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歷史劇屈原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

2021-03-19 10:47:47 字數 5040 閱讀 2987

1樓:浨芮

上個世紀初話劇出現於中國,帶著新鮮的趣味和蓬勃的生機,中國人已經開始把它當做傳遞思想和情感的有力**了。話劇《屈原》不成熟卻切中時代的要害,那些看來十分明顯的文學缺陷,都被鮮明的主題和昂揚的激情所掩蓋,成為呼喚愛國主義、抵抗日本侵略的風雲之作。

《屈原》是郭沫若影響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劇作。郭沫若以10天時間完成的5幕話劇劇作《屈原》於2023年4月由中華劇藝社在重慶國泰大劇院公演。此後曾在蘇聯和日本上演。

這部作品被公認為是郭沫若歷史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 2023年,該劇參加華東戲曲會演,嬋娟改由戚雅仙扮演,劇中「誣陷」和「天問」兩折已為越劇經典。

2樓:萬里長城

上個世紀初話劇出現於中國,帶著新鮮的趣味和蓬勃的生機,以及明顯稚嫩的特徵,中國人並沒有完全了解話劇的構造和編織的規律,就已經開始把它當做傳遞思想和情感的有力**了。

郭沫若2023年1月寫的話劇《屈原》便是這樣的作品,它不成熟卻切中時代的要害,那些看來十分明顯的文學缺陷,都被鮮明的主題和昂揚的激情所掩蓋,成為呼喚愛國主義、抵抗日本侵略的風雲之作。

七十餘年後時代變遷、意識形態流轉,這部一度被奉為歷史劇經典的劇作,少人評說,更少有人想得起來去排演。讓文學的歸文學,政治的歸政治,歷史的歸歷史,用文學的目光重新打量郭沫若的《屈原》。

3樓:巴黎圍牆巍峨

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的動機,是出於現實政治鬥爭的需要。當時,抗戰正處於乙個關鍵時期,有人堅持抗戰,決心流盡最後一滴血,但也有人悲觀失望,信心不足,甚至鼓吹投降。郭沫若因此說:

「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郭沫若正是持著這樣的歷史觀點,從反對投降、反對**的現實政治鬥爭需要出發,以戰國時代聯合抗秦的故事作題材,創作了《屈原》等劇作。

劇中的歷史人物,往往已經不完全同他們的「原型」一樣了。

郭沫若寫《屈原》的背景

4樓:淵雨清絮

《屈原》創作於2023年1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寇加緊對中國的侵略,集中主力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蔣介石則加緊**,大搞**,與2023年1月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同時,在國統區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抗日進步人士。整個國統區成了令人窒息的鐵罐頭。

面對黑暗如漆的現實,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郭沫若便以歷史劇為投槍,借古喻今,創作了歷史劇《屈原》,有意識地「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裡」。並說:

「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的時代。」

5樓:罹若軒

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的動機,是出於現實政治鬥爭的需要。當時,抗戰正處於乙個關鍵時期,有人堅持抗戰,決心流盡最後一滴血,但也有人悲觀失望,信心不足,甚至鼓吹投降。郭沫若因此說:

「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郭沫若正是持著這樣的歷史觀點,從反對投降、反對**的現實政治鬥爭需要出發,以戰國時代聯合抗秦的故事作題材,創作了《屈原》等劇作。

劇中的歷史人物,往往已經不完全同他們的「原型」一樣了。

介紹一下郭沫若和歷史劇《屈原》中的《雷電頌》,盡量詳細一點!如背景......等

6樓:匿名使用者

《雷電頌》節選自《屈原》

《屈原》是郭沫若抗日時期歷史劇的代表作。郭沫若景仰屈原,對屈原的生平、思想和著作有精湛的研究。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絕不是為了發思古之幽情,而是針對抗戰時期的中國的政治現實。

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寫這個劇本是一九四二年一月,國民黨反動統治最黑暗的時候,而且是在反動統治的中心 ——最黑暗的重慶。不僅中國社會又臨到不同階段的蛻變時期,而且在我的眼前看見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時代悲劇。

