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難報主恩
感謝主!
在弗1:15-23節中,保羅對以弗所的聖徒是一種父親對兒子的感情:為他們的長進感謝神,引導他們看到神的恩典和能力何等浩大,讓他們看到耶穌是教會的頭!
他的語調完全是父親慈愛的語調、欣慰的語調、鼓勵的語調,充滿了溫馨、充滿了主的愛!就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15裡說:
你們學**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不多,因我在**耶穌裡生了你們。
以弗所書 1:15-16 這一段是替以弗所的信徒祈求神的**的禱告。
以弗所書 1:17 這句是繼續禱告,指出認識神就是永生。耶穌禱告說: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這就是永生。」(約 17:
3)這是所有聖徒所接受的聖靈的功能之一。「如果神的靈住在你們心裡,你們就不屬肉體,乃屬聖靈了。人若沒有**的靈,就不是屬**的。
」(羅 8:9)保羅不是在為他們接受聖靈禱告。因為他說過他們已經接受了聖靈。
他是在為聖靈把使他們能夠知道神的智慧型和啟示給他們而禱告。
以弗所書 1:18-19 繼續禱告!「指望,豐盛和能力」這三樣是以弗所書的乙個主題。
「指望」本身是乙個因相信將來要發生某件事而存在的期盼的感覺。「指望」還可以指將來要發生的那件事,或狀態。
他的恩召的指望是將來完美無罪的狀態,我們將像**那樣聖潔,無可指謫地站在神的面前,與**有親密的關係,並被顯示出是神的兒子。在頭腦裡同意這個道理是一回事,而明白其重要意義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對這個事實的啟示會影響乙個人的行為,如經上說: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
」(約一 3:2-3)
以弗所書 1:20 **的復活是大能大力的一幅影象。我們知道我們的罪性是故有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去掉我們故有的罪性就如乙隻豹子改變它的斑點一樣難。然而,在**的復活中,我們看到神可以做到在世人看來不可能做到的事。對我們自己來說,我們罪性的肉身將在復活後成為嶄新的,完美沒有罪性的。
(見林前15章)
以弗所書 1:21-23 這三節強調**的權威使信徒們意識到他們實踐**徒生活的權利。注意到**的權威是如何應用到如下幾點的:
**是主:
他們見了耶穌就拜他,然而還有人疑惑。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28:17-20)
他的權威還暗示了以下永恆的保證:
**是救主:
「正如你曾賜給他權柄,管理凡有血氣的,叫他將永生賜給你所賜給他的人。」(約17:2)
他的權威還包括**將行審判的權威。
**將行審判:
「並且因為他是人子,就賜給他行審判的權柄。」(約5:27)
教會作為**的身體是**外在的表像,就如大使代表他的派遣國一樣。但在更親密的意義上,**通過聖靈以及與聖靈所居住的信徒的合作,執行在世界裡。
哈利路亞!
2樓:風君侯
關愛,激昂,充滿感動的敬畏
**教聖經以弗所書4章1~3節註解
3樓:匿名使用者
4:1-16 保羅在前面講述神的奧秘是神與聖徒的合一,以及人與人的合一。在這裡保羅主張合一的奧秘也成為教會的生活原則,這一原則創造出所有教會合一的極大恩惠。
教會合一的要素:①使教會合一的德行;②合一的原則;③有機的職分;④面向**的乙個目標。但合一也不否認每個聖徒的多樣性。
從此我們可以看到教會完美的秩序:雖然其活動樣式各種各樣,卻都以**為中心。
4:2 為了使教會合一,聖徒當具備的德行。溫柔:
用於已被馴服的家畜,但無「軟弱」之意。意味著:①被神馴服的心志;②雖然堅強,卻不主張自身權力的品性(創13:
7-18;民12:3;太11:29;徒16:
35-40;林前6:7)。忍耐:
是神向罪人顯明的忍耐,意味著神不立刻報復抗拒者的慈悲,(林前7:13;彼前3:2)。
從這些德行中我們可以看出使教會合一的力量是裡面的愛,而不在於外在的壓力。因此我們在這裡認識到,戰勝世俗的真正力量是愛。
乙個人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他只相信科學這將是怎樣的乙個人
天主教和**教是一樣的嗎?
4樓:匿名使用者
絕大多數的宗教.都是解答.如何讓人類脫離苦難.如何去天國.但對於去天國的具體方法.或具體標準.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回答.天主教與**教.雖然具體的差別非常多.但核心的區別.還是去天國的方法和標準:
**教是:因信稱義.(誰信耶穌.誰就稱義).天主教是:因信心與行為稱義.(誰信耶穌.並且符合耶穌要求的行為.誰就稱義).
猶太教是:因律法稱義.(誰符合上帝的律法.誰就稱義).猶太教信仰的是:舊約聖經.塔木德.
所謂的舊約聖經.也就是:**教的那個聖經的舊約部分.所謂的塔木德.也就是:上帝的律法.
