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階段是那,人生有三個階段,是那三個

2021-03-19 08:16:37 字數 2726 閱讀 2827

1樓:匿名使用者

第乙個階段,自我意識滿足期。這個階段,是人與物的關係。人通過物來滿足自身對世界的好奇,對人生的好奇,對自我的好奇。

這個階段,個人自我意識不斷膨脹,生活是幸福的,因為總有與時俱進的自我意識需要被滿足,滿足成立時,充滿幸福感。

第二個階段,自我意識調整期。這個階段,是人與人的關係。個體在生活中,已經不完全追逐於自己好奇心的盲目滿足。

第一階段後,與社會接軌,與他人接軌,四處受到他人自我意識滿足對自己的影響。協調過程中,生存變得尤為重要,與他人磨合的過程是自我求生的過程,幸福感逐漸褪去,煩惱隨之而來。就像那句有名的「關榮在於平淡,艱鉅在於漫長」,人與人的過程,無所謂「平淡」,無所謂「漫長」,卻盡是「平淡和漫長」。

第三階段,自我意識限制期。這個階段,是人與自我意識的關係。煩惱因為平淡而顯得那麼淡定,幸福感卻因為對自我慾望的調節而顯得那麼「漫長」。

正是那句「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容是別人,欲是自己,有容的天地才跑的歡暢。當一切歸於平常,日子便不再那麼縱容。

2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永珍,都脫不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30歲之前,是學習階段。父母、師長、朋友的話都要聽,幼兒園到大學的課本、課外讀物都要反覆背誦。即使大學畢業了,到單位工作的頭些年也還是學習階段。

第二階段是30歲到60歲這30年,即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從事工作到退休的階段。

第三階段是60歲以後,晚年夕陽下

人生三立,年高位重之人,多在晚年寫書「立言」。之所以立言,也是一種洞悉宇宙卻無力回天的無奈。過去提倡「老中青」三結合,退休之人進入「董事會」,優勢正是「不過如此」。

複雜問題在年老明白人眼裡都是很簡單的。的確,真理都是簡單的。

健康,也是「如此」。

3樓:匿名使用者

一,憑著自身條件掙錢的月光族,這叫一敗天地;二,敗完了自己又開始啃老的,這叫二敗高堂;三,到了年齡找了個和自己一樣的伴侶,這叫夫妻對敗。

4樓:匿名使用者

青少年 中 年 老年

人生三個階段

5樓:匿名使用者

從讀書角度,舉例:

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館長馬未都談起了閱讀問題。

這位收藏界的「大拿」痛心於國人的不愛讀書。

「我前兩天坐高鐵,在車裡溜達了一下,想看看有多少人讀書。真不幸,我那車廂裡就我自己拿一本雜誌,剩下的人拿的不是手機就是ipad。那大家是不是拿著ipad看書呢,我過去一看,基本上都在那兒『切西瓜』。

」馬未都認為,雖然他看的是乙個區域性,但是足以說明我們的問題。

中國人為什麼不愛讀書呢?這位著名的文化學者語出驚人:關鍵是「習慣」,而且是被「家長和老師逼的沒有了這個習慣」。

「你看外國人帶著孩子去買書,4~6歲的孩子,一進書店自己挑,喜歡哪本買哪本。」而中國家長一定不是這樣,「中國家長把孩子領到書店,這孩子捧了一摞書給家長先審查,家長就說這本太淺,那本沒意思,都扔了。」

馬未都強調,在孩子的讀書問題上,興趣是第一位的,應該他喜歡哪個,你就讓他看哪個,一旦他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你想剝奪他這個習慣都很難,慢慢他就知道哪本書有用了,他就去主動讀。

他很憂慮,如果我們養不成讀書的習慣,而變成現在網路的快速瀏覽,快餐文化,「真的沒什麼希望了」。

那應該怎麼辦?這位著名的文化學者認為,在當今全社會價值取向混亂的狀態下,乙個家庭,乙個個人,抵禦這樣的社會影響能力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強調教育,包括最傳統的儒學教育。

儒學教育中有很多精華,同時也有很多糟粕,馬未都認為,我們需要去區分。而在他看來,古人把讀書分成三個階段的理論,是值得我們吸取的。

第乙個階段,5歲到15歲,講究的就是誦讀,就是你把它背下來,不需要理解,「我們今天的大人為什麼老期望讓孩子理解呢?就是希望他早熟,如果你把四書五經全文背誦一遍的話,當你**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經典對你的好處。」

第二個階段是15到25歲,相當於今天的中學到研究生畢業,這個階段講究的是學貫,要求學會貫通,橫向聯絡。「你學數理化的時候,知道哲學對於數理化的指導作用,你學習哲學的時候,知道文學的表達,知道美學的表達,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階段就是25到35歲,這10年講究的是涉獵。「一定要看不是你專業的東西,專業的東西都沒有用了,這時候一定是看非專業乃至超出你專業的東西。」

6樓:灌水的來也

嚴格說來人生應該有四個階段

1、少年

2、青年

3、中年

4、老年

7樓:鄺秀梅菅羅

第乙個階段,自我意識滿足期。這個階段,是人與物的關係。人通過物來滿足自身對世界的好奇,對人生的好奇,對自我的好奇。

這個階段,個人自我意識不斷膨脹,生活是幸福的,因為總有與時俱進的自我意識需要被滿足,滿足成立時,充滿幸福感。

第二個階段,自我意識調整期。這個階段,是人與人的關係。個體在生活中,已經不完全追逐於自己好奇心的盲目滿足。

第一階段後,與社會接軌,與他人接軌,四處受到他人自我意識滿足對自己的影響。協調過程中,生存變得尤為重要,與他人磨合的過程是自我求生的過程,幸福感逐漸褪去,煩惱隨之而來。就像那句有名的「關榮在於平淡,艱鉅在於漫長」,人與人的過程,無所謂「平淡」,無所謂「漫長」,卻盡是「平淡和漫長」。

第三階段,自我意識限制期。這個階段,是人與自我意識的關係。煩惱因為平淡而顯得那麼淡定,幸福感卻因為對自我慾望的調節而顯得那麼「漫長」。

正是那句「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容是別人,欲是自己,有容的天地才跑的歡暢。當一切歸於平常,日子便不再那麼縱容。

人生的3個階段是什麼?

人生階段有哪些,人生有幾個階段?

人生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認識到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第二階段 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情令人無能為力 第三階段 明知道有些事情可能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人生的各種年齡劃分及稱謂 一 人生分九段,中國古代的年齡劃分 古代根據男子成長過程的生理特點,以十...

人生有幾人階段,人生有哪幾個階段?

人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 求知階段,即學齡前階段 2 求學階段,小學至高等院校期間 3 組建家庭階段,即戀愛到結婚 4 事業階段,即工作開始到事業交給 人為止 5 修養階段,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因為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和認識不同,可能意見各有差異,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大約來講,有這麼幾種分法吧 一...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什麼,人生最重要的幾個階段是什麼階段?

酸菜魚的娛樂 青少年是人生的叛逆期,也是最重要的時期。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期,一個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都會在這個階段逐步形成。孩子們如飢似渴的吸收著外界的知識,但他們又缺乏判斷能力,無法辨別資訊的真偽,他們試圖用在各方各處學到的技能和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和社會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但並不一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