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有很多詩名為 絕句 ,為什麼起這個名字,是原來沒有名字

2021-03-20 18:09:07 字數 5586 閱讀 3971

1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其特點是,每首只有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即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即七言絕句。絕句要求第

二、四句末乙個字必須押韻。

絕句是怎樣來的呢?

遠在我國六朝時期,東晉的著名詩人鮑照、謝眺等人常在一起吟詩。他們其中一人先作四句,另一人接著作四句續上,蟬聯成篇。若一人作過,下面再無人續上,前面的這四句就稱為絕句(或斷句)。

從此,詩中就出現了絕句這一形式。

2樓:匿名使用者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

梁、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佔現存唐詩總數1/5。

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參考資料:**「大唐資料庫」

為什麼古代詩名重複的那麼多呢

3樓:匿名使用者

古詩19首的名字是各不相同的吧,還有漢魏的詩歌題目重擔也不多。如果要說重複,應該就是像歌行體這樣的古體詩,或者詞了。

歌行體麼,本身題目中帶了「行」這個文體特徵。像長歌行,燕歌行等。

詞麼,就是詞牌名,這個不算題目,只是用來唱這個詞的調子。

這兩類是重複比較明顯的。

還有就是唐詩。唐詩貢獻在絕句與律詩。我們能看的題目「重複」估計就是絕句了。但這也不叫重複,只是很多詩人都寫了這個體裁的詩歌,又沒有給那些詩命名,為了省事,就叫絕句了……

4樓:殘蝶噬骨

有很多是引典

或者就是引用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做詩有許多的侷限,比如體式、押韻等。很多的題材也是重複來重複去,做得多了很難不重複。

6樓:雨文水吉

古詩的名字其實很少重的。你說的應該是詞牌名,根據名填詞。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你說的應該是詞牌名,詞中的名字有很多是重複的,比如蝶戀花,江城子什麼的。這是應為古代的詞都是唱的,詞牌就像我們現在唱的歌的曲子名字,內容可以改,但是每句的字數,韻調不可以動。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沒有網路呀,有沒有人寫過同樣的名字,詩人自己也不知道!

古代詩詞中律詩絕句流傳下來很多,而從流傳下來的相對較少,這是為什麼?

9樓:小白自我

四行詩和格律詩的格律結構在它們成熟後最終形成,絕句和格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形式和規則創作的,即所謂的四行格律詩。

詩風,又稱節、節、絕句。這四個句子中通常有五七個單詞簡稱五絕、七絕,偶爾也有六絕。它起源於漢、魏、金、南北朝的歌謠。

唐代以後,格律詩盛行,格律規則與八句格律詩中的前、後、中四句相同。因此,唐代有人在詩歌中加入了絕句。

一種現代風格的詩歌。規則很嚴格。起源於南朝,要求詩詞字數統一每節詩分為五字、六字、七字,簡稱五字、六字、七字。

其中,六個字是罕見的。通常的節奏為每首詩規定了八句話。如果只有6句,就稱為「小呂」或「三運」詩;如果超過8句,即超過10句,就稱為呂」或「長呂」。

一般來說,第一副對聯是用來破題的,第二副是下聯,第三副是頸對聯,第四副是結語每首詩的兩副或三副對聯(即下聯和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雙句。除了第一副和最後一副對聯外,中間的對聯必須是對偶的。

小法律的雙重要求是廣泛的。要求整首詩要押韻一韻,押韻要平緩;第

二、第四、第

六、第八句要押韻,第一句可以不押韻,每句詩中的詞要平緩有規律句子中有兩種水平上公升:水平上公升和水平上公升。此外,格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一句話,區別在於四句話是絕句,八句話是節奏。又稱古詩古詩文有四個字,五個字,六個字,七個字和雜項字。後人用五個字,多用七個字。

五個字叫「五古」,七個字叫「七古」。古詩詞不限句數,不求對仗,也不講聲調,押韻更自由。

它與現代體式詩的區別在於句式靈活、自由,比興廣泛使用,形式多樣,語言生動生動。而絕句、押韻講究嚴格的規則、層次、押韻,講究簡潔的語言、意境等。

10樓:蟑螂惡霸犬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詩歌具有**美,詩歌的**美主要取決於節奏。古代,人們在勞動和交往中, 發現有規律的語音可以形成鮮明的節奏。中國漢代,有一種亦詩半亦文的文學體裁——賦,這種文學體裁很講究文采和韻律。