舊約聖經.說明了」因律法稱義」的道理.
塔木德.說明了上帝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律法.
**教的聖經是66卷.天主教的聖經是73卷.二教相差了7卷.
而那7卷聖經的核心內容是:神所規定的具體」行為」.(其中的中心思想是:愛神和愛人如己).
**教是」因信稱義」.當然也就不需要那7卷聖經.這3教.猶太教去天國.是最高困難的.
天主教第2難度.**教最容易.
另外.佛教去天國的條件是:十善業道.
這與猶太教特別相似.與天主教略有接近.與**教相距特遠.
5樓:南充都市網
不一樣天主教
天主教,英文為「catholici**」,原意為「普世的信仰」,因此又翻譯為公教,是**宗教的主要教派之一。廣義的天主教是指所有正統的(orthodox)**教,狹義的天主教是指羅馬天主教會。多數情況下天主教都是指狹義的天主教,從而將其同正教(東正教)和新教相區別,本文中不特別說明,天主教都是指羅馬天主教會。
天主教是與東正教、新教並列的**教三大宗教派別之一,亦稱公教。又因為它以羅馬為中心,也又稱羅馬公教。16世紀傳入中國後,因其信徒將所崇奉的神稱為"天主",因而在中國被稱為天主教。
現在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位於梵蒂岡的羅馬教廷,其領袖就是羅馬教皇。
一、名稱和中文翻譯
「天主教」一詞**於希臘文的"καθολικός",意思為「普遍的、通用的」,因此也被翻譯為「公教」。
在中國,**宗教的一些中文翻譯名稱造成了對天主教和新教的誤解,「**教」翻譯自英文的「christianity」,指一切相信救主耶穌·**的信仰,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等;而在中國,「**教」則一般是指英文的「protestanti**」,更確切的翻譯是「新教」,是2023年由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後形成的**宗教教派。為了避免誤解和混淆,本詞條避免使用「**教」一詞,而使用「**宗教」表示英文中的「christianity」,「新教」或者「**新教」表示英文中的「protestanti**」。
公元2023年,天主教奧斯定會的馬丁路德神父「另立門戶」,由羅馬天主教分離出去。天主教會一度稱之為「**宗」、「抗羅宗」、「誓反教」等,直到2023年-2023年梵帝岡第二次會議(簡稱「梵二」)後才慢慢改變這些稱呼,乃稱之為會離的兄弟教會,即是**新教或新教,也就是在中文中所稱的「**教」。
國際上稱天主教為「**教」,稱新興的教會為「**新教、新教」,中國卻稱新興的教會為「**教」,以致為數不少不明歷史的中國的**新教徒與中國的教外人士都誤認為,天主教是從**教**出去:先有**新教(中國稱的**教),後才有天主教。殊不知,天主教是羅馬天主教,由耶穌**親自創立的,乃建基於對耶穌**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猶太教,因此,繼承猶太教的一神觀念和舊約聖經。
而中國所稱的**教即是國際上所稱的**新教,是在耶穌誕生後第2023年才由國際上所稱之為**教的羅馬天主教**出去的教會。
公元2023年前所稱的**教,並不是**新教,而是羅馬天主教。因為馬丁路德神父所創辦的**新教(中國所稱的**教)還沒有誕生。公元2023年後所稱的**教,並不是天主教,而是**新教(中國所稱的**教)。
因為馬丁路德神父所創辦的**新教已誕生了。 梵帝岡第二次會議所稱的**宗教,並不是專指**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穌**的教會。
我們應注意,當閱覽非教會人士著的、非教會出版的書籍,或是譯自國外教會書籍的時候,一定要分清年代,不要把**新教(中國稱之為**教)與天主教混為一談了。
天主教與**新教的區別和比較
1、歷史起源
1.1、天主教是從猶太教脫胎而來的
在西元前2023年,達味領導以色列12支派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統一的北以-南猶聯邦王國。統一的聯邦王國只經歷了短暫的輝煌後,很快就**和沒落了。前722年,北以被亞述王撒爾貢所消滅。
在前598年和西元前587年,南猶大分別有3023名高階層的猶大人、800多中階層的猶大人被放逐於巴比倫。前587年南猶大被巴比倫王拿步高二世所消滅。以色列人世代居住的巴勒斯坦地區淪為先後興起的波斯帝國,埃及帝國,希臘帝國,羅馬帝國的殖民地。
羅馬帝國在耶穌逝世後的宗徒時代,即是公元70年-72年的猶太戰爭,消滅了以色列。從此,以色列人被分散到世界各地,直到2023年才建立以色列國。
猶太人歷經長時期的帝國的殖民生活,日日夜夜地期待天主向他們所許諾的拯救者「默西亞」來救他們脫離壓迫者的手。大約在西元前8年至2年間,默西亞揀選了猶太少女--瑪利亞做自己的母親,誕生在猶太-巴勒斯坦的土地上:耶路撒冷南端的伯利恆。
他的媽媽用襁褓裹著他,把他放在馬廄(也稱馬槽)裡,有天使在歡唱:「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路二1-20)。」他在接受賢士們(是外邦人)朝拜以後,他的母親帶著他逃往埃及,並住在那裡,直到**他的黑落德王死後,才從埃及回來(瑪二7-22)。
