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知山人
法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滅,人人本具的真性。(不過我們眾生迷而不顯,佛是覺而證得了)報身,報身是由佛的智慧型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報身和他受用報身的分別,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己受用內證法樂之身,他受用報身是佛為十地菩薩說法而變現的身。
化身,化身即應身又名應化身,或變化身、即應眾生之機緣而變現出來的佛身。
附:六祖以自性解釋三身:(1)清淨法身佛,謂吾人之身即是如來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
(2)圓滿報身佛,謂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若能滌除一切情感慾望,則如一輪明日高懸於萬里晴空之中,光芒萬丈,圓滿無缺。(3) 自性化身佛,謂吾人若能堅信自性之力勝於一切化身佛,則此心向惡,便入地獄,若起毒害之心,便變為龍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型,若起慈悲之心便變為菩薩。
2樓:笨笨的笨笨笨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然壽命也要分三種來說:
1法身—自性清淨身,是以理性為壽命;乃萬古常如,不生不滅,非但無始亦無終。
2報身—受用身,是以智慧型為壽命;由修一切功德圓滿所成就的,是一得永得,然有始,但是無終。
3應身—示現身,是以因緣為壽命;乃隨機感而成,示現生滅,非但有始則亦有終,這是由其因緣之勝劣,而感壽命之長短。現在所說彌陀無量壽,乃勝因緣所感之應身壽命也。天台光明玄曰:
『法報應是為三,三種法聚故名身。所謂: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報身;功德法聚名應身。
』當知法身是就境而言;報身是就智而言;應身是就起用而言,因為用是一種隨因緣,隨機感者,所以應身有生滅,壽命有長短。
3樓:匿名使用者
臨濟:一念清淨心光即法身佛,
一念無分別心光即報身佛,
一念無差別心光即化身佛。
4樓:匿名使用者
哪~我還以為說的是什麼本尊啦法身啦~
就是那些大日如來、藥師琉璃什麼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法身 化身 報身
娑婆世界的主人實際上就是報身佛,如果你們能夠在這個世間做主人,你就是乙個佛菩薩,你就能控 制這個世間所有的精神和物質。**給你們講過,**是境轉而心不轉,**是讓境界隨著我的心轉,而不是我的心隨著境來轉。**喜歡給你們用白話講解佛法,比如:
一件事情人家不肯去做,你要用佛菩薩的智慧型讓境轉而心不轉。
如果你讓這個人今天很恨你,也可以讓這個人今天很愛你。這就是心境的轉變,愛和恨本來就是乙個冤結的東西,有愛就會有恨,有恨一定會有愛,你們看過許多電影裡,這個人就是因為恨他,到最後也會嫁給他。每個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任何事物都會變化的,你今天有本事讓他罵你,我相信你有本事讓他說你好話,這要看你的智慧型了。
很多人就是沒有這個智慧型,認為他永遠不會跟我好了,是不可能的。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東西,人本身就沒有永遠,何況事物呢,例如:你永遠年輕?
那是不可能的。
什麼樣的人不會失敗?是懂得環境的變化,這個人就永遠不會失敗,什麼樣的人會成功?是知道所有外圍的世界(事情)的變化,他會順應潮流,他就永遠不會失敗。
人要學會適應環境,適應潮流,人家變,我變,人家不變化,我也要變化。學佛也是這樣的,今天學到這個新的法 門,你覺得好不好? 好!
你就好好的學,其他的法 門也好,有了其它的法 門作底子,學這個新的法 門會更快。其它法 門基礎的東西,學一點也是好的,**不是不讓你們學,是怕你們學歪了,找不到方向,因為你們沒有那麼高的境界和理解力,並且很難碰到明師指點,所以你們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接下來給大家講,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是化身佛,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做太子時,幾乎沒有報身,非常乾淨,非常好。釋迦牟尼佛從天上下來就是來弘揚這個宗 教的,這個宗 教就是佛教。在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前,釋迦佛祖也頭痛了三天,也就是要把人 世 間的一切都還掉。
在人間最好的方法是狂做功德,自己的功德作的越大,在天上的果位就越高。
你在人間拼命念「阿彌陀佛」,在西方極 樂 世 界的七寶池裡就會有一朵蓮花,你念的越好,這朵蓮花就開的越茂 盛,長的就越大,等你走了,到了天上的時候,在八功德水裡洗一洗,然後就坐在蓮花上,因為你上去的不是肉 身,是靈魂,靈魂是很輕的,而且需要很乾淨.在人間修,天上就有蓮花,有果位。人間做惡 事,天上一定會給予懲罰。
**給你們從天上講到地 下,其實**不大願意給你們講地 下的事情,因為講多了你們會做惡 夢。
釋迦牟尼佛當時是化身佛,他有兩種形態在世間,第一種形態是示顯不同眾生的形體而存在,就是說佛菩薩有時顯的形體是不同的眾生。比如:你當醫生了,在醫院裡弘 法的時候不是穿著白大褂嗎?
