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中《鄭風*溱洧》這首詩是使用第三者的語氣寫的,這種寫法的好處是:從第三者的視角描述環境、風俗和人物,可以生動地展現男女相會遊春相戲、笑謔歡樂、互結情好的動人情景,宛如在描繪一幅美麗的風情畫。
詩經鄭風溱洧結構特點及這種寫法的好處
2樓:匿名使用者
採用回環往復的疊章式,能突出主題,加強表現力,增強**效果。
3樓:他失她心
《國風·鄭風·溱洧》,為先秦時代鄭地漢族民歌。全詩詩分二章,每章十二句,僅換數字,這種回環往復的疊章式,是漢族民歌特別是「詩三百」這些古老民歌的常見形式,有一種純樸親切的風味,自不必言。
《詩經.鄭風.溱洧》的結構有什麼特點?這種寫法有什麼好處
4樓:匿名使用者
讀這首詩,千萬莫要忽略了其中兩個小小的道具:「蕑(蘭)」與「勺藥」。憑藉著這兩種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從風俗到愛情的轉換,從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轉換,也完成了從略寫到詳寫的轉換,從「全鏡頭」到「特寫鏡頭」的轉換。
要之,蘭草與芍藥,是支撐起全詩結構的兩個支點。
詩分二章,僅換數字,這種回環往復的疊章式,是民歌特別是「詩三百」這些古老民歌的常見形式,有一種純樸親切的風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為兩層,前四句是一層,落腳在「蕑」;後八句為一層,落腳在「勺藥」。前一層內部其實還包含乙個小轉換,即自然向人的轉換,風景向風俗的轉換。
詩人以寥寥四句描繪了一幅風景畫,也描繪了一幅風俗畫,二者息息相關,因為古代社會風俗的形成大多與自然節氣有關。原來當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兩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薛漢《韓詩薛君章句》)。於是詩人唱道:
「溱與洧,方渙渙兮。"「渙渙」二字十分傳神,令我們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風駘蕩。春天,真的已經降臨到鄭國大地!
在這幅春意盎然的風景畫中,人出現了:「士與女,方秉蕑兮」。人們經過乙個冬天嚴寒的困擾,冰雪的封鎖,從蟄伏般的生活狀態中甦醒過來,到野外,到水濱,去歡迎春天的光臨。
而人手一束的嫩綠蘭草,便是這次春遊的收穫,是春的象徵。「招魂續魄,拂除不詳」,似乎有點神秘,其實其精神核心應是對肅殺的冬氣的告別,對新春萬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虛幻的宗教意識,都生自現實生活的真切願望。
在這裡,從自然到人、風景到風俗的轉換,是通過「溱與洧」和「士與女」兩個結構相同的句式的轉換實現的。結構相同的東西可以使人產生由此及彼的對照、聯想,因而這裡的轉換令人覺得順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說對於成年的「士與女」,他們對新春的祈願只是風調雨順,萬事如意,那麼對於年青的「士與女」,他們的祈願則更加上乙個重要內容——愛情,因為他們不僅擁有大自然的春天,還擁有生命的春天——青春。於是作品便從風俗轉向愛情,從「蕑」轉向「勺藥」。這首詩是以善於轉折為人稱道的,清人牛運震《詩志》、陳繼揆《讀詩臆補》皆認為它「妙於用虛字轉折」。
其實它的「轉折之妙」,又何嘗獨在虛字!如上所說,前一層次的從風景向風俗的小轉折,是借重兩個結構相同的句式實現的。這裡從風俗到愛情的大轉折,則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
前層的「士與女」是泛指,猶如常說的「士女如雲」;後層的「士」、「女」則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對青年男女。字面雖同,物件則異。這就使轉折完成於不知不覺之間,變換實現於了無痕跡之中。
詩意一經轉折,詩人便一氣直下,一改前面的巨集觀掃瞄,將「鏡頭」對準了這對青年男女,記錄下他們的呢喃私語,俏皮調笑,更凸現出他們手中的芍藥,這愛的信物,情的象徵。總之,蘭草「淡出」,芍藥「淡入」,情節實現了「蒙太奇」式的轉換。
於是,從溱、洧之濱踏青歸來的人群,有的身佩蘭草,有的手捧芍藥,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詩意。千載而下的我們,也分明可以聽到他們的歡歌笑語。
儘管小小的鄭國常常受到大國的侵擾,本國的統治者也並不清明,但對於普普通通的人民來說,這個春天的日子仍使他們感到喜悅與滿足,因為他們手中有「蕑」,有「勺藥」,有美好生活的憧憬與信心。
來自民間的歌手滿懷愛心和激情,謳歌了這個春天的節日,記下了人們的歡娛,肯定和讚美了純真的愛情,詩意明朗,歡快,清新,沒有一絲「邪思」。後世的經學家誣之為「刺亂也」,不是太煞風景了嗎?道學家咒之為「淫詩」,不是太抹煞人性了嗎?