他的名字叫耶穌。在他十二歲的時候,曾在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中心的聖城耶路撒冷聖殿聆聽經師講經,並向他們詢問(路二39-46)。他在加里肋亞省的納匝肋小鎮中隱居長大,直到30歲左右(路三23)才離開此地,前往加里肋亞宣講天國的喜訊(谷一14-15)。
因此,他被稱為加里肋亞人與納匝肋人(瑪二23)。這個納匝肋人耶穌在約旦河裡,接受若翰的洗禮(谷一5)之後,開始他的福音傳揚:「時期已滿,天國臨近了,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一14-15)。
」他本是元始和終末(默二十二13),過去和現在,時間和歷史,光榮和權能屬於他;但他來到人間,屬於自己的領域,自己的子民卻沒有接納他;他受盡世人的奇恥大辱與痛苦之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時,大約三十三歲。他死後第三天,應驗了自己所說的話:第三天必要從死者中復活起來(谷十六1-20)。
這些見證,他所召喚的門徒都一一記在心中,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已有二千年了。
耶穌三十歲離開隱居的納匝肋來到約旦河,公開宣講天主的國與他的福音,眾多人開始接受他的宣講,並跟隨他,度福音生活。他從中揀選了十二人作宗徒。他從死者中復活之後,便祝聖(按立)伯多祿為教會的磐石:
「約納的兒子西滿,你要叫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勢力決不能勝過他(瑪十六13-19)」,明確宣布建立教會。以伯多祿為元首的宗徒在共融牧養下,跟隨主的人漸漸形成了乙個可見的小團體。這個小團體就是日後發展成為普世教會的至
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羅馬天主教會。這是乙個永遠不可、也沒有人能否認的歷史事實。
教會本著耶穌**的訓導福傳天下,把天主的愛通傳給世人,努力聖化人靈,福利社會,保全**全部的寶訓。教會從來沒有改變、加添或刪減天主親自頒布的十誡和親定的七件聖事。
1.2、**新教是在2023年從羅馬天主教分離出去的教會
16世紀初葉,歐洲的大小國家多達四百多個,其政治異常複雜,宗教生活也相當低落。 當時,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興建之中,費用浩大,一時不能籌措。教宗良十世派人到各處募捐,對踴躍捐贈者,頒賜若干大赦。
頒賜大赦並非不合法,但擔任勸募的人,或有過分重視金錢之嫌,因而招致許多人的反感。在2023年,德國天主教奧斯定修會的馬丁路德神父前往羅馬,目睹教廷的生活奢侈,遂萌生改革教會的決心,不過,他並沒有「另起爐灶」的企圖。實因後來的大赦事件,造成了他改革教會的導火線。
2023年10月31日,他在德國威丁堡教堂張貼95條,發表了自己的信仰主張,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浪潮。不幸的是,這種浪潮愈演愈烈,進而涉及教會的基本信條。教宗無法說服他,就在2023年6月15曰頒布詔諭,限他在60天內撤消爭議,否則,將其開除教籍。
路德當眾將詔諭焚毀,以表示憤慨。在2023年1月3曰,教宗剝奪了他的教籍。從此,新誕生的**新教從天主教**出去,直到現在仍沒有達到共融合一。
以弗所書4章25節一5章4節裡的這些罪有何共同點
筆有千秋業 一 這兩個章節都是來自於 聖經 兩者共同點是都教育人們做一個不說謊話,不放縱自己的好人。二 詳解 1 原文如下 以弗所書4 25 為聖徒的聖潔生活而立的禁忌事項。謊言 在這裡 不是抽象的含義而是具體的含義 不是失誤,而是為了絆倒他人而故意說的。摘自 聖經精讀本 以弗所書5 5 拜偶像的 ...
因為1的倒數是1,所以0的倒數是0判斷對錯
根據倒數的概念 兩個數相乘的積是1,這兩個數互為倒數,我們就想0和哪個數相乘得1?我們找不到這個數,因此0沒有倒數.故填 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所以1的倒數是1,0的倒數是0的說法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 錯誤.因為1的倒數是1,所有0的倒數是0.判斷對錯 因為0 0 0,所以0沒有倒數.故答案為 因...
1比5等於5分之1所以1比5就是20。對嗎
不對。1比5是兩個數的比,20 是乙個百分數。比與百分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正確說法是 1比5的比值等於20 百分數是表示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百分之幾,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數通常不會寫成分數的形式,而採用符號 百分號 來表示。擴充套件資料 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1 百分數化小數 去掉百分號,小數點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