這時你就示顯的是一位醫生在弘 法。如果穿上西裝打上領帶,作為乙個商人,這時你的周圍都是商人,你度 化他們時,你就示顯商人來弘 法,來度 化眾生,這是有形有體的,是用不同的肉 身來弘 法,來救 度眾生。釋迦牟尼佛當年做太子時,他就悟出了這個道理,出家做和尚,他知道這個世界太苦了,到了後來他又成為佛菩薩的形象,到出處講經說法,這就是用的肉 身。
第二個形態是無形無神,無影無形。無影無形是一種光能的形式存在。光能是當你們看到觀世音菩薩,實際上看到的是光,你們看到**頭上有光嗎?
這就是光能,世界上 任何乙個物質都可以把它分解 開,如:一根頭髮可以把它分解,水可以分解,人也可以分解,什麼東西都可以把它分解,當乙個人死掉後,因為人70-80%是水,到後來就剩骨頭了,肉 體都是水,就化掉了,無形無影。
無影無形之後,實際上進入靈 體世界,境界高的人就是菩薩。我們看見的菩薩下來了,就是無影無形,看見了有,一會又沒有了。第一種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化作乙個出家人來到這個世界。
大勢至菩薩化作乙個在家的眾生修行。都是菩薩,有的菩薩化作乙個出家人,有的菩薩化作乙個在家眾,如果你們哪個人是菩薩的化身,那你現在就是在家眾的化身,在家眾就是在家裡修行的人,不是出家的人。第二種是有修證功夫的,乘願再來的。
修證就是說這個人已經得到證 悟了,有這個功夫,他乘願再來,他已經是菩薩了,「我要到人間去救人,我要到人間去救 度多少多少人,一定要讓這塊土地上的人都開悟,把這塊土地變成佛淨土和樂土。」這就是乘願再來菩薩的願力。乘願再來的菩薩,你們可以見到,可以感覺到他身 體發暖,乘願來的人,身 體是發暖的,而有的人發光,就是身上有光亮,如果這個人 大家稱為是菩薩的話,他一定會發光,身上要熱。
**帶你們拜菩薩的時候,你們的身 體就會發 熱。**在開法 會的時候,你們可以看到**頭上的光,有一位聽眾就拍到**頭上的光環。
**給大家講幾句心裡的話:
當你有辦法的時候,別人就拿你沒辦法了。當你能夠主 宰自己心靈的時候,人家就拿你沒有辦法了,你想讓人家拿你沒辦法,你最好是自己有辦法。
知足心常存,就是我們知足的心要常存在世間裡,心裡要常常感覺很知足。
不良的好勝心要常滅,知足心常有,好勝心常滅,安閒自在。你不去好勝,不去爭鬥你就非常安閒自在。
臨生有何喜,臨死有何愁,死掉的時候有什麼愁,不要去發愁,活著的時候是稀里糊塗生出來的,死的時候也不要去發愁,重要的是要知道今後往**去?自己的修為是指導你往**去的最好目標。
落悟空心法,無生亦無死。落悟空就是你已經開悟了,明白整個人生都是空的。有這麼乙個心法,心裡明白,如果你知道 人生怎麼辦的話,無生亦無死,你會沒有生與死的概念,無生無死就是空。
這就是菩薩的境界.今天就給眾徒 弟講到這裡。
佛的三身是什麼樣,從形象上如何區別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6樓:匿名使用者
「三身」也稱「三佛」,指三種佛身,即釋迦牟尼的三種形象。按《大乘義章》的說法,佛有「法身」、「報身」、「應身」。
第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證悟的法性。
佛以法性為體,故名法身。佛經上說:「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
指的是佛陀自證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羅漢和菩薩雖然也能證得法身,但是不夠圓滿。
佛陀的法身即是諸法的自性。佛陀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若能從緣起法中通達諸法的空性,即能見到佛陀的真身。
《華嚴經》也說:「法性本空寂,無取也無見,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離語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無為無作、無形無相、無去無來、無始無終。
法身如同虛空,橫遍十方,充塞法界。在覺悟的聖者眼中,宇宙永珍無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體無處不是諸法的自性。
第二、報身;也稱為受用身、第二身等。報身是佛陀從久遠以來,以法身為因,修習六度萬行,積集無量福德智慧型所獲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圓滿報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經過九十一大劫修行後才形成的。
