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你敢把出處掛出來嗎?抄的就抄的,你有自己的見解嗎?
樓上的摘抄的很詳細,不過,依我個人而言,有些觀點我還是不敢苟同的.雕塑的產生早在原始社會就有了,甚至更早,當然更早的就無從考證了.
社會中的雕塑,是受社會自然形態的影響,受人們思想侷限性的影響,從而造成了原始雕塑的一種對於神靈的敬畏以及對自然的崇拜而形成的一種古樸的藝術形態.
到了封建社會,中西方的雕塑形態才開始有了分化,但並不是說沒有任何聯絡了,中西方雕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以宗教/神靈為主題而進行的,西方雕塑中,神的形象與人是十分接近的,但又不同於人,他們睿智,高貴,氣質與人有所不同.早期的西方雕塑,其主旨雖然說是以人物為主,但其實還是以"神"的形象為主.中國封建社會早期還是有原始雕塑的影子,其形態大多以神,獸為主,沒有特別固定的形式.
到了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讓中國的雕塑形態立刻發生了變化.原本的雕塑意識在統治階級的意識下變成了宗教化形態,這種形態其實也正反映除了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在中西方的雕塑中能夠很好的反映出來的.
所謂中西雕塑最大的區別,其實更反映在其對於雕塑的表現手法上,中國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備",西方雕塑則更注重形態的完美與真實.所以我們看來,在西方雕塑中,對於人體的把握十分到位,達文西自己就解剖過10幾具人的屍體,因此,西方雕塑,是建立在對人體結構真實的把握基礎之上的,而中國雕塑,雖然也注重形的變化,但更注重於內涵,即"神":運用大量的線條表現豐富多彩的變化,因此,在中國雕塑中,你似乎找不到真實的體積,但是卻能看出雕塑作品所反映出來的主旨.
所謂中西雕塑差異最大,是西方文藝復興之後才產生的.這時候的西方藝術形態,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產生了多種形態並存的乙個局面,既儲存了以神為主題的雕塑,同時產生出來後現代一些以人的思想為主題的雕塑,例如一些抽象形態的雕塑作品,羅丹的作品在文藝復興中是具有十分的代表意義的,打破了長期以來以神為主題的雕塑的格局,同時加入了人文思想,讓雕塑作品更加鮮活.
而此時的中國雕塑,仍然是以佛教雕塑為住,不過形態仍然是在發生著巨大變化,以為在早期的佛教雕塑中,形象是以印度傳入時候的形象為主,而到了這時候,人物的形象基本已經中國化,與印度雕塑也已經相去甚遠了.
到了明清兩代,中國傳統雕塑的發展已經接近尾聲,這與社會歷史形態有著本質的聯絡.中國雕塑的形,神,韻,涵仍然可以被西方雕塑所借鑑,而西方雕塑的寫實也可以被當代雕塑所吸收,所以,對於中西放雕塑的異同,無非是從社會歷史形態,統治者的意志,文化背景,地域特徵,主題,以及宗教形式等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單獨找乙個方面進行比較就比較複雜了,畢竟歷史太長,我覺得我所說的跟樓上所摘抄的結合起來,會相對來說全面一些.
over.雕塑學專業出身,一點淺見.
