故

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了17年,在元朝朝廷中任職,經常奉命到元朝各地考察,還曾奉命出使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因此,諳熟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物產。他在元朝的生活和工作經歷,不僅是中意兩國友好交往的具體表現和歷史見證,也為他歸國後口述《馬可·波羅行紀》、傳播中國與東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5樓:慕容黛曦

不對,時間不對 義大利遊行家馬可。波羅13世紀曾來到中國

6樓:水無淚風無痕

不對 是康熙年間的三百年前 不可能是三世紀

7樓:邱龍健

不對,時間不對,應該是13世紀

8樓:匿名使用者

他是否來到中國現在需要考證,不過他的遊記如果是真的,那麼就是對的。

9樓:匿名使用者

按書面上的意思是對的

初中歷史總結,主要是初二初三知識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考時會側重歷史知識的整合,將

八、九年級的知識從橫向縱向進行出題,所以,在複習的過程中注意這一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改革的命題,科技革命的命題,中美中日關係的命題是歷屆中考中必不可少的題型,希望您能多多關注!

《馬可波羅遊記》一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有什麼影響

11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馬可·波羅遊紀》直接或間接地開闢了中西方直接聯絡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一)《馬可·波羅遊紀》開闢了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的新時代。13世紀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為主的經濟聯絡上,缺乏直接的接觸和了解。而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在13世紀以前,一直停留在道聽途說的間接接觸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非常膚淺。

因而歐洲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誇大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好奇心。這又有意或者無意地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

從此,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的新時代開始了。

(二)《馬可·波羅遊記》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推動了中西方文化交流。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遊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作「天方夜譚」。但《馬可·波羅遊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同時《馬可·波羅遊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詹森、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給歐洲開闢了乙個新時代,因此也可以說馬可·波羅是乙個時代的象徵。

12樓:一沐莎草影煢煢

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遊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作「天方夜譚」。但《馬可·波羅遊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同時《馬可·波羅遊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詹森、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遊記》給歐洲開闢了乙個新時代。

同時,在《馬可·波羅行紀》以前,更準確地說是在13世紀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過中亞這座橋梁間接地聯絡著。在這種中西交往中,中國一直是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去了解和認識中國以外的地方,特別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

儘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滿了荒誕和神話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國人已開始去了解和認識西方,西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之後,一條從中國經中亞抵達歐洲的「絲綢之路」出現了,中國對西方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文化等都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一大批西方的商人來到中國,中國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紀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為主的經濟聯絡上,缺乏直接的接觸和了解。

而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在13世紀以前,一直停留在道聽途說的間接接觸上,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非常膚淺。因而歐洲人對東方世界充滿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誇大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好奇心。

這又有意或者無意地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從此,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的新時代開始了。馬可·波羅是乙個時代的象徵。

《馬可·波羅行紀》直接或間接地開闢了中西方直接聯絡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事實已經證實,《馬可·波羅行紀》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積極的作用是不可抹殺的。

馬可波羅的遊記在13世紀末年問世後,一般人為其新奇可喜所動爭相傳閱和翻印,成為當時很受歡迎的讀物,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其影響是巨大的。它開啟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在他們面前展示了一片寬闊而富饒的土地,國家和文明,引起了他們對於東方的嚮往,也有助於歐洲人衝了中世紀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學術界的一些有識之士,更以它所提供的最新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和充實自己的著作。

如2023年的西班牙喀塔蘭大地圖,便是衝破傳統觀念,擯棄宗教謬說,以馬可波羅的遊記為主要參考書製成的,圖中的印度,中亞和遠東部分都是取材於《馬可波羅行紀》這部著作,成為中世紀有很高科學價值的地圖,以後地圖多以此為依據。

它讓西方人了解了「東方」,對東方充滿嚮往;也為資本主義擴張提供了理想上的物件。

13樓:匿名使用者

1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促進了新航路的開闢

14樓:刺客信條

促進西方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

15樓:匿名使用者

擴大了歐洲人的視野,豐富了人們對東方世界的想象,是新航線開闢的原因之一

絲綢之路的資料

16樓:eva阿團

歷史: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君主制國家共同促進經貿發展的產物,西漢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外交流的新紀元。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

地理條件: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時張騫以長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也稱陸路絲綢之路,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這條東西通路,將中原、西域與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緊密聯絡在一起。經過幾個世紀的不斷努力,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上東段到達朝鮮、日本,西至法國、荷蘭,通過海路還可達義大利、埃及。

拓展資料: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張騫鑿空,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與國外,外國由此信之」,稱讚其開通西域的作用。

最早來自於德意志帝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男爵於2023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圖集。2023年6月22日,在杜哈舉行的第38屆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絲綢之路同京杭大運河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17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通道,形成於於西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公尺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18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

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

更多

參考資料: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稱絲路。是指西漢(前202年—13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在歷史上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

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張騫通西域後,正式開通了這條從中國通往歐、非大陸的陸路通道。

更多

西方文化對日本影響,東西方文化對日本影響

日本早起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在管理思想中儒家思想色彩濃厚,直至西方列強入侵時期,日本看到了西方大國的管理優勢,從而引進他們的技術 人才和管理思想,成為亞洲第乙個發達工業化國家。而二戰後,經濟坍塌,短暫的頹廢過後,日本管理思想再度前進,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產生了終身僱傭制 年功序列制 企業工會等一系列戰...

歷史上溝通東西方文化的有什麼事件

1 西漢由西漢漢武帝時張騫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起於西漢都城長安,最遠到達了犁軒 今天埃及亞歷山卓港,附屬羅馬 2 公元73年,東漢時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絕58年西域,羅馬帝國也首次順著絲路來到當時東漢洛陽。這是歐洲和中國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紀初完整的絲綢之路路線。3 海上絲路也稱陶瓷之路,起於秦漢,興...

什麼是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有什麼區別?

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有什麼區別?1 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例子有飲食方面 天氣方面 生活方面 服飾方面 教育方面等。2 飲食方面 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於冷食 中國人則習慣一日三餐吃熱食或者是熟食。3 人際關係方面 西方人與人關係分明,習慣aa制 中國人講仁義,喜歡請客買單。4 生活方面 西方的生活傾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