到魏晉時期,「賦」日益對偶化,全篇都用字數相等、意義相關、音調和諧的偶數句組成。自漢到唐,

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 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

詩歌,字數、行數、句式、音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唐代出現的格律詩,區分明顯。律詩格律嚴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聲(平仄相對),聯有定對(中間兩聯對仗)。

絕句同律詩的區別,最明顯的是句數不同,絕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麼嚴格。

唐朝以前的絕句叫做古絕句,押韻平仄對仗都較自由;唐朝以後的絕句稱為近體絕句,大部分也不講究對仗,稱作散體。有的絕句像律詩的一半,格律同於律詩的前四句、後四句或中間四句。同於律詩前四句的,後兩句對仗。

同於律詩後四句的,前兩句對仗。同於律詩中間四句的,前後兩句對仗。律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

格律嚴密。

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 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 8 句。

如果僅 6 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 8 句 ,即 10 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 8 句完篇的律詩,每 2 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

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

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

二、四、

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11樓:黑暗霸主霸鯊

魏晉時期,「賦」日益對偶化,全篇都用字數相等、意義相關、音調和諧的偶數句組成。自漢到唐,

五、七言詩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

12樓:古圖

五言七言無論是在言語表達還是詩作的 意境表現多遠比四言六言更容易 更形象 更生動

13樓:匿名使用者

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絕句、律詩,都是格律詩。格律詩是 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

14樓:1999張微

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自漢到唐,

五、七言詩

經過了長期發展,在題材走向、 格律形式、藝術手段、風格傾向等方面都基本

成熟,絕句、律詩的格律結構也最後形成

16樓:只喝可樂

格律詩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和規則寫成的 這種規定就是所謂的絕句律詩格律。

17樓:檸檬我超萌

詞需配備樂工,由歌妓演唱的表現形式,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宋詞創作的普及,也限制了創作題材的多樣化。

18樓:小姐姐獅子座

都是適應時代的發展,不適合的肯定就摒棄了

19樓:匿名使用者

詩詩柔情— 秋思

寒風落葉蕭蕭下,

冷雨花零甸甸沉。

落木疑似無情去,

歸根化泥情最深。

古詩中的絕句,律詩,樂府等有什麼區別?

20樓:帝鎍

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

的叫五律,每句七個字的叫七律

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古詩:「古詩」的原意是指古代學者所作的詩。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被統稱為「古詩」。

樂府詩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及雜言。句式比較靈活自由,語言自然流暢,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也就是說樂府詩很隨意。

律詩和絕句要求很嚴格。平仄和押韻以及字數都規定好了的

為什麼杜甫寫過的詩中的有三首詩的名稱都叫絕句呢?

21樓:老沙侃文化

絕句又叫「截句」,是擷取律詩中的四句而成。以「絕句」為題目的詩相當於無題詩。因為絕句只是說明了詩的體載。

杜甫寫過的詩應該不止三首都叫絕句,因為這些詩都短小易懂,內容一目了然,無須再加題目。

絕句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22樓:簡簡冰

譯文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原詩《絕句》

[ 唐 ]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就詩中有畫對本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著色取勢,如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積雨輞川莊作 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輞川別業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新晴野望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 美,如 松含風裡聲,花對池中影 林園即事寄舍弟 萬壑樹參天...

關於唐詩中有關詢問科舉考試結果的古詩

唐代詩人朱慶餘,在臨考前給水部員外郎張籍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近試上張水部 探聽虛實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洞房花燭夜後,早晨要拜見公婆,精心梳妝,羞問夫婿,眉毛畫得深淺合不合時宜?此詩借新婚之後的脈脈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將拜見公婆的新媳婦,把張水部比喻成舅姑 ...

唐詩中描寫夏天的詩,描寫夏天的古詩 20首 (全首)

題君山唐 雍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夏雨後題青荷蘭若 唐 施肩吾 僧舍清涼竹樹新,初經一雨洗諸塵。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夏日獨直 白居易 憲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鷹猜課野鶴,驥德責山麋。課責雖不同,同歸非所宜。是以方寸內,忽忽暗相思。夏日獨上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