無數愛國青年革命同志失蹤了,關進了集中營。代表人民的中國共產黨在陝北遭受著封鎖,而在江南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最有功勞的中共領導的八路軍之外的另一支兄弟部隊——新四軍,遭到了反動派的圍剿而受到很大的損失。全中國進步的人們都感受著憤怒,因而我把這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裡去了,換句話說,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當前的時代。

」 (《序俄文譯本史劇《屈原》)由此可見,《屈原》所反映的生活,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劇,展示了一切光明與黑暗,正義與**,自由與**,愛國與**的不可調和的鬥爭,起到了借古喻今,古為今用的作用。《屈原》的創作與演出,得到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直接指導。

這齣具有時代意義的愛國主題的歷史劇,猶如振聾發聵的雷霆,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尤其是《雷電頌》這段抒情獨白,激起過千百萬個愛國者的強烈共鳴,每次演出都被暴風雨般的掌聲所淹沒。「**了吧,**了吧……」的怒吼聲,響徹山城重慶,震撼了整個國統區。

郭沫若的《屈原》歷史劇的介紹

7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中愛國詩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塑造了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愛國詩人屈原的光輝形象。他的性格特徵是熱愛祖國人民、堅貞不屈、勇於和種種危害國家的**勢力作鬥爭及詩人的氣質。屈原的政治主張是面對強秦的侵略,聯齊以抗秦。

為此,遭到了南後的**,南後以「淫亂宮廷」的罪名使他罷官。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屈原不是為個人榮辱,而是為國家的前途憂慮。他憤怒痛斥張儀。

屈原的鬥爭使南後老羞成怒,進行更的**,把屈原關在廟中,並陰謀毒死他。屈原憂國憂民的強烈情感,想火山岩漿。寫出了震撼人心的「雷電頌」,「雷電頌」是對黑暗勢力的憤怒詛咒,是對毀滅黑暗勢力的光明與力的歌頌。

表現了屈原崇高的內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鬥爭精神和詩人的氣質。結尾屈原隨衛士到漢北人民中間去,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

《屈原》的浪漫主義特色和詩情

作者大膽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歷史創作原則,如劇中將屈原坎坷的一生濃縮在一天裡,創造了嬋娟形象,以「淫亂宮廷」向屈原問罪等等,都參合著作家的大膽的藝術想象,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統一。

根據歷史可能性的原則捨棄了人物某些非必然的生活情節而突出其精神,從而將人物理想化。如屈原潛到漢北以圖再起。噴發式的感情表達方式和大開大闔的戲劇衝突的結合,如《雷電頌》。

簡述《屈原》的現實戰鬥意義:

《屈原》作為具有浪漫主義特色的歷史劇,其主題則是富有戰鬥性的。因此抗戰時期的現實,和屈原時代的歷史有著驚人相似之處。這表現在:

劇作中屈原堅持齊楚聯盟團結抗秦,反對強秦妥協的精神,具有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現實意義。屈原的詛咒黑暗、呼喚光明的「雷電頌」,更是喊出了國統區人民的心聲,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應和效果。

8樓:錯錯有餘

2023年1月7日,郭沫若創作了歷史劇《屈原》。該劇以戰國七雄為背景,描寫楚

國三閭大夫屈原因主張對內主張革新政治,對外聯齊抗秦,曾得楚懷王信任。但

南後卻勾結秦國密使張儀,以「淫亂宮廷」之加害屈原。懷王竟聽信讒言,將屈

原囚禁,並廢棄齊楚盟約,依附強秦。屈原滿懷憂憤。此時,學生宋玉已賣身投

降南後,忠誠追隨詩人的侍女嬋娟又將被南後處死。宮廷衛士救出嬋娟,並一起

去營救屈原,不料嬋娟誤飲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衛士殺死謀害屈原的**,焚

燒高堂,並在屈原作《桔頌》以悼嬋娟後,跟隨詩人走向漢北,走向民間。全劇

洋溢著熾熱的愛國激情,憤怒譴責了**忠臣、出**家的奸賊

9樓:匿名使用者

有雷電頌,我知道的不多,這還是剛學的

論述郭沫若的《屈原》表現的現實精神和他歷史劇的創作觀

10樓:神劍島痰

話劇《屈原》取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歷史,寫偉大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政治挫折和個人遭際。郭沫若首次將其形象塑造於舞台之上,他以神來之筆,在從清晨到午夜這段非常有限的舞台時空裡,概括了這位詩人一生的悲劇。劇一開始,即寫屈原以橘喻志,教育學生保持高潔的靈魂。