中國古代雕塑與西方雕塑的異同點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秦漢時期中西雕塑藝術的差異
秦漢時期,中國的雕塑在內容和主題上以人物為主,兼有動物和事物的雕塑。舉兩個例子,秦始皇兵馬俑是以人物為主的軍陣,中間夾雜著戰車和馬匹。漢文帝的陽陵中也出土了大量的人俑,如軍人俑、文官俑和儀仗隊俑等;另外,動物俑和事物雕塑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如豬、狗、羊、房屋等等。
而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在內容上同中國有明顯的區別。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幾乎全部以人物為主,而且這些人物不像中國雕塑中的人物,他們全是神話人物和英雄人物,如美神阿芙羅狄特、智慧型女神雅典娜、亞歷山卓大帝、羅馬皇帝屋大維等等。更有甚者,在古希臘羅馬的雕塑中「一些抽象的思想——成了藝術的主題。
」[1]這就是說這些人物雕塑不僅僅表現著人物本身,而是在人物雕塑的背後隱藏著諸如勝利、和平、瘋狂等一些抽象的觀念。比如說阿帕農神廟中的雅典娜雕像就是勝利的象徵。這在中國的雕塑中是沒有的,中國的雕塑都是表現著活生生的、實實在在、普普通通的人物。
在雕塑的風格方面,秦漢時期中西雕塑也存在著很大差異。總體說來,中國雕塑的風格是樸實、莊重的;而西方雕塑的風格是奔放和外向的。比如,秦始皇兵馬俑,從將軍俑到士兵俑,臉上的神色都是深沉而樸實的,「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國人的氣概。
」[2]漢俑也基本如此。但是古希臘羅馬的雕像卻不是如此。比如,在著名雕塑《拉奧孔》中,三個人物赤身**被兩條巨蟒纏住,臉上的神情恐懼得十分誇張,這是作者有意為之。
又如,卡普亞的阿芙羅狄特,作者故意把她塑造成半裸的形態,以展示美神完美的體形。而且這些元素在古希臘羅馬的大部分作品中都能看到。但是,這些外向、誇張的因子不存在於中國的雕塑中。
在雕塑時,使用的材料,中西也不盡相同。中國主要用陶塑、木刻,或者鐵、銅鑄。長沙馬王堆漢墓、漢文帝、景帝等的墓葬中都出土了大批的陶人和木偶人。
用金屬鑄造的雕塑以銅鐵為主,如長信宮銅人、馬踏飛燕等雕塑都是以銅為原料。但是少量的也用鐵,畢竟鐵是一種重要的軍事物資。賈誼這樣描述道: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3]相比之下,古希臘羅馬的雕塑主要以大理石為原料,兼有少量的銅質雕塑。
二、秦漢時期中西雕塑藝術差異形成的原因
秦漢時期中西雕塑藝術差異的形成,直接原因當然是中西審美觀的不同。中國的審美觀強調的是一種集體之美。不論秦始皇兵馬俑還是漢俑,展現的都是強大陣列的威嚴、莊重之美。
這種美是在眾多的人俑的排列、組合、相互聯絡當中顯現出來的。而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強調的是個人所展示出來的美。例如創作於前19年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雕像:
目光炯炯,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右手舉起,彷彿指揮著自己的軍隊;左手持矛,似乎時刻準備著武力征服;勝利之神在他腳下,給予他無盡的力量。即使是群體像,希臘和羅馬人也不希望在整體中展現美。再如帕加馬祭壇上表現宙斯和雅典娜與舉人戰鬥的浮雕,一共有幾十個人物,但作者主要想表現的是宙斯和雅典娜,所以刻意地表現這兩個主人公,使之在整個浮雕中佔支配地位。
這種情況在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俑中是找不到的。
另外,西方的審美觀強調直白、明晰、奔放;而中國則強調委婉、內斂、保守。比如在西方的雕塑中,男子和女子多為半裸或全裸的姿態,給人一種強大的視覺衝擊力。這是因為希臘羅馬人欣賞人類魁梧、圓潤的體格,「希臘大師們則把這種不鬆弛、沒有多餘脂肪的造型賦予他們的雕像。
」[4]但是,這在中國的雕塑中是絕對找不到的。這並不是說明中國的雕塑家不重視人體之美——我們也是非常重視的——只是表現的方式有不同。例如,秦始皇兵馬俑的士兵在盔甲覆蓋之下的肌肉非常飽滿,使人聯想到他們孔武有力的體格。
但是和西方直觀就可以感覺的效果不同,中國的雕塑家希望間接、婉轉地去表達這種美,希望觀眾去聯想、去感受。
在中西審美觀的不同,這個造成秦漢時期中西方雕塑藝術差異直接原因的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這種文化差異最主要的,正如錢穆先生所說:「埃及、巴比倫、印度的文化,比較上皆在乙個小地面上產生。
獨有中國文化,產生在特別大的地面上。」[5]具體來說,中國的文化是在東亞這片廣大的大陸上產生的,是一種典型的大陸型文化。其顯著的特點就是產生了農耕文明。
由於從事農業生產要把農民牢固的束縛在土地上,並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發展並戰勝自然災害,所以產生了以崇尚內斂、信仰集體力量為核心的審美觀。這種文化意蘊在秦始皇兵馬俑和漢俑等雕塑作品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而西方文化則是在尼羅河三角洲、巴爾幹半島南部和亞平寧半島這些分布在沿地中海狹小的地域上產生的,是一種典型的海洋文化。
這種文化和我們以農耕為核心的大陸型文化不同,它強調冒險和征服,極具擴張性。因此,特別推重個人的力量、英雄主義的行為和侵略性的氣質。所以,這種文化反映在雕塑藝術之中就會特別突出個人的英雄氣質和外向、奔放的審美情趣。
三、結論
文化,是乙個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表露和展現,並會在作為上層建築的文學、藝術等領域表現出來。雕塑作為一門藝術,不可避免地也會受到文化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和古希臘羅馬的雕塑藝術,雖然大體上處於同一歷史時期,但是表現出很大差異的根本原因。
由於中國的雕塑藝術受到中國特有的大陸型文化的影響,顯現出崇尚群體之美、內斂、保守的審美氣質;而西方的雕塑藝術受到其海洋文化的影響,展現出強調個人主義、外向、奔放的審美情趣。從而導致了中西雕塑藝術的種種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秦漢時期的中西雕塑作品中,而且影響了整個中西雕塑藝術的走向。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雕塑,寫意為主,寫實沒有。而西方的雕塑們基本上都是寫實的,很少有寫意的。
中國古代雕塑與西方雕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200字以上)
4樓:絕情
社會中的雕塑,是受社會自然形態的影響,受人們思想侷限性的影響,從而造成了原始雕塑的一種對於神靈的敬畏以及對自然的崇拜而形成的一種古樸的藝術形態.