《溱洧》詩詞賞析
5樓:匿名使用者
《溱洧》
朝代:先秦
原文: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賞析:讀這首,千萬莫要忽略了其中兩個小小的導具:「蕑(蘭)」與「勺藥」。
憑藉著這兩種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從風俗到愛情的轉換,從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轉換,也完成了從略寫到詳寫的轉換,從「全鏡頭」到「特寫鏡頭」的轉換。要之,蘭草與芍藥,是支撐起全詩結構的兩個支點。
詩分二章,僅換數字,這種回環往復的疊章式,是民歌特別是「詩三百」這些古老民歌的常見形式,有一種純樸親切的風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為兩
層,前四句是一層,落腳在「蕑」;後八句為一層,落腳在「勺藥」。前一層內部其實還包含乙個小轉換,即自然向人的轉換,風景向風俗的轉換。詩人以寥寥四句
描繪了一幅風景畫,也描繪了一幅風俗畫,二者息息相關,因為古代社會風俗的形成大多與自然節氣有關。原來當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兩水(溱水、洧
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薛漢《韓詩薛君章句》)。於是詩人唱道:「溱與洧,方渙渙兮。」「渙渙」二字十分傳神,令人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
汛,想起春風駘蕩。春天,真的已經降臨到鄭國大地。在這幅春意盎然的風景畫中,人出現了:「士與女,方秉蕑兮」。人們經過乙個冬天嚴寒的困擾,冰雪的封
鎖,從蟄伏般的生活狀態中甦醒過來,到野外,到水濱,去歡迎春天的光臨。而人手一束的嫩綠蘭草,便是這次春遊的收穫,是春的象徵。「招魂續魄,拂除不
詳」,似乎有點神秘,其實其精神核心應是對肅殺的冬氣的告別,對新春萬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虛幻的宗教意識,都生自現實生活的真切願望。在這裡,從自然
到人、風景到風俗的轉換,是通過「溱與洧」和「士與女」兩個結構相同的句式的轉換實現的。結構相同的東西可以使人產生由此及彼的對照、聯想,因而這裡的轉
換令人覺得順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說對於成年的「士與女」,他們對新春的祈願只是風調雨順,萬事如意,那麼對於年青的「士與女」,他們的祈願則更加上乙個重要內容——愛情,
因為他們不僅擁有大自然的春天,還擁有生命的春天——青春。於是作品便從風俗轉向愛情,從「蕑」轉向「勺藥」。這首詩是以善於轉折為人稱道的,清人牛運震
《詩志》、陳繼揆《讀詩臆補》皆認為它「妙於用虛字轉折」。其實它的「轉折之妙」,不僅獨在虛字。如上所說,前一層次的從風景向風俗的小轉折,是借重兩個
結構相同的句式實現的。這裡從風俗到愛情的大轉折,則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層的「士與女」是泛指,猶如常說的「士女如雲」;後層的
「士」、「女」則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對青年男女。字面雖同,物件則異。這就使轉折完成於不知不覺之間,變換實現於了無痕跡之中。詩意一經轉折,詩人便一
氣直下,一改前面的巨集觀掃瞄,將「鏡頭」對準了這對青年男女,記錄下他們的呢喃私語,俏皮調笑,更凸現出他們手中的芍藥,這愛的信物,情的象徵。總之,蘭
草「淡出」,芍藥「淡入」,情節實現了「蒙太奇」式的轉換。
於是,從溱、洧之濱踏青歸來的人群,有的身佩蘭草,有的手捧芍藥,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詩意。千載而下的讀者,也分明可以聽到他們的歡歌笑語。
儘管小小的鄭國常常受到大國的侵擾,該國的統治者也並不清明,但對於普普通通的人民來說,這個春天的日子仍使他們感到喜悅與滿足,因為他們手中有「蕑」,有「勺藥」,有美好生活的憧憬與信心。
來自民間的歌手滿懷愛心和激情,謳歌了這個春天的節日,記下了人們的歡娛,肯定和讚美了純真的愛情,詩意明朗,歡快,清新,沒有一絲「邪思」。後世的經學家誣之為「刺亂也」,那是太煞風景了。道學家咒之為「淫詩」,那是太抹煞人性了。