根據《百福莊嚴經》說,每修一百劫,始得莊嚴一相,故經云: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說的就是報身佛的莊嚴相貌。
第三、應身:又稱為應化身、應化法身。佛陀為救度苦難眾生,應眾生根機,以大悲願心,隨處隨類權巧化現的種種身相。
比如,觀世音菩薩為了救度眾生,變化現三十三身,時而顯現佛身,時而顯現凡夫身,時而顯現龍天**身。
「身」有聚集之意,即聚集「法」而成「身」,所以「法身」是理法的聚集,「報身」是智法的聚集,「應身」是功德法的聚集。《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將法身、報身、應身三者關係喻為虛空、日光、日影。
法身為其體性,常駐不壞,遍滿虛空,譬如虛空,無有障礙;報身的智慧型由法身的體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煩惱痴暗,,故以日光為喻;應身具有變化作用,應機而生,如同日影,不擇高下,隨處映現。
擴充套件資料
因果關係
了解了自己的法、報、化三身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地認識佛的三身: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淨,周遍含融,能生萬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現。經云: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但因無明障蔽,所以眾生不能自見其本自清淨與佛無異之法身。若能證悟空性,漏盡無明,所謂「無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見」,最後必能契悟清淨法身佛的境地。
報身是因智慧型心起觀照作用而感得的果報,行一切善法觀照自心修證圓滿,就能成就圓滿報身佛的果位。報身佛位居淨土世界,例如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居於華藏世界,此淨土世界中尚有諸多菩薩,他們是報身佛所教化的物件。
眾生無量,佛也無量;世界無量,佛土亦是無量。佛應機緣,化現在百千萬億世界中化導眾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號,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此一化現的佛身就稱為化身佛。
法身是萬法的本體,報身和化身則是法身所呈現的相貌和作用。體、相、用三位一體,法、報、化不即不離,總不出如來藏真心的範圍。修行就是要在證悟如來藏真心上用功,時時覺察、覺照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是否是善念?
是善行?
先以世間善法為基礎,修一切善斷一切惡,廣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累積福德,增長定力,然後開始參禪悟道,機緣成熟時一念相應,證悟如來藏真心,明心開悟,進入內門進修,終究成就佛果。
請問佛教中佛有三身法身 應身 報身,那麼化身與應身是一樣的嗎
1.解 第二。辨體。大乘經皆以實相為正體。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金蝶K3應收應付款管理與總賬系統初始化有何異同
總賬初始化,一般只要錄入資料即可,不講究日期,應收應付的初始化是做單據,而且單據日期不同,賬齡分析的結果就不同了。如果不講究日期,也可以直接從總賬引入初始資料。步驟是一樣的,錄入初始資料,然後結束初始化。應收應付需要先進行系統設定,才能錄入初始化的單據,然後進行初始化對賬,對賬即應收應付和總賬的初始...
我有個玻璃門上面都有3C標識,應該是鋼化玻璃,我想在上面裝個玻璃門鎖,需要打孔請問需要什麼工具能能打
樓上的沒錯,不能打孔,會爆掉,如果不是特別怕被盜的地方 我想既然是玻璃門,估計不會是像財務室這種地方地用的吧 你可以選用市場上一種夾在玻璃上的鎖,也很好用,夾在玻璃上非常的緊,我們公司也有和你相同經歷,用的就是這種鎖,希望能幫到你!哈哈 哦千萬不要打孔,鋼化後的玻璃,任何一點欠缺 更不用說打孔了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