到了封建社會,中西方的雕塑形態才開始有了分化,但並不是說沒有任何聯絡了,中西方雕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以宗教/神靈為主題而進行的,西方雕塑中,神的形象與人是十分接近的,但又不同於人,他們睿智,高貴,氣質與人有所不同.早期的西方雕塑,其主旨雖然說是以人物為主,但其實還是以"神"的形象為主.中國封建社會早期還是有原始雕塑的影子,其形態大多以神,獸為主,沒有特別固定的形式.
到了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讓中國的雕塑形態立刻發生了變化.原本的雕塑意識在統治階級的意識下變成了宗教化形態,這種形態其實也正反映除了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在中西方的雕塑中能夠很好的反映出來的.
所謂中西雕塑最大的區別,其實更反映在其對於雕塑的表現手法上,中國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備",西方雕塑則更注重形態的完美與真實.所以我們看來,在西方雕塑中,對於人體的把握十分到位,達文西自己就解剖過10幾具人的屍體,因此,西方雕塑,是建立在對人體結構真實的把握基礎之上的,而中國雕塑,雖然也注重形的變化,但更注重於內涵,即"神":運用大量的線條表現豐富多彩的變化,因此,在中國雕塑中,你似乎找不到真實的體積,但是卻能看出雕塑作品所反映出來的主旨.
所謂中西雕塑差異最大,是西方文藝復興之後才產生的.這時候的西方藝術形態,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產生了多種形態並存的乙個局面,既儲存了以神為主題的雕塑,同時產生出來後現代一些以人的思想為主題的雕塑,例如一些抽象形態的雕塑作品,羅丹的作品在文藝復興中是具有十分的代表意義的,打破了長期以來以神為主題的雕塑的格局,同時加入了人文思想,讓雕塑作品更加鮮活.
而此時的中國雕塑,仍然是以佛教雕塑為住,不過形態仍然是在發生著巨大變化,以為在早期的佛教雕塑中,形象是以印度傳入時候的形象為主,而到了這時候,人物的形象基本已經中國化,與印度雕塑也已經相去甚遠了.
中國古代雕塑和外國古代雕塑有什麼異同
雕塑藝術是人類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態,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古代還是近代,雕塑的創造都體現著時代的文化精神,是人類主動的創造行為。中西方由於各自的文化 思維模式 社會組織結構,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藝術表現出極大的差異。其次,由於觀念意識 思維模式不同所造成的中西雕塑在表現方式上的差異。對...
雕塑可分為哪兩大類,中國古代雕塑分為哪兩類?
一 從製作工藝來分,雕塑可分為雕和塑。1 雕是從完整而堅固的坯體上把多餘部分刪削 挖鑿掉,如石雕 木雕 玉雕等 2 塑是用具有粘結性的材料聯接 構成為所需要的形體,如泥塑 陶塑等。二 從題材來分,雕塑可分為紀念性雕塑 建築裝飾性雕塑 城市園林雕塑 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 陳列性雕塑。三 從表現形式來分,...
中國古代鐘錶排名,中國古代兵器排名。
圭 讀作gu 日晷 沙漏 火計時 燭光計時 圭 讀作gu 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 一般高八尺 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回歸年長度。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日晷 讀作gu 又稱 日規 是我國古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