《屈原》是郭沫若這時期歷史劇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代表作。這個劇本取材於戰國時代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楚懷王對秦外交上兩條路線的鬥爭作為全劇情節線索,從而成功地塑造了屈原這個文學典型和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現了為祖國和人民不畏暴虐,堅持鬥爭的主題。 歷史劇固然是文學創作,不是史實的複寫,「藝術上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魯迅)。

然而,由於作者的創作動機、文學見解、個人風格等各方面的不同,他們所創作的歷史劇,仍有所不同。有的歷史本身的東西多一些,有的以歷史真實做基礎卻更多個人的創造。兩種型別各有千秋。

郭沫若的歷史劇和這時期其他創作者的歷史劇,大多屬於後一種。郭沫若創作歷史劇的動機,正是出於現實政治鬥爭的需要。他說:

「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噓些生命進去。」(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郭沫若正是持著這樣的歷史觀點,從反對投降、反對**的現實政治鬥爭需要出發,以戰國時代聯合抗秦的故事作題材,創作了《屈原》以及《棠棣之花》《虎符》《高漸離》等劇作。

劇中的歷史人物,往往已經不完全同他們的「原型」一樣了。 郭沫若這時期的歷史劇,已形成獨特的革命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同作者早期的歷史劇相比,它們不僅仍保持著鮮明的個性、濃厚的詩意、熾烈的熱情等一貫的特色,而且具有了更厚實的現實基礎,更充足的信心和更堅定的理想,可以鮮明地顯示出郭沫若歷史劇革命浪漫主義風格的這種發展和成熟。

郭沫若筆下的屈原和歷史上的屈原有什麼不同

11樓:欣慕楓辰

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塑造了戰國時代楚國的政治家愛國詩人屈原的光輝形象。他的性格特徵是熱愛祖國人民、堅貞不屈、勇於和種種危害國家的**勢力作鬥爭及詩人的氣質。屈原的政治主張是面對強秦的侵略,聯齊以抗秦。

為此,遭到了南後的**,南後以「淫亂宮廷」的罪名使他罷官。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屈原不是為個人榮辱,而是為國家的前途憂慮。他憤怒痛斥張儀。

屈原的鬥爭使南後老羞成怒,進行更的**,把屈原關在廟中,並陰謀毒死他。屈原憂國憂民的強烈情感,想火山岩漿。寫出了震撼人心的「雷電頌」,「雷電頌」是對黑暗勢力的憤怒詛咒,是對毀滅黑暗勢力的光明與力的歌頌。

表現了屈原崇高的內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鬥爭精神和詩人的氣質。結尾屈原隨衛士到漢北人民中間去,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

12樓:匿名使用者

郭沫若筆下的屈原是有如郭一樣的狂妄無知、沽名釣譽的卑鄙文人!

歷史上的屈原卻是乙個雖敗由榮的王朝制度改革者!是乙個忠直的臣子。

郭本身是乙個對權貴曲意奉承,為一己飛黃騰達而不顧王朝沒落的人!他筆下的屈原會是什麼好東西嗎?

簡述郭沫若歷史劇的主要特點,簡述郭沫若歷史劇的悲劇精神

郭沫若以學者 劇作家 詩人這三者的和諧統一,構成了他的歷史劇創作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當他創作歷史劇的時候,他是以科學家 歷史學家在做淵博的準備,而以革命詩人在進行豐富的構思,最後再以戲劇家的絢麗風格去落筆。所以,他的作品才是這樣的徵引旁博 才氣縱橫 想象大膽 聯想奇勝。這樣的評價,是有道理的。首先,...

莎士比亞有怎樣的創作背景,莎士比亞的背景是什麼

從事戲劇創作和演出的工作在當時還屬於不入流的低階職業,因此現存有關莎士比亞的生平內資料極少,這使容 得有些人甚至開始懷疑是否真有莎士比亞這一人物的存在。有人推測出這些劇作可能是培根所寫,支援這種說法的有馬克 吐溫和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等。還有人認為這些作品都是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一位才子馬洛所作...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胖虎炸死你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侷限性和階級侷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