請分析《詩經·鄭風·溱洧》中的"上巳節"文化,並談談其與旅遊的重要關係
6樓:魯北野叟
筆墨時 :你好。
《詩經 鄭風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三月【上巳】之辰,鄭國,溱洧兩河,春水渙渙,男女在岸邊歡樂聚會的盛況、節日的氣氛是很濃厚的。全詩以旁觀者的語氣寫出。
注:【上巳節】:又名三月三,是一種古老的節日。
《周禮 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祠於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鐲,授以弓矢,於高禖之前。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描寫「騎行」的詩句有哪些?
7樓:萌萌的小太陽
《賣駱馬》
五年花下醉騎行,臨賣回頭嘶一聲。
項籍顧騅猶解嘆,樂天別駱豈無情。
《經溱洧》
落日駐行騎,沉吟懷古情。
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
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
《送國子韋丞》
臨水獨相送,歸期千里間。
雲回逢過雨,路轉入連山。
一騎行芳草,新蟬發故關。
遙聆茂陵下,夜啟竹扉閒。
《和周記室從駕曉發合璧宮》
濯龍春苑曙,翠鳳曉旗舒。
野色開菸後,山光澹月餘。
風長笳響咽,川迥騎行疏。
珠履陪仙駕,金聲振屬車。
《謝裴司空寄馬》
騄耳新駒駿得名,司空遠自寄書生。
乍離華廄移蹄澀,初到貧家舉眼驚。
每被閒人來借問,多尋古寺獨騎行。
長思歲旦沙堤上,得從鳴珂傍火城。
請問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是哪首詩詞歌賦裡面的?
8樓:孤倚危樓
出自《笠翁對韻》。《笠翁對韻》是從前人們學習寫作近體詩、詞,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的啟蒙讀物。因為作者名叫李漁,號笠翁,因此叫《笠翁對韻》。
全書分為卷一和卷二。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菸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
雲靉靆,日曈朦。臘屐對漁蓬。過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
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請分析《詩經 鄭風 溱洧》中的 上巳節 文化,並談談其與旅遊的重要關係
筆墨時 你好。詩經 鄭風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 觀乎?士曰 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 觀乎?士曰 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三月 上巳 之辰,鄭國,溱洧...
這首詩是誰寫的呀,《風》這首詩是誰寫的
這首古詩是李嶠寫的。原文如下 風唐代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釋義 風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詞意解析 解落 吹落,散落。解 解開,這裡指吹。三秋 秋季。一說指農曆九月。能 能夠。二月 農曆二月,指春季。過...
使至塞上的意思《使至塞上》王維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我輕騎要去邊塞慰問,作為使者經過居延。像那遠飄的蓬草,離開邊塞,大雁,飛進了天空。大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正圓 走到蕭關恰好遇見偵察兵,前敵統帥正在前線。希望對樓主有幫助。1 詩意 通過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 寂